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美国能打赢二战的日本,却打不赢弱很多的越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有的疑问。美国在二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压制住日本这个太平洋强国,但到了越南战争,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弱小得多的国家,却陷入了泥潭,最终未能达成目标。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细细道来。

首先,战争的性质和目标完全不同。

对日战争:目标明确,正面对决。 美国在二战中对抗日本,目标非常清晰:击败日本的军事力量,迫使其投降,并消除其侵略扩张的能力。这是一场以国家为单位、在战场上进行的正面对决。美国能够动用其全部的工业产能、人力资源和军事技术优势,进行大规模的海陆空联合进攻。战术上,跳岛战术、大规模的舰载机作战、战略轰炸等都是直接打击日本本土和军队的有效手段。日本陆海军虽然顽强,但在美国的工业优势和技术压制下,最终无法支撑。最终的原子弹也是直接指向日本的国家意志,迫使其投降。
越南战争:目标模糊,意识形态驱动的代理人战争。 美国介入越南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这是一个典型的冷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对抗。美国的目标并非彻底消灭越南民族,而是扶植南越政府,对抗北越及其支持的越共游击队。这使得战争的性质变成了“扶植一个政权”而非“打败一个敌人”。当南越政府腐败无能,缺乏民众支持时,美国的投入就变得如同“扶不起的阿斗”。而且,北越和越共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器,而是与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紧密联系的。美国的目标要实现,不仅仅需要打败北越军队,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越南的政治格局,而这恰恰是军事力量难以做到的。

其次,对手的作战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日本:正规陆海军作战。 日本虽然也有其特有的武士道精神和玉碎的决心,但其军事力量的核心仍然是其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在战术上,他们也进行舰队作战、岛屿防御战、大规模陆地攻防战。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发挥其在火力、空中优势和后勤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正面较量。
越南:游击战、人民战争的典范。 北越和越共使用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游击战。他们深谙越南复杂的地形——茂密的丛林、崎岖的山地、纵横的河流和沼泽。越共的士兵能够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获得食物、情报和藏身之处,甚至隐藏了大量的地下工事和隧道。美国军队虽然拥有强大的火力和技术优势,但在这种“人民战争”的模式下,很难找到明确的敌人。士兵们难以分辨谁是敌人,谁是平民,每一次行动都可能陷入伏や罠(陷阱)。即便摧毁了一个村庄,也可能只是将当地民众推向了越共的怀抱。这种“打不赢也消灭不了”的局面,极大地消耗了美军的士气和美国的耐心。

第三,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

对日战争:强大的国内支持和共识。 在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给了美国民众一个明确的、共同的敌人。国家机器能够高度动员,国民士气高昂,对战争的支持度非常高。战争被视为一场“正义的”保卫战和反法西斯战争。媒体也基本是统一支持战争的。
越南战争:国内分裂和持续的抗议。 越南战争发生在美国国内的社会变革时期。随着战争的深入和伤亡的增加,以及媒体开始揭露战争的残酷和美国政府的宣传差距,美国国内出现了巨大的反战浪潮。民众对战争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学生、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这种国内的巨大分裂,使得美国政府在战争决策上束手束脚,难以持续投入。每一次征兵、每一次增兵都可能引发新的抗议活动。政治领导人也因为担心国内的反对声音,而不敢采取更极端或更长期的军事策略。

第四,战略和战术的适应性问题。

对日战争:战略和战术的有效性。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采取的跳岛战术,逐步削弱日军的实力,最终逼近日本本土。海军的封锁、战略轰炸,都直接打击了日本的战争机器和民众的战争意志。技术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
越南战争:战略和战术的“无效性”。 美国在越南投入了大量兵力、先进的武器装备(如直升机、凝固汽油弹、飞机轰炸等),但这些优势在游击战面前往往难以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利。大规模的地面行动容易暴露目标,而空中优势也难以彻底消灭隐藏在丛林中的游击队。美国的战略是“消耗战”,希望通过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来让对方屈服,但越共的战略是“持久战”,他们不怕消耗,因为他们的后盾更广阔(中国和苏联)。而且,越南的很多胜利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例如,春节攻势虽然在军事上是越共的失败,但在政治上却极大地动摇了美国国内对战争的信心。

第五,国际环境和盟友关系的变化。

对日战争:全球反法西斯联盟。 美国是二战盟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苏联等主要国家共同对抗轴心国。虽然存在利益分歧,但总体上是一个相对团结的联盟。
越南战争:冷战格局下的意识形态对垒。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并非与一个独立的国家作战,而是对抗一个由共产主义阵营支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和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后勤支持,这使得北越能够承受美国的打击。同时,美国的盟友在越南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很多盟友并不完全支持美国的介入。

总结一下,美国打赢日本,是因为:

1. 目标明确的全面战争,有清晰的国家意志支持。
2. 对手是正规军事力量,能够进行正面较量。
3. 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工业、技术和军事优势。
4. 国内团结一致,士气高昂。
5. 全球战略同盟的支持。

而美国在越南陷入困境,是因为:

1. 战争性质是意识形态驱动的代理人战争,目标难以通过军事手段完全达成。
2. 对手是擅长游击战的武装力量,能够利用地形和民众支持进行持久抵抗。
3. 美军的军事优势在游击战面前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4. 美国国内出现了巨大的反战浪潮,削弱了战争的合法性和持久性。
5. 北越得到了来自中国和苏联的支持。
6. 南越政权的腐败和无能,使得美国扶植的目标难以实现。

