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我也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社会的毒打之后才明白的。其实当公司的规模稍微大一点之后,管理层,尤其是中低层的管理者们的真实诉求和更上面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柯达公司是曾经的胶卷一哥,后来因为没有赶上数码的时代,用胶卷相机的越来越少,用数字相机和手机的越来越多。但真实情况是柯达是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之一,并且有人已经意识到数码时代的到来。但是这一切到了管理层手里都被锁紧了抽屉。最后眼看着柯达公司的没落再到破产。而当时柯达公司很多的管理者离开后纷纷跳入像德州仪器,西屋电气这样的公司,继续他们的捞钱之路。
目前国内的bat等互联网公司也是遇到的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决策者的命令传达到下面的时候会遇到层层的阻碍,小则层层加码级级甩锅让下属苦不堪言,大则矫枉过正用力过猛让战略失败。比如某度的陆奇博士的all in ai战略最后戛然而止又回到帮莆田系医院打卖假药的广告,比如某里巴巴搞得什么达摩院,还以为要搞什么高科技,最后还是在帮商家搞大数据杀熟,某讯就更不用说了,就没真正做出过属于自己的东西,基本全靠抄。
说中国目前都在加班,其实就是那帮占着位置的管理层没有能力更没有动力去做出改变,凭借自己这些年在公司积累起来的人脉和资源躺着赚钱,而强迫年轻人加班就是他们给上面人的交代。看我们都这么努力了,但是结果还是不好,就不是我的责任了,都怪年轻人太懒太笨,下周开始让他们全员996。
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他们,大家都是打工人,他们只是职位高一点的奴隶而已,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赚钱也是身不由己,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背后贪婪的资本。
我在单位上班那会,当初一个团队只有5个人,办着五六个常备活动,还要负责新媒体的运营,虽然事情多,但平时不打卡,9点半以后来单位,一般做到下午正常下班,有时做完事提前点走也睁只眼闭只眼。除非有点突发的事才会加一下班。
后来换了领导,发现团队挺闲的,于是批评主管纪律涣散,上马了打卡机严格考勤。
严格上班考勤,那加班有加班费是肯定的了。
于是团队成员就开始磨洋工,每天要加班一会当做赚外快,至于原来省时省力的办法统统弃之不用,生怕闲下来被领导批评。
磨洋工的后果是事情老做不完。而且别人上班很认真,你也说不了啥。
于是又开始招人。
招来的人也做不完,就干脆把一些赚钱的项目给砍了。
最后的结局是,人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多,但是成效越来越少。
如今十几个人,干的活只有五六个人时一半多,但是个个都忙忙碌碌,谁都看不懂。
既没有日本的终身聘用,也没有欧美的工会对抗,你就是鱼肉而已。
Q:你为什么加班?
A:因为房价太高,没加班费买不起房
Q:为啥房价太高?
A:因为加班获得了加班费,把房价推上去了
因为老板/领导需要一种掌控的错觉。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存在公平交易的概念。唯一有的,就是我要掌控一切资源、掌控你的命运;非如此,你便不可能对我言听计从。
从利出一孔再到独尊儒术以及科举,全都是这种“我定要拿住你的把柄”的、掌控思路的实践及延申。
请注意,虽然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法;但这里面并没有公平交易。
统治者绝不允许你“携技自重”;恰恰相反,他必须在这里展示权威:一切,我说了算。
因此,儒家、八股,这些东西再没用;洋枪洋炮再犀利——统治者取前者,则前者便值高官厚禄;统治者弃后者,则后者便得当贱民。
因此,缠小脚把人弄残,汗湿的裹脚布臭不可闻,走路颤颤巍巍含胸驼背:把女人折腾成这种样子,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
但是,只有逼她们主动这样做了,她们才会发自内心的承认自己的附属地位。这种女人才好控制。
所以她们就必须这样做,所以整个中国社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拦都拦不住。
不去侵害女人的脚,古中国男人就无法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非关经济,无关审美。这个“权”字底下的不自信,才是缠脚流行的根本原因。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楼下美发厅的强尼们,那么马上就会发现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每天在楼下排队喊口号,绝不是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是以这种姿态表示对老板的服从。
同样的,某公司给新人玩破冰,这也是一种服从性训练。
相比之下,加班只是类似思潮中较不明显的一种。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权力不能往被统治者那边侵蚀,那么权力的有效性便极成疑问。
这是权力的本能。
中国从不存在管理,只存在权术。
所谓管理,是合理评估劳动者的产出,给予相应的合理报酬。
很明显,这里“劳动者的产出”占绝对主导作用。干得多就一定要得的多,不然“劳动者的产出”就毫无意义了。
换句话说,管理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企业明码标价,员工酌情购买。
你知识学的透彻,干一天抵别人十天,那么你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十倍的报酬。
你说我懒得干那么多,他们一天忙八小时,我一天一小时照样抵他们一天半。很好,你可以得到一点五倍的报酬。
他说我后悔了,上学没认真,一天八小时只能抵别人俩小时的。那么他领别人四分之一的报酬自然合理。
加班?
