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现实中很少人反美,但网上一大堆反美的?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
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不合作”或“不爱国”。
政治风险:在一些国家,公开反美可能被视为“不爱国”或“分裂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北约)中,反美言论可能被政治力量压制。
经济依赖: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反美可能影响贸易、投资等实际利益,导致民众更倾向于保持沉默。

2. 文化与价值观的复杂性
美国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流行文化、教育体系等传播其价值观,许多国家的民众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文化,因此对美国的“反美”情绪可能更多是基于对文化、价值观的不满,而非直接的国家对立。
历史与现实的矛盾:部分国家(如中东、拉美)对美国的军事干预、经济制裁、人权问题等有历史积怨,但这些情绪往往被政治、宗教或民族主义情绪所掩盖。

3. 现实中的“反美”行为
隐性反抗:例如,某些国家的民众可能通过经济抵制、文化输出等方式间接反美,但不会公开表达。
国际关系中的“平衡”:许多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避免直接公开反美,以维持与美国的经济或政治关系。



二、网络上的反美:匿名性与情绪化表达
1.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与自由表达
身份隐匿: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论坛)允许用户匿名发言,这降低了表达反美言论的现实风险,使得更多人敢于公开批评美国。
情绪驱动:网络上的反美言论往往基于情绪化表达(如对美国政策、战争、种族问题的愤怒),而非理性分析,导致言论更激烈但缺乏深度。

2. 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算法推荐机制:社交媒体平台倾向于推广有争议、情绪化的内容,反美言论容易被算法放大,形成“信息茧房”。
群体极化:网络社区中,反美群体可能形成“回音室”,强化彼此的立场,导致反美言论被不断重复和强化。

3.ed 政治与社会议题的投射
美国的全球争议: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军事行动、人权问题(如种族歧视、移民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干预等,容易成为网络上的“反美”话题。
文化冲突:美国的“文化霸权”(如好莱坞、快餐、社交媒体)可能引发部分群体的反感,这种反感在网络中更容易被表达为“反美”。

4. 网络平台的“反美”标签化
政治化标签:在某些国家,网络平台可能将“反美”与“爱国”对立,导致部分群体通过网络表达对美国的不满,以“反美”作为政治立场的标签。
国际事件的发酵:例如,美国的外交政策(如对中东国家的制裁、对华竞争)可能引发网络上的激烈讨论,甚至被极端化为“反美”。



三、现实与网络的反美差异
| 对比维度 | 现实中的反美 | 网络上的反美 |
||||
| 表达方式 | 隐晦、含蓄、基于利益考量 | 情绪化、直接、基于情绪或政治立场 |
| 风险与代价 | 高(政治、经济、社会风险) | 低(匿名性,但可能被平台封禁) |
| 动机 | 现实利益、政治平衡、文化认同 | 情绪宣泄、政治立场、文化冲突 |
| 传播范围 | 局限于特定群体或国家 | 全球化传播,可能引发国际舆论争议 |



四、可能的误解与现实
1. “反美”与“反美国政策”的区别
现实中,许多人对美国的某些政策(如对华竞争、中东干预)有批评,但不会直接将这种批评上升为“反美”。
网络上,反美言论可能更倾向于攻击美国的“整体形象”,而现实中的反美可能更关注具体政策或事件。

2. 反美与爱国主义的矛盾
在一些国家,反美可能被视为“不爱国”,但网络上可能通过“反美”来表达对本国利益的保护(如对美国经济、文化霸权的不满)。
例如,中国网友可能对美国的“人权问题”或“对华政策”进行批评,但不会直接说“反美”,而是通过“反美政策”来表达。

3. 网络反美的“非国家化”倾向
网络上的反美可能更多是针对美国的“帝国主义”“霸权”等抽象概念,而非国家本身,因此可能被部分人视为“反美”的极端化表达。



五、总结:现实与网络的反美为何不同
现实中的反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制约,往往以隐晦、理性、利益导向的方式存在,且可能被压制。
网络上的反美:因匿名性、情绪化、算法推荐等因素,更容易形成大规模、情绪化的反美言论,但可能缺乏现实行动或政治深度。

