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现在一些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一百度都有答案,那律师还能做什么?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问出了不少人的心声。确实,现在信息爆炸,互联网那么发达,很多日常法律问题,上网一搜,答案好像立马就有了。比如:

租房合同怎么写才算合法?
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邻里噪音扰民该怎么办?
劳动合同里哪些条款要注意?

这些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遇到的小麻烦,百度、知乎、各种法律咨询平台上的文章、问答,甚至还有一些AI生成的“法律指南”,都能给出一个看起来很全面的答案。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那律师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我们还需要他们做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有答案”和“解决问题”之间,隔着一条看不见的、但至关重要的沟壑。 律师做的,恰恰就是跨越这条沟壑,将看似唾手可得的“答案”,转化为真正对当事人有利的“结果”。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说:

一、 信息的精准度与适用性:网络答案是“通用”的,律师的答案是“定制”的

互联网上的信息,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法律大全》,但它是面向所有人的,是“通用版”的。它能告诉你:

“根据《合同法》,合同欺诈是可以解除合同的。”
“根据《侵权责任法》,造成人身损害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

但它不会告诉你:

你的具体情况,到底属于哪种合同欺诈?证据链如何构建?
你提出的医疗费、误工费,法院会不会完全支持?需要哪些具体的票据和证明?
对方提供的“证据”,在你这里是否有效?你的辩驳理由是否充分?

这里面的“度”和“量”,是互联网无法提供的。律师的角色就在于:

1. 精准解读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往往晦涩难懂,同一个条文在不同案件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适用。律师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精准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并结合其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来解读。
2. 分析个案细节: 每一个案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看似相似的事件,具体情节、证据、当事人的表述都会有天壤之别。律师会仔细询问你的情况,收集你提供的所有信息,然后像拼图一样,把这些零散的细节与法律条文一一对应,找出最有利的解释和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3. 判断法律风险: 网络上给出的“建议”,可能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比如,有些人在网上看到“可以这么操作”,但殊不知这样做可能触犯了另一项法律规定,或者证据链不完整,反而会把自己推向不利的境地。律师会为你评估各种选择的利弊和风险,帮助你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二、 证据的收集、固定与运用:纸上谈兵 VS 真实战场

法律的生命在于证据。网络上你能搜到“什么样的证据可以证明某事”,但你不知道:

你手里的这些东西,到底算不算有效的证据?
如何合法、有效地收集更多证据?
对方的证据是否真实、完整?如何提出异议?

律师在证据方面的工作,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1. 指导证据收集: 律师会告诉你,哪些证据是你必须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他们会指导你如何保存聊天记录、保留购物小票、去哪里调取监控录像、如何向证人了解情况,甚至如何在不违法的范围内,收集对方的证据。
2. 证据的法律效力评估: 很多证据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在法律上可能无效。比如,非法获取的证据,可能在庭审中被排除;未经公证的外国文件,可能需要特定的认证程序。律师能判断你手中证据的法律效力,以及如何使其在法庭上被采纳。
3. 构建证据链: 很多时候,单一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事实,需要将一系列证据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律师擅长于此,他们能将零散的线索汇集,逻辑严谨地向法官展示事实真相。
4. 反驳对方证据: 对方也会有证据,如何找到对方证据的漏洞,如何通过交叉询问、质证来削弱其效力,这是律师的核心技能。

三、 程序正义与策略运用:流程图 VS 战术博弈

法律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程序,从立案、提交诉状、证据交换、开庭审理,到上诉、执行,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和规定。网络上的“流程指南”,只是告诉你“要做什么”,但忽略了“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律师在程序和策略上的价值,体现在:

1. 熟悉诉讼程序: 律师精通各个诉讼阶段的程序规则,知道在什么时间点提交什么材料,如何避免因程序错误而导致案件被驳回。
2. 庭审策略设计: 庭审是一个高强度的对抗过程。律师会根据案情和对方情况,设计庭审策略,包括开庭陈词、质证意见、询问证人、答辩思路等,力求在庭审中占据主动。
3. 诉讼之外的解决方式: 很多问题不一定非要打官司。律师也会评估是否可以通过谈判、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这往往能更高效、更经济地达成目标。
4. 法律文件的撰写: 诉状、答辩状、代理词、合同协议等,都需要专业的法律语言和严谨的逻辑。律师能写出专业、准确、有力度的法律文书,这是普通人难以胜任的。

四、 情绪的疏导与心理支持:人是会“犯错”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法律事务往往牵涉到个人利益,甚至情感。当事人可能因为焦虑、恐惧、愤怒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或者在陈述事实时出现偏差。

