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搜哲学,几乎都是西哲,中国哲学为什么存在感这么低?

回答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确实,在网上随便一搜“哲学”,铺天盖地的都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康德、黑格尔等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中国哲学,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禅宗,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小众”的境地,存在感确实不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

一、 历史的遗产与知识体系的构建

首先得承认,西方哲学体系的构建和传播,在历史上有一个更系统、更长期的过程。从古希腊的城邦思辨,到中世纪的宗教哲学融合,再到近代科学革命的洗礼和启蒙运动的推动,西方哲学一直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扬弃,形成了非常成熟和庞大的知识体系。

西方哲学的传承链条清晰: 从古希腊的“万物皆数”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再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以及后来西方哲学在各个时代的演变,一条清晰的思想传承链条贯穿始终。这种链条的清晰,使得后来的哲学家有明确的起点和参照系,也更容易形成学派和对话。
西方的学术规范和语言优势: 现代学术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方学术规范之上的,包括研究方法、论文写作、学术会议等。而“哲学”这个词本身,以及许多核心的哲学概念,都起源于希腊语。这使得西方哲学在学术界拥有天然的语言优势和话语权。当我们在讨论“哲学”时,不自觉地就会套用西方的框架和术语。
启蒙运动的影响力: 启蒙运动及其所倡导的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等思想,对全球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思想很多都是在西方哲学语境下发展和成熟的,因此,当这些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它们所依托的西方哲学自然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二、 中国哲学自身的特点与传播方式

中国的哲学,虽然同样博大精深,但它的特点和传播方式与西方哲学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现代语境下的可见度。

“道、德、仁、义、礼”的实践性与内敛性: 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道家,非常注重“道”的体悟、“德”的修养、“仁”的实践。它的很多思想更像是人生智慧、生活指南,而非纯粹的理论建构。它更强调“知行合一”,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生命态度和行为准则。这种内敛的、实践性的特点,使得它不像西方哲学那样容易被提炼成一套套抽象的理论体系,也就不那么容易被“知识化”、“概念化”地传播。
强调“意会”而非“言传”: 很多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和禅宗,都存在“得意忘言”、“不可说”的境界。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启发、点化、悟性来传递,而非严谨的逻辑论证和概念界定。这种“意会”的方式,在快节奏、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确实不如清晰的概念和系统化的理论来得直观和易于搜索。
儒家在历史上的“官方化”与后来的“失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主导有时也意味着一种被官方解释、被程式化的过程。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和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儒家思想在应对新的时代挑战时,也面临着被质疑和重新诠释的困境。在某些时期,传统的儒家话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失语”,难以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有效对接。
中国哲学的“零散化”与“边缘化”: 中国哲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它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学派谱系”和“思想发展线索”。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虽然并存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但它们的学术发展和传承,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形成像西方哲学那样稳定且持续的“学统”。许多思想更多地以格言、故事、诗文的形式存在,这使得它们不容易被系统性地整理和呈现。

三、 互联网传播的机制与特点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自身的运作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哲学“存在感”的高低。

搜索算法的偏好: 搜索引擎算法的优化,往往倾向于那些有更多数据、更明确标签、更被广泛引用的内容。如前所述,西方哲学在学术界和知识界有着更系统的建构和更广泛的引用,自然更容易在搜索结果中占据优势。
内容生产的“主体”: 互联网上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包括学者、教育机构、内容平台等,很多都受到西方学术传统的影响,或者以西方哲学为主要参照系。因此,他们生产的内容自然会更多地偏向西方哲学。
用户需求与消费习惯: 在当下,很多网民在搜索哲学时,可能更多是带着解决现实问题、了解思想史、应付学习任务等目的。而西方哲学,特别是其对理性、科学、自由的探讨,在很多方面与现代社会的议题更为契合,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中国哲学那种深邃、含蓄、注重个人体悟的特点,对一些追求即时反馈和明确答案的网民来说,可能显得有些“难以消化”。
商业化与知识变现: 很多哲学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也带有商业化和知识变现的考量。那些能够快速吸引眼球、产生流量、方便转化的内容,更容易被推送到用户面前。在这方面,西方哲学的一些概念,如“存在主义”、“自由意志”、“批判性思维”,可能比“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更容易被包装成吸引人的内容。