关键点:网络上的反美可能更多是“文化反美”或“政策反美”,而现实中的反美可能更多是“政治博弈”或“经济利益”的妥协。两者在动机、表达方式和影响范围上存在显著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网络的半匿名性,让人们的言辞更激烈也可能更真实反应内心所想。而线下人们相对要更顾及实时的友好和流畅,更倾向于隐藏可能存在激烈争议的话题的态度。

2,网络的天然特性,打破了陌生人的壁垒,会快速聚类相似的立场,并形成舆论场。

3,网络上的话题设定方式,和线下的话题设定方式,完全没有对等之处。

4,要区分 “反美”、“反反华”、“反对美国反华” — 你说的 “反美”,到底真实情况是什么?


具体展开一下,如第三点,线上的话题起始,基本上都是一个具体的新闻或问题,如类似 “美国导弹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如何看待纽约时报称我国西北如何如何” 这类存在,为一个态度、立场、观点表达和铺陈的开端。

但在线下,不论是陌生人的设定,还是工作或学习场景,还是聚会娱乐,这类话题起始出现的密度,本就低得多得多,低到你若直接问起来,更像是类似Asian Boss这种油管播主在做街头意识形态采访。

所以你在线上看到的 “反美” 是什么?

是在类似 “如何看待纽约时报声称吧啦吧啦” 这类话题起始下,人们自然的表达。且结合第4点,这与其实说是在 “反美”,不如说是在 “反反华” 或 “反对美国反华”。

而你在线下看到的 “不反美” 又是什么?

1,密度上,很少有人主动开启线上的话题设定;就算开启了,因为线下相比线上的陌生人壁垒、人数壁垒、半匿名性壁垒,也很难形成舆论场。

2,在不存在具体话题设定的情况下,跳出来如美国乡民街头看到一个东亚面孔就要叫嚷 “滚回中国去” 的这种神经病,我国确实很少,也本就应该很少。

这种线上的 “多” 和线下的 “少”,矛盾么?没有半毛钱矛盾之处。

一群中国人,日常在线下好好工作学习,极少有言必反美的疯子,和生活中具体的美国人也相安无事,这与同样还是这群人,在线上的具体立场话题设定下,压倒性地 “反反华”、“反对美国反华”,有任何内在矛盾之处么?没有半毛钱矛盾之处。

我在美国有那么多或白左或红脖或教授或乡民的美国朋友,从未见有对我这个具体的中国人不友善的,聊起中美话题,也都比较有节制,和他们在各自的线上社群,言论总体对华持负面态度,有任何内在矛盾之处么?没有半毛钱矛盾之处。


至于 “反美” vs “反对美国反华”,那不如这么说,如果美国突然变成了一个政治上不热衷搞新时代西进运动,意识形态上不热衷搞新时代十字军东征,军事上远离第二岛链,经济上积极友善平等体面地合作竞争,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

谁特么反美,我就去骂谁。


最后,一个更好的问题其实是:

中国人的 “反美”,和美国人的 “反华”,真的是对等的么?

(提示:哪一个的防御性更高,攻击性更低?哪一个的 “恨不得除你人籍,斩尽而不留后患” 的成分更高?)

user avatar

大多数反美的朋友只是想发泄,很明显,骂美国是最安全的,同时也是能骂得最大声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那些在网上骂得很大声的人真反美。

user avatar

小时候我甚至有点狂热地反美,911时候还写了一堆作文共情基地组织,因为美国是"坏人",恐怖分子攻击坏人就是好的,而且觉得美国轰炸大使馆的报应到了。

后来看事情的角度更多元,不再认定一个脸谱的"好人","坏人",就事论事了。虽然你们总说我湾湾,五十万,但实际上我的看法一直以来可能比起知乎各位的激情宣泄,更接近中国外交部的定位,包括阿富汗,伊拉克问题,叙利亚,索马里,乃至乌克兰。虽然我并没有刻意去跟随外交部,但我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和平发展共存,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网络上呢,因为推荐算法和容易抱团的特点,比现实中更容易站队,更容易产生极端观点。而且可能是人性吧,不是当面交流时候总会更猖狂一点,因为网络给人的感觉更为隐身。我渐渐意识到了这个情况,会努力约束自己,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user avatar

