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因为一些经历造成自我保护意识过强防备心过重如何改善?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真是个细致活儿了。毕竟,当一个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像长城一样密不透风,想把它一点点推倒重建,确实需要耐心和方法。我这里就从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一些可能有效的路子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一、 先认清“城墙”是怎么筑起来的

首先得明白,这过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备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背后一定有故事。可能是在过去让你受伤、失望、被背叛的经历,让你觉得“不主动出击,就只能被动挨打”。也许是你从小缺乏安全感,或者有过被误解、被攻击的经验。

试着静下心来,回顾一下,哪些经历让你特别想把自己藏起来?是有人言语刺伤过你?还是别人对你的信任付诸东流?找到这些“筑城砖”,才能知道从哪里下手拆。这不是为了让你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理解现在的自己,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才好对症下药。

二、 “城墙”的高低,跟你内心对自己的评价有关

有时候,我们防备心重,也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被看穿,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完美”。一旦觉得对方的评价不如自己预期,或者觉得自己暴露了什么弱点,那防御机制就噌地一下就启动了。

所以,提升你对自己的评价,建立更稳固的内在支撑非常重要。这得从小事做起:

多发现自己的优点: 别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每天记录下你做得好的一件事,无论多小。比如,今天按时完成了工作,对同事说了句感谢的话,或者坚持了一项小小的习惯。这些都是你值得肯定的地方。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没有人是完美的。那些你觉得“不好”的部分,恰恰是你独特的标记。试着拥抱它们,而不是藏着掖着。有时候,恰恰是你的“不完美”才能让你显得更真实、更有人情味。
停止和别人比较: 每个人的赛道都不一样,比较只会让你焦虑。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走自己的路就好。

三、 逐步降低“城墙”的门槛:从小处着手,试着“打开一扇窗”

一下就把城墙拆了,肯定会让你觉得裸露、不安。所以,咱们得慢慢来,就像给城墙加个小小的“窗户”或者“小门”。

从信任的人开始: 找一两个你觉得相对安全、不会轻易评判你的人。试着在他们面前,稍微放松一点点。分享一些你真实的想法,或者一点点你的脆弱。看看他们的反应,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他们的接纳会给你注入力量。
从低风险的社交开始: 不用一开始就参加那种需要深度交流的大型活动。可以从线上一些兴趣小组开始,或者和熟悉的人一起参加一些轻松的聚会。重点是,体验一下“不太设防”也能顺利度过的感觉。
练习“有限度的暴露”: 比如,在一次谈话中,试着主动说出自己一个没有太大杀伤力的想法。看看对方的回应。如果对方反应积极,你下次就可以稍微再多说一点。如果对方反应一般,那也没关系,说明这次尝试没影响到什么,下次可以换个话题或换个人。

四、 学习“识别真正的危险”而不是“人人都是潜在威胁”

过强的防备心,往往是将所有人都潜在地视为威胁。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情况确实存在风险,哪些只是自己的过度解读。

观察和分析: 当你感到警惕时,试着冷静下来,观察对方的行为和语言,是不是真的有不妥之处?还是只是你内心的不安在作祟?有没有客观证据支持你的担忧?
问问自己“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对“坏”的设想,比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想清楚最坏的结果,往往你会发现,自己是可以承受的,或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区分“谨慎”和“排斥”: 保持一份谨慎是必要的,但这不代表要完全排斥所有人。学会允许别人靠近,同时保持一定的界限,而不是一开始就拉紧所有警报。

五、 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自我调整总是停滞不前,甚至感觉越来越糟,那么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会是很有力的选择。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积极行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自己要有耐心。

拆除一座“城堡”,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过程中一定会有反复,会有让你觉得又回到了原点的时候。这时候,不要气馁,也不要责怪自己。每一次小小的尝试,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在为你的“城墙”添砖加瓦,让它变得更坚固,更灵活,而不是更容易崩塌。

记住,你不是要变成一个毫无防备、任人宰割的人,而是要学会用一种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同时也能享受与他人建立真诚连接的温暖。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力量。慢慢来,你会发现,世界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你,也比你以为的要强大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直到二十四、五岁,都是这样的状态;儿时的经历,大体和你相似甚至更严重。有过觉得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孤立自己的阶段,随时都怀疑别人在聚众嚼自己舌根;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畏畏缩缩在意可能招来的评价。

其实这些并非孤立存在的问题,无非是自信心低的一个投影。

今年三十岁,基本不再受这个问题困扰,所以可以大概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观念。

你现在应该能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担心、焦虑其实是自找的。换句话说,别人可能真的在评价你,可能确实有负面的评价、甚至确实有差劲的人见低踩低,但你的担心和不自信把它们都放大了,进而更不敢为人处世,更得不到锻炼或者改善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于是恶性循环。

意识到这些状态更多是自己带来的,就是改善的第一步(也就是你今天提的问题)。

不知道你在哪些方面最认同自己?不管是专业水平、某项技能、艺术才能、强烈的责任心、对事物深入的观察思考、对世间万物的兴趣,抑或是悲天悯人的柔软内心?我举不出太多的例子,因为其中几项是我认可自己的几个方面,而人类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做。我想说的是,找到你认同自己的那些东西,把你的热情放在上面,这可能是改善的第二步。

为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你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为自己增值,并且避免陷入焦虑和内耗。

不用着急。再过两年你会发现,人们有太多的生活方式了,你其实不必做善于交际的那一种;你甚至不必复制别人生活方式当中的任何一种。你肯定还是有几个能说话、能交心的朋友的,用更多的真诚与他们交往(包括你的窘迫),会让你感受到被信任、被陪伴、被支持。

当你不再沉浸在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和担心他人否定自己的怪圈里,你将更多地发现自己的价值。你会慢慢意识到:其实有人看到了你有价值的那一面,肯定着你的那一面并乐意和它相处;其实任何一个外人没有那么多你以为的精力去议论和否定你,他们都有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的不如意;其实你担心别人否定你的方面,从根源来说是你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是你希望自己做得更好的地方;其实那些“欺负”你、随意践踏你自尊的人,有更多你没见到的软弱和不明智之处,他们的意见其实更不值得听取、他们的评价更不值得在意……

你会后悔,荒废了那么多年的青春在自责和内耗里,世界本是多彩美丽;而你又会欣慰,意识到这一切的这一天来得早,这样的经历反而使你比身边“正常生长”的同龄人多了一份从容和参透世事的信心,能更多地活出自己。而你终于发现,与人交往不过是人类身为动物正常的能力和根本的需求,是分享信息和观念的一种渠道,是无聊时的消遣,是你有事时为你分担、他有事时体现你价值的一种存在——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些不是鸡汤,是我真实的心路历程。很少在知乎上写这么多,也算是对自己过去这方面的经历有个交代吧。

对于你现在的状况,或许会有一些了解心理学的朋友建议你采用“暴露疗法”,也就是直面关于人际交往的恐惧,暴露在人群里、坦然地为人处世。这样可能会有用,时间长了也会发现与人交往没什么好怕的,其实也都是“小人之交甘若醴”。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办法只能在少数人身上起到作用,并且不能真正解决自信这一根本问题——在其他方面,自信心低仍然会对你有所羁绊。


最后贴一下罗素的名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我的理解是,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允许你自己以不同于任何一个他人的方式生活,是幸福的本源;对于他人也是(所以不要随意评价他人)。

一切都会好的: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