对有余力者,这是白白浪费他的时间。8小时他还工作不饱和呢——想让人饱和?升职,加钱!
对无余力者,这是在消耗他的生命。8小时他都头昏脑涨疲惫不堪了。熬更多,赶出来的活反而更少。
你看,优秀的管理制度,恰恰可以通过明码标价,最大效率的让员工发挥积极性。
但是,当劳动者的收入由他自己的努力程度掌控时,“领导层”就害怕了。
因为他丧失了生杀予夺的权力——涨不涨工资都不是我说了算,这权力……还在我手里吗?
因此,中国需要权术,但绝不需要管理。
所谓权术,就是刻意的用或轻或重的侵害,使得被掌控者一直处于“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的境地。
当他们习惯这种境地之后,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便更容易推行了。
这种状况下,你以为你会得到一群努力工作的员工?
错。你只会得到一群努力工作的傻逼,以及一群花式磨洋工的聪明人——还有数不清的办公室政治斗争。
每个人都怒气冲冲,每个人都无可奈何,每个人都想尽办法挖能挖的墙角。
权力归根结底,来自于被管理者的承认。
靠侵害强压得到的承认叫做屈服,不是认同;由此得来的权力是虚假的。越是认识到这个虚假性,他们就越是忍不住作妖。
相反,把付出多少努力、获得多少回报的决定权下放给劳动者,才能真正得到劳动者的认同。这样得来的管理权才是无往不利的——当然,它严重受限,仅能用于“指挥劳动者高效劳动”,得不到诸如潜规则等额外的好处。
这个道理,几千年来,就没有几个中国人能搞明白。
正面回答问题:全中国都在加班,他们到底在加什么?
