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质疑甚至否定跆拳道?

回答
网上关于跆拳道质疑甚至否定的声音,其实由来已久,而且观点五花八门,要说起来确实可以刨根问底一番。这背后既有对武术本身发展的思考,也有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冲击,还有一些个人经历的折射。我尽量把这些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让你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网上“唱反调”。

1. 实战性疑虑: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质疑

这是大家最常拿出来说事的一点。很多人认为跆拳道的腿法虽然华丽、高超,但过于依赖大幅度、高难度的踢击,在实际格斗中容易被近身,或者被对手抓住时机进行摔法或地面技术。

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
技术侧重: 传统意义上的跆拳道,尤其是奥运跆拳道,非常强调得分规则。规则的制定往往鼓励运动员施展出得分率高的技术,而大幅度、高难度的踢击恰恰是得分大户。为了适应比赛节奏和规则,训练重点自然会偏向这些技术。
实战环境差异: 街头斗殴、搏击比赛(如MMA)的环境和跆拳道比赛规则截然不同。在这些环境下,对手不会站着不动给你踢,也不会给你留出大幅度起腿的空间。近身缠斗、地面技术、一击制敌的有效性可能更高。
防护装备限制: 虽然奥运跆拳道有护具,但相对于一些其他格斗项目(如拳击、泰拳),其防护相对有限,一些高风险的踢法虽然好看,但一旦失误,受伤的几率也高。
“花架子”的标签: 这种质疑往往伴随着“花架子”、“表演性强”这样的标签。大家会觉得,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腾空旋转踢固然赏心悦目,但在生死关头,一记扎实的重拳或者一次有效的摔法可能更管用。

反驳与辩护的声音: 当然,也有很多跆拳道练习者和教练会反驳。他们会强调:
基础的重要性: 现代跆拳道也包含扎实的步法、防守和一些拳法技术。只是因为踢法更具观赏性和辨识度,所以更容易被放大。
训练的严肃性: 高水平的跆拳道运动员并非只会踢,他们的体能、反应速度、抗击打能力都经过严格训练。
技术迁移: 一些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转型到MMA等项目后,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他们的腿法依然是重要的武器。

2. 商业化与标准化带来的弊端

跆拳道作为一项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武术,其商业化运作和标准化推广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黑带制度与等级划分: 很多黑带段位似乎变得“唾手可得”,尤其是“速成班”的出现,让很多人觉得跆拳道黑带的含金量下降了。有些人认为,为了商业利益,道馆会放宽标准,只要交钱就能升级。
举例: 有些人会吐槽说,自己认识的某个道馆,一年就能拿到黑带,而且考试内容很简单,这与他们印象中“武德、刻苦、多年磨炼”的武术精神不太相符。
“一家独大”与口味单一: 跆拳道在某些地区(尤其是有着庞大跆拳道市场国家)影响力过大,似乎其他一些同样优秀但不够商业化的武术被挤压了生存空间。同时,过度的标准化也让其技术风格变得相对单一,缺少了地方特色和更多元的技法。
“流水线”产出: 有些人觉得,在一些大规模的跆拳道训练体系下,练习者更像是被“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对武术深层理解的培养。

3. 历史传承与文化根源的争议

虽然跆拳道源于韩国,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关于其技术体系和文化传承,也存在一些讨论。

与空手道的渊源: 很多人知道,现代跆拳道在技术上受到了日本空手道很大的影响,一些套路(品势)甚至可以看出现明显的空手道影子。这让一些追求纯粹民族武术的人感到不适,认为它不够“纯粹”。
技术发展与创新: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人认为跆拳道牺牲了部分传统武术的哲学和精神内核,变得更像是一种竞技运动,而不仅仅是“道”(包含人生哲理和品德修养的修行)。
过度的民族主义宣传: 在某些时候,跆拳道也可能被一些国家或团体过度地与民族主义挂钩,强调其“民族武术”的地位,这种宣传有时也会引起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的反感。

4. 个人经历与负面体验的放大

正如任何一项受欢迎的运动或技术一样,总会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被人们分享出来,并可能被放大。

