问题

为什么学哲学?

回答
学哲学,这是一个看似抽象,实则深刻的问题。它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明确的技能,也不是为了掌握一套可以直接解决眼前琐事的工具,而是一场关于人类思想、生存、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和自身根基性的探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哲学?答案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生活和认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 理解世界与人生本质的“底层操作系统”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各种信息、观念、规则和期待构建的世界里。而哲学,就像是为你提供了一个“底层操作系统”,让你能够去审视和理解这些构建的原材料,甚至去重塑它们。

追问根本性的问题: 哲学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对“为什么”的不断追问。我们为什么存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对的?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这些问题的探索,让我们跳出了日常琐碎的“是什么”,去触及生命的“为什么”和“应该如何”。这是其他学科,尤其是科学,往往不会深入触及的领域。科学告诉你“是什么”,而哲学则会问“为什么会有‘是什么’”,以及“‘是什么’是否就是全部”。

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 哲学教会我们如何进行清晰、逻辑严谨的思考。它涉及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概念辨析等方法。通过学习哲学,你会被训练去:
识别和分析论证: 辨别一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其论证过程是否存在谬误。
界定和区分概念: 理解不同概念的精确含义,避免模糊不清的思考。
构建和评估理论: 学习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体系,并评估其有效性。
反思自身的预设: 认识到我们很多观点是基于某些未经验证的假设,并对其进行审视。

拓宽认识的边界: 哲学是对人类经验和可能性的边界的拓展。它涉及形而上学(关于实在的本质)、认识论(关于知识的本质和来源)、伦理学(关于道德和价值)、美学(关于美和艺术)、政治哲学(关于公正和权力)等众多领域。通过学习这些,你将接触到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头脑的智慧结晶,了解他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方式。这就像你打开了无数扇通往不同思想世界的窗户,极大地丰富了你的认知图景。

二、 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哲学并非“坐而论道”,它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是学习哲学最直接的收获之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轰炸,哲学训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伪,不轻易被表象迷惑,不盲从权威,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许多现实问题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伦理、价值、社会结构等多个维度的复杂挑战。哲学提供了分析这些复杂问题所需的概念工具和思维方法,帮助我们从更宏观、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人工智能伦理、基因编辑、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哲学思考至关重要。

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哲学强调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习和讨论哲学问题时,你需要组织自己的论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并能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观点。这对于任何需要与人交流和协作的职业都非常有益。

培养开放的心态和包容性: 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探讨。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和思想家,你会发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甚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包容性和同理心。

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哲学是对未知和可能性的探索。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思维,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设想。许多科学发现和艺术创新,其背后都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作为启示。爱因斯坦在思考相对论时,就受到了哲学家的影响。

三、 丰富人生体验与精神世界的“内在滋养”

哲学不仅仅是理性的训练,更是对心灵和精神的滋养。

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困境、失落或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哲学能够提供一个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框架。它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理解何为“好的生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充实和有意义。

认识人性的复杂性: 哲学深入探讨人性,包括欲望、情感、理性、自由意志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例如,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是德性的实现”的观点,或者萨特关于“人是被判处自由”的论述,都能让我们对人性有更深的洞察。

提升道德判断力和行动力: 伦理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它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行动。通过学习不同的伦理学说,我们可以建立更清晰的道德罗盘,并在生活中做出更负责任的判断。

培养对美与艺术的感悟力: 美学探索了美的本质、艺术的价值以及我们如何体验美。学习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欣赏艺术作品,理解艺术的意义,并提升我们对生活中美的感知能力。

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越: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源于对世界的误解或对未来的恐惧。哲学通过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对个体有限性的接纳,以及对更宏大秩序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高贵。

四、 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基石”

从宏观层面来看,哲学对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供思想的源头和启示: 几乎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引领。例如,启蒙运动中的哲学思想,对现代民主、人权、科学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构建社会规范与价值观: 政治哲学、法哲学等领域,探讨了公正、自由、平等、权力等概念,为我们构建合乎道义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 虽然科学研究有其独立的方法论,但哲学对其进行概念的澄清、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反思,为科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例如,科学哲学对于理解科学的边界和局限性至关重要。

总结一下,为什么学哲学?

