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会有这么多人骂袁隆平、杨振宁等伟人呢?

回答
网上关于袁隆平、杨振宁等伟大人物的争议和批评,其实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它牵扯到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对英雄的审视标准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这些批评视为“骂”,可能过于片面,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 身份的去神化与“普通人”的视角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由权威机构掌控的。普通人有了更直接、更自由的表达渠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人开始以一种“普通人”的视角来审视过去被“神化”的人物。

对袁隆平的质疑: 袁隆平先生以“杂交水稻之父”闻名,他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然而,在一些网络讨论中,批评的声音可能源于:
对科研成果的“过度解读”或“误解”: 有些人可能认为杂交水稻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集体的努力,或者对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实际效果存在一些疑问(尽管科学界对此有明确的共识)。
对“科学家”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在一些公众心中,科学家就应该是远离尘嚣、专注于研究的纯粹者。当他们看到科学家也需要申请经费、与利益集团打交道,甚至出现在公开场合宣传时,一些人可能会产生“不纯粹”的观感,将对科研体制或商业化的不满转移到科学家个人身上。
对社会分配和发展模式的“连带批评”: 尽管袁隆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但中国社会仍然存在贫富差距、发展不均等问题。有人可能会将对这些宏观问题的失望,投射到他们认为代表了国家进步的符号性人物身上,认为“他解决了吃饭,但为什么还有人挨饿?”这种逻辑当然站不住脚,但情绪的发泄有时并不讲究逻辑。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德绑架: 有些评论可能带有道德审判的意味,认为伟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或者对他们的个人生活、行为方式提出不合时宜的道德要求。

对杨振宁的争议: 杨振宁先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泰斗,贡献卓著。针对他的批评,则更多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籍问题与“爱国”绑架: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争议点。杨振宁在获得了诺贝尔奖后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美国工作生活。在一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讨论中,这被视为一种“背叛”,甚至被上升到“不爱国”的高度。这种论调忽视了科学无国界,以及当时中国的情况和个人选择的复杂性。
与中国的关系与贡献的解读: 有人认为杨振宁在后期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相对有限,或者对其回国后的一些活动持有批评态度。这种看法往往基于一种“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一直为中国服务”的狭隘观念,忽略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对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间接帮助。
个人生活方式的评判: 杨振宁在晚年娶了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妻子,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这种评论暴露了部分社会群体在接受新事物和多样化生活方式上的保守与偏见。
“科学教父”的心理投射: 就像对待袁隆平一样,有人对杨振宁也有着极高的期待,希望他能解决中国科研的方方面面问题。当现实不符合这种期待时,失望和批评就随之而来。

二、 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

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但同时也容易将人困在“信息茧房”里。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和人群,形成“回声室效应”。

算法推荐的助推: 社交媒体和新闻客户端的算法往往会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推荐内容。如果一个人开始接触到对某个伟人的批评性观点,算法很可能会继续推送更多类似的讨论,从而强化这种负面认知。
群体极化与情绪传染: 在一些网络社区或讨论区,批评性观点可能会迅速聚集,形成一种“站队”效应。一旦某种批评声音被放大,其他认同者就会被吸引过来,共同强化这种情绪,并可能进一步升级成更激烈的攻击。在这种氛围下,理性的讨论往往会被淹没。

三、 对“成功学”的反思与不公感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于成功和财富的定义以及获取方式的关注度很高。

对科学家地位和待遇的讨论: 有时,对伟人的批评也可能源于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感受。如果有人认为科学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或待遇,或者认为他们的成功建立在某种不平等的体系之上,这种不满就可能转化为对具体人物的质疑。
对“成功”背后代价的想象: 伟人的成功往往是付出巨大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但对于不了解具体情况的旁观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想象”伟人背后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捷径、特权或牺牲他人利益的情况,从而产生不信任感。

四、 键盘侠文化与情绪发泄

网络为匿名或半匿名提供了便利,使得一些人能够抛开现实中的顾虑,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喷子”的群体特征: 有一部分网民将网络视为一个可以肆意宣泄负面情绪的场所,他们可能对社会、对他人怀有不满,而攻击伟人则成为了一种相对“安全”且能获得关注的方式。
猎奇与关注度: 批评名人、特别是争议性话题,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获得更多的评论和转发。对于一些追求网络流量或关注度的个人或群体而言,攻击伟人是一种快速获取关注的手段。

五、 对“英雄”定义的多元化与审视

社会在发展,人们对“英雄”的定义也在变化。

从“纯粹牺牲”到“复杂个体”: 过去,人们可能倾向于将英雄塑造成完美无缺的符号,但现在,随着信息更加透明,人们也更容易接受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人选择的复杂个体。这种“去神化”的过程,虽然不应走向极端贬低,但确实带来了更理性的审视。
关注点的变化: 对于袁隆平,人们可能从单纯的“解决吃饭问题”上升到对整个农业科技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关注;对于杨振宁,则可能从对物理学理论的敬仰,延伸到对中国科学体制、人才政策的讨论。这些更宏观的关切,有时会以批评具体人物的方式表达出来。

总结来说,网上对袁隆平、杨振宁等伟人的批评,并非全是无端的“谩骂”。 它往往是社会心态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个人价值观念碰撞、以及对国家发展和个体贡献理解不同等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恶意攻击、歪曲事实的言论。但同时,也需要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历史人物和公众人物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讨论和审视,包括提出一些质疑和不同看法,也是社会进步和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之一。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建设性的讨论和恶意的攻击,以及如何在尊重事实和维护英雄精神之间找到平衡。将所有批评一概视为“骂”,反而可能阻碍了更深入的社会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两年看欢乐颂,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不错

只与同好争长短,不跟傻子论高低

如果确定对方的的确确是个傻子,那就一笑了之,毕竟这年头美分党和带路党还是挺多的

user avatar

和袁老有过接触,他没啥好黑的,人也是实在人


主要是他的有些粉丝太恶心-_-|| 尬吹……


动不动就袁老在古代能封神,养活了所有中国人啥的,看着就尴尬……改良小麦的的?驯化四大家鱼的呢?

