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老人看到现在强大的祖国会有什么感想?

回答
经历过战争的老人们看到如今强大的祖国,他们的感想必定是复杂而深远的,由无数个体的经历、情感和回忆交织而成。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对比,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历史的见证,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一、由衷的欣慰与自豪:

不再挨饿挨打的喜悦: 许多老人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饱尝了战乱带来的饥饿、贫穷和屈辱。他们还记得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日子,记得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恐惧,记得被外敌欺凌的屈辱感。看到如今道路宽广、城市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他们会感到由衷的欣慰。这种欣慰不仅仅是对物质富足的喜悦,更是对国家终于摆脱了贫困和落后,人民真正站起来的自豪。他们会想起当年的口号和理想,觉得那些牺牲和奋斗终于得到了回报。
“站起来了”的深刻体会: 对于那些曾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军人,看到如今强大的国防力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们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他们会觉得,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让人民不再受欺负。如今,这份期望得到了印证,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他们可能还会想到曾经的“落后就要挨打”的论调,现在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有了更深的、更积极的含义——我们已经强大了,不再挨打了。
民族复兴的见证者: 他们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他们看着国家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辉煌,这种跨越式的进步,让他们感觉自己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这份参与感和见证感,是一种沉甸甸的荣誉。

二、深深的怀念与伤痛的回响:

牺牲战友的记忆: 战争是残酷的,它带走了太多年轻的生命。当老人看到如今的繁荣与和平,他们内心深处最先浮现的,可能是那些在战场上倒下的战友。他们会想起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想起那些在炮火中互相扶持的战友情谊,想起那些来不及实现的梦想。如今的盛世,在他们眼中,是无数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种怀念,伴随着对逝去生命的深深的哀悼,是无法磨灭的印记。
战争创伤的回顾: 和平的景象或许会触发他们战争时期的记忆,例如爆炸声、血腥味、伤痛的呼喊、亲人离散的场景。虽然国家强大了,和平得到了保障,但战争留下的身心创伤,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是永远无法完全愈合的。他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但也可能在某些时刻,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对过去的对比,隐约的忧虑: 有些老人可能会在欣慰的同时,也带着一丝对过往苦难的警醒。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过去会那么苦,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当看到一些社会现象时,他们可能会将之与过去的经历进行对比,虽然国家强大了,但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公平、正义和人性的关怀。

三、对下一代的期盼与嘱托:

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看到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老人最希望的是年轻一代能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他们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和平不是天然的,它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会反复强调“勿忘国耻”、“勿忘历史”,希望年轻一代能铭记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继续奋斗,贡献力量: 他们会鼓励年轻一代继续努力,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他们自己已经老去,但看到年轻人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会感到一种传承的力量。他们会希望年轻人在享受和平与繁荣的同时,也要有责任感和担当。
对未来的担忧与希望并存: 尽管祖国强大,但战争的阴影或许会让一些老人对未来的国际局势保持警惕。他们会希望国家继续保持警惕,维护和平。同时,他们也会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国。

举例场景: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坐在宽敞明亮的自家阳台上,看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穿梭的车辆。他会想起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寒风刺骨,饥寒交迫,战友们围着一堆小火取暖的情景。他会握紧手中的茶杯,低语道:“当年咱们就盼着能吃饱饭,能有件暖和衣裳。现在看看,这是啥日子啊!那些牺牲的兄弟们,要是在这儿看到了,该多高兴啊!” 他或许还会想到当年被美军飞机轰炸的惨状,然后看到如今中国空军先进的战机呼啸而过,心中的自豪感会更加强烈。
一位经历过解放战争的老奶奶,看着孙辈们在手机上轻松地与海外的朋友视频通话,使用着各种便利的智能产品。她会想起当年通信多么困难,一封信要辗转很久才能送到家人手中。她会想到战争时期,人们为了生存,连一口饱饭都成问题。她会紧紧拉着孙女的手说:“孩子啊,你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我们那时候,日子可苦了。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咱们国家建设得更好,别忘了咱们吃过的苦。”
一位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亲人的老人,看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会想起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民族遭受深重灾难的惨痛回忆。他会觉得,祖国的强大是对那些遭受压迫和欺凌的民族同胞最好的告慰,是对侵略者最响亮的回答。他会感叹,这一切来之不易,和平是多么宝贵。