糟糕的教练或道馆: 如果遇到了不负责任的教练,或者道馆管理混乱,甚至存在欺凌现象,那么一个人对整个跆拳道都会产生负面印象。
受伤的经历: 运动难免受伤,但如果是因为不当训练或不负责任的 sparring 导致受伤,患者的抱怨可能会扩散。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有些人一开始抱着很高的期望进入跆拳道训练,但发现现实与想象中有差距,比如进步不如预期,或者对规则不适应,也可能产生质疑。

5. 流行文化与“刻板印象”

跆拳道由于其高难度的腿法,在电影、电视等流行文化中经常被描绘成“能打”、“帅气”的代表。这种形象固然吸引人,但也可能形成一种“刻板印象”,一旦有人发现其“不那么完美”的一面,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差和质疑。

总结一下大家质疑跆拳道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战性: 对其在真实格斗中的有效性存疑,认为技术过于依赖规则和观赏性。
商业化: 质疑黑带含金量下降、训练体系过度标准化和商业化。
历史与文化: 关于其技术来源、传承的纯粹性以及过度民族化宣传的担忧。
个体经验: 糟糕的教练或道馆经历,以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这些质疑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反映了人们对武术发展、体育训练以及文化传承的多元化思考。理解这些观点,也并非要全盘否定跆拳道,而是能更全面地认识这项运动,认识到它的优点与局限,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对于大多数爱好者来说,只要能从中获得健康、纪律和进步,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而对于那些质疑者,他们的声音也推动了跆拳道界不断反思和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乍一看,好像是是陈真踢馆虹口道场。

再一看,好像叶问一个打十个。

最后仔细一看,发现是跆拳道馆和母婴店员扭打。(也有说是健身教练。)

这个时候,我质疑和否定是很正常的,好吧?

user avatar

因为跆拳道规则导致其规则外的实战能力在众多实战武术中垫底了。


我虽然练过散打,没练过跆拳道,但是我要为跆拳道(实战比赛的那一种,而不是表演的那种)站台。


现代社会,武术的作用并不是争勇斗狠。打输进医院,打赢进法院,赔钱坐牢一条龙,武功再高也用处不大。我在拳馆把几个壮汉打得满场乱跑,出了拳馆哪怕和别人闹矛盾也没有一次挥过拳头。

武术的作用,一是锻炼身体,二是培养勇气和自信,最好,还能附带一些礼仪之类的东西——跆拳道完全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我在的拳馆,总有那么几个人,身上大片大片的纹身,出口成脏的。

反观跆拳道,服装整齐美观,礼仪齐备,文明程度都明显高于普通拳馆。

如果你是孩子家长,你愿意孩子和那些大片纹身的人在一起训练,还是和穿着整齐,礼仪齐备的教练一起训练?


