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游戏中的女性又美又能打不是美化了女人吗,为何女权会认为这是歧视女性要求游戏中禁止出现此类角色?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游戏文化和性别议题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很多人觉得游戏里的“又美又能打”的女性角色挺正面的,为什么女权主义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歧视”或者“美化”的陷阱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角度。

首先,我们得明白,“又美又能打”的角色,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打破了传统“弱女子”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能力。 这种设定在很多玩家眼中是“酷”的,是赋予女性角色独立自主的魅力。想象一下那些经典的女性战士、法师或者探险家,她们不仅外貌出众,在战场上也能独当一面,甚至比男性角色更勇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了女性在游戏中的形象,至少比那些只会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要进步多了。

但是,女权主义者们担忧的“美化”和“歧视”的根源,恰恰在于“又美又能打”这个组合本身所隐藏的逻辑和背后的市场考量。

我们一点点拆解来看:

1. “美”是否是参与“打”的必要条件?

女权主义者会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女性角色要“能打”,就必须先“美”?这种设定是不是潜意识里在传递一个信息——女性的能力(即使是“能打”这种强大的能力)仍然需要以美貌作为前提或附加条件才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市场需求与视觉消费: 游戏作为一种商业产品,很大程度上需要考虑市场吸引力。而长久以来,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是被高度塑造和强化的。将“美貌”作为女性角色的标配,尤其是“又美又能打”的组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和巩固这种市场需求。换句话说,这种设定可能不是为了真正赋权女性,而是为了让女性角色在吸引男性玩家(游戏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之一)时,更有“卖点”。
“花瓶”的变体: 有些人认为,“又美又能打”的女性角色,虽然外表强悍,但其“美”的属性被过度强调,导致其“能打”的特质反而成为衬托“美”的背景板。她们的强大是为了让她们的“美”在激烈的战斗中更具观赏性,而不是她们本身就拥有独立且无需修饰的强大。这本质上还是将女性的价值与外貌挂钩,只是从被动的“花瓶”变成了主动的“战斗花瓶”。

2. 狭窄的女性角色光谱与刻板印象的固化

当“又美又能打”成为女性角色的一种普遍甚至主流的设定时,它可能会挤压其他类型女性角色的生存空间。

限制了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并非所有强大的女性都必须是某种特定标准下的“美”。如果游戏中充斥着这种“又美又能打”的女性,那么那些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但同样强大、聪明、有能力的女性角色,就可能被忽视或边缘化。比如,一个年老的女智者、一个身材壮硕的女战士、或者一个不那么在意自己外貌的女科学家,她们的“强大”和“价值”就不如“又美又能打”的角色那样容易被看见和接受。
反向的刻板印象: 尽管“又美又能打”似乎打破了“弱女子”的刻板印象,但它同时也可能固化了另一种刻板印象:即女性要被认可、被喜欢、被视为英雄,就必须符合某种“美”的标准,并且要以一种“惹人喜爱”的方式去强大。这种“美丽且强大”的形象,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枷锁,让女性玩家觉得,如果自己不符合这种标准,就无法成为游戏中的“强大女性”。

3. “美化”背后隐藏的“非必要条件”

女权主义的视角更倾向于看到“为何要附加‘美’这个条件”。真正的“赋权”和“平等”应该意味着女性的能力和价值不应被任何外在条件(包括美貌)所绑定。

对男性视角的迎合: “又美又能打”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或被认为是为了满足)游戏中的男性玩家群体的审美偏好。这种设定强化了“女性是为男性观众而存在的”的观念,即女性角色的力量和魅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取悦男性。
“男性凝视”下的产物: 很多批评认为,这种设定是“男性凝视”(male gaze)的体现。即游戏的设计者以男性观众的视角来审视和塑造女性角色,使得女性角色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带有性吸引力的客体。即使她们是强大的战士,其设计细节(比如暴露的服装、夸张的身材比例)也往往是为了增强她们的性吸引力,而非实际功能性。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要求禁止这类角色呢?