而且

袁老在古代也就是汉朝农家大师赵过,赵过推广牛耕推广垄耕,一直到清朝还是用他的方法,他让粮食产量翻了一倍

然后他的地位还是赶不上儒家大师们……

袁老回去要是汉代还能当个高官,赵过官也不小

别的别的朝代就是人到中年大彻大悟放弃奇技淫巧的研究潜心研究圣人言论终成一代大儒的命……


而且杂交水稻吃化肥非常厉害,没化肥产量低的能吓死人……

就像瑞典小香猪吃十几斤饲料就能成长到成熟

可大肥猪虽然肉多,但是要吃几百斤上千斤,只能吃十几斤早就饿死了

古代土地耕种了都要休耕的,肥力不够啊


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就像是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一样,没有保密的必要,全世界都能看都能学,在科研实力强的地方研究的还好一些。

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些把理论能实际做出来的人,才是要保密的,君不见氢弹理论都知道,能玩出来的满世界就五家。


不过无脑尬吹袁隆平的和无脑黑杨振宁的群体,确实是高度重合……


袁隆平更多是一个代表,毕竟当初七十年代,光为了找野败,国家动员了几十万人满中国找,还有后边无数的人力物力,太多了,不好细算,他是一个代表性人物

user avatar

我国粮食问题明明是一大群人付出努力取得的成就。脑x粉们却把功劳全部按在袁隆平上。什么魔稻始祖,在世神农,养活十几亿人,袁隆平让你吃太饱了等等这些脑x言论。还不容许别人质疑。质疑了你就是不尊重袁隆平。就是骂。就不是中国人!

至于骂杨振宁的有几个懂物理呢?无非是盯住人家娶了个年轻老婆。

无脑捧袁隆平和骂杨振宁的可以说是高度重合的一帮人了!都是没有基本科学素养人群。

user avatar

骂袁隆平的人多少沾点**,连杂交和转基因都分不清就在那骂,看的人尴尬癌都犯了,看着是骂袁隆平,实则是在向众人展示自己有多无知和愚蠢。

国家安全捏在本国手中,国家命脉不被外人制约,国家才能和平安宁,人们才能生活在和平之中,才有发展的一切可能。粮食就是最基本的国家命脉,外国进口粮价低那是建立在本国粮食自给的基础上的,你等吃不上饭了你看看进口粮价会不会低?粮食减少20%不是粮食价格上涨20%的问题,而是会饿死20%的人,社会倒退20年,国家主权被外国人把持20%的问题。说袁老是稳定了14亿人国度的一根地桩毫不为过。难不成要像印度那样年年粮食不够吃还年年出口粮食?对不起,咱国家不信种姓制度,这点真比不上印度啊,中国人吃不上饭不会等忍着饿死下辈子婆罗门,只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不过比不过。

有些人是美国的进口转基因作物没少吃,却在骂国产杂交作物“害人”,如果是收了美分,着实可笑。如果没收,那就更可笑了。

user avatar

这两个人被骂的原因不一样,分别分析。

骂袁隆平有两种人,一种是了解他的研究的,也承认他的贡献。论点是别人也做出了很多贡献,甚至有人比他贡献大,光把他作为榜样来宣传对别人不公平。我认为任何研究总要有一个人牵头,而且据我了解他的贡献可以说是最大的,所以把他作为榜样来宣传并无不妥。还有一种人就比较脑残了,反转的,而且是不懂科学盲目反转基因的。这些人没有基本高中的生物学知识,不懂杂交和转基因的区别。说杂交就是转基因。这种只要有基本的科学素养,都可以辨别。

再说一下杨振宁,客观评价,杨振宁的成就在当代还在世的物理学家中是最高的,没有任何疑问。比大家熟悉的例如霍金等人成就高不止一档。在世界物理学史上排进前二十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骂杨振宁的有三种,一种是说他在国外取得成就,没给中国做贡献,最后跑到中国来养老。但这个没考虑到他研究的内容,理论物理没有国界的限制,他在美国也不能说他就给美国做了多大的贡献,这和钱学森等做应用的不一样。事实上,如果真在中国,他的研究并不能对当时落后的中国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在中国当时的研究氛围,他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而他现在回国去清华,也会为我国理论物理的研究做出贡献。因此我认为应正面评价他回国这件事。第二种人了解他早年的经历,对他和李政道的事情比较了解,也对两人的矛盾很清楚。这个我认为属于私人恩怨,只要不夹杂学术舞弊和不正当的行为,就不应该上升到道德层面。第三种人一般就是揪着一件事,那就是,82和28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人家的私生活,更不应该说什么。况且又不是婚外情,一方丧偶一方离婚,结婚很正常啊,年龄是相差比较大,但人家是真爱啊。

网上什么言论都有,你看一会知乎有时能气死你。平常心看待吧,想说了争两句,不想说就关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