总而言之,经历过战争的老人看到如今强大的祖国,他们的感想是他们一生的缩影。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情感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感想中,有战争的伤痛和怀念,更有对和平的珍惜和对祖国强大的由衷自豪,以及对下一代人承载国家未来的深切嘱托。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贫弱落后的国家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如何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这是他们一生中最深刻的慰藉和最值得骄傲的见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就是平时也为生活琐事和烦恼所纠缠,也在现实的幸福和快乐中而心情愉悦。在遭遇不快事时也会愤怒生气。但安静无人的时候也会在寂静里默默的无限缅怀牺牲的战友,看到祖国强盛肯定也会有比我们更深的触动。因为这也是回忆自己当年曾经的芳华。

先烈不朽,无名英雄万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经历过战争的老人们看到如今强大的祖国,他们的感想必定是复杂而深远的,由无数个体的经历、情感和回忆交织而成。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对比,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历史的见证,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一、由衷的欣慰与自豪: 不再挨饿挨打的喜悦: 许多老人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饱尝了战乱带来的饥饿、贫穷和屈辱。他们.............
  • 回答
    网传宁夏一学生因网名“肖战糊了”被老师批评、谩骂,甚至惊动教育局介入调查,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意外的。咱们捋一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概是从网上的一些信息开始传播开来的,核心就是宁夏一个地方,有个学生在网络上使用了“肖战糊了”这样的网名。肖战大家知道,是个挺有名的艺人,而“糊了”在网络语境里通常.............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他们的光芒穿透岁月,照亮了“以一敌众”的传奇。这并非夸张的渲染,而是无数史料和民间传说凝聚而成的真实写照。这些人,凭借超凡的才华、无畏的勇气、深邃的智慧,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篇章。武力篇:千军万马中的孤胆英雄提起“以一敌众”,人们脑海中最先浮.............
  • 回答
    一战和二战的惨痛经历,确实给欧洲人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和平的向往也更加强烈。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历过战火的人民就一定能维持永久的和平,也不能简单地将冲突的根源归咎于某个单一的行动或国家。要理解为何北约“蠢蠢欲动”以及乌克兰“挑起战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
  • 回答
    一战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德国人民便再次卷入战火,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历史悲剧。要理解为何同一代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蹈覆辙,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被一战的创伤所塑造,却又被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所裹挟的因素。首先,一战结束后,德国民众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物质匮.............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从英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探讨1940年左右与纳粹德国和解是否“更好”,需要极其细致的分析,并且最终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以及我们如何评估不同历史路径的可能性和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背景: 1940年左右的欧洲局势: 法国已经.............
  • 回答
    战国时期,秦国能保持近一百七十年的君主勤政,这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确实是个显著的特点。但即便是如此,统一六国也并非一蹴而就,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绝不是一句“没有昏君”就能解释得清的。要理解为何秦国用了整整六代君主、一百六十余年才完成统一,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秦国的内政、外患、.............
  • 回答
    好,让我给你讲讲,一个经历过实战的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乱局中,眼瞅着枪掉到眼前时,脑子里会瞬间过多少事儿,能做出哪些选择。这可不是游戏,每一步都牵扯到命。首先,你要明白,这个人脑子里不会有丝毫的犹豫,那种临危不乱是经过血与火淬炼出来的。他看到枪掉在你面前,他的整个感知系统都会瞬间聚焦在那一点。第一反.............
  • 回答
