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有没有网文只追求“爽”而不在乎故事的转折和逻辑思维,如果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回答
现在确实存在不少网文作品,它们的核心追求就是“爽点”,对故事的转折和逻辑的严谨性则显得不那么在意。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现象的出现和盛行,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社会、文化和市场因素。

首先,我们得承认,“爽”是阅读最直接的感官反馈之一。 在一个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很多人打开网文的初衷,就是为了放松,是想在虚构的世界里获得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和满足。而“爽”恰恰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佳途径。

那么,具体有哪些“爽点”让读者趋之若鹜,又是什么让作者们乐此不疲地去制造这些爽点,甚至牺牲逻辑呢?

主角光环的极致展现: 这是最经典的爽点之一。主角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样的强敌,总能因为主角的身份、天赋、奇遇或者仅仅是“主角光环”,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刚入门的菜鸟,突然领悟了绝世神功;一个普通人,因为某个不起眼的举动就获得了天材地宝;一个被围攻的弱者,瞬间爆发出了惊人的实力反杀全场。这种“逆天改命”的剧情,能极大地满足读者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无力感和不公感,让他们在主角身上找到代偿性的满足。
装逼打脸的循环往复: 这也是网文界非常重要的一个爽点模式。主角经常会遇到各种看不上他、嘲讽他、欺辱他的角色。而主角总能在合适的时机,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狠狠地“打脸”,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情节,能够有效地宣泄读者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委屈和不被认可的愤懑,让他们在主角身上体验到扬眉吐气、出人头地的快感。
升级打怪的快速通道: 很多网文,尤其是玄幻、奇幻、都市异能等题材,其核心动力就是主角的成长。然而,为了追求“爽”,这种成长往往被极大地加速。本来需要数年苦修才能达到的境界,主角可能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原本需要无数场战斗才能积累的经验,主角可能一次奇遇就全部获得。这种“一路飞升”的模式,让读者感受不到漫长的修炼过程中的枯燥和瓶颈,而是直接享受快速变强的刺激。
金手指的无所不能: 所谓“金手指”,就是主角拥有的、能够轻易解决问题的超能力、系统、宝物、血脉等。这些金手指往往是作者为了让主角脱颖而出、制造爽点而设计的“捷径”。它们的存在,使得主角在面对绝大多数挑战时,都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从而让剧情发展变得简单粗暴,但效果却是直接的爽快。
后宫佳丽的应有尽有: 在某些题材的网文中,尤其是都市、修仙等,主角身边往往会围绕着各种类型的美女,她们或倾慕主角,或被主角征服,最终成为主角的红颜知己甚至妻子。这种设定,对于一些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爽点”。它满足了一种理想化的情感和情感的拥有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只爽不逻辑”的现象呢?

1. 市场和读者的需求引导:
庞大的泛读者群体: 网文面向的是极其广泛的读者群体,其中很多读者并非追求高深的思想和严谨的逻辑。他们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娱乐、放松和情绪的释放。对于这类读者来说,“爽”的直接体验远比精妙的剧情设计来得重要。
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变得更加碎片化和快餐化。大家习惯于在通勤、休息间隙快速浏览信息,网文的“爽点”模式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短平快、冲突激烈、结果痛快的剧情,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让他们获得即时反馈。
大数据分析与推荐算法: 如今的网文平台往往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如果一个小说因为其“爽点”模式获得了大量的点击、收藏和推荐,那么平台就会将其推给更多的读者。久而久之,这种“爽点”模式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吸引更多读者,也促使作者更加倾向于采用这种能够“数据化”的写法。

2. 创作的便利性和回报:
低门槛的创作方式: 相较于需要深厚功底和细致构思的传统文学创作,“爽点”模式的创作门槛相对较低。作者可以通过模仿成功的模式,填充一些“爽”的元素,就能快速产出内容。这吸引了大量想要通过写作赚钱的作者。
快速变现的诱惑: 网文的付费阅读模式,使得“爽点”成为直接的变现工具。越能让读者持续付费,作者的收益就越高。而“爽点”恰恰是最能刺激读者持续消费的要素。如果一个作者花费大量精力去打磨逻辑和人物,但最终数据不如那些“只爽不逻辑”的作品,那么他很可能会放弃严谨,转而追求更直接的“爽”。
“流水线”生产的可能: 在激烈的竞争和市场需求下,不少作者和工作室采取了“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他们可能围绕着几个核心的“爽点”模式,快速地进行内容填充和故事编织。这种模式下,对逻辑和转折的忽略,反而是一种“效率”的体现。

