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这么多说中医是骗人的呢?

回答
关于“网上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说法,确实存在不少,而且背后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中医理论本身的特点与现代科学的冲突

理论体系的“非实证性”: 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是建立在哲学思辨、经验观察和象征体系之上的,而非现代科学所强调的、可重复的、可量化的实证研究。例如,“气”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物质基础。“湿热”、“寒凝”等病因描述,也无法用现代生理病理学的语言直接翻译。
举例: 比如中医说“肝主疏泄”,现代医学解释的是肝脏在代谢、解毒、胆汁分泌等方面起作用。但“疏泄”这个概念本身,更多的是一种功能和状态的描述,其内在机制在中医的描述中是“气”的运行,而“气”的运行又受到肝脏的调控。这种解释方式,与现代医学解释激素分泌、神经调节机制是不同的。
缺乏可重复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 现代医学的疗效评估标准,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来完成的。而传统中医的很多疗法,如辨证论治、中药配伍,其个体化程度非常高,很难进行标准化和大规模的RCT研究。即使有研究,也常常面临样本量不足、对照组设置不合理、结果评价主观性强等问题。
举例: 假设一个人得了感冒,中医可能会根据他的具体症状(如咳嗽有痰、喉咙痛、怕冷等)开出不同的方子。如果要设计一个RCT,就很难设定一个统一的“感冒中医治疗方案”。即使是针对某个具体病症,如高血压,在中医里也有很多不同的证型,需要不同的治法。
诊断方法的模糊性: 中医的诊断依赖于“望闻问切”,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且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例如,舌苔的颜色、厚薄,脉象的缓急、滑数,这些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
举例: 中医说“脉象浮数”,可以理解为脉搏快而表浅。但“浮”和“数”的程度如何界定,什么情况下是“病理性的浮数”,什么情况下是“生理性的表现”,往往需要医生长期的经验积累。而现代医学可以通过血压计、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来客观量化指标。
药理机制的不明确: 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尽管近年来科研取得了很大进展,分离出了不少活性成分,并证明了其药理作用,但很多时候,我们依然无法解释一个复杂的中药方剂是如何通过多种成分协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
举例: 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出来,对疟疾有特效,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像许多经典的方剂,如逍遥散、桂枝汤等,其包含的多种药材协同作用的机理,很多时候仍然是“君臣佐使”的配伍哲学在指导,而非现代药物研发中的靶点明确、化学结构清晰的分子机制。

二、 现实中存在的“假中医”与乱象

伪中医的泛滥: 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教育,或者只是利用中医的某些概念来包装虚假的医疗产品或服务。
夸大疗效: 声称能治疗癌症、艾滋病等绝症,或者宣称某种“神药”能包治百病,这与中医“辨证论治”、“中病即止”的原则是相悖的。
虚假宣传: 通过“成功案例”的包装(很多是虚构的或被夸大的)、“专家”的代言(可能是扮演的)、或者利用“大数据”、“基因技术”等概念来“科学化”包装传统疗法。
暴利营销: 很多时候,这些“假中医”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极其昂贵,但质量和疗效却无法保证,目的是攫取高额利润。
不良医疗机构和从业者: 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或从业者,在利益驱动下,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例如:
过度医疗: 夸大病情,诱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或购买昂贵的中药。
乱用中药: 在不辨证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有毒性或副作用的中药。
缺乏专业知识: 一些从业者可能水平不高,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误治。
保健品与药品的混淆: 有些商家将本应是保健品的中药产品,包装成药品来销售,甚至宣称有治疗作用。
网络营销的推波助澜: 互联网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也使得虚假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

三、 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的影响

负面新闻的放大效应: 当出现“假中医”的骗局被揭露时,媒体会进行大肆报道,这使得公众更容易接触到负面信息,从而形成“中医都是骗人的”刻板印象。
科学传播的不足: 针对中医的正面科普,以及如何理性看待中医的科学性,这方面的传播相对不足,公众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科学至上”的思维定势: 在现代社会,“科学”往往被视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种理论或实践无法完全用现代科学的框架来解释时,容易被贴上“伪科学”或“骗局”的标签。