所以,这就像是用一把巨斧去砍一颗长在岩石缝里的藤蔓。巨斧威力无穷,但藤蔓可以无限伸展、隐藏,而且有人在背后持续浇水。而对付日本,就像是与一支强大的舰队在开阔的海面上决战。一个是将整个国家机器和工业产能投入到一场目标明确的全面战争中,另一个则是被拖入了一场复杂的、由意识形态驱动的、对手采取非对称作战方式的局部冲突,并且国内的支持基础越来越薄弱。这就是其中的关键区别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军人不知为何而战。

太平洋战争时。面对日军刺猬一样的防空火力,美军飞行员投完弹后用机枪打,弹药耗尽后向军舰俯冲吓唬人也不脱离战场。。。

越战时期,中苏越高炮部队在最大射程上的吓阻性射击,往往可以使美军飞行员抛弃弹药,放弃攻击。。。。


最精英化、职业化的飞行员都不知为何而战。地面上还能剩几个大头兵卖命,不言而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有的疑问。美国在二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压制住日本这个太平洋强国,但到了越南战争,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弱小得多的国家,却陷入了泥潭,最终未能达成目标。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细细道来。首先,战争的性.............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确实有过一些鼓吹“亚洲人解放亚洲人”的口号,与西方殖民主义对抗,但他们并没有提出“为印第安人报仇”的名义来进攻美国。这个想法在当时来说,无论是从地缘政治、战略考量,还是从日本自身的宣传策略以及国际认知来看,都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且难以实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后期同盟国合作的根本原因。虽然英国在战争后期兵力庞大,也获得了巨额援助,但之所以坚持与美国共同发动“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绝非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多方面考量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更好”仅仅是投入兵力,英国在人力上或许能够支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游戏文化和性别议题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很多人觉得游戏里的“又美又能打”的女性角色挺正面的,为什么女权主义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歧视”或者“美化”的陷阱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白,“又美又能打”的角色,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打破了传统“弱女子”的刻板印象,展现了.............
  • 回答
    关于美国“拱火”乌克兰并避免直接介入俄乌冲突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经济考量以及国内政治等复杂因素。一、避免直接军事对抗带来的巨大风险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不愿意与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冷战结束后,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相对有所衰退,但其核武.............
  • 回答
    今年的夏天,美国多个地区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许多地方的气温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还反复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数。这种持续的、范围广泛的热浪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全球气候变化是根本驱动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
  • 回答
    美国近日接连发生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其中一起尤其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一位年长的亚裔女性在洛杉矶街头遭到袭击,但她果断反击,将袭击者打伤并送上了担架。这起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展现了受害者的勇敢和力量,更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美国社会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
  • 回答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并非美国“想打中国”的直接结果,其根源在于冷战背景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围绕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美国决定出兵朝鲜,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1. 冷战背景下的全球战略考量: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omino Theory):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朝鲜半岛南北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复杂的,涉及到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宗教和地缘战略等多种因素。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为啥叙利亚这么“惹人烦”,大家都想掺和一脚。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的“打叙利亚”,其实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说法,因为参与者不同,目的和行动也千差万别。一、 美国“打”叙利亚的几次主要原因和背景:美国.............
  • 回答
    “美国出兵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这种说法之所以至今仍有市场,甚至被不少人奉为“真相”,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阴谋论”,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叙事,它抓住了人们对权力、利益以及战争背后真实动机的天然疑虑,并将其放大和固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非常棘手且充满争议的领域,涉及到“正义”的定义、国家行为的双重标准以及历史叙事的影响。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拆解几个核心部分。首先,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正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含义。通常来说,一个行为是否正义,会从多个角度去衡量: 主权与领土完整: 这是现代国际法最基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诸多层面。如果俄罗斯现在对日本发动军事进攻,美国是否会为了日本参战,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审慎分析的。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美日同盟的基础。日本和美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军事同盟关系,其核心是《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份.............
  • 回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是如何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时,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其内涵。它并非单纯指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而是指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自主性以及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能力。朝鲜战争的爆发,本身就与“落后就要挨打”的.............
  • 回答
    美国某州为鼓励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推出“打疫苗送枪”的奖励计划,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性的话题。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出不少反映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独特文化印记的问题。首先,这直接暴露了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现实。在美国,枪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与自由、权利、自卫等概念紧密相连,是许多人.............
  • 回答
    这场疫情带来的“肉荒”现象,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尤其是在美国,原本以为物资丰富的国家,也会遇到这种供应链断裂的尴尬。你想啊,咱们平常吃肉就像喝水一样稀松平常,突然间牛肉、猪肉都上了限购名单,这滋味可不好受。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疫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食品加工厂的停工和减产。像屠宰场这种需要.............
  • 回答
    美国确实经常使用制裁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工具,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其他国家也有制裁美国的权利,但实际操作和效果却大不相同。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美国动不动就制裁,底气在哪儿?1. 美元的霸权地位是核心: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
  • 回答
    想知道二战时美国是怎么做到让B25这种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的?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寻常操作,而是个胆大心细、非常有创意的大胆设想,而且背后还有一个很“硬核”的故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B25“米切尔”轰炸机是个啥玩意儿。它可不是那种小巧玲珑的舰载机,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这家伙机.............
  • 回答
    关于“生化武器”这个梗,美国之所以能反复使用,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并且深深植根于地缘政治、历史叙事以及国内政治的互动之中。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梗”,而是一种能够唤起特定情绪、形成特定认知的政治工具。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媒体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媒体、文化产品以及政府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技术竞争、国家安全以及国内市场因素等多个维度。简单地说,美国禁售华为和中国不禁售苹果的原因并非对等,而是由各自国家所处的环境、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决定的。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美国禁售华为的根本原因:国家安全与技术主导权美国对华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常常让人感到一丝历史的无奈。为什么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度美国,能在近代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霸主,而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国,却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契机,乃至在近代屡屡遭受挫折?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能道尽。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美国崛起的世界性优势:历史的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