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有个东西叫轻型航母/护航航母,吨位在一万吨左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民船改装,这显然和题主定义的“航母”定位不同(现在泰国/巴西/韩国/西班牙/意大利也有类似的航空母舰,吨位都在两万吨以下)这个东西显然养起来也没那么难
二战作为主要航空战力的航母是中型(一般是17000-27000吨,和现代对比的话可以理解为戴高乐级)和大型(27000吨以上,可以理解为1143.5/1143.6/伊丽莎白女王/美国CVN的等级),这里简单用条约来划分
这个级别的航母实际并不多,1939年二战爆发前美国有两艘列克星敦级和三艘约克城级共5艘,英国有暴怒号、鹰号、勇敢级2艘和皇家方舟号共5艘,日本有赤城、加贺、飞龙、苍龙4艘,并且这些航母的一半以上都是由因为条约或其他原因从战列舰和巡洋舰改造的。二战期间,英国和日本服役的中型/大型航母分别也只有6艘(4光辉+2怨仇)和9艘(2翔鹤+2飞鹰+3云龙+大凤+信浓),美国则有17艘埃塞克斯级(战后下水7艘埃塞克斯;中途岛级共3艘,首舰1945年9月服役,暂时不计算在内),所以这里以航母最多的美帝为例。
埃塞克斯级首舰服役时间是1942年12月31日,美国1942-1945年GDP分别为1660亿,2031亿,2046亿,2245亿,2281亿,军费分别为257亿,667亿,791亿,830亿。埃塞克斯级“下饺子”的1943年-1945年军费占GDP的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2018年美国GDP 20.5万亿,军费6220亿,军费占GDP的比例是33分之一。
所以真不是现在养不起,只是不想养而已。
美国军费比例如果回到太平洋战争水平,比现在高11倍,养20-30艘大型航空母舰当然没什么问题(笑)实际上美国二战后迅速大裁军,从1945年的100航母(20中型/大型+8轻航母+72护卫航母,还有20航母在建)+22战列舰+76巡洋舰+811驱逐舰裁减到了1950年的14航母+1战列舰+12巡洋舰+139驱逐舰,1948年美国军费仅为91亿美元(3.5%GDP),基本等同于现在的水平,这个航母规模也保持到了苏联解体(解体后14艘→11艘)
(据说放图对比效果更直观/来源:B站 AV8424342)
顺便现代美国还有一个舰种,接近五万吨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计划建造11艘,可以起降F35,如果把这个理解为中型航母,那么美国实际是有22艘航空母舰的
补充:上面有一位答主提到了造价问题,以埃塞克斯级(1940年/7300万)和福特级(首舰137亿)对比,现代航母造价上涨了187倍,但美国GDP从1940到2018增长了200倍,八十年间航母对国家的负担并没有增加太多。
不装死,写个总结给各位好了。
不过我挺好奇为什么没人问二战时飞机/坦克很多、到现在一百架/一百辆就用举国之力去养,毕竟这种问题不是更直观吗,可能是大家对冷战还有点印象吧(或者说三代机/三代坦克造出来的时间比较长,吹起来没什么味道;航母还在发展。就像小孩子拿到新玩具总要炫耀一下)。这里写两个数据好了:
1985年,苏联现役的T-80约有1900辆,1990年这个数字是4000辆,苏联解体时是4839辆。加上T-72系列和T-64系列,冷战期间MBT年产量约为3000辆。
1940年,苏联建造T-34共计115辆(虽然生产是从6月开始的),1941年6月22日这个数字是1225辆。再加上KVs,1940年生产的先进坦克数是358辆,1941年6月22日为止这两型坦克的总产量为2219辆(顺手乳日,比日本整个二战期间生产的坦克数多)。
大家可以自行解读数据,就当作阅读理解吧。
突然发现大家对举国之力有很大的误解:
17年灯塔国的GDP是$19390.6 B,也就是说海军+马润经费占GDP的0.88%;18年灯塔的预算是$4190 B,海军+马润经费占4.09%。这“举国之力”真是感天动地。
罗斯福:那我是在举啥之力呢?