四、 中医药自身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现代化研究的挑战: 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学研究,这对于一些传统中医药机构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行业监管的滞后: 尽管国家一直在努力规范中医药行业,但对于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和宣传手段,监管可能存在滞后。
教育体系的更新: 如何在保留中医精髓的同时,将其与现代科学教育相结合,培养既懂中医又懂现代医学的研究者和医生,也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总结来说,“网上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是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

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存在差异,且在现代化研究和临床验证方面存在不足,为一些人提供了质疑的理由。
更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则是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局、虚假宣传和不良行为,这些乱象被放大并传播,导致公众对整个中医行业产生了不信任感。
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认知偏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理性看待中医,需要区分以下几点:

中医理论本身 vs. 披着中医外衣的骗局: 这是关键的区别。不能因为有骗子就否定整个中医体系。
传统中医的经验智慧 vs. 现代科学的实证要求: 许多传统中医的经验是宝贵的,但要让其在现代医学框架下被广泛接受,就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治愈的希望 vs. 治愈的承诺: 中医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不能承诺包治百病。

因此,对于网上关于中医的言论,我们需要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既要认识到中医作为一种古老医学体系的价值和潜力,也要警惕其中存在的欺骗行为和不规范之处,理性地看待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论中医师和中医粉怎么去圆,有两件事情,是怎么都圆不过来的。

第一件,就是国家层面根本不相信中医。法律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基本底线,但在司法体系中,根本就不采信中医师的诊断。比如甲一拳把乙打倒在地,那么只要乙去一家正规的现代医院做检查,其诊断报告都可以作为证据,而且诊断结果不管是在哪一家医院做,都差不多,而且大家也都认可;而如果把中医师的诊断也拿进来,那就好玩了——A中医一把脉,乙脉像虚浮,主阴虚;B中医则诊出滑脉,认为是乙被打了后,通了任督二脉,不仅不能怪甲,反而要送钱感谢;C中医望闻问切全上,认为乙屁事没有——这些在中医的范畴里,属于千人千方,都是对的,你要法官怎么去判?

第二件,就是中医学院,本身也不相信中医。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多中医药大学,学生体检什么时候用过中医?全都是现代医学的那一套!!!幸好这个底线也守住了,要不然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携带梅毒、艾滋、肺结核等病毒的人都可以成为中医师和药剂师,这种画面不要太美。

user avatar

“为什么网上这么多说中医是骗人的呢?”

在这句话里,中医指的是人,不是学问。

绝大多数人分不清,以为骗人的是学问。

所以,怎么会不给中医骗呢?