年轻人没经历过911

user avatar

哈哈哈,我也发现了。

我在中国的那七年中,我只经验过一次凭我是外国人身份而来的个人攻击。

那年,好像是2012年,10年前,人在昆明。那天很多昆明人在南屏街示威游行反对日本侵略中国钓鱼岛。

我也跟着群众吃瓜子,凑热闹。然后突然有个小孩子在我面前,大概十岁,指着我骂我“日本鬼子”。

我当时很惊讶, 因为从我2006年第一次踩到中国的土地到这个时刻,我是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外国人而遭受了任何人的骂声。

我当时最无语的原因不是我被骂了(被小孩子骂没什么),而是这孩子居然以为我这个白皮肤高鼻子蓝眼睛金头发的美国人是日本人!

当时孩子爸爸很尴尬,向我抱歉。我只笑了,说了一声“没关系”

后来,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我开始玩知乎。玩的前几年也没什么人会骂我。

2016年是我第一次在知乎遭遇大量的攻击。可是他们那样做也不能算什么“反美”,因为他们骂我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是美国人,而是因为我是美国人并不支持川普当我的总统。

应该是最近这两年才开始在知乎的答案评论区以及私信看到“白皮猪”,“滚回美国”这样的不友善言论。

搞笑的是,我这个时候已经自己“滚“回美国了。他们是白骂我的。

至于提问的关键词“为什么”,我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许那些言论只是跟着两国关系的恶化。也许是最近在中国的美国人越来越少,导致这些人没有现实中生活的目标,只能靠键盘发泄情绪。

我觉得可以肯定的告诉题主,其实网上言论比现实生活(IRL)有毒很正常。不少研究互联网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达成共识:这是全世界线上的普遍现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得考虑自己的名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可上网呢,就像戴一套盔甲一样。

当然,网上的一些言论并不是天然的。也就是说,有些言论,不是花钱买的,就是程序散发的。

user avatar

回国有四年了,见了不少人,凑了不少局。

2020年后,尤其是2021年到现在,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得知我从海外回来,政治话题都变得特别爱试探。常常委婉的令我忍俊不禁。

聊起美国,一些绕不开美国“霸权”的事,比如在座哪位先生的行业被制裁啦,哪哪有打仗啦。一开始都会用中性词试探我。比如会用“厉害”替换成“霸道”。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公,先用“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这种男人社交的通用货币去搭建一个共识。然后再一寸寸的往深了聊。

他们生怕发现对面坐着个高华。

然而我就默认对面的你不是个老殇民么?我也得试探啊。

以前都不这样的,聊错了立刻打住,该吃吃该喝喝。但这两年,似乎政治见解对立起来会很激烈。好像谁都心有余悸似的。大家都学会了如何隐藏自己,也学会了如何找到彼此。


不过话说回来,桌上人越多,需要试探的成本就越高。可大家又都想说。在一些饭局中,长期停留在中性词形容美国的时间,是存在的。中性词形容了半天最后直至不聊也有的。更要命的是饭局里坐着一个殇民,会毁了大家的兴致。

最经典的场面是这样的。

大家聊疫情。

不谈美国这个参照物的时候,还是颇有怨言的。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的防疫政策细节执行,都难免会招致怨言,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社区封锁”这个专业,都必须现摸索。朝令夕改、一刀切、执行难就是常态。

聊着聊着,殇民就可能出现了。这时谁没刹住车,把美国祭出来,是最危险的时刻。

因为想到美国已经死了100万(在一年前也有好几十万),都会顿时吓得一激灵,于是在座各位的态度都要180度大转弯。倒不说每个人多么爱国,而是自己真有一条命,中国因这病死了几千人就已经让大家彻夜难眠了。和美国接轨会让大部分人感到胆寒。

而且你不想在别人面前显得像个巨婴吧?