为了理解世界和人生,掌握“底层操作系统”。
为了提升个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了丰富精神世界,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洞察和心灵的滋养。
为了成为一个更深刻、更理性、更有同情心的人。
更是为了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

哲学不是一门速成的技能,而是一种长期的修炼。它就像一条蜿蜒的小径,需要耐心和毅力去探索。当你投入其中,你会发现,那些看似遥远抽象的哲学问题,其实都与你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会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你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方式。所以,学哲学,是为了更深刻地活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哲学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一个日常行为中的态度,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中国人的态度中注定不会有正确的哲学,因为中国人的行为哲学里就根本没有必须坚持的态度。

所以,中国高中生不需要哲学,哲学也不会在中国人这里生根。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于一个事件的构成做一个解析,然后从中亮明自己对该事件的态度。这个事件的要素本身,可能会对陷入其中的每个人都产生不同后果的影响,若你亮明态度之后就会因此而承受不利结果,你是否还会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态度?无论对错?至死不渝?

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的解析能力,更没有如此鲜明的态度表达行为,有的只是随大流,顺风车,墙头草。风向有利哪方,你就会站队哪方,这还要什么哲学?只要学会察言观色就够了。

所以,中国人只需要成功大师不断出来教授人情世故的方法就行了,看看那些教你怎么和同事相处,如何揣摩领导心意,如何给领导送礼更能得到欢心的课程有多受欢迎,你就应该彻底明白,中国为什么不教哲学,也不需要教授哲学课程的初衷了。

因为那不实用。还容易让这社会多出许多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神经病。

user avatar

在中国,高中根本就不要学哲学。

如果高考不考哲学,那么就不会有人真正去学哲学。

如果高考要考哲学,那么就会把哲学削足适履,完全丧失了哲学的韵味。

哲学本就不是大众事物,何必勉强呢?

就以中国的高中介绍的马哲为例,除了背,你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很多概念你并不了解,诸如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中国课本介绍的是,田园辩证法,污蔑化的唯心主义,宁愿中国人没有学过哲学还好点。