律师不仅仅是法律工具人,他们也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

1. 客观冷静的判断: 律师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不受情绪干扰地分析案情,避免当事人因情绪化而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决定。
2. 安抚与鼓励: 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疲惫。律师的专业指导和适时鼓励,能给予当事人信心和力量。
3. 沟通桥梁: 律师是当事人与法院、对方当事人沟通的桥梁。他们能以专业的方式转达信息,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会。

五、 法律的边界与不确定性:法律不是算术题,而是艺术

网络上的答案,常常给人一种确定性的感觉,好像一切都有明确的对错。但现实中的法律,远比这复杂。

1. 法律解释的多样性: 法律条文的解释可能存在不同流派,同一案件在不同法官手中,判决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律师需要基于经验和对司法实践的理解,预判最可能的结果。
2. 灰色地带的处理: 很多问题并不存在绝对的黑白分明,而是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律师的价值在于,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甚至在规则边缘游走,找到突破口。
3. 经验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法律的运用更像是一门艺术,需要经验的沉淀。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能预判对手的下一步,也能根据庭审的即时情况调整策略。

打个比方说, 你想学做一道名菜,网上有详细的菜谱,告诉你食材、步骤、火候。但你能做出餐厅里那种色香味俱全、入口即化的味道吗?可能不行。因为你缺少了:

食材的精挑细选和处理(比如,同样是番茄,哪种更适合炖煮?)
火候的精准控制和瞬间调整(比如,炒菜时看到要糊了,立马要关火或者加水)
调味的微妙平衡和临场发挥(比如,盐不够时,是加盐还是加酱油?)
还有厨师对食材的理解和对烹饪的热爱,这些是菜谱无法传达的。

律师就像那个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厨师。他不仅仅是按照菜谱操作,更是理解食材的特性,懂得如何运用技巧和经验,最终为你烹饪出一道“美味的判决”或者“成功的协议”。

所以,别看现在网上信息很多,律师的价值恰恰在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价值”,将“知道”变成“做到”。在法律的世界里,细节决定成败,专业决定结果。面对那些关系到你重大利益的法律问题,一位值得信赖的律师,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带着问题,才能知道要什么答案。但关键在于,如果没有体系性地学习过法律的话,很有可能连问题都不知道在哪,即便百度好使,也帮不上忙。

还是拿我们楼下小卖部老板娘讨债的故事来说。

她借给别人钱,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了,按照法律规定来讲,这个钱多半是要不回来了。

但是,在开庭的时候,被告并没有出庭,更谈不上抗辩说这笔借款过了诉讼时效了。

诉讼时效这玩意儿还很特色,即便法官知道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如果当事人不主动提,法官不能主动用。

这个案子就是这个情况了。原告知道,法官也知道,唯独被告不知道。

老板娘本来已经放弃希望了,最后还是靠着被告的操作赢了案子。

法律是一连串规范,或者更为形象地说是一张由法条交织成的网,我们能直观看到往往是作为法条的线,或者法条之间交织的点,即便是常年审理某类案件的老法官(资深律师亦然),也不敢断言自己能够全盘掌握。

所以,跟自己到网上搜索法律问题相比,更为靠谱的是找个专业人士问问。

当然,也有学习能力强,可以自学成才。

@徐斌 律师就有这样的关注者。

原想法见:

user avatar

上周,我一个当事人,在起诉期限最后一天才打电话找我。

我说你起诉状写了吗?他说他自己上网查已经写了。

我说你在哪呢,他说就在法院马上交诉状。

我说我先看一眼诉状。他说不行,没时间了,还剩几个小时。我说没事,我们律所离法院才十分钟路程,来得及。

他很快过来。我一看,起诉状四五页,前因后果,恩恩怨怨不少。我马上就发现问题,忙说我帮你重写一个。

他说怎么有问题,我写的还不够吗?

我说,问题不在于你事实与理由部分写多还是写少。问题在于你怎么确定你的的案由。

被告公司以前向你出具了借条,但现在公司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你也参加了债权人会议,你申报的债权未能经破产管理人确认。这是事实吧?

他点点头。

我继续说,但是你的起诉状依然以民间借贷的理由起诉。你的借条载明的金额达到两百多万,法院如果受理,将收取你不低于两万元的诉讼费

你想过吗?

他冷汗直流,忙说要交两万块钱,这官司我宁愿不打了。有什么办法吗。

我说,没关系。我帮你变更案由,重写一份诉状。将民间借贷变更为破产债权确认,这样法院只收取一百元诉讼费。

当事人惊喜不已,连忙道谢。

我五分钟不到写完,他签字后千恩万谢立刻去起诉去了。


这两万元到一百元之间的区别,百度能搜索到吗?即便搜到了当事人便能自己学会吗?

专业的律师一句话就能帮你省了。

所以建议不要自信到拿自己的利益去挑战别人的吃饭的家伙。太划不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