我不知道你们什么圈子.... 我们这儿谁说润,当场就会有人说我给你找人办。不是为了拆台,而是真心想帮你,也有能力帮你。所以基本不说一些不实际的事。

但还是架不住有些我们不知根知底的殇民,在聚会时站出来发他的殇病。这些人根本不听你的数据,还像家里没爹妈似的强调年轻人被传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线下抱怨的时候和书面不同,虚无主义论调是非常常见的,因为用虚无主义逻辑一两句话就可以让自己显得特别高深。“我跟你说,共存是迟早的,美国人是对的。我们做核酸封城都是瞎折腾,何必呢。”

这类话,真就能说的你食不下咽,破坏你一天的好心情。

这种状况,也许初见时会有人吵起来,毕竟2020年的时候,人们对疫情态度还是很激动的。你扒人口罩,别人要跟你拼命。你反对封城,真会有人和你割席。

但2021聊这个就不同了,遇到鼠辈大家敬而远之就好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然后各位见得多了,每个人都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了。于是你就很难见到反美了。

美国嘛,大家曾经很崇拜,现在又很现眼。疫情的失败是提及美国的饭桌永远绕不过的话题,我是没见过哪次能绕过的。因为国家的治理能力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反而是网上,专门有人好意思用“但是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这样的话,企图让别人不好意思去谈美国的疫情数据...... 以为刷得频繁了,我们就会脸红?

这也是匪夷所思的。

总而言之,这都是社交货币嘛,劣币淘汰良币。谁也不愿意拿出真心来,于是就拿中性词交换了。

user avatar

我是被骂惯了,骂我精美,公知,50w。

我这篇文章就不发表评论,只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陈述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真相。

第二件事情,提出问题让大家正面回答,我不发表评论。

请评论区不要扣帽子,人身攻击。

你就踏踏实实地回答我文章最后提出的问题,我从现实角度提出来的问题。

**********************************************************************************

现在的网络气氛,特别是某些人,把米帝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天天用尽最恶毒的语言咒骂,我就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光靠咒骂,能不能把米帝骂垮?

再说,去外网对着美国人骂,我觉得是在解气,但很多人是窝在中文网里自己对着空气骂,解什么气,洋人又听不见。

好吧,你说不来洋文。那么在中国也有可以表现你反美英雄气概的机会,中华大地上遍地美企,肯德基,星巴克这些都是你闹事的反美圣地,如果你觉得这还不过瘾,你还可以拿把U形锁砸美车,就跟当年为了反日砸日车一样。

好吧,你如果觉得以上可能涉嫌违法,把自己弄进局子,你也可以在街上发表演讲嘛。

比如站在闹市中心大喊“打倒米帝国主义!”

这个总合法了吧。

可惜你一样不敢,只会网上喷。

最搞笑的是,某些人不但骂,还吹什么自己五千年文化就是比米帝两百年历史强,希腊历史是假的,古西方文明都是偷中国人的,中国人是西方人祖宗。

这不就是阿q当年的精神胜利法吗?把别人强行规定成自己儿子,背地里骂别人儿子打老子,反正别人也听不见,自己意淫即可。

自从1979年我们与美国正式建交以来,至少在明面上,还是友好国家。

而反美很显然,是一种敌对活动,如果当做敌人对待,那么现在很多事情解释不通。

第一,美国依然是我们的最大出口国,我们对其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其中还有关键资源稀土。如果是敌国关系,那么这种对米帝的出口行为,明显就是资敌。

第二,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我们依然在使用,当然你可以说米帝禁止了华为等企业用它们的技术,但是相对我们能够享受到的美国科技来说,我们被禁止的只是一小部分。

特斯拉还在中国办厂呢。

如果美国和我们是敌人,我们就得不到这些技术。

第三,虽然我们对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但在农产品上,我们却每年大量进口美国粮食,比如大豆之类,而且现在看起来这种进口还找不到替代品,或者要付出极大代价。

民以食为天,如果在这上面仰人鼻息,这不是我们反美不反美的问题,是米帝如果切断粮食供应,反不反我们的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客观事实,我没有半点夸张,也都是现在进行时。当然,我知识十分浅陋,以上的三条,可能都不是什么太好的例子,但我确实想说明,我国和美国在外交上还是友好国家,在经济上其实互补成分非常大,而且我们需要美国的地方,不见得比美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少。