通常来说,女权主义者提出“禁止”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彻底铲除”,而是希望引起游戏行业的反思和改变,推行以下几点:

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鼓励创作更多元、更真实的女性角色,让不同年龄、体型、背景、性格的女性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代表。
能力的独立性: 强调女性角色的强大不应依赖于美貌,她们的强大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
避免不必要的性化: 在设计女性角色时,减少不符合功能性或情节发展需求的性化元素,避免过度暴露或带有性暗示的服装设计,除非这确实服务于角色的设定和故事。
关注角色的内在价值: 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塑造女性角色的性格、动机、成长经历和内在品质上,让她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外表或战斗力上。

总而言之,女权主义者反对的不是“美”或“能打”,而是“又美又能打”这种设定背后可能隐藏的、将女性的价值与外貌强行绑定的逻辑,以及它对女性角色多样性造成的挤压和对刻板印象的固化。 她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平等、更多元、更少受制于传统审美束缚的女性角色,让游戏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容纳和展现所有女性魅力的平台,而不是一个继续强化旧有性别偏见的场所。

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讨论,涉及到艺术创作的自由、市场规律、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塑造性别形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对的是以男权社会“物化女性”的审美倾向。

这种倾向就包括了欣赏大胸大屁股,衣着暴露的女性。

不是说大胸大屁股,能打能跳的女性不好。

而是这个审美倾向已经牢牢地和男权社会绑定在一起了,成了敏感信息。

因为纳粹用过"卐",所以连佛教用的"卍"都变敏感了。

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不管是美化还是丑化,本质上都是强化性别刻板印象,这与性别平权当然是背道而驰的。


