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见过好多了……这个概率真的不低……
我中学一个同学的女朋友和我上的一个大学,刚上大学她就分手找了个留学生……
我自己新生舞会找的舞伴跳舞跳到一半跑去找留学生跳舞去了……
我觉得可能只是因为题主接触的女生太少。
一道数学题:
求证:中国的EZG占比非常低(按1%折算)
已知:美国某无业游民,三年在中国约P200多名中国女子(按200算)。
证明:
若 中国EZG占比为1%,
则 中国的正常女占比99%
若 成功约P200名中国女,
则 预计需要对 200/1%=2万 名女性发出约P邀请,
且 被19800名中国女人拒绝。
已知 三年=1095天
则 三年被19800名中国女性拒绝=每天被18.08名陌生的中国女性拒绝(提示:一天只有24小时,还要扣除吃喝拉撒睡)
注意!!
这里是按“一个美国男人,2万个陌生的中国女人,对每个中国女人第一次见面就发起邀约,并且只发起一次邀约”来计算的。
说中国EZG占比低,这就是一种诡辩。这种说法会使用一些概念,比如幸存者偏差,或者物以类聚。
这种说法能骗别人,但骗不了我。玩逻辑?对不起,我是照妖镜。
这种说法是在狡辩。这种说法基于一种假设: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有能力把所有的EZG同时分布到老外身边,把所有不EZG的从外国人身边排除。这样就使得外国人身边只剩下EZG。
这特么是在写神话故事吗?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我用数据拆穿的那个说法: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使比例低,EZG的数量上也很多。
不对!!!中国人口基数大,可是这和外国人有多大关系?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呆一年,他能和多少中国人混成一个圈子?
他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一年能结识5000个中国人,这就顶天了。难不成他还能跟14亿的每个人都打过招呼?这时候谈14亿意义何在?剩下的13亿多人,这个外国人这辈子都不会和这个外国人有交集,干嘛非要扯上那13亿多来凑数说人多?
一个外国人,他生活圈子里能有500个中国人,这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何况这500人里总不能刚好都是女人,而且 刚好都是年轻女人,对吧?
桓雒拦腥耍�2万个陌生的中国女人,对每个中国女人第一次见面就发起邀约,并且只发起一次邀约”来计算的。
说中国EZG占比低,这就是一种诡辩。这种说法会使用一些概念,比如幸存者偏差,或者物以类聚。
这种说法能骗别人,但骗不了我。玩逻辑?对不起,我是照妖镜。
这种说法是在狡辩。这种说法基于一种假设: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有能力把所有的EZG同时分布到老外身边,把所有不EZG的从外国人身边排除。这样就使得外国人身边只剩下EZG。
这特么是在写神话故事吗?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我用数据拆穿的那个说法: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使比例低,EZG的数量上也很多。
不对!!!中国人口基数大,可是这和外和外国人有多大关系?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呆一年,他能和多少中国人混成一个圈子?
他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一年能结识5000个中国人,这就顶天了。难不成他还能跟14亿的每个人都打过招呼?这时候谈14亿意义何在?剩下的13亿多人,这个外国人这辈子都不会和这个外国人有交集,干嘛非要扯上那13亿多来凑数说人多?
一个外国人,他生活圈子里能有500个中国人,这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何况这500人里总不能刚好都是女人,而且 刚好都是年轻女人,对吧?
我们要看EZG的比例,正确的算法不是EZG数量 除以 中国总人口数量。
正确的算法是:
一个外国人接触了X个中国女人,得手了Y个,EZ的比例为Y/X。
如果一个外国人对100个中国女性发起约P邀请,其中有20个接受邀请,EZ比例就是20%。
人家只对100个中国女性发起邀约,接受人数为100,你却要拉出14亿中国人来作分母,这不是搞笑吗?欺负大家没读过书?
我认识的中男欧女组合比反过来的多。。这算怎么回事。
黄热病的男人肯定有,我认识两个,其中一个被绿而且当作工具人使用了很久。。。另外一个是说起中医两眼放光,喜欢喝功夫茶并且会对外国人抱怨德国的自恨男。当然德国人的自恨程度那是殇人见到都自愧不如的。
只要有那种路上看见亚洲女生就搭讪的黄热病患者,留学生微信群里都会描述一下对方的体貌特征和复读内容,见到躲开就行了。
只玩外国人或者只因为对方是外国人就扑上去的还真没见过。但是肯定有,就像黄热病的男人一样。我都觉得挺恶心的。如果我是一个白男,仅仅因为肤色就有很多女生想上我,那我肯定也觉得很困扰并且想报警。EG那种程度绝对算得上骚扰了。
至于网上EG,总是看见男生说自己见到过多少女生对一个外国男人投怀送抱,但是。。。为什么我在国内大学里也没见过?我国内还是英语系出来的。
很多男生觉得凭什么中国女生对中国男生就要房要车要彩礼,为什么对洋人就什么都不要。。。其实我认识那个被绿了的德国哥们,他(和中国男生已经领证而且在中国人面前一天到晚秀恩爱的)女朋友也向他要过彩礼,而且是他家拿不出的数(在中国还算一般。。几十万人民币差不多)。我跟我对象也不会要彩礼或者房车,因为我不会开车不需要房而且现金放着也没用。
一天到晚对着空气打拳真挺没劲的。
我想起了我一个同学,她本科的时候跟着导师申请到一个省级项目课题,她是心理学专业的。
她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调查问卷,并统计回收分析。然后她和她项目组的小伙伴瞒着导师,掺杂私货,顺手调查了一下她所在学校的留学生恋爱情况。
她总共筛选出167份有效样本,得出她所在学校的在华留学生(男性)平均交往过3.4个女友,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些样本有一部分是来自刚入学的留学生,也就是大一。
呃……她就是顺手玩玩,她的样本数据量也小,不具有代表性,但却是真实样本。
高中同学聚会过一次,大概到场有80%,基本都是211以上的,她如果不说这些我们也基本都不知道还有这一回事。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
近50万的留学生,其中多数是男性,你可以估算一下光是高校里的数据。
其实咱也别酸,人家来中国留学就是有钱,你算一算他们的奖学金都极为吓人,中国政府国家级奖学金(名义上覆盖率为10%左右)+地方政府奖学金+院校奖学金+当地企业资助奖学金+第三方奖学金(如孔子学院),一般都超出所在地的人均年收入,覆盖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
eg的事只有两类人清楚,一类是她们自己,那种“非正常情侣关系”她们自己肯定不会说,再说这种事本来就是种“自由”,在法律框架以内的行为,出问题的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只能说我们陷入 “精神殖民”很严重,有兴趣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第二类是知情人,这些人往往身份特殊或者有什么经历,现实生活中不多,能影响的人有限,而且涉及自身利益。
这两类人在现实空间中往往有各种顾忌,很少发言,毕竟利益相关,但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了他们发言权,所以出于顾忌他们大都是匿名的。在网络空间中,第一类人往往成为“女权”的支持者,倡导性自由。而第二类人则是我们在网上看到信息的主力军,但他们说的话往往被质疑,真的也会被认为是假的(当然也有可能不是真的),比如本回答下之前的女生匿名自述高赞回答。
去微博看看“女权”的情况,再看看知乎中的这些匿名回答,结合一下社会新闻,大概也能知道些情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