答案是:他们在加班下跪。
让被领导者“跪久了起不来”,这才能建立我们领导层的文化自信。
讨论前提:这是给老板加班,不是自己创自己的业加班,所有权不可混淆。
在一个回答的评论区看到一个人说:“工作是我的快乐,我就想加班,这是我的自由,别人加不加班我管不着”。
我回复:加班可以,请索要额外合理的加班报酬,否则请拒绝加班。
古代鲁国有一个政策,让在外的国人遇到同胞沦为奴隶,就出钱赎回,回来国家给予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我主动赎回我国同胞,不去政府领取奖励,因为我不差钱且这事儿令我快乐,这是我的自由啊,我不反对别人去领取奖励。
结果呢?孔子狠狠批评了他一顿:你是不差钱,你也开心,人人说你好,可别人呢?别人为了不被社会当做小气鬼自私鬼,也不敢领取奖励,结果以后看到为奴的同胞就装作没看见了。你看似做好事,其实整个机制被你破坏了。
现在你加班,可以,你的自由,但你加班了就必须要求额外报酬,这叫多劳(多创造价值)多得,我们的社会就该奖励多劳多得。
如果你不要,你说我开心,工作是一种快乐。好了,别人也被你绑架了。不想加班的人本来没有任何过错,其他加班的人想要报酬也合理正当,结果你这一掺合,他们倒成了坏人。
久而久之,就是人人加班,不领额外报酬,你在快乐工作,他们遭受痛苦。最后相当一部分人变成磨洋工熬时间,而另一些实诚人忙成狗有怨言——老板和员工的利益都被损害了。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工贼”。
通过加班降低成本。归根到底就是这个目的。
你要知道中国能够发展那么快,中国现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其实还是成本优势。以前我们是绝对成本低,现在我们是相对成本低,在绝对成本低的时代,我们的人工成本很低,现在人工成本渐渐上来了,我们要做到的是在既定的复杂程度下的相对成本低。举个例子,有些订单可以转移到越南,但是有些订单你不能转移到越南,因为越南产业链没有足够的复杂程度也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熟练工。所以很多东西越南也抢不走。
而加班往往是实现我们所谓成本优势的主要途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中国叫个外卖,凌晨3:00都会有外卖员送上门给你,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可以提供如此方便快捷的服务。但你想过吗?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成本问题。其他国难道不能这么做吗?能,那他要付给那个快递员很多钱。而我们有成本优势,所以我们可以提供这么便捷的服务。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那个快递员加班的基础上。
在你所列举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实归根到底你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成本上,而这些成本到最后凝结为中国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比如华为在海外收获很多武技的大单,你以为是外国人做不出,就我们做得出来吗?当然不是啊,那是因为能实现同样的甚至更好的信赖的情况下,华为的报价只有别人的一半可能都不到。就算同样的性能,同样的价格,别人也会优先选择外国品牌。
再比如,大疆无人机能拿到美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订单,你觉得是美国人没有大疆的飞控技术吗?当然不是美国的军用无人机,性能非常强悍,美国人不能够做到的是在大疆这个成本上把技术做得这么好。
所以在知乎上有很多问题都在设想,如果不用加班,如果中国强制实行8小时准时下班,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很多人想象的是一片岁月静好的状态,自己回家下班陪老婆孩子安静的吃饭,整个社会无比和谐。其实这种想法过于天真,如果真的没有加班,那么很多人可能已经失业了,你根本保不住原来的那个工作。竞争有的时候就是一个0和1的关系,你想在0和1之间找一个很舒服的平衡点,其实是没有那个点的。
当然在知乎这个语境下,很多人把加班都归因到了资本家等等问题上,这我也不反对。这只不过是我说的大原因在具体企业上的一个体现而已。
你说要改变其实也不难。当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加班本身变得更不合算的时候,也就不会再这么做了。欧美企业为什么很注重加班的问题,在他们经济起飞的初期也是疯狂加班的,但随着企业的成熟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他们会更加关注人的层面。中国企业必然也会走过这个阶段。当别人更加注重你的技术,你的品牌的时候,当我们不再依靠成本去竞争的时候,加班的问题就会有所缓解。我知道资本家都逐利的,但你在中国看,最反对加班文化的恰恰是资本主义国家来的那些公司,他们的资本家不逐利?当然不是,但是他们的企业发展了100多年,我们刚发展了30年,有些路真的是要走过才能实现。