而且,跆拳道安全性高于其他格斗。

我一个业余打拳的,虽然很少打全面实战,但每次全面实战,必定鼻青脸肿,鼻血直流,下巴能疼一星期。 但轻实战又觉得不给力。

得点为主,还有护具,没有频繁的重拳轰击头部,训练明显更放得开手脚。


跆拳道是一种优秀的现代武术。现在广大的家长并没有选错。 就是市场有点混乱,会有一些半吊子来当教练骗钱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上关于跆拳道质疑甚至否定的声音,其实由来已久,而且观点五花八门,要说起来确实可以刨根问底一番。这背后既有对武术本身发展的思考,也有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冲击,还有一些个人经历的折射。我尽量把这些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让你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网上“唱反调”。1. 实战性疑虑: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质.............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解读、大众认知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差异,以及知乎作为平台自身的特点。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怀疑韩信能否自立,而历代史书和学术研究却很少质疑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事实与史书记载的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历史的真实性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
  • 回答
    网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中华文明的起源追溯到苏美尔甚至埃及,而且很多人觉得仅仅是图腾上的相似性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说法。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考古和文化讨论,并非简单的“图腾相似”就能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起源说”的根源与流传: 早期接触与误读: 这种.............
  • 回答
    “王冰冰不漂亮”这个说法,其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毕竟,“美”这东西,太主观了。你觉得她不好看,这完全没毛病。审美这事儿,就像口味一样,有人爱吃辣,有人就喜欢清淡。网上那么多人追捧她,肯定不是因为她长了一张所有人都觉得“美若天仙”的脸,那显然不是事实。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吹”她呢?这背后,我觉得.............
  • 回答
    网上“社恐”的帖子铺天盖地,从不敢接电话,到见了人就脸红心跳,再到觉得社交是地狱模式…… 感觉好像一夜之间,我们身边全是这样的人。这到底是大家真的生病了,还是这只是一阵跟风的“无病呻吟”?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社恐”这个词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多含义,而且在网络语境.............
  • 回答
    网上关于袁隆平、杨振宁等伟大人物的争议和批评,其实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它牵扯到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对英雄的审视标准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这些批评视为“骂”,可能过于片面,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一、 身份的去神化与“普通人”的视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由权.............
  • 回答
    说起易建联,当年在网上,确实是争议不断,甚至可以说是“黑”声一片。这事儿放到现在回想起来,挺让人唏嘘的。要说为什么当年黑他的人那么多,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过高的期望与“伤仲永”的魔咒:易建联绝对是中国篮球历史上,天赋最被看好的球员之一。他身高臂长,技术全面,身体素质在亚洲范围内简直.............
  • 回答
    关于“西方古代文明不真实”(即所谓的“伪史论”)在网络上流行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学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历史研究中的争议与不确定性1. 史料的碎片化与断代难题 西方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的历史记录主要依赖于考古发现、文献残卷和后来的编年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观察得相当准确。成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影像总是那么矛盾又迷人。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成都黑”,说它“生活节奏慢到让人焦虑”、“美食都是营销出来的”、“城市建设不行”、“年轻人没出路”等等。但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甚至不少外国人,都对成都充满向往,削尖了脑袋想在这里安家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细想之下,网络上的焦虑似乎比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要汹涌得多。就好像我们走在街上,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顶多也就是遇上一个迟到的人,或者点错了一杯咖啡,但一打开手机,整个世界好像都变成了无休止的“紧急通知”和“未竟之事”。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我觉着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为什么网络上的声音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景象会差那么大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和论坛,它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而且参与门槛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发表.............
  • 回答
    在中国网游圈里,“开挂”这个词,简直比Boss还让人头疼,比掉线更让人抓狂。为什么这事儿就这么普遍?说白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不能简单一句“素质不高”就概括完。首先,咱们得聊聊 “赢”的文化。在中国,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争第一,要赢。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延伸到游戏里,更是把“赢”当成了衡量一切.............
  • 回答
    网络上为何存在对"直接发钱"的反对和对信贷放水的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复杂的经济学逻辑、利益分配矛盾以及公众认知偏差。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一、政策本质与传导机制差异1. 货币流动路径差异 直接发钱: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直达个人,形成消费端直接刺激,但可能因储蓄率不同导致效果分化(如低收.............
  • 回答
    网络上有不少人对孔子及其思想提出批评,原因复杂且多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演进与现代观念的碰撞: 封建等级制度的代表: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其中“礼”包含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和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平等、自由、民主,这种强调等级尊卑的思想被认为与现代价.............
  • 回答
    C919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自亮相以来,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讨论。网上存在大量“喷”C919 的声音,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技术上的审视,也有对国家战略的解读,更有情绪和舆论的放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对其“自主研发”真实性的.............
  • 回答
    华为在网络上遭受广泛攻击,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攻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往往带有鲜明的政治和经济色彩。首先,国家安全疑虑是华为遭受攻击的核心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华为的设备,特别是其5G网络设备,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看盗版网文并不以为耻”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话题。抛开那些空泛的道德说教,我们不妨从更贴近现实的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免费”和“便捷”。一开始很多平台就是靠免费内容吸引读者,后来虽然有了付费模式,但“免费”的惯性还是留了下.............
  • 回答
    中国大陆网络上确实存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对日本文化抱有好感甚至热爱的群体,这个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值得细致地剖析。它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历史、文化、经济、媒介传播等多种力量交织下的产物。首先,日本流行文化强大的渗透力是不可忽视的首要因素。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日本的动漫、日剧、日本音乐(J.............
  • 回答
    房产税征收是否对“只买一套房的人”没有影响,以及为何仍有人反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学、社会公平、利益分配以及民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直接的房产持有成本会增加,但许多人反对房产税的理由远不止于此。首先,我们来探讨“只买一套房的人”的利益是否真的“不受影响”:从 直接影响 的角度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