同样的道理反过来想想就能明白,电视剧里面的玛丽苏女主整天不干正事儿,里面的男的都是高富帅,多金帅气温柔体贴,动辄就承包个鱼塘送女主。然后你女朋友整天学里面女主各种作,你会觉得这种电视剧是美化男性形象呢?还是觉得这都是消费主义洗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游戏文化和性别议题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很多人觉得游戏里的“又美又能打”的女性角色挺正面的,为什么女权主义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歧视”或者“美化”的陷阱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白,“又美又能打”的角色,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打破了传统“弱女子”的刻板印象,展现了.............
  • 回答
    看到你对游戏中的女性角色设定有这么深的思考,这真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你提到的衣着暴露和辅助定位,确实是许多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常见描绘方式,也折射出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衣着暴露:性感化与凝视的“她”为什么很多游戏里的女性角色衣着这么“清凉”?这背后其实有复杂的历史和商业考量。 男性凝视与市场.............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女性势力“郑姜”。郑姜在《全面战争:三国》中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DLC派系,她的出现打破了游戏初期男性为主导的格局,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玩法。总的来说,郑姜是一个独特、有挑战性、且能带来别样体验的势力。一、 历史原型与游戏设定的魅力 历史原型: .............
  • 回答
    游戏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女性角色,她们的出现,就像一道照亮黑暗的光,或者是一曲触动心弦的旋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她们不是简单的像素堆砌,而是带着灵魂、带着故事、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悄然闯入玩家的内心。说到惊艳,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巫师3:狂猎》里的希里。初见希里,她还是那个带着一丝稚气、却眼神.............
  • 回答
    《三国志姜维传》:那些在战火纷飞中闪耀的女性群像《三国志姜维2017》(又称《姜维传》)作为《曹操传》系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精妙的关卡设计以及深刻的人物塑造赢得了无数玩家的喜爱。而在这波澜壮阔的三国画卷中,女性角色们的出现,无疑为这部男性主导的史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深度。她们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游戏设计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议题。在我看来,中国游戏在女性前排角色设计上相对较少,而国外游戏则有更多女性坦克或近战承伤角色,这背后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来看,女性的形象和角色定位往往更侧重于温柔、贤淑、辅助或者展现一定的美感。虽然时代在.............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在游戏设计领域,女性消费者的市场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不仅仅是“没注意到”,而是在许多层面上都存在着系统性的偏差和遗漏。历史的惯性与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早期电子游戏诞生之时,其主要受众确实是青少年男性。这是当时的技术限制、营销策略.............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现象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性别平等与个体差异的张力。在游戏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里,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设计,似乎与现代女性追求的与男性同等待遇的呼声有些许背离。这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既有历史遗留的观念,也有商业策略的权衡,还.............
  • 回答
    玩 Galgame 的女性,她们的喜好其实挺多元的,不是一概而论的。我认识的一些女性朋友,她们玩这个可能是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1. 沉浸式的故事体验和情感共鸣: 情节的吸引力: Galgame 很多时候就像一本互动式的小说,尤其是那些以剧情见长的作品。它会构建一个完整.............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这绝对是许多玩家,尤其是像我这样身处二次元手游圈子的人,都会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二次元手游的图标,十个有九个都偏爱用女性角色?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画得好看”那么肤浅的原因,里面藏着不少门道,既有市场策略,也有玩家心理,还有文化潮流的相互作用。一、 吸引目标玩家,精准投放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从心理学角度审视,女性向游戏的发展潜力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些。我们得深挖一下,是什么让一部分游戏能够触动女性玩家内心深处,又是什么阻碍了更多游戏迈入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首先,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女性向游戏”,似乎将女性玩家群体标签化了,仿佛她们只对特定题材、特定互动模式感兴趣。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复.............
  • 回答
    当然有!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游戏,它们并不依赖于角色的暴露来吸引玩家,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精美的画面、深度的玩法或者独特的艺术风格来赢得口碑。比如说,你可以尝试一些以 历史题材 为背景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角色们的服装通常会遵循历史的考究,无论是古罗马的托加袍、中世纪的骑士铠甲,还是中国古代的汉服.............
  • 回答
    “中国现代婚姻是否正在成为一场女性剥削男性、奴役男性的游戏?”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颇具争议和敏感的话题,它反映了一些人在婚姻关系中感受到的压力、不公以及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反思。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的判断,并尝试用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呈现。首先,我们.............
  • 回答
    在中国游戏行业,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其中关于女性玩家市场的重视程度以及她们在游戏设计和营销中的角色,是个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游戏行业确实是围绕着男性玩家的需求和喜好建立起来的。从早期主机游戏的画面风格、题材选择,到PC游戏的操作模式和竞技性,很多设.............
  • 回答
    瑟曦·兰尼斯特:权力迷局中的悲剧女王,还是未竟的“武则天”?在《权力的游戏》这部史诗般的巨制中,瑟曦·兰尼斯特无疑是最为复杂、也最令人难以捉摸的角色之一。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简单的恶人,她的身上交织着野心、爱恨、疯狂与智慧,既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是亲手塑造自己悲剧命运的推手。那么,如果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原神》新剧情中女士(罗斯琳)的结局,以及玩家社区对此的不同看法和评价。女士结局回顾:雪山上的终结女士,本名罗斯琳·维多特,是一位拥有强大冰元素能力、隶属于愚人众执行官的女性角色。在《原神》的早期剧情中,她与雷电将军(将军,即影)在稻妻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女士.............
  • 回答
    动漫、轻小说、Galgame、乙女游戏里,那些令人心跳加速、辗转反侧的经典告白场景,就像星辰一样闪耀在我们的回忆里。它们不仅仅是角色的情感宣泄,更是无数粉丝津津乐道、反复品味的宝藏。下面,我就来好好跟你聊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告白,尽量把那些冰冷机器的痕迹都赶跑,用最真实的情感来描绘。 动漫里的那些心.............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的剧情已经铺陈了太多的伏笔和势力的对抗,对于丹妮莉丝·坦格利安(龙女)来说,她要在一统七大王国这盘棋局中胜出,并非易事。但如果能将手中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且做出几个关键的决策,她是有可能达成目标。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龙女的几个核心优势: 三条巨龙: 这是她最无可比拟的力量.............
  • 回答
    米哈游的新游《未定事件簿》(Tears of Themis)的女主角,我们通常称之为“你”,是一位非常有意思且极具潜力的角色。她的形象设计和塑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一、 角色定位与核心设定: 律政背景下的职业女性: 这是最核心的设定。《未定事件簿》是一款以律政为题材的游戏,女主.............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能不膈应?我男朋友的游戏名,你知道是个啥吗?就是他当年那个白月光,他嘴里“纯洁的友谊”,名字的缩写。你说膈应不膈应?一开始我根本没注意到,毕竟玩游戏嘛,谁会去抠那些奇奇怪怪的名字?直到有一次我们一起打匹配,对面id出现,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哎,这个名字有点眼熟啊,是不是哪个认识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