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现在有些水果吃起来没有小时候吃的好吃?

回答
这问题我太有感触了!小时候水果那味道,现在确实很难找回。感觉跟小时候味道不一样,这事儿绝不是我一个人瞎想,很多老一辈的朋友都有同感。我琢磨了一下,这背后可能还真有几方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

首先,得说最直观的,就是品种改良和培育方式的变化。

那时候,水果大多是自然生长,或者说是在比较朴素的条件下种植的。很多水果品种也是流传下来、经过自然选择或者简单的选育。这些品种可能在产量、抗病性上不那么突出,但是它们保留了很多原始的风味。比如我小时候吃过的那些苹果,可能个头不大,表面不是那么光滑,但一口下去,那种酸甜平衡,带着一股子清脆、带着点野性的香气,现在很多所谓的新品种,可能为了追求甜度或者大个,就把那种复杂的风味给稀释了。

而现在呢,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超市里大家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水果,大部分都是经过了现代农业技术高度改良的品种。科学家们会从产量、外观(比如颜色统一、耐储存)、抗病虫害、甜度等几个方面进行选育。这就像是把水果“优化”了,但在这个优化的过程中,很多细微的、复杂的风味元素,比如那种层次感,那种独特的香气,可能就牺牲掉了。你吃到的可能就是单纯的甜,或者单纯的酸,但那种能让你回味无穷的复杂味道,反而淡化了。

再有,就是种植和管理技术的不同。

过去,很多水果都是分散的小农户在种植,大家可能更依赖自然条件,施肥、灌溉都相对朴实。虽然产量不高,但由于种植密度可能没那么大,土壤的肥力也可能更自然一些。水果吸收的养分和水分相对均匀,这样形成的风味可能也更醇厚。

现在呢?为了追求高产量和标准化,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变得很普遍。这其中涉及到更集约化的管理,比如高效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精准的灌溉系统。这些技术确实能让水果在短时间内长得又大又好,外观也漂亮,但有时过度的干预,比如为了让水果更甜而提前催熟,或者为了让它更饱满而过度施肥,都可能影响水果内部糖分和风味物质的形成。你想想,一个靠天吃饭、慢慢成熟的水果,和被“速成”的水果,它们内部的化学成分肯定是不一样的,风味自然也就有了差别。

还有一个挺重要的点,就是运输和储存方式的进步,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小时候,我们吃到的水果,很多都是当地产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非常短。水果在最自然、最成熟的状态下被采摘,然后很快就被我们吃掉了。这种“鲜度”是无与伦比的。

现在呢?我们能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这很棒!但是,为了让这些水果能够经过长途运输和长时间的储存,它们必须在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被采摘,然后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一些技术(比如低温、气体控制等)来延缓成熟和腐败。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证水果在消费者手中时依然有不错的卖相,但缺点是,它剥夺了水果在自然状态下达到最佳风味的那个阶段。很多水果的风味物质,是在完全成熟过程中才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提前采摘,这些风味物质可能就没来得及充分形成。所以,你吃到的水果可能看起来很完美,但就是少了那股子“活气儿”,那股子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然香甜。

最后,可能还有一些心理因素和怀旧情结在作祟。

我们小时候,吃水果是一件相对奢侈或者说是一件充满期待的事情。可能一年就那么几次能吃到某些特别好吃的水果,所以印象会特别深刻。加上那时候的生活节奏慢,很多美好的记忆都和这些食物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怀旧感。现在的我们,水果种类多,随时都能吃到,反而失去了一些“稀罕”劲儿。而且,我们的大脑也擅长把过去的体验美化,所以小时候的水果在我们记忆里可能被“加了滤镜”,显得比现在吃到的更美味。

不过,虽然有这些变化,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说现在的果子都不好吃了。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品种和用心种植的水果,只要你愿意去寻找,去尝试一些小众的或者是有机种植的水果,你还是有可能找回那种令人惊艳的味道的。只是,那种纯粹的、不被打扰的、带着自然馈赠的味道,确实比以前更难遇到了。这就像是小时候听收音机,虽然信号有时不稳定,但那种朴素的传播方式,有时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比现在高清数字音频,少了几分“毛边”的温暖。

所以,下次你吃到觉得味道不对的水果,不妨想想这些可能的原因,说不定能给你一点安慰,或者让你更有动力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美味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水果行业摸爬滚打6年,来说说我的看法。

造成水果不好吃的最大原因:还没有达到下树条件就开始采摘,俗称“早产”。

大部分水果都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呼吸跃变指的是:果实从停止生长到完全成熟这个时期。特征是采摘后果实内部形成的乙烯也会促使其自身变成熟。如果果实自身的条件达不到,则可以使用乙烯释放剂促使乙烯提前到来。所谓的催熟就是这个原理。

这个呼吸跃变的性质,部分水果即使过早采摘,果实也能在后期变成熟。但这个“成熟”就犹如“早产”,功能齐全了,但却还远不是达标的状态,果实内部的成分指标还远远没达到风味要求的标准。