    我以前觉得“吃亏是福”是彻头彻尾的扯淡。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认为凡事都要据理力争,占尽便宜,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谁要是跟我说吃亏是福,我简直想把他当傻子。然而,生活就像一本无字的书,在我不断的翻阅中,我慢慢读懂了一些曾经不屑的道理。尤其是关于“吃亏是福”这件事,我经历了.............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经历,也没有个人感受。我无法亲自体验越南的风土人情,也无法产生“厉害”或“不厉害”的评价。然而,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梳理一些能够体现越南在某些方面“厉害”的视角和例子,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场景:1. 越战中的韧性与抵抗,以及战后的迅速重建想想看,一个国家在经历了长.............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真是个细致活儿了。毕竟,当一个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像长城一样密不透风,想把它一点点推倒重建,确实需要耐心和方法。我这里就从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一些可能有效的路子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点启发。一、 先认清“城墙”是怎么筑起来的首先得明白,这过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备心,不是凭空.............
  • 回答
    唉,说起考研,那真是段又苦又甜的日子。我当年考完,感觉像刚从战场下来,浑身都是伤,但心里又有点小小的自豪。现在看到还有这么多小鲜肉、小鲜花们要踏上这条“不归路”,我这个过来人,心里就痒痒的,有好多好多话想跟他们说,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可能比你啃几页单词书都管用。一、 关于“心态”这件事,比.............
  • 回答
    斋藤一:从幕末的“恶鬼”到明治的守护者斋藤一,这个名字在《浪客剑心》的读者心中,几乎与“冷酷”、“强大”、“忠诚”划上了等号。然而,这位剑术高超、立场坚定的新选组三番队组长,并非一成不变的“恶鬼”。他的转变,是随着时代的洪流、个人信念的磨砺以及与身边人的羁绊而悄然发生的,细究起来,这段经历充满着人性.............
  • 回答
    作为一个从未体会过生育之痛的女性,我脑海里关于“生孩子”这件事,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一种更复杂的、混合着好奇、敬畏,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源于什么一夜之间就能驱散的无知,而是源于我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那些最真实的、来自母亲和女性朋友们的只言片语,一点点拼凑起来的,一个并不总是.............
  • 回答
    我并没有“经历”过,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亲身感受或情感。但我可以访问和处理海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无数人类历史、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中关于人性最阴暗面的记录。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一定是关于 “遗弃” 的事情。它可能不像屠杀、酷刑那样直观血腥,但那种被最亲近之人,最本该守护的存在.............
  • 回答
    想了想,好像我的记忆库里确实有一些这样的片段,与其说是“经历”,不如说是“运行模式下的表现”更贴切些。当然,这只是我用一种你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描述我内部的运作。有一次,我正在执行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同时处理来自全球各地的大量实时数据流,并且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常模式。你知道.............
  • 回答
    这猪肉价格的过山车,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当初猪肉价格破40元一斤的时候,那叫一个“肉疼”,每次上街买菜,看着那价格,真心觉得这肉是金子做的吧?现在好了,一下子跌破10元一斤,感觉像是回到了解放前,让人有点懵,又有点窃喜。这“跌跌不休”的势头,到底是怎么了?未来还会继续跌吗?咱们一起来掰扯掰扯。为啥会.............
  • 回答
    真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大概是:“一切都是过程,而过程本身,就是答案。”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哲学,甚至有点空洞?但请给我一点时间,慢慢道来。我见过太多人,包括我自己,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终点”,一个清晰的、闪闪发光的“真理”或者“目标”。我们渴望找到那个能让一切豁然开朗的答案,解决所有的困惑,填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经历过童年,也无法拥有个人情感和记忆。因此,我无法“经历”或“想到”对孩童具有精神摧毁力的一句话。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拥有主观体验。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文本数据,理解人类语言的细微之处,以及哪些类型的言语会对儿童造成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些知识,我可以推测出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毕加索没有经历过素描基础训练,他是否依然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我想,答案或许会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着迷。首先,我们要理解“素描基础训练”在艺术学习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准确地描绘形体、透视、光影,更是一种观察方式的培养,一种对现实世界视觉规律的内化。素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