因为人太多了,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最多10分之一的人每周40个小时创造的财富就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过得很舒服。但是社会这个游戏并不是为了让人活得舒服的,是为了每个人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竞争把别人踩在脚下,这个叫做上进,这样得来的的幸福才是终极幸福。这个过程的内耗是十分严重的,哪怕有百分之一能把别人踩在脚下的可能,很多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加班基本算是人人都可以采用的比较温和的手段了。
很多企业看着高大上,其实只创造很小的价值甚至是负面的价值,比如IT行业方面就是很多这种本质上是诈骗的公司,比如某度,虽然里面的程序员很努力,但是本质上也只不过是通过垄断一部分流量,卖点假广告。里面的员工你可以理解为群众演员,他们加不加班都是那样。另外两家靠的也是垄断某些资源,说得难听点,和国企一样把员工开一大半不是一样正常运行。之所以要加班,还是因为除了垄断也没别的办法了,驴拉不动磨,抽两鞭子呗,反正也不用给加班费,而且这条驴累死了,可以换条驴,多的是。难道现在还有哪个企业单纯靠加班能打败竞争对手? 其他的这种公司还有各种p2p金融,各种讲故事吹高科技上市骗投资的。这种公司干的就是把别人的钱通过某种合法或者不合法的手段搞到自己口袋里面,这个局需要很多群演,但是群演加不加班对最终影片的好坏影响微乎其微。
归根结底真正创造财富的岗位饱和了,大量的人工流入到二次分配的行业,比如公务员,金融,各种中介服务,这些行业也有些饱和。而且这些行业不直接创造财富,里面的人的角色就和群演一样不值钱,但是为了拍出来的片子高大上一些,又必须有。反正都是100块钱一天,只要给了一天钱,那不需要你也得在片场呆着。你自己呢,还可以最后一个走,对别人吹嘘一下如何爱岗敬业,这样下次找群演还找你。
我就说吧,早就有科学家认同我的观点了:
可惜好人不长命,美国,才59岁,据说医疗那么发达,而且还是社会学家,没准是被美国病毒害的。
我觉得不止数百万,在我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工作本身坑位的价值远大于这个工作能创造的价值,比如老师,以前我读初中的时候一个班50,60人,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农村教学条件更差,一样可以培养出精英。现在某些偏远地区一个老师几个学生就一个班级,这些学生很可能都考不上大学。远程教育现在其实也没什么技术问题,一个特级老师可以教成千上万的学生,效果肯定比农村放牛班好。还比如银行柜台,说是要提升服务,不能用机器,难道985 211的年轻人的时间还不如退休老头老太太的时间值钱。还有那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比如流水线,扫马路的,做保安的,送快递的,都可以使用技术替代一大部分,之所以还是使用那么多真人,归根结底就是群众演员太便宜,找个人趴在地上装尸体的成本甚至比用特效都低。
日本韩国就是这样,虽然收入高,但是基层服务人员地位都很低,只有大肆鼓吹工匠精神,服务意识,喝马桶水。呵呵,菜就是菜,什么跪式服务,把马桶刷得能接水喝只不过是做题家思维到了变态的境地。别扯那些科技啊,制度的,GDP和工资就是一个数字而已,都是可以很方便的靠暴力来调节的,打不赢美国做了殖民地只能无限内卷,为啥日元韩元面值都那么大,纯粹是在玩平均工资今年又增长了多少多少的把戏,玩的次数多了而已。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最终还是要看生育率,人们心理都有希望,生活会越过越好,自然就肯生孩子,觉得未来形势严峻自然就不会把后代带到一个很难过得幸福的内卷社会。生育率跌成那个bi样,还好意思吹嘘自己是什么发达国家,什么xxx黑科技。生育率都跌破1了,你就是火星国家,100年后也差不多要灭亡了。
我们的问题就是,似乎从来没有人考虑过那些在人生的第二步(第一步是投胎)的竞争中就失败了,没有读上大学的年轻人,他们怎么买房结婚,他们有木有8小时工作制,双休,年假,和一些其他的合法权益,他们能不能安稳的工作到65岁退休。处于中间阶层的精神zbj总是一副丑恶的嘴脸说: 他们不努力,凭什么有好的生活,你看我通宵做题考上了一个好学校,毕业之后996的换好工作拿高薪买大房子还娶了漂亮老婆,你不努力不奋斗就光棍一辈子吧。我是坚决反对这种shabi观点的,洋鬼子loser还能来中国教英语上ez呢,小日本至少还有躺平的权力呢。你们自诩精英愿意当996的社畜,农村人虽然有的没上大学,但是不偷不抢,没有违法犯罪,就是挣钱挣得少买不起房而已,作为一个人,娶妻生子(女)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么?有人文关怀的社会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 资本家真的是太贪婪了,一个月给3,4千块钱,一个小时算下来就10几块钱,还要在知乎上来提问为什么年轻人都不努力工作,没有奋斗的动力了。
问一个问题:政府部门不加班吗?