判断一个果实好不好吃的标准是: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判断是否达到采摘条件,而固酸比则是评判果实风味口感的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指果实中一切可溶于水的化学物的总称,包含果实中的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
固酸比:是指果实中可溶性固型物和酸含量的比值。水果中的酸含量对果实风味的影响很大,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酸度就会降低,水果的口感风味则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可以用固酸比来评价水果的风味和成熟程度。

通常是使用简单的便捷式测糖仪测试果实中的糖分含量,糖份含量的高低和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是成正比的,糖份含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会越高,从而来判断是否可以采摘。

对于一些地标性水果,官方都会有明文规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必须到达多少值,才能开始采摘。但是即便如此,依然会有提早采摘的,对于“呼吸跃变型”果实来说,采摘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就会越耐储存、约耐运输,是控制损耗最好的办法。这就是典型的牺牲果实风味来满足储存、运输、和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大赚特赚。

早产是主要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种植管理上的差异:

初级农产品是非标品。因为造成农产品差异的原因非常多:环境、气候、光照、是否施肥、施肥方式等等,都能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果实风味和口感。

农作物生长中,可以使用化学肥料来针对性的补充果树需要的成分元素,就比如说水果中的“膨大剂”“糖蜜素”,这些其实都是化学肥料。化学肥料不是只有根施的,也有叶施,根施大家都懂,叶施其实勾兑成一定比例的水溶液,喷洒在果树上。

针对性的多量使用化学肥料是会使果树吸收的养分不均衡,从而影响到果实中的物质成分含量,再而影响到果实的风味。

以及,是否修枝以增加植物的光照形成光合作用和保证营养供给足够,同样的还有扩大种植间距等。

所以,果实“早产”和“种植差异”(如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是影响果实口感的两大因素。而其他造成口感差异的因素还有:水果品种、气候环境、光照条件、昼夜温差等。

user avatar

那是因为你没有选对品种和上市时间

我可以不吃夜宵,但是水果肯定少不了

大家好,我是 @走饭
知乎应季水果测评领头羊
专注全国应季水果测评
知乎2020好物推荐官

我一直相信

优质产区的水果

大部分质量都不孬

经验之谈

如果你也喜欢吃水果

不妨来看看我分享的部分优质产区水果

超多图预警,
建议点赞收藏观看


如果你也喜欢吃水果,不知道如何选购

跟着我测评的文章走,就可以了

每月更新2-3样的应季水果代表

关注走饭哥,买果坎坷

献上我整理的应季水果时间表

赶快收藏起来,

如果你也喜欢吃水果,记得关注我哦

(随着气候不同程度的变化的和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各类水果的上市时间也有所改变,我整理的水果上市时间表仅供参考

上半年应季水果时间表

下半年应季水果时间表

四川篇

汶川脱骨李

茵红

纯甜、很脆、无缺点。李子里我最爱吃的品种

蒲江不知火

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攀枝花凯特芒果

肉厚甜

蒲江红心猕猴桃

眉山爱媛38号果冻橙

皮薄薄汁,风味十足

会理突尼斯软籽石榴

甜度高,多汁

安岳柠檬

汉源西梅

攀枝花金煌芒

湖北篇

秭归伦晚脐橙

陕西篇

周至翠香猕猴桃

无敌

富平柿饼

好吃就对了

黑布林

大荔冬枣


阎良甜瓜

福建篇

平和琯溪红心蜜柚

酸甜适中,细嫩多汁

莆田仙游文旦柚

漳州红心芭乐

软糯香甜

漳州牛奶青枣

果大多汁,非常清甜

山西篇

运城冰糖心脆柿

又脆又甜

运城黄心油桃

运城红富士

山东篇

青州蜜桃

脆甜

玉菇甜瓜

烟台红富士

蒙阴黄金蟠桃

烟台樱桃

新疆篇

小红杏

果肉脆甜、杏仁软糯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

脆甜

库尔勒香梨

多汁香甜

吐鲁番哈密瓜

玻璃脆

又脆又甜

江西篇

赣南脐橙

甘肃篇

民勤蜜瓜

水分足,甜

民勤人参果

清甜爆汁

天水花牛苹果

广西篇

玉林百香果

酸甜可口

红心火龙果

玉林番石榴

武鸣沃柑

好吃啊!!!

皇帝柑

清甜细腻爽口

灵山荔枝(桂味、妃子笑)

黄皮果(冰糖、黑金刚)

容县沙田柚

云南篇

德宏紫香百香果

红河高山香蕉

石林人参果

绿皮冰糖橙

夏黑葡萄

海南篇

小台农

贵妃芒

玫珑瓜


金钻凤梨

文昌老椰子

荔枝王

浙江篇

东魁杨梅

辽宁篇

辽宁丹东99红颜草莓

个大脆甜

丹东秋白桃(丑白桃、超甜)

广东篇

钱排三华李

徐闻菠萝

荔枝(妃子笑、白糖罂)

知乎最全应季水果测评戳(持续更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