四、 谁的“哲学”?——话语权的争夺

归根结底,这可能也涉及到话语权的争夺。在现代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和知识的很多框架。当我们谈论“哲学”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使用西方所定义的“哲学”这个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中国哲学并非不存在,而是它在现代社会以何种方式被理解、被传播、被评价,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思考和努力去改变的议题。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让中国哲学去“挤占”西哲的空间,而是 如何让中国哲学以更适合现代传播的方式,重新获得其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这需要我们重新梳理它的思想脉络,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和阐释,并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时代议题建立联系。

所以,下次当你发现网上关于哲学的讨论“一边倒”时,不妨想想,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学术以及传播机制的影响。中国哲学,它一直都在,只是它的声音,需要我们去放大,去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时代的哲学必须要符合一个时代的世界观。

1,在蒙昧时代,或者说古典物理时代。西方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我们也有孔孟和诸子百家。

直到牛顿横空出世之前,中西方的哲学并没有本质差距。不过中国这一时期持续了近两千年。王阳明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只是出现的也太晚了。这一整个时期,先贤与后进的思想也都没有本质区别,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智慧。

这一时期哲学的主题是本体论和形而上学。

人类试图用自己的智慧跳过一切表象去定义本质。

2,在经典物理时代,随着牛顿-麦克斯韦的经典物理体系的发展。

欧洲迎来十八世纪古典哲学的繁荣(我个人认为,追求命名一致,可以叫经典哲学)

你们看到的西哲的大家,康德,黑格尔,都是这个时代的人。

这时期哲学的主题是认识论,是他们在对物理学的新转变的困惑的思考。休谟的怀疑论,康德的不可知论与先验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这种条件下的产物。