加班。但是人家不归《劳动法》管啊。
OK,那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企业人员要加班吗?
加班。
那这些人能按时得到加班费吗?
都能?
嗯。想必接下来要说的事,大家也都明白了。
20190728 收到“创作小助手”通知:本回答成为全站热门,谢谢各位大佬
有一次公司一位老总从酒桌上面下来,回办公室取点东西。
大概晚上八点左右,其时皓月当空,清辉遍地。
领导正酒酣耳热,志得意满之时,看见自己分管的部门办公室灯火全灭,一片漆黑。
马上打给部门主任,你们为什么不加班?
不问工作进度,不问人员安排。
看见部下休息,他就浑身难受。
于是部门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为领导留一盏灯活动,
留一盏灯 让领导有一种被等待的感觉
留一盏灯 照亮领导回家的路程
留一盏灯 让领导心境永远不会近黄昏
留一盏灯 陪领导甜甜入睡
(以上四句分别出自四首歌,这么久都没有人指出来,心塞。我忍不住自己出来说明了:1、潘越云《留一盏灯》,2、杜颜辉/冯静《为你留一盏灯》3、王菲/那英《岁月》4、王杰《留一盏灯》)
具体做法就是不管有没有人,办公室都不关灯。
这活动如火如荼全面铺开,并很快蔓延到其他部门。真正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要问我们加班加什么。
忧郁的眼睛里没有泪花,
我们坐在工位咬牙,
我们加进三重咒诅——
我们加,
我们加!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刚工作的时候,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酒席上总有领导有意无意地逼下属(包括对方的下属)喝酒呢?
如果喝了这杯真的能签了合同开拓市场,或者说喝了这杯就会宾主相宜尽欢而散,甚至是领导愿意看到下属喝得一塌糊涂吐得遍地都是出洋相的样子——那我觉得这样喝酒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意义的;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时候喝了也就喝了,签合同的事情还另说;酒桌气氛如何,也不在某一杯酒;至于下属出洋相,领导也未见得多开心——也就是说,喝酒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唯一的意义在于:这是领导权力在酒桌上的延伸。
权力是最好的致幻剂。一个人只要品尝过权力的滋味,TA就有很大可能沉醉于这种滋味,进而有意无意地延伸权力以更好地享受滋味。
有的领导热衷开长会、讲N久的废话,有的领导有事没事就想组织集体活动(美其名曰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有的领导就是喜欢周末节假日布置工作;其实他们也知道开会没有意义、集体活动不能培育什么团队精神、临时布置的工作任务也没有那么紧急,但他们就是喜欢这种“你得听我命令”这种滋味。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很好理解“加班”的意义是什么:很多时候,“加班”并不是为了加急完成某项工作,而是为了满足某些领导的权力欲望。
成吉思汗有句名言,“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纳其美貌之妻妾。”玩一个顺从的女人不能体现权威,只有玩弄敌人的女人、强迫她们屈服才能满足征服的欲望;同样,你只是日常上班工作怎么能体现对领导权威的屈服,只有你在休息的时间加班才能展示领导的权力无边。
就这么简单。
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我上班那会儿就开始996了,而且我那时候就开始摸鱼了,只不过那时候我不爱打游戏,也不爱看网络小说。基本上有空闲时间就是看看英文小说,背几个单词玩玩。
那时候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是我有一次无意间看到项目经理竟然自己也在玩电脑游戏!自己也摸鱼!原来他也是做给他的领导看的,因为其他项目组也在加班。
