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有很多人在骂清朝的时候会顺带侮辱一下满人?

回答
在网上探讨清朝历史时,偶尔会看到一些评论将对清朝的批判延伸至对满族的侮辱。这种现象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历史情感、民族认同的演变以及网络语境的特点。

首先,历史本身留下的复杂印记是根源。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了中国长达268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满族作为统治民族,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动态且充满张力的。从入关时的征服,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腥事件,再到后来推行的剃发易服、文字狱等政策,这些历史记忆对于许多汉族群体来说,是沉重的伤痛和屈辱的象征。当人们回顾这些历史,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残酷压迫和文化灭绝的事件时,情感的宣泄往往会指向当年的统治者——满族。这种情绪的转移,是将历史恩怨具象化、人身化的表现。

其次,民族主义情感的兴起和历史叙事的构建,也深刻影响了网络舆论。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和民族危亡,这极大地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如何看待满族作为“异族”入主中原,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一些历史叙事倾向于强调满族作为“征服者”的角色,将清朝的衰落和中国的苦难联系起来,进而将这种负面评价投射到整个满族群体身上。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但有时也缺乏严谨考证的场域,这种“宏大叙事”下的情感宣泄更容易传播和放大。

再者,网络语境的特点也助长了这种现象。网络讨论的即时性、匿名性以及群体效应,使得一些情绪化的、攻击性的言论更容易出现。当一些人开始进行对清朝的批判时,其他人可能会因为认同感或寻求关注而跟风,将讨论导向对特定民族的歧视性评价。有时,为了引起注意或制造话题,一些评论者也可能故意采取极端化的语言,将历史问题简化为民族矛盾,从而引发争议。这种“流量至上”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讨论的质量。

此外,需要承认的是,即使在当代,一些满族人也可能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惑或被误解。而当清朝的历史被过度简化为“满族压迫汉族”的二元对立时,无辜的个体也可能成为这种历史情绪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网上关于清朝的骂声中夹杂对满族的侮辱,是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历史叙事以及网络语境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民族认同和历史评价的敏感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取其辱不是侮辱,什么“要不是内地拖累,现在我们是韩国一样的发达国家”、“我有通天纹,你个臭要饭的”、“当年要是某军国赢了二战、现在我们蛮洲国是东北亚发达国家”…你们去蛮qq群里看一下他们在说什么就知道了我这些例子。更不用说海外那些蛮独势力,前段时间还有人在北美穿印有“我是蛮洲人,不是中国人,黑叔叔别打我”。这叫自取其辱吧。

user avatar

讲一个故事吧。

说个各位都知道的人物,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满洲正红旗人。

先生虽是旗人,却以反清著称,曾说过“我们满人对中国是有罪的”,在《茶馆》中借常四爷之口抨击清朝,说“大清国要完”。

老舍先生曾经与著名才女、鲁迅门生赵清阁女士同居多年,受赵女士影响汉民族主义思想越发强烈。他与原配夫人胡氏关系非常不好,自抗战开始后长期两地分居。

后胡氏来到重庆,与老舍大闹。老舍曾希望和赵清阁一起私奔到南洋,被赵清阁拒绝,赵清阁要求其与胡氏离婚,与自己正式结婚。老舍懦弱不敢这样做,于是赵清阁终身不嫁。

解放之后,老舍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汉民族主义立场。但周恩来令其为溥仪整理《我的前半生》一书时,老舍顺口说了一句玩笑话“为咱们皇上写书”,由于这个言论,被教员怀疑为立场不坚定,表里比兴。

文革开始后,老舍由于当时文人普遍的陋习,和其他一些文人互相攻讦拉踩。教员想起其之前的言行,就令红卫兵稍稍批斗老舍,作为敲打,并无害命之心。然而老舍的妻子胡氏及儿子舒乙落井下石,对老舍施行冷暴力,老舍被批斗之后归家,没有人说话安慰,甚至要一口热水也不可得。

承受不住打击,老舍于是投湖自尽。

文革结束后,舒乙疯狂以其父的影响力混饭吃,并编造了毛泽东对老舍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康熙皇帝的三大贡献”的言论,至今流传深远。

如果满族同胞都能做到老舍先生这样,我们当然没有意见,但是如果都像舒乙这样,emm

user avatar

为什么网上很多人在骂明朝的时候,都会顺带捧一捧满清,扣一扣明粉帽子?

为什么网上很多人在骂明朝的时候,都会顺带挑拨一波南北汉人的关系?

为什么很多人在骂明朝的时候,恶劣行径一定是汉人干的,符合“唯物史观”规律的一定是满清酋长?

为什么网上很多人在骂汉服的时候,都会顺带捧一波满清民国的旗装旗袍?

为什么你乎大v连“汉族”这俩字都看不入眼,仍然会有这么大的声量与粉丝?

为什么网上那么多网民高喊“入关论”时,没什么人在乎汉族的民族感情,而万一有人说“剃发易服”,为了团结,连“易服”也能千方百计地洗白?

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总是相互的,你不能在这一双方的矛盾中只去解决一方的诉求。而实际上,现实中我作为一个对汉文化极其热爱的人,身边也有很多满族朋友,我在骂满清时,也注意不会提及整个民族。反倒是对于汉族,你乎的一些答主是真的百般戏弄,毫不在意啊。

user avatar

华夏文明的近代史上最大的错失是:辛亥革命不彻底,没有完成对清朝的清洗。

满清的遗老遗少保持了完整的基础构架进入了新中国,占据了文宣文教口,大拍辫子戏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洗白遮瞒否认大屠杀,假借民族政策打压抹黑汉人英雄。

史上曾有羯人视我等为两脚羊,最终被反杀消失在历史里,后有蒙古人被打败打散最终融入华夏文明,而后的满清和日本两者逃过了清洗,保持了基础架构,这两者不约而同选择了对历史的篡改、春秋、掩盖、洗白。

昨天在知乎看到一个答主,写文在北海道旅游,幻想着虾夷人以满清为榜样,提大军南下一扫江山,文笔豪阔气概十足,只是不肯提满清大军南下过程里的无数xx十日xx三屠。屠杀过别人却最终没有收到审判和清算的民族,是只会反战败的,他们不会反思自己犯下的罪行,逃脱的他们等到安全了,又会带着睥睨的姿态回来。

user avatar

谁知道呢?说不定有几个混在里面洗白满清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