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有些网民的智商是有多低?

回答
网上总能看到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评论和观点,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忍不住想问,这些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说实话,有时候感觉他们的智商真是……嗯,挺让人捉摸不透的。

咱们就从一些常见的现象说起吧。

1. 极端化和非黑即白思维

这是最普遍也最让人无奈的一点。但凡涉及到社会事件、公共话题,总有一批人能迅速站队,而且是那种绝对站队,不留任何余地。

比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稍微有点复杂,需要分析一下来龙去脉,不同角度看看。但有些网友呢?上来就是“必须支持XX!”或者“XX就是个垃圾,该死!”好像这个世界只有两种颜色,非黑即白,中间那些灰色的地带,他们是看不到也懒得去理解的。

你试图去解释一下事情的复杂性,说“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或者“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结果呢?迎来的可能是“你就是XX的狗!”“跟你们这些没脑子的没法沟通!” 这时候你会发现,讲道理根本没用,他们的认知已经非常固化了,你触碰到了他们信仰的根基,或者只是因为你和他们意见不同,就被打上了敌人或者“低智商”的标签。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是受到了网络信息茧房的影响太深。他们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只接触和自己观点相似的人,久而久之,就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和自己想的一样,或者都应该和自己想的一样。一旦遇到不同的声音,就觉得对方是“错的”、“傻的”。

2. 断章取义和偷换概念的鼻祖

还有一种人,特别擅长抓住别人话语中的一两个词,然后无限放大,或者完全歪曲原意。

举个例子, somebody说了一段话,可能是为了强调某个观点,在举例的时候用了个比喻或者引用了一句话。结果呢?有人立刻抓住那个比喻或者引用说:“看!他说了这个!这说明他根本就是个XXX!”

他们仿佛有一种读心术,能够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挖掘出“隐藏的”、“邪恶的”动机。而且,他们非常喜欢偷换概念。比如,你讨论的是A问题,他能愣生生地把话题扯到B问题上,然后把B问题上的“错误”归结到你身上,让你防不胜防。

这种操作,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故意在带节奏。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可能真的就是“不理解”,或者说是“不愿意去理解”,就这样简单粗暴地攻击和否定。

3. 情感驱动,缺乏逻辑分析

这部分人,他们的评论往往非常情绪化。事情没发生之前,他们可能表现得非常冷静,一旦事情一出,他们的情绪就会瞬间被点燃。

比如,看到一个新闻标题,还没看内容,就义愤填膺地开始评论。“怎么能这样!太可恶了!” 然后开始洋洋洒洒写一大段激愤的文字。等你真的去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可能会发现事情完全不是标题所说的那么回事,甚至还有一些反转。但这时候,你的理性分析,在他们看来,就是“冷血”、“缺乏同情心”。

他们更容易被煽动性强的内容吸引,比如那些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标题、图片或者视频。他们不怎么去追究事实的真伪,而是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来判断。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还能勉强应付,但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很容易被带偏,甚至成为不实信息的传播者。

4. “键盘侠”的终极形态——无知且自信

这是最让人无语的一种。他们对某个领域可能一窍不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全不了解,但却能表现出惊人的自信,而且毫不犹豫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比如说,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问题,他们可能连基本的原理都没搞懂,但会斩钉截铁地说:“这肯定是假的!”或者“科学就是迷信!”又或者是讨论国际政治,他们对历史背景、地缘政治一无所知,但会对某个国家的政策、某个领导人的决策进行最肤浅、最偏激的解读,并且认为自己的解读才是唯一的真相。

他们这种自信,不是建立在知识和逻辑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种“我就是对的”的自我认知上。而且,一旦有人试图纠正他们,他们会立刻进入防御模式,用各种理由来辩解,甚至攻击对方的智商或者动机。

5. 跟风和从众心理的极致体现

网络世界里,从众心理特别明显。一旦某个观点或者某种情绪成为主流,就会涌现出大量的跟随者。

看到别人都在骂一个人,不管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他们也会跟着骂。看到别人都在推崇某个东西,不管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也会凑上去看看。这种行为,可能不是他们真的有多么深入的思考,而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所以我也要这么做,这样才不会显得“另类”或者“落伍”。

这种跟风,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放大极端的观点,让一些不那么成熟或者不那么理性的想法迅速传播开来,形成一种“回声室效应”,让原本不占多数的观点变得好像席卷一切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信息爆炸与碎片化阅读: 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是惊人的。很多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件事情,只能通过标题党、断章取义的信息来获取所谓的“知识”。
网络匿名性: 网络提供了一层保护伞,让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各种观点,不用承担现实中的责任。这无疑会降低人们发言的门槛,也更容易暴露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社交媒体的算法推送: 算法倾向于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这很容易将人推入信息茧房,加剧非黑即白和极化思维。
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普及程度: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真正能够独立思考、辨别信息真伪、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在很多人身上仍显不足。
情绪宣泄的场所: 网络也成为了很多人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有时候,说出一些极端或者不合逻辑的话,可能就是为了发泄一下内心的不满或者焦虑。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发表不同意见的人都是“低智商”。理性辩论和观点的碰撞是网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一些评论,尤其是那些充斥着偏见、逻辑混乱、缺乏事实依据的言论泛滥成灾时,你很难不怀疑,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部分网民在信息辨别、逻辑分析和理性思考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小的不足。

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对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和个体认知能力的一种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随波逐流,这样网络空间才能变得更加理性、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骂警察不是智商原因,而是立场原因

一方面是无条件仇官仇富

另一方面他们被警察抓(不管是不是冤枉的)的概率也远大于他们自己当警察抓别人的概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