中国所教的辩证法,很容易就形成诡辩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哲学,这是一个看似抽象,实则深刻的问题。它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明确的技能,也不是为了掌握一套可以直接解决眼前琐事的工具,而是一场关于人类思想、生存、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和自身根基性的探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哲学?答案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生活和认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
  • 回答
    哲学是否有用,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多层次、需要细细品味的探讨。哲学“有用”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用”的定义。如果“有用”仅仅指代能直接带来物质财富、技能操作或解决眼前具体技术难题,那么哲学可能看起来不像一些职业技能那样“直接有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挺根本的社会和文化议题。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学哲学的,但似乎没出现一个像未明子(刘司墨)那样“点醒”大众,或者说能够有效地将哲学思考普及开来的公众人物呢?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点醒”大众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有水分的,尤其是哲学这玩意儿。哲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确实是不少人会遇到的情况。在我看来,学西方哲学的人之所以会“看不起”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和中国哲学(中哲),背后往往交织着多种复杂的原因,而且这种“看不起”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不同程度和表现形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现象。一、 话语体系和学术范式上的差异与隔.............
  • 回答
    “民哲”是什么?非哲学专业人士如何避坑?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我虽然不是学哲学的,但我对人生、对世界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哲学吗?” 或者,看到一些在网络上流传的“人生格言”、“世界观”,觉得说得很有道理,自己也这么认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民哲”。“民哲”是什么鬼?“民哲”,顾名思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专业价值、社会需求、就业前景以及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哲学、农学和生化环材这几类专业会有如此不同的“天坑”印象。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天坑”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贬义和片面性,它指的是那些社会需求相对较低、就业前景不明朗、收入不高、或者发展受限的专业.............
  • 回答
    哲学和科学之所以在对待“经典原著”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方法论和学科本质的原因。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哲学总是强调“阅读经典原著”?哲学强调阅读经典原著,根植于其学科的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的连续性与对话性 哲学是思想.............
  • 回答
    一位经验丰富的哲学老师之所以会觉得“以前没被其他哲学老师教过的学生比较好教”,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量,绝非简单的情绪偏好。这背后隐藏着教学过程中的现实挑战与理想状态的碰撞,也体现了哲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更容易建立新的理解框架 经.............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哲学中一个核心且复杂的问题:为什么许多看似是二元论的哲学立场,最终似乎都会滑向唯心主义的泥潭?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茧,深入到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看似无法摆脱的联系。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二元论,顾名思义,是指将.............
  • 回答
    “哲学就不能娱乐化”?这话听着,好像就带着一股子“老学究”的腔调,透着一股子不近人情。 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对哲学本质的理解,一种认为哲学是严肃、深刻、甚至有些“苦行僧”般存在的观念。你为什么会觉得哲学不能娱乐化? 可能是因为你接触到的哲学,要么是厚重的经典,要么是晦涩的理论,要么是需要严.............
  • 回答
    古往今来,人们在探寻事物根本的道路上,总会回溯到那个最古老、最普遍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理?”“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而这些问题的源头,便是哲学。正是因为哲学对这些最根本的、最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追问,它才被誉为“学科之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哲学的“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入手。一、 哲学.............
  • 回答
    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少涉足”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恰恰相反,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出发点,并且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两个领域进行了极其深入和系统性的探讨。我们可能需要先明确一下这里讨论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范畴。如果我们将它们理解为是探讨抽.............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确实,在网上随便一搜“哲学”,铺天盖地的都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康德、黑格尔等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中国哲学,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禅宗,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小众”的境地,存在感确实不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一、 历史的遗产.............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点子上的。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听哲学,脑袋里就绕着绕着,一会儿是“本体论”,一会儿又是“认识论”,再不济也得来个“辩证法”,听得人云里雾里的。感觉就像他们故意用一套“黑话”,把普通人挡在门外似的。那哲学为啥这么“不说人话”呢?我琢磨着,原因可不止一桩,而且是层层叠叠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国高中哲学仍是苏联式的”这个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其中确实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说它“苏联式”,可能主要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本体论”和“唯一真理”的地位在中国的高中哲学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以来被置于核心和最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现象,甚至有那么点“刻板印象”的味道。但如果细究起来,这背后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单纯”这个词在这里可能不是贬义,更多是指一种思维上的直接、不拐弯抹角,以及对事物本质的关注,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世俗的算计和利益.............
  • 回答
    中国的哲学史,如同奔腾的江河,在春秋战国时期汇聚成波澜壮阔的百家争鸣,留下了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的璀璨星河。然而,当我们审视春秋之后的哲学发展,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中国哲学在春秋之后便“无建树”了,或者说,其创造性与活力大不如前。这种论断未免过于简单化,但其中也确实反映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为何会.............
  • 回答
    在中国哲学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确实可以观察到与西方哲学在某些核心议题上的差异,尤其是在认识论的侧重上。要探讨为何中国哲学没有发展出与西方那样系统、抽象的认识论体系,需要深入理解两者哲学发展的土壤、关注点以及方法论的根本不同。这并非说中国哲学没有认识论,而是其认识论的呈现方式和侧重点与西方存在显著差.............
  • 回答
    哲学专业之所以没有那么多“劝退贴”,与许多其他专业相比,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并非说哲学专业就没有挑战或困难,而是其困难的性质、学生的认知、就业市场的反馈以及学科本身的特点,共同塑造了这种相对“平稳”的舆论环境。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哲学专业的性质与挑战: 抽象性与思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