米帝也不是白莲花,也要做了很多龌龊事儿,这不假。我并不精美,我完全是从我们中华民自身利益的角度在审视中美关系。

我就问你一句,还别说其他,如果米帝真的不提供任何芯片了,不提供任何科技了。

同理,如果我们不提供米帝任何科技,甚至不提供稀土等资源。

干脆说明,中美彻底脱钩,不发生任何往来,就好比现在美国跟朝鲜一样的隔绝。

大家觉得,这样坚持个五年,谁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

user avatar

因为现实中你接触不到品种比较纯的汉奸。

现实中人最多亲美到电影,NBA和牛排。比较深度的老哥的还能交流一下超级英雄和比基尼辣妹。谁能和这些人吵起来。

至于网上亲美的都是丧失基本人性的纯种汉奸,发表法西斯种族言论和辱华抹黑材料会刺激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所以网上反美占了绝对主力。这么说吧,你会在QQ群,微信朋友圈,论坛讨论时某人贴了一张纯种汉奸的即时言论,然后所以看了的人都会心急火燎的冲上去。而他会不断的用滞纳,蛆的恶毒言论攻击到来的爱国人士。因为他发表那段言论时已经作为有资格证的汉奸了。例如前年一个例子,雪花国大统领。几乎给大家表演了一番汉奸就业过程。

user avatar

多看看他们打了鸡血似的发言,归纳一下其实这个群体割裂并不严重,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1,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代表人物就是国师陈平,代表理论就是¥2000﹥$3000。对了,插一句,这种货一般是第3种类型的旗帜。

2,想逃离996福报,甚至连996福报都没资格参与的厂仔,外卖仔等等,一切投奔米帝的客观条件都趋于绝望,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骂了,无能狂怒,而已。如果米帝免费发绿卡,那些骂得最狠的,就一定是争得最狠的,大致上与深柜反同异曲同工。

3,低文化层次或者还在上学的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吸血载体,比如他们的父母,或者别的一切可以让他们依附吸血的。这群人平日里不接触社会或者说干着躺平类的工作如保安,并没有深入社会去感受真正的残酷,有父母供养或者父母遗产的房产收一下租等等,可以相对天真的生活着。这群人才是最可悲的,吸着亲人的血,然后沉溺于宏观叙事一盘棋的虚妄里,臆想着大国荣耀的乌托邦。他们自认为不会是燃料亦不会是代价,但是几乎全部事与愿违,到了最后绝望的发现,小丑只是自己。

user avatar

总有人试图把高收入和赴美联系在一起,把低收入和反美联系在一起,看着就觉得可笑。

为什么新闻里总是有那种街边偷电瓶的修摩托车的搁那儿恨国爱美呢?

这时候你们就开始装看不见了是吧?

自己过得不咋样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于是就强行要用“爱美国”这个由头把自己跟有钱人捆绑一下,然后就有借口鄙视身边的人了。

这就是目前网上一些人生拉硬扯搞驴头不对马嘴的对比的唯一原因。

我这么跟你说吧,

过得越惨越不得意的人,就越喜欢幻想美国怎么样,就越喜欢往“赴美”这件事上套光环。

所以你看这题下面的回答,

但凡有人提到什么“月薪三十万的都在美国,月薪三千的都在反美”

那他本人指定是月薪三千的那种。

user avatar

“反美”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语言陷阱。

中国曾经向世界输出革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反美斗争,那时候的确可以说是反美的。

但是自从改开以来,中国停止了输出革命,也就不再跟美国针锋相对。只有当美国采取反华行动的时候,中国才会出来抗议。

所说,今天的中国没有“反美”,只有“反反华”。


即便如此,依然还会被那些精神美国人所嘲笑和攻击。

真不知道他们安的什么心。

user avatar

我大学宿舍六个人,两个留日,一个留美。

我和另外两个本土派,一个国企,一个华为,一个公务员。

将来的割袍断义,已然成为了事实。

你当然可以不反,但别忘了,这个国家真真切切存在300万人,是不可能跪下的,也是第一批要吃子弹的。

你们有的是选择,无论是赢了割掉辫子,还是输了用他们的血换更高的地位。

但他们的选择,却只有一个。


(pvp随你们p,我也没有多在乎我自己,那三个天天在同学群里炸鱼侮辱cn你们也不在群里没看见所以当伟光正那也确实,我有其他认识的留学生一样可以好好交流,回不回国都是个人选择又无可非议,但是不想看见缓则是我和我的本土派同学共同的选择,您要海纳百川随意。)