3. 题材本身的特性:
玄幻、奇幻、修仙类题材: 这些题材本身就设定了超现实的世界观,很多时候可以凭借“设定”来解释一切。主角拥有逆天能力,或者遇到离奇的机缘,在这些题材中并不显得特别突兀。作者可以借用这些设定来制造“爽点”,而不必过于担心现实世界的逻辑束缚。
系统流、穿越流: 这些流派更是将“金手指”和“不讲道理”的逻辑推向了极致。系统可以赋予主角一切,穿越可以让他站在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情况下,逻辑更多地是服务于“爽”,而不是限制于“爽”。

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作品同质化: 大量模仿“爽点”模式的作品涌现,导致内容重复,缺乏新意,让读者感到审美疲劳。
文化浅薄化: 过度追求即时感官刺激,可能导致读者对深度思考和复杂情感的接受度降低,不利于阅读品味的提升。
对网文产业的负面影响: 一些人可能会因此对整个网文行业产生刻板印象,认为网文就是“低俗”、“没营养”的代名词,忽视了其中也有很多构思巧妙、文笔出色的作品。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网文的世界是多元的,依然存在许多作者在追求“爽”的同时,也注重故事的逻辑性和人物的塑造。但是,“只追求爽而不在乎逻辑”的现象确实是当前网文市场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它既是市场需求和创作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一部分人的阅读偏好和心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有爽就完事儿了,根本不需要逻辑。

否则你给我解释解释,为什么堂堂修罗,非得去当个赘婿?