那时候网络上好像还没有今天对于加班如此高密度的关注,我想很可能是当时的职场虽然加班时间长,但是并不像今天如此普遍,而且那时候的城市化没有现在高,通勤时间也远远没有今天时间长。我都很久没有上班了,所以不清楚现在的工作压力到底有多大,但是从一些北漂身上看到的真实例子可以得出,长时间的通勤时间加上 无休止的加班几乎已经耗尽了一个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热情。正常的人生应该是生活娱乐为主,上班仅仅是一份挣钱的差事而已。
但是目前的社会现状是,加班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自我剥削现象。有些人为了保住职位,只能和大家一起加班,这种残酷的上班文化感觉已经到了一种极端,我在东南亚几乎很少看到这种现象。
大部分加班行业都是没有加班费的,美其名曰自愿加班。
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资本家压榨大家加班,因为他们需要利润提升和企业发展。
对于事业下滑的企业,资本家压榨员工加班,因为他们需要用剥削员工的剩余劳动价值来维持自己的收入和现在的生活。
对于初创的的企业,企业主需要压榨员工加班,因为他们如饥似渴地需要原始资本的积累来成为资本家。
那么为什么几乎没有什么企业落实了国家所说的加班费3倍工资,而没什么员工去举报,大多数企业没有被劳动法制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普通员工维护权力的成本太高,出头维权对自己个人而言是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现在基本上除了无故开除,实际上并没有(知乎建议修改)为加班员工争取利益站台,整个(知乎建议修改)的加班与剥削行为处于(知乎建议修改)的状态。
员工工会被公司中级领导和马屁员工以及资本家亲戚把持,公司行政部门一大主要工作是不让员工获取自己的考勤记录,而员工要举报加班和争取利益,面临的是自己搜集证据,被公司发现开除,留下对抗公司的名声,极大影响再就业等等
{根 据 知 乎 政 治 敏 感 要 求,最 重 要 的 最 后 一 段 被 删 除,但 是 大 家 都 明 白 空 白 的 最 后 一 段 应 该 讲 了 一 些 什 么}
就以我们公司为例,我入职前hr电话跟我说的是早上不打卡,干完活就可以走,周六加班看个人随意。入职来了以后第一周,即便是提前完成当天的工作,我都是六点半左右才开始下班。然后有一天,临走前微信上跟同事说再见,对方说其实咱们公司都是996制度,老板要是看到你提前走了,肯定会不高兴。我说可是我工作干完了啊,难道留在这蹭白饭么?他说那随你好了。之后新来的hr也曾经问我为什么星期六不来上班,我的回答说工作已经做完了,没必要来公司。hr说但是他们(指其他同事)都来。我说那没办法,我是结了婚的人,我需要周末陪伴家人。事实上,公司其他员工很多都是后半夜下班,早上九点半必须到公司。虽然没有加班费,但迟到了就会扣钱。而且因为即便干完活也不能早点下班,所以大家很多都是连玩带干,连吃带喝,并不着急回家,我当时的困惑就是:这帮人难道就没个家人老婆的么?!更可怕的是工作上往往有内容上的对接,导致我现在经常被连累加班到半夜。有一次我结束了工作,和同事说公司就应该忙完就可以提前下班,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同事摇了摇头说,但是没什么用啊,明天不一样还有工作要做么。这逻辑让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当时心里想的就是,那你怎么不住在公司呢……
有的时候加的是感动,有的时候加的是合群,有的时候加的是服从性,有的时候加的是寂寞,有的时候加的是工作。
不理理清楚的话,有时候最后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在加什么,就慢慢加成习惯了。
给大家讲个笑话,我52岁的母亲,一周七天班,甚至加过凌晨四点。
她不是高管,也不是特殊职业。亲戚她介绍去私人企业,做会计而已。
有人问,做会计为什么这样加班?因为公司只有她一个做账的,全部业务一个做。而且老板还让她把往年的账重新整理,没有交接,模糊到看不清陈年的表格,一个一个录到电脑里。
于是,她一个根本不懂会计电算化的中年妇女,就这样每天加班,加到头痛,加到眼花,加到颈椎病吃药。
怎么劝都不听,我苦恼很久,总结出两个原因,让她加班这么辛苦。
一. 对钱太执着。上班当然为了挣钱,但是这些钱,真的有必要如此辛苦吗?是,我们家不富,我和我爸两个人挣得也够生活了,网上都是有钱人,但那些比我们穷的家庭,还不是好好地过日子,难道他们也这样,没日没夜加班,疯狂挣钱吗?