(我所在的单位在刚建国干的大事就是揍了美国一顿,你还想说啥?)

user avatar

有一个网友说的好,中国没有反美,只有“反反华”。

中国这样的大国,各种各样的政治立场的人都有。大家都是同样一个班级毕业出来,人跟人之间的政治立场都还存在差别,更别提社会上人分百种,更是错综复杂。

有些人偏左,有些人极左,有些人毛左,有些人中立偏左,有些人中立偏右,有些人温和右,有些人极右。

不同的人平日里就有发声,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极端的观点,往往比较小众,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口嗨,很难传播到普罗大众耳朵里。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反美,反倒是虚心学美,努力追美。除了一些标志性事件比如撞机事件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空前反美(这个也无可指责),大部分时间中国人民对美国都是友好的。

中国这波儿确实存在反美,但是这反美绝不是中国挑起的。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中国进行无休止的、无底线、无原则的、无止境的打压,拜登上台之后又继承了这一做法,才导致中国国内的反美声音成了主流,连带长津湖这些文艺作品也开始应景。

所以简单说就是:美国不反华,我们不反美。

问题是美国若反华,我们还不反美,难道要鼓励美国反华吗?

别人对你不友好,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对他也不友好,否则你就是在鼓励他对你不友好,你就会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对你加倍的不友好且毫无顾忌。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科技大国,文化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全方位的强大。我们国家每年有无数人赴美学习。

但是不能因为这样,美国要反华,我们就任其摆布。

我们应该反抗。

这,才是这波反美的真相。

user avatar

有个段子:

月收入3000的反美

月收入3万的游美。

月收入30万的赴美

月收入三百万的教月收入3000的如何反美

user avatar

稍微離題一下

歐美反華反康米是把華人跟康米當成猶太人、黑人、女巫、撒旦在反,所以不僅僅要肉體消滅,人格上文化上也要徹底抹殺。

在城邦上,對這些族群進行系統性的孤立、霸凌,最重要的是劃定界線區分彼此,甚麼集中營、唐人街、黑白隔離,甚至是日本人那種村八分都是類似的情況,西方的系統性歧視是從個人到集體無一倖免的,你要置身度外那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反美是把美國當成匈奴突厥女真蒙古在反,就純粹是抗擊外族的概念,一兩個在本土的胡人,基本上沒啥漢人會理你,但是一兩百個甚至上千個在邊境的胡人那就是兩個觀念了,所以中國人的跟歐美人的排外心態針對的目標實際上差異很大,不可抹為一談。

而且被中國人認定為具侵略性的外族,也不代表對個體本身有啥系統性的人格抹殺了。你看雖然有抗日戰爭,但是針對個別日本人,中國民間並沒有甚麼虐待歧視之類的行為,就算有跟歐美比起來真的微不足道。韓戰/朝鮮戰爭中最受優待的也是美國戰俘.......

本來冉閔或是江統這種在中國歷史上就是少見的特例了。

作為對比其實就很容易看出來,華人在歐美等地的境遇,跟歐美人士、印度人、越南人(皆曾經跟中國打過仗)在中國被對待的態度就很明顯地天差地遠。

猶太人或吉普賽人走在30年代的德國街上,被潑墨拳打腳踢都算是輕的了,但如果是一個美國人走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中國街上,最多最多就是旁人多看一兩眼,這就是差別。

再說到原提問講到的器物問題。

中國人從先秦開始一直都對胡服騎射這種吸收異族的器物制度有不小興趣,對中國人來講你唱胡歌理胡頭念胡經一般最多最多大家只會把你當瘋子,但不會真的覺得你是社會的危害。

但在西方你念個阿拉花瓜試試看?

user avatar

不要拿着一一些看似是国家内部矛盾的内容来质疑中国人民应当持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不会真以为欧美没有贫富差距,不会真以为欧美人民没有内部矛盾,不会以为有内部矛盾就先可以无视外部威胁吧?