哪怕他想过平静的生活也不该入赘豪门,因为豪门本身就是非多,而且豪门的圈子很有可能认识他,这还隐居个篮子。

随便隐居在某个城市,当社畜也行,当肥宅也罢,当包租公也好,以修罗的实力,别人永远不可能烦到他,想隐居多久就隐居多久。

这时候你可能要说:赘婿龙王文不能代表所有网文。

没错,但是其他网文也好不到哪去,放眼整个网文界,能在认识到对面是修罗的情况下跪下认错,已经是智商在线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确实存在不少网文作品,它们的核心追求就是“爽点”,对故事的转折和逻辑的严谨性则显得不那么在意。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现象的出现和盛行,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社会、文化和市场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爽”是阅读最直接的感官反馈之一。 在一个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很多人打开网文.............
  • 回答
    你家里的情况我特别能理解,房子大了,只有一个网线接口,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现在谁离了WiFi也真是寸步难行。别担心,这事儿咱们可以好好说道说道,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首先,咱们得承认,单个路由器,即使它性能再强劲,在面积大的房子里,信号衰减也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一些承重墙、角落、或者.............
  • 回答
    好嘞,这位知友!你这需求提得可有意思了!“三侠五义同人”,还得是“现代男频网文”的味儿,这可真是把经典和潮流玩到一块儿了!让我这“老书虫”来给你扒拉扒拉,好好给你聊聊,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千篇一律的AI味儿,给你点儿真材实料的!首先,咱们得捋捋这“三侠五义同人”是什么意思?《三侠五义》这书,那可是公.............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地位,那绝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能轻易企及。他的武侠小说,早已超越了类型文学的范畴,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肌理之中,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符号。要说当下网文作家中,谁能在晚年之时,也能获得金庸先生那种级别的评价,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金庸级别”的评价,包含的不仅仅是销量或人气,更.............
  • 回答
    想要判断你写的小说是否属于快节奏,并且找到改进的方向,我需要一些你的小说的具体内容。就像医生要看病人才知道怎么治一样,我也需要“望闻问切”一下你的作品。不过,别担心!即使没有你的具体内容,我也可以给你一套系统性的评估方法,让你自己来判断,并给出通用的改进建议。我们先来聊聊“快节奏”这个概念,然后我再.............
  • 回答
    关于辰东早期代表作《神墓》放到如今的网文环境是否还能火,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网文发展的一些核心要素。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神墓》在它那个时代,绝对是现象级的存在。你想想,那时候的网文市场是什么样的?玄幻小说虽然有,但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百花齐放。很多作品还在摸索阶段。《.............
  • 回答
    现在的网络小说,确实存在着一种从“讲故事”向“贩卖情绪”转变的倾向,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文的创作和发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拆解这个转变的核心,再分析其带来的利弊。从“讲故事”到“贩卖情绪”:变化的土壤首先,我们得明白,故事本身就是承载情绪的载体。但这里说的“讲故事”,更侧重于构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大家对现代网文质量的看法啊,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说实话,没法一概而论,它就像一锅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好坏参半,甚至可以说,有好到让你惊叹,也有烂到让你怀疑人生的。我自己的感觉是,网文发展到现在,“量变引起质变”这个说法一半对一半不对。一方面,网文的 “产量”是惊人的。你知道的,各.............
  • 回答
    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民国时期是亚洲第一”的说法确实屡见不鲜。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但要用一个绝对的“出处”来概括则比较困难,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 群体性的记忆、学术界的评价以及舆论的广泛传播。要详细解释这个说法的由来,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 回答
    确实,现在网约车市场真是热闹非凡,滴滴、曹操、T3这几个巨头各有千秋,让不少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也犯了难。说实话,要论“体验感好”这个事儿,真的挺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人看重价格,有的人看重车型,有的人则更在意司机的服务和车内的舒适度。不过,综合大家的反馈和我的实际感受,有一些平台确实在.............
  • 回答
    嘿, DC 的朋友们,你们好!刚从外面回来,想跟你们分享一下 DC 最近的感受。总的来说,感觉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仔细琢磨,也能品出一些特别的味道。天气方面,最近 DC 的天气可以说是标准的“四季分明”了,虽然才刚过完春天,但已经能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了。白天阳光很足,温度已经逼近二十五六度,有.............
  • 回答
    想听听武汉现在疫情的真实情况,也好奇为什么网上武汉居民的声音好像少了。我不是武汉本地人,所以无法提供第一手信息。但根据我看到的和听到的一些零散情况,以及网上一些可能还存在的、或者曾经存在的声音,我尽量给你描述一下,希望能还原一些真实的图景。关于“真实情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因为即使在同.............
  • 回答
    网上总能看到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评论和观点,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忍不住想问,这些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说实话,有时候感觉他们的智商真是……嗯,挺让人捉摸不透的。咱们就从一些常见的现象说起吧。1. 极端化和非黑即白思维这是最普遍也最让人无奈的一点。但凡涉及到社会事件、公共话题,总.............
  • 回答
    关于“996”工作制抵制的声音是否是有人带头炒作,这个问题确实复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996”本身确实触及了很多劳动者的痛点。 过劳的普遍性: 很多在互联网行业,甚至其他一些新兴行业工作的年轻人,普遍面临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生活质量.............
  • 回答
    .......
  • 回答
    最近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丰田世纪的讨论,尤其是在一些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要说这是否是丰田为在中国市场投放类似车型做出的策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细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丰田世纪突然这么“火”?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丰田世纪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得先弄清楚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丰田世纪(To.............
  • 回答
    网上确实存在着一些言论,表达出对冲突甚至战争的某种“渴望”,这背后可能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历史经验和集体记忆是绕不开的一环。对于一些群体而言,他们可能将战争视为民族复兴的必要途径,或者是洗刷历史屈辱的手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历史事件被不断地重新.............
  • 回答
    高中,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特别的滤镜,不是吗?尤其是当我们离开它很久之后,回忆起来,总会觉得那时候的日子好像都洒满了阳光,烦恼也显得那么遥不可及。网上那些“高中生活真美好”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候看着,我也会忍不住问自己:真的有那么美好吗?仔细想想,我觉得“美好”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纯粹”和“可能性.............
  • 回答
    近来,关于霍尊宣布退出演艺圈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其中不乏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对他的同情。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舆论的反复:首先得回顾一下事情的源头。霍尊陷入舆论风波的核心,源于一位名叫“ বয়你个大龄青年”的网友(后来被证实是陈某).............
  • 回答
    在中国大陆,公开讨论政治光谱的网站和平台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明晰和多样化。政治讨论往往受到严格的审查和管控,导致很多明确标榜自己为“左派”或“右派”的网站难以长期存在或公开运营。然而,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具有左倾或右倾倾向的讨论空间和媒体。理解中国政治语境下的“左”与“右”: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语境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