另外放个彩蛋:
搞得好像二战航母就很多一样(¬_¬)。
世界第三大海军IJN,整个太战期间服役了15艘航母,其中邮船改造的有7艘,水上飞机母舰改造的有2艘,潜艇母舰改的1艘,战列舰改的1艘,就大凤和云龙级共4艘是从建造开始就是航母的。标准放宽点,载机量50架以上的航母IJN前前后后也就造了13艘,太战期间7艘,觉得多吗?
当然你可能会说那是日本菜,人家美国CV=dumpling。那我们来康康美国造的都是什么样的航母:
其中50架载机以上的有24艘埃塞克斯、2艘中途岛,总共26艘;算上战前的3艘约克城、2艘列克星敦、1艘黄蜂、1艘突击者,总共33艘。可以看到美国造的主力还是护航航母,只是舰队航母更为出彩(P.S. 独立和塞班也算舰队航母)。
41-43的航母对战都是数量基本平等的,饺子级首舰42年12月才入役,在马里亚纳之前航母数量最多的中途岛加起来也就8艘航母,数量很多完全是后期的事。
另外战时生产花钱少也应该是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还有就是现在USN有CVN11艘、8艘LHD、1艘LHA,要知道莱特湾的TF58也就7CV8CVL,凭啥TF58就是很多、现在的USN就少?看不起我全球环游一等人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归类到“现代人对二战有什么奇妙的误解”里(¬_¬)
另外反对一下所有认为二战航母好造的答案(原为“最高赞”)。
同样的逻辑,二战时期最大的船是RMS QM,排水量8万吨;Essex的排水量是3.8万吨,约合当时世界最大船只的0.475。现在世界最大船只是TI级,排水量23.4万吨;最大航母福特的排水量10万吨,约合0.427。所以二战航母比现代航母更难造(迫真)。
以下为添加内容:
福特T型车简陋无比,大众甲壳虫相对高端不少,按照同样的逻辑,T型车的产量应该吊打甲壳虫。然而:
另外你们猜猜这艘船是什么时候造的:
再说几句吧。总有人拿弹射器和电子设备说事,那么卡萨布兰卡(你们最爱的商船铺个顶的航母)装的是什么?
放个1981年和1969年USN在役航母+两栖突击舰,大家自行和今天的USN对比(别跟我说两栖突击舰不算航母,那基辅和无敌算啥):
最后大家猜猜1961年美国服役了几艘大型航母,1943年服役了几艘大型航母。
除了大家都提到的因素外,还有另外几个因素也很重要:
1:规模效应
在工业生产年代,工业品的价格(造价),并不和产量成线性关系。而且大多数军事装备(包括航母、飞机、坦克……),其边际成本都不高——通俗点说就是造10艘的总价和造11艘的总价差不了很多。
2:现代航母的价格畸高
现代航母,从厂区到船坞到整个产业链,都和民用大幅分离。这造成的结果是为了维持这个产业链的持续运转,就必须有持续的订单来养活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团队。毕竟你不能说我造航母,大干快上,5年3艘。造完之后就直接把团队解散,等二三十年后要造下一代航母了,就又重新招一批人来干吧?最起码骨干核心团队还是要稳定维持的。而维持团队所需要的开销,基本上是随时间线性增长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一艘航母的建造(采购)周期延长,那成本中有相当大的一块就要水涨船高。但如果缩短周期,又面临编制过大,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美军最近的很多大型军事装备价格飙升,和这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所以,我们现在说养航母很贵,主要还是贵在维持整个产业链上。其实真要说造航母养航母本身,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世界上掏得起这钱的国家真的不少:中小型航母的建造成本大概也就几十亿而已(戴高乐也就20亿左右,哪怕考虑通胀,放现在最多也就三四十亿——已经是核动力带弹射能上大盘鸡的哦)。按10年均摊算,一年也就几个亿。军费总额在大几十亿往上的国家,真想要的话,基本上都不会掏不起这钱。例如说,如果不需要维持产业链,外购航母的话,连泰国都买得起。。。
3:维护成本
二战中,大多数航母的生命周期很短暂,要么被击沉(例如说cv-8大黄蜂,从服役到沉没就一年),要么无伤熬过几年,战后跑跑运输后就被拆解。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经历现代航母都要计算的各种维修、大修,这成本就又能消减一大块。
看图说话
(回答又被建议修改)
(回答被建议修改)
因为千禧一代举报爱好者对总体战根本就一无所知
当代的世界秩序守护者全球航路捍卫者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军费开支7000亿(包括成堆的过时垃圾装备的维护费),占GDP3-4%就已经值得一些国家的公共知识分子及其热爱举报的粉丝们惊呼王者之师不可战胜了,一些国家军费开支不到2%就已经足够该国公共知识分子及其热爱举报的粉丝们高呼穷兵黩武第二人称国要完了,请问二战的时候各国军费开支占GDP比例是多少?