在乌撤侨刚刚已经顺利完成了,说明祖国对人民是负责任的,是尽到责任的,更是心中有人民的。再想想这些年美国做的如何。


我们不想与美国为敌,这是我们中国心胸和视野,但美国一意孤行搞敌对行为,恶意攻击,甚至文化渗透。那我们反美,理直气壮!

我们爱好和平,和谐发展是诉求,但不会向欧美跪求。

我们的人民心中都有一杆秤,不在网上发言,不代表就不反美。

南联盟大使馆,王伟,我们都记得,不会每一个人都会天天上网在喊。


网上别有用心的人,不要妄想通过网络分化中国人民,更不要妄图破坏中国人民的内部团结。

user avatar

闻洋人之长则喜,闻洋人之短则急。

闻国人之短则喷,闻国人之长则疑。

国人死则怪郑府,洋人死则装圣母。

量我舔袧之物力,结洋带人之欢心。

国内有则酸你抄袭,国内无则骂你不行。

国内追赶,则讽你不知差距;

国内不赶,则骂你不思进取。

国内好的国外差,则骂你狂妄自信;

国内差的国外好,则要你反思自己。

国内外都差的,则说学越南比烂第一。

国内外都好的,则说自己房子买不起。

国内产业落后,则问你国为什么当年不努力。

国内产业先进,则说你国光刻机落后几百年。

国外产业落后,则说他国用不着夕阳产业。

国外产业先进,则说人种优势和制渡优势。

国内铁路四万公里,则说感觉20年没变化。

国外地铁漏水破旧,则说人家发达比你早。

国内新建航姆两艘,则说浪费軍費法茜丝。

国外常备航拇十艘,则说世界警镲伟光正。

顺我者吹哨勇士敢于发声,逆我者告密小人,馆方喉舌;

顺我者民主、清醒,逆我者民粹、沉睡;

顺我者独立思考,逆我者已被洗脑。


-《公元2022年目睹国内公知之怪状》



两元一条

《赢了,麻了,赢麻了》

《感恩,咸因,就完事了》

《不得不说,差距50年,不吹不黑,敢说实话的不多了》

《小粉红着急了》

《pinker》

《行走的50w》

《蚌埠住啦》

《我们也一样》

《国内也有啊》

《承认别人的优秀有那么难吗?》

《和我买不起房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社会要允许不同声音》

《不要盲目自大》

《至少人家报道出来了》

《日本亚洲之光,人民锦衣玉食》

《韩国蔬菜便宜,国民工作无压力》

《首尔or东京工资上海三倍,房价上海四分之一》

《非要比烂是吧》

《越南人整天狂妄自大和对面有什么区别》

《兔兔急了》

《生育率这么低还敢嘲笑日韩》

《感恩是第一生产力》

《国民整体幸福感超越隔壁曹县指日可待》

《看看我们自己吧,中国这种情况更厉害》

《我们应该学会反思自己》

《U型锁》

《大清闭关锁国吧》

《有本事别用日本相机,别用日本中文词汇,这是人家发明的》

《偷换概念,扣帽子啦》

《华为xxx,华为造的,华为第一》

《米国人均湾区一套房》

《国内也很多,怎么不说说》

《日本人均东京湾一套房》

《日韩都能生几个小孩,只是不想生》

《米国人疫情不工作每个月领3000刀》

《香港人疫情不工作,每个人领15000元》

《日本人生孩子倒给钱,生的越多给越多,读书吃饭免费还给父母奖金》

《五十步笑百步》

《你所看到的只是zf想让你看到的》

《一看你就没去过发达国家》

《如果别人不比你好,为什么世界第一不是你》

《房价那么高又怎么说》

《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加班》

《卷,加速》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等等你的人民》

《在米国能买到一美元的炸鸡》

user avatar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大家都会尽量避免分歧。

以前我一个同事,他很少发朋友圈,有一次聊起来他就说,朋友圈要么就是吃、要么就是玩,想发表别的想法又不如微博那样自由随意。所以,他喜欢玩微博!

除了个别比较彪的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也不能说是虚伪,有些圈子里大家知根知底,该反美也反美得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