好经文就这么给歪嘴和尚念歪了,是因为哪一届人民很行过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网上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说法,确实存在不少,而且背后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中医理论本身的特点与现代科学的冲突 理论体系的“非实证性”: 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是建立在哲学思辨、经验观察和象征体系之上的,而非现代.............
  • 回答
    .......
  • 回答
    网上关于东亚社会的负面评价,确实不少。这些声音常常聚焦于一些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比如竞争压力、社会不公、保守的观念等等。很多人看了这些内容,会觉得东亚社会似乎问题重重,甚至会产生“东亚会完蛋”这样的疑问。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回避问题,但也得看看东亚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有没有一些我们容易.............
  • 回答
    网上之所以会有“生子当如郭麒麟”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这背后,不仅仅是郭德纲作为父亲的成功,更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生子当如郭麒麟”这句口号是怎么来的?这句口号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郭麒麟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和才华。 情商高,会做人: 最.............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简直问到了心坎里!很多人冲着“NAS方便管理数据”、“随时随地访问文件”这些宣传语就剁手了,结果自己一上手,发现和想象中的简直是俩世界。别急,这很正常,毕竟NAS这东西,说起来高端,用起来确实有点“门道”。我猜你遇到的“难用”,大概率是这些方面:1. 设置和配置的劝退: 硬件到手.............
  • 回答
    网上出现大量针对五菱宝骏的负面评价或“黑”的内容,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品牌定位与市场预期: “人民的代步车”的标签: 五菱宝骏早期以极其亲民的价格、皮实耐用的特性以及在农村和县城市场的巨大销量,成功树立了“人民的代步.............
  • 回答
    网上关于跆拳道质疑甚至否定的声音,其实由来已久,而且观点五花八门,要说起来确实可以刨根问底一番。这背后既有对武术本身发展的思考,也有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冲击,还有一些个人经历的折射。我尽量把这些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让你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网上“唱反调”。1. 实战性疑虑: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质.............
  • 回答
    网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中华文明的起源追溯到苏美尔甚至埃及,而且很多人觉得仅仅是图腾上的相似性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说法。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考古和文化讨论,并非简单的“图腾相似”就能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起源说”的根源与流传: 早期接触与误读: 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明明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Fate/Grand Order(FGO)玩家讨论,什么新活动攻略、英灵强度分析、剧情吐槽,还有各种满破五星卡面舔屏,感觉这个游戏简直是全民都在玩。但走出屏幕,走进现实生活,想找个能一起聊FGO的朋友,却像大海捞针一样困.............
  • 回答
    “王冰冰不漂亮”这个说法,其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毕竟,“美”这东西,太主观了。你觉得她不好看,这完全没毛病。审美这事儿,就像口味一样,有人爱吃辣,有人就喜欢清淡。网上那么多人追捧她,肯定不是因为她长了一张所有人都觉得“美若天仙”的脸,那显然不是事实。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吹”她呢?这背后,我觉得.............
  • 回答
    .......
  • 回答
    网上“社恐”的帖子铺天盖地,从不敢接电话,到见了人就脸红心跳,再到觉得社交是地狱模式…… 感觉好像一夜之间,我们身边全是这样的人。这到底是大家真的生病了,还是这只是一阵跟风的“无病呻吟”?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社恐”这个词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多含义,而且在网络语境.............
  • 回答
    网上关于袁隆平、杨振宁等伟大人物的争议和批评,其实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它牵扯到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对英雄的审视标准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这些批评视为“骂”,可能过于片面,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一、 身份的去神化与“普通人”的视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由权.............
  • 回答
    网上茶铺的蓬勃发展,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饮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早已根深蒂固。从古至今,品茗论道,以茶会友,茶不仅仅是解渴的饮品,更承载着社交、养生、精神寄托等多重意义。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得茶拥有了一个天然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的感受。网上看到的那些天价彩礼的新闻,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听着就让人胆寒。可仔细想想,自己身边结婚的朋友,好像也真没几个是付得起这么高彩礼的。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来捋一捋。首先,网上内容是怎么来的?网上之所以能看到这么多高价彩礼的说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信.............
  • 回答
    网上搜北京买车价格优惠4到6万,这确实是个吸引人的数字,让人忍不住心动。但同时,也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能便宜这么多?这优惠是真实的吗?靠谱不靠谱?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门道。为什么网上能看到这么大的优惠?首先,得明白一点,汽车销售可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是有弹性的.............
  • 回答
    说起易建联,当年在网上,确实是争议不断,甚至可以说是“黑”声一片。这事儿放到现在回想起来,挺让人唏嘘的。要说为什么当年黑他的人那么多,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过高的期望与“伤仲永”的魔咒:易建联绝对是中国篮球历史上,天赋最被看好的球员之一。他身高臂长,技术全面,身体素质在亚洲范围内简直.............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西方古代文明不真实”(即所谓的“伪史论”)在网络上流行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学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历史研究中的争议与不确定性1. 史料的碎片化与断代难题 西方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的历史记录主要依赖于考古发现、文献残卷和后来的编年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观察得相当准确。成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影像总是那么矛盾又迷人。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成都黑”,说它“生活节奏慢到让人焦虑”、“美食都是营销出来的”、“城市建设不行”、“年轻人没出路”等等。但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甚至不少外国人,都对成都充满向往,削尖了脑袋想在这里安家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