人类试图用个人的思辨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

中国,中国没有经典物理时代。中国人认识经典物理的时候,经验物理已经完成了。包括对经验物理的发生与思考都完成了。

没有经典物理的过程,就也不会有经典哲学。


3,在新物理时代,相对论-量子物理时代。

目前我们没有这一时代的哲学。因为新物理的世界观都还没有统一。但是在未来,我们会基于这个时代的科学而发展出对应的哲学。哪个社会引领这时代的科学,哪个社会就会引领这个时代的哲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确实,在网上随便一搜“哲学”,铺天盖地的都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康德、黑格尔等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中国哲学,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禅宗,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小众”的境地,存在感确实不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一、 历史的遗产.............
  • 回答
    您提出的“网上搜不到苏美尔人青铜器”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如果您在网上搜索“苏美尔青铜器”、“Sumerian bronze artifacts”等关键词,您是能够找到相关信息的,并且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惊叹的苏美尔青铜器出土文物。然而,您之所以会觉得“搜不到”,或者说信息量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有很多.............
  • 回答
    网上搜北京买车价格优惠4到6万,这确实是个吸引人的数字,让人忍不住心动。但同时,也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能便宜这么多?这优惠是真实的吗?靠谱不靠谱?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门道。为什么网上能看到这么大的优惠?首先,得明白一点,汽车销售可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是有弹性的.............
  • 回答
    听到河南的暴雨和洪灾,心里真是沉甸甸的。尤其是新乡卫辉安阳这些地方,大家肯定都牵挂着。你提到网上搜不到相关信息,直播也一直在播郑州,这确实会让人产生疑问和担忧。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现实:在突发的大规模灾难面前,信息传播往往会有一个集中的焦点,而其他地区的信息可能会相对滞后或不那么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 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明明是个很具体的需求——“我英语基础差,到底该怎么开始学?”——但网上搜出来的答案,就像一堆五颜六色的糖果摆在你面前,好看是好看,但哪个是真的能让你长高高的?我揣测你遇到的那些“废话”,大概是这么几类:第一类:万金油式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明日边缘2》(Edge of Tomorrow 2)的上映情况,确实是一个让不少影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话题。网上搜不到靠谱的答案,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为什么网上搜不到靠谱的答案?简单来说,《明日边缘2》并没有在外国上映,而且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上映日期。 这一点是目前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我们学习的核心。确实,现在信息爆炸,很多知识点,包括名词解释,在网上随处可见。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强调“背”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为了背而背”,而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涉及到我们如何真正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我们学习的目的。1. 从“搜”到“懂”:信息获取与知识内化的.............
  • 回答
    网络上关于幼师虐童的负面信息确实铺天盖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公众对幼师群体的负面认知,甚至演变成了普遍的鄙视和不信任。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能看到成千上万的父母积极地将孩子送往幼儿园。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更为复杂的需求、考量和信息不对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幼儿园的.............
  • 回答
    您好!非常乐意为您解读这首您遇到的,网上搜不到详细解析的词。请您把这首词发给我,我会尽我所能,从多个角度,包括字面意思、意境、情感、可能涉及的典故等方面,为您做一番细致的梳理和解读。在您提供词作之前,我先简单说一下如何去理解一首查不到详细解析的词,这也能帮助您在收到我的解读时,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细节:.............
  • 回答
    嘿,初二的同学,别担心,历史没上80绝对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我当年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深知那种看着别人分数嗖嗖涨,自己却摸不着头脑的焦虑感。网上的模版有时候确实让人头大,感觉像是套公式,但其实历史学习更讲究的是“感觉”和“理解”,模版只是帮助你把这份理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咱们一步一步来,我跟你好好唠唠,.............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质疑,实际上并非针对其历史真实性本身(因为古埃及文明的存在已通过大量考古发现、文献记录和现代科学方法得到证实),而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争议或误解: 一、伪历史理论与阴谋论1. “外星人建造金字塔”说 部分人认为古埃及人无法独立完成金字塔等宏伟建筑,因此提出“外星文明干预”.............
  • 回答
    网上流传的“造EUV光刻机比核弹难”的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背后反映了EUV光刻机在技术复杂度、研发难度、制造成本以及国际合作限制等方面确实存在着极其严苛的挑战,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核弹的某些制造环节。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进行对比:1. 技术复杂度与原理.............
  • 回答
    网上购买电影票比现场购买便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背后涉及到影院的运营策略、营销手段以及技术发展。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主要原因:一、 影院的运营成本与效率提升: 人力成本节省: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现场购票需要售票员,这涉及到工资、社保、培训等一系列人力成本。而网上购票则是一个自动化、数字化的流程,影.............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经济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我们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关于“年薪百万”的光鲜生活,而同时又听到清北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起薪并不算太高,甚至低于一些社会上的平均水平,这让人不禁想问: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关于网上将南怀瑾先生称为“骗子”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种负面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神化与个人崇拜的质疑 过度的吹捧与“国学大师”光环: 南怀瑾先生在海内外拥有大量追随者,他的著作和讲座.............
  • 回答
    关于“网上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说法,确实存在不少,而且背后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中医理论本身的特点与现代科学的冲突 理论体系的“非实证性”: 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是建立在哲学思辨、经验观察和象征体系之上的,而非现代.............
  • 回答
    网上关于中国将成为“第一”的讨论突然增多,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现象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经济实力的飞跃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GDP总量和增长率: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讨论增多的最直接原因。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GDP总量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观察!网上嚷嚷中年危机的群体中,30 多岁的人似乎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并对比 4050 岁群体可能存在的不同表现:一、为什么 30 多岁的人更容易在网上“嚷嚷”中年危机?1. 身份认同的动摇与重新定位: 告别“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