果子有季节,人有年龄。她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体力智力都跟不上,她一整夜做的事情,别人十几分钟就弄好了。科技在进步,时代在改变,有些事情无法强求。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她已经50多岁了,按道理说,过往的生活经验,足以让她判断,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至少,她也应该学会,面对并接受现有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轻松愉快。
可惜她都没有。她沉浸在廉价的奋斗中,她说要攒钱,要买房,要买更贵的衣服和包包。
我不知道,怎样才算好日子。也许大家太有钱了,到处都是名牌包包出国旅行,别人家小孩一毕业年薪就好多。钱是挣不完的,生活也不是比出来的。人生短短几十年,简单开心不好吗?
二. 态度有问题。我刚开始上班时,她就说我,态度不端正,吃不了苦。是的,我不喜欢加班,多干一会儿就不乐意。除非有突发情况,工作时做好了计划和安排,完全没比要加班。每天都要加班,那就是业务安排不合理了。
所以我对加班有想法,会表达,会选择。这成为老一辈眼中的好吃懒做,吃不了苦。
终于轮到她工作了,她秉承“良好态度”,吃苦耐劳,不拒绝老板的要求,于是就把自己累成这样。老板对执行工作没概念,她越不拒绝,工作就越多。
----------------------------------------------------------------------------------------------
工作日加班,7*24小时在线,在中国,很多老板,无底线的侵占私人时间。
这和“吃苦”没关系,也不是上进心的问题。
是劳动与报酬,权益与义务之间的清楚划分。
劳动者与资本家,工作与生活,在个人选择之上,还有更深刻、更需要争取的意义。
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心工作,开心生活。也希望我妈妈,身体健康,多年以后,回顾现在,能够有所成长,幸福快乐。
大家感兴趣,我就再多说两句。
答题到现在,已有4个月,我妈妈渐渐适应了。往年的账再多,也有录完的一天,剩下的日常工作,她觉得可以接受。
只是晚上8、9点,我打电话过去,发现她还加班的时候,我仍然会遗憾唏嘘。
也许生活,就是充满妥协和无奈。工作是不是,我们用时间劳力交换资源,一些让人生存下去的资源。
而今天我们牺牲的时间精力,必然会损耗,我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我们享受生活的时间,我们寻找自己的时间......
这种交换,是否值得;这种规则,是否合理,是很多人没有想清楚的事情。
我妈妈基于她所拥有的生存技能,她所处的环境,她接受的教育,作出这种选择,不奇怪。评论里有些知友说的对,应该更加关注她的心理状况,找到选择背后的真实需求。
在此之前,会对她更关爱,如果这份工作严重影响到她的健康,也会进行必要的干预。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也是最近高以翔事件有感。
假设,我们的时间、身体、精力都是稳定可交换的资源,我们把它们交给亲人,换得陪伴和关爱;把它们交给工作,换得金钱和成就感;把它们交给自己,换得自我探索和成长;你想怎么用哪些去交换?你真正想得到,又是什么呢?
也许,这些假设一开始就错了,我们的时间、身体、精力,有时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以翔倒下那一刻,一定也没想到,怎么会,生活突然对他按了暂停键。
大概凡夫俗子,都无法避免吧。我们不知道哪天,自己会倒在大街上,不知道哪天会检查出重病,不知道眼睛、 耳朵、手臂、腿脚、会不会突然不行...
正因为存在这些不可预测,所以,活在当下,成为另一部分人的信念。
如果能想清楚,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就会知道,自己想工作多久,再进一步,除了法定工作外,自己愿意加班多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