1945年,美国军费开支830亿美元,占当年GDP总额37.5%,占当年联邦开支总额,89.5%
89.5%
这还是大家印象中还没发力就锤爆IJN的王师,1943-1945年美国军费支出GDP占比全部在37%以上,在联邦支出中占比全部在85%以上
而2017年美国国防支出GDP占比是3.1%,差了12倍
你现在面对这些数字,还说得出“举国之力”四个字吗?
以前的自行车叫交通工具,现在的汽车也叫交通工具,但是自行车和汽车能比吗?
二战的航母和现代的航母,这就跟曹操非要和诸葛亮比,有的比吗?
咱不说别的,就说二战那航母,说穿了他就是铁皮包着一些个木头板子而已。
但凡能造的出船体那大铁壳子,航母您随便造,没多大技术水平,拼的是兜兜里头的钱,有钱您可劲的造都没人拦您。
咱别的不说,当年二战那会,美国人光航母就造了一百五十多艘,撒的大海上那那都是。
就连日本人,兜兜里没多少钱,愣是勒紧裤腰带,还勒出二十九艘。就这,二战那会,日本人还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和美国人吼吼着,要整什么一亿玉碎啥的,您就知道日本人的脸皮到底有多厚实。
话说1912年的时候,英国人瞅着他们家的水上飞机,直挠脑壳子。
那么英国人想干嘛呢?水上飞机是个好东西,但这玩意的油箱不大,飞机的飞行半径太短了,所以英国人就琢磨着咋就能让这水上飞机,油箱里头的油耗光了之后,还能续航?
咋说呢?二战之前,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在武器这块那都算是行家,很多奇思妙想的战争武器,都是在这三位手里爆出来的,当然法国人在前二位面前还有点欠缺。
所以啊如今的武器,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英国人造武器的影子,尤其是海军这块,太厉害了!
这说的有点远了,咱接着航母的话题和您聊。
那么英国人为了解决水上飞机的续航问题,最终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他们家那不用的退休的巡洋舰,又重新的收拾收拾,用来装水上飞机。
您还别说,这么干不仅可以解决水上飞机的起降,还能当做一艘补给工具船来使用。
当然了新事物,他总要面对新问题的。
英国人这么一改,随后他出现的毛病就是,这飞机特别的容易坠机。
当然这里头的原因有很多,要么是这改装巡洋舰的长度不够,再不就是因为这巡洋舰身上本身的装备太多,尤其是那大烟囱特别的扎眼,造成船体空旷的地方少。
那咋整?于是英国人就又开始琢磨,干脆造一个可以专门用来起降飞机的舰船,而不是图省事,拉过一艘船进行改造。
于是在1918年的时候,英国人开始打造第一艘航母了。
所以航母的鼻祖,您可以说是英国人。
但真正把第一艘航母打造出来的,他却是日本人,叫凤翔号,所以咱这里不得佩服日本人的学习能力,你不防着他一点,还真就不成。
日本搁地图上,也就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居然能把整个亚洲搅和的乌烟瘴气的,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跟着,航母就开花了,但凡有点能力的国家,都想给自己装几艘出来。
在这里咱必须说一下美国人的航母,毕竟这家伙第二次世界大战航母不仅最多,现如今的航母也数他家的最多。
那么美国人的第一艘航母是啥样的呢?这艘航母叫木星号,其实就是一条大型运煤船,拆吧拆吧改吧改吧弄出来的,把整个运煤船的甲板用木头板子铺出一条一百六十多米的飞机跑道,这就算完活了。
说真格的,那会的航空母舰真不值钱,最简单的说美国用七天的时间,就把自己家里头的一艘商船,改造一下,这就航母了。
那么这一趟说下来,大家伙应该能感觉到到,这个时间点上,各个国家看航母的态度,把他当成了一个给飞机提供休息停放的地方,捎带脚整点补给啥的,也没太过在意。
所以此后有一段时间,航母基本上就停留在,随便整个铁壳子,造新的也成,你扒拉旧船也罢,只要个头足够的大,能弄出一条飞机跑道他就成。
这还是在二战时期发现的,大家伙都知道,二战那会,德国人也确实厉害,在欧洲战场上,东一个闪电战,西一个闪电战,那家伙把个欧洲打的鸡飞狗跳的。
就连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人,都被打的举手投降了。
