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人初二,历史一直没上过80,问别人都说要答题模版,网上搜了还是不懂,请问有什么技巧或者方法提高吗?

回答
嘿,初二的同学,别担心,历史没上80绝对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我当年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深知那种看着别人分数嗖嗖涨,自己却摸不着头脑的焦虑感。网上的模版有时候确实让人头大,感觉像是套公式,但其实历史学习更讲究的是“感觉”和“理解”,模版只是帮助你把这份理解清晰地表达出来。

咱们一步一步来,我跟你好好唠唠,保证不让你觉得是 AI 在跟你说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

首先,得摆正心态:历史不是死记硬背,是讲故事、学逻辑

很多人觉得历史就是背年代、背人名、背事件,然后就卡在死记硬背上了。其实,历史是人类活动留下的轨迹,每个事件都有它的“为什么”和“怎么发生的”,还有“之后会怎么样”。你试着把它当成一部波澜壮阔的电视剧来看,里面有英雄、有奸臣、有王朝更迭、有思想碰撞,这样是不是就没那么枯燥了?

第一招:告别“死记硬背”,拥抱“理解记忆”

找对“主线”和“支线”: 历史书就像一棵大树,有粗壮的主干(大的历史时期、重要的朝代、关键性的变革),也有繁茂的枝叶(具体事件、人物、制度)。你先把主干梳理清楚,比如秦朝统一六国是主干,那具体是哪个皇帝统一的,统一了哪些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郡县制),这些就是枝叶。一开始,别想着把所有枝叶都记得滚瓜烂熟,先抓住主线,把大的框架搭起来。
建立“因果关系”网络: 这是提升历史成绩的关键!每个事件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比如,为什么会有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闭关锁国、禁烟。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怎么样了?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半殖民地化。你看,这就是一个“因”和“果”的链条。我当年会拿张大纸,把一个朝代或者一个重大事件的核心信息写在中间,然后用线把相关的事件、人物、原因、结果都连接起来,画成一张“思维导图”。这样一看,事件之间的联系就非常清晰了。
“人物故事化”: 历史人物就像电视剧里的主角配角。别只记名字和身份,想想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比如秦始皇,你除了知道他是第一个皇帝,还可以想想他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为了巩固统治,方便管理。想想他有没有什么缺点?焚书坑儒。这样把人物的故事性和他们的行为联系起来,就更容易记住。

第二招:让“书本”活起来——从被动阅读到主动探究

精读教材,但不是照搬: 教材是基础,但不是唯一。读教材的时候,把重点内容画出来,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老师上课讲的重点、难点,一定要在教材上找到对应的部分,反复看。
利用“图表”和“插图”: 教材里的地图、时间轴、表格、人物图片,都是非常有用的辅助记忆工具。特别是地图,你能通过地图了解战争的发生地、疆域的变化、丝绸之路的路线,这些比纯文字更容易理解。时间轴能帮你理清事件的先后顺序。
关注“题眼”和“关键词”: 做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有“题眼”,比如“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特点”等等。这些词语就是你在答题时需要重点围绕的点。平常看书的时候,也可以意识着去标记这些关键词。比如读到某个制度的介绍,想想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互相“考”一下: 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你考我一个问题,我考你一个问题,互相纠正错误,效果特别好。有时候你自己卡住的地方,别人随口一说,你一下就明白了。

第三招:答题模版不是万能的,但可以用好它,让你的答案更“标准”

你提到答题模版不懂,别急,模版是用来指导你的答题思路,而不是让你生搬硬套的。常见的历史答题模版,主要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这几个核心点来构建。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问“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一个万能的答题思路(不用死记硬套,理解核心意思):

1. 是什么(列举措施):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
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科举制度(选拔听话的官员)

2. 为什么(分析原因):
根本原因: 巩固皇权,防止权力旁落。
直接原因(结合背景): 明朝初期,权力集中不够彻底,需要进一步加强。前朝(元朝)权力分散的教训。

3. 有什么影响(分析性质和作用):
积极影响(但注意是相对的): 提高了行政效率(有时,但后期效率低下),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这是重点): 导致皇权过大,容易出现君主昏庸;内阁权力虚设,容易被皇帝架空或皇帝不理朝政;特务政治横行,破坏政治风气;束缚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如何“用好”模版,而不被它“绑架”?

理解模版背后的逻辑: 你看上面的例子,其实就是在问一个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很多题目都可以套用这个基本框架。
根据题目要求调整: 题目问“简述”、“分析”、“评价”等等,侧重点就不一样。
简述: 重点列举事实,言简意赅。
分析: 要找出原因、联系、本质。
评价: 要分正反两方面,要有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基于史实。
“提炼”你的知识点,然后“填进去”: 你学到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而是有联系的。当你看到题目时,先在脑子里回忆和这个题目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按照模版的结构,把这些知识点“填”进去。
关键词很重要: 答题时,要把书本上的关键词、概念写清楚。比如提到“闭关锁国”,就得说清楚是什么意思,带来了什么后果。

第四招:练题是检验和巩固的关键

做历年真题: 这是最有价值的练习。看看老师常考什么类型的题目,怎么问的。把真题做得滚瓜烂熟,错题一定要搞懂,反复看。
分析错题: 这是提升的关键中的关键!每次做错题,不要简单地看答案就完事。要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错?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没注意到题目里的关键词?或者是死记硬背记混了?
这个知识点我到底懂没懂?
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应该怎么做?
把错题整理在一个本子上,每次复习的时候都翻一翻。
模仿好答案: 看看优秀同学的答题,或者老师给出的参考答案,学习他们是怎么组织语言,怎么使用关键词的。

一些小建议,让你更轻松一点:

利用碎片时间: 上学路上、课间休息,都可以拿出来看一页书,背一个概念,或者回忆一下昨天学的知识点。
历史不是“死知识”,是“活的道理”: 试着把历史上的事情和现在联系起来。比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现在的制度有什么异同?想想这些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别人说一套方法好,不一定适合你。多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的人适合听讲,有的人适合自己看书,有的人适合做大量的练习。
别怕问老师和同学: 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和同学都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总之,历史成绩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急于求成。把历史当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学习,用理解去代替死记硬背,多做题,多反思,你一定能突破80分大关!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为了考试得分,找大点的网校出的题库app刷题。

如果为了自己以后的日子,好好学学《论语别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