最后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军队也被打的实在是撑不住了,来了一个光荣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那家伙英国人这顿跑,您别说大炮坦克都丢了,就连手中的步枪也不要了。
英国为了拉回这些士兵,就差小舢板都要丢到大海上完成渡海任务。
那么此后德国人的态度,就是围死困死英国人,让他们知难而退,进而像法国人那样举双手投降。
所以德国人,不仅派飞机轰炸英国人的飞机场,还派了潜艇去搞英国人的海上运输线。
短短的一年之内,您就看哇,英国人足足损失了近四百艘商船。
上帝啊!英国人都要气的发疯。
但你发疯他也没有用,遇到了事,就应该去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英国人开始护航,护卫舰,驱逐舰啥的这就开始跟着运输船。
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就发现航空母舰更加好使,这家伙带着战斗机啊!
航空母舰的个头也大,装的补给也多,长时间的泡在海里头,也不打紧。大海那么大,驻扎到大海上,只要一个呼叫,随随便便派几架飞机,就能完成一段路程的护航。
于是在历史上,大家伙就看到了英国人从美国人哪里租来近四十艘航母,就是为了保护他的海上运输线。当然这些个航母都叫护航航母,和主力作战的航母还差一大截。
所以英国人在这方面那是花了大价钱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心的就是美国人,毕竟那钱赚的是哗啦啦的响。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美国人能造,英国人咋不自己造呢?作为一个海上强国,这还得去租吗?”
瞧您说的,您以为天上飞的德国飞机是吃大白菜的,眼睛看不见是咋的了?
造也得有环境不是?所以那会的英国人啥都要进口,殖民地的一些个原料,他也不能直接使用,全卖了换钱,回头就找美国人买东西。
这些个钱,那必须是真金白银,印的花花绿绿的英镑,美国人可不收。
所以整个二战打下来,英国人都被掏空了,光剩下世界老大的座椅搁屁股底下坐着,就这美国人也没放过,二战结束之后,可劲的掏这座椅。
还和苏联人联合到一块坑了英国一把,让英国彻底的认清了现实,老老实实的成了美国人的小弟。
这事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英国人认清了现实,法国人恼了,在戴高乐的主持下这就开始谋划欧盟的事,此后戴高乐怎么都不想和英国人一起做事了,一脸的嫌弃。
当然这是后话了,咱接着英国航母的事说道。
从这里,您就能体会到那会的航母到底是搁啥样子。
货比货得扔,现在的航母,你七天造一个试试?这不开玩笑吗?一百个七天,您到是可以尝试一把。
功效完全不一样。那会的甲板是木头片子做的,您就算是再好的木头片子,哪怕铺上三层,他还是木头。
大个航弹炸下来,那就是一大窟窿,而如今的航母甲板呢?都是钢板,而且还都是特种钢板,五厘米的厚度,你别说丢一枚航弹,就是丢上去两枚,也不见得能炸一个窟窿出来。
就这甲板,每一平方厘米能承受的起八吨的冲击力,厉害不?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就现在航母上头的舰载机,他这小体格没达到三十吨的,这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就二战那会的航母,他也就是搭载几个木头架子搭起来的螺旋桨飞机而已,要是现在这舰载机光一个起降就能把甲板给砸穿了,还不用说飞机起降时候,飞机屁股后面那火苗子,蓝汪汪红丢丢的,就这高温直接就能把木头甲板给您烧穿了,保不齐就是一场火灾。
当年咱把瓦良格弄回来,搁到大海里头,一泡就是十年,这里头一道关卡就是这钢板材料。
别的不说,就这钢板人家瓦良格在造船厂的水里停了多少年了,不生锈就不说了,磁力还是为零的,您要知道咱这个地球本身就一块大磁铁,这么长时间影响下,居然没有被磁化。
小编就问大家伙一下,就这钢板全世界有几家能造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一分钱一分货,货比货得扔!
光轮这结实程度就没法比,当年美国人实验打击航母,用一艘退役航母当靶子,前前后后炸了二十多天,这航母才沉没的。
您让二战那会的航母实验一把,估计能撑一天,这都是主角光环给加身了。
过去的航母压根就没法和现代化的航母做比较,真心没得比。
说真格的,现代化的航母他不是能造个铁壳子就完事了,这上面的技术实在是太多了。
咱别的不说,就说隔壁三哥家的航母,叫韦特兰特号,好家伙人家别的船,下水一次这就够了,他足足下了三次。
这也就算了,造船厂的厕所爆炸了,还把这航母给伤到了。
至于这船啥时候能下水,估计只有老天爷才能知道吧!
这还有大家伙一说航母就吵吵电磁弹射,咱家航母新的出来差不多也就快装这东西了。
回过头来,您瞅瞅美国人,福特级的电磁弹射,这在现实中弹了老大一会,这就要改回蒸汽弹射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那咱家的电磁弹射呢?”
小编就不说了,引用开创电磁弹射技术的马伟明院士的话说:“领先就要领先美国!”
其实您别说电磁弹射了,就算是蒸汽弹射很多国家都来不了。
您比方说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唯一一艘核动力航母,听着高大尚。
结果他们就不会造弹射装置,只能从美国人哪里购买蒸汽弹射,就这还因为航母的动力不足,不能给飞机提供足够的动力,没法子只好把甲板加长应付了事。
咱别人就不说了,就说咱家的山东舰,光造出来航母就花去了两百亿。
您感觉多不多?挺多的,这辈子小编是赚不到这么多钱,想一下都流口水,但这挺多就是航母投入的门槛价,您这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还没算进去呢?
就咱家的歼十五,不多,凑个整先来个三十架,一架四个亿,这就是一百二十亿没了,就这一项,其他飞机,小编还没给您算进去呢?
好了,船有了,飞机有了,你也不能光在基地里头耗着不是,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溜达溜达。
您以为这溜达一下,不用耗费钱财吗?
航母吃的重油,飞机吃的汽油,船员的吃喝拉撒等等所有的消耗,一天下来多了五百万,少了也得三百万,您真顶不住啊!
而且,一艘航母出去,您这要干嘛?光一群小飞机,那是要被啃的连骨头都没有。
护卫舰得搭俩吧,驱逐舰咋也的也来俩吧,蹲在大海深处,负责警戒的潜艇也得再打一对吧!
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出巡,这才叫航母,光杆司令那是在找死。
您自己算算,这些装备的价格又是几何?
过去那叫造的起也养的起,现在呢?那叫造不起他也养不起。
别的不说,当年张作霖自己还弄了几架水上飞机,弄一艘大船,都能说这是半拉航母,如今您弄一个试试?他就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这造航母的辅助设备也费劲,您比方说英国人造他们家伊丽莎白的时候,六万吨的航母,打眼一瞅,还真就不错。
但造航母的龙门吊都是打咱中国购买的,造完了,他们就没地方搁这龙门吊,转手当二手卖给了三哥。
你看英国连个龙门吊都养活不起,其他国家您就别提了。
所以这也导致,目前全世界也就二十来艘航母,再多真就造不出来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