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德国公司干了十几年,我自认为有点发言权。
这个对法国人的定义可以说下得非常非常片面。
当欧美人评价中国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的就是,这是中国特色,我们这么做因为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或各种客观原因造成我们思维不一样。。Blablabla。
换过来,当有些国人看国外,也同样无法摆脱用中国式思维理解国外。
事实上是,按平均水平来说,法国人的严谨认真在世界上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法国人严谨认真是因为他认为这样是工作该有的态度,做人做事就要尽力做好。因为有社会福利兜底,普通人工作做事,觉得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会过于计较得失,而是会尽量做好事情。(这就是他们技术创新的底层动力:纯粹因为喜欢,希望做点好的东西出来)
中国人要是真的严谨认真起来也确实能秒杀法国人的严谨认真。但是中国人做事过于看钱看收益看回报。本来能够严谨认真做的事情/设计的产品,因为眼前利益,就可能不愿意那么投入的做了。(不要杠,我和中国团队合作了很久,这个区别我是很深刻体会到的)
关于懒。
法国人的每个个体做事效率及格,也就是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法国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不能超过35个小时(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6点以后不能再强迫员工接电话和回复邮件了,否则算加班,加班要付双倍工资并缴税费)。大体上来说,他们每个个体也确实能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而中国人所谓的勤劳(我指中高白领,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我是非常非常非常受不了的:老板在时就算没事干了,也没人敢走,只是为了表现得勤奋用功。明明不需要加班的工作量,却因为团队里的猪队友/领导拖着进度,最后害得大家一起加班。领导因为自己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有限,导致大家得周末陪他加班,还没人有怨言,最后变成了“公司文化”。
在法国实习的时候,我的法国老板看我有时候到6点还不走,和我说:你要学会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不能在8小时内完成当天工作的人是一个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这个能力包括影响你的团队,上级和客户,让他们协助你按时完成工作的能力。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和创新能力
在法国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和德国人相比,德国人勤奋严谨认真。法国人懒,吊儿郎当。但是两国的GDP增长有时候却不相上下。
法国人怎么做到的?
法国人公认的答案:德国人大家都像螺丝钉一样,在一个大体系里认真负责的做分内的事,平均用力。他们认为,如果有事情没做好,责任一定是领导者不会管理,一定是流程和体系有问题,基本上不会是员工个人的问题。
而法国人很多时候是10个人里面,8个人磨洋工混日子,只有2个人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勤恳非常热爱工作的工作狂。于是平均下来,20%的工作狂法国人创造的价值甚至比全体德国人还高。
如果你在法国工作过就会发现,基本上每个团队都有这种人,法国人称这种人为划船主力,整条船的速度基本上靠主力。
而这20%优秀的法国人,虽然是极少的精英,却也承包了法国的科技创新。
法国社会和教育体系也是非常鼓励和扶持创新的。
他们的思维模式也相对比较批判性思维,不愿意随大流,不屑于所谓主流文化。这都是鼓励创新的因素。
以答主所在的船舶行业为例。
大型LNG船舶号称造船工业上的明珠,是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的民用船舶之一,我国目前仅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能够建造。
整个2018年,沪东中华没有接到一艘大型LNG船的订单,国际造船市场上的所有的66条大型LNG船订单,全部被韩国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接获。
听起来韩国是大赢家对不对?
实际上并不,法国GTT公司才是最大的赢家。
LNG船最核心的技术是液货围护系统,也就是LNG存储货舱,需要在-163度的情况下将液化的天然气安全储存。
而无论是沪东中华造船,还是韩国三大船企,所建造的LNG船舶采用的都是GTT公司的MARK III型或者No.96型液货围护系统。
GTT公司甚至不需要生产任何产品,仅仅是进行专利授权。
每条17万立方级别的LNG船的造价大约是1.8亿~2亿美元,GTT公司收取专利许可费用并不是根据自己的研发成本,而是直接收取每条船造价的5%作为专利许可费用,也就是大约一千万美元。
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船厂辛辛苦苦建造一条LNG船才能赚到多少钱呢?
根据所能找到的资料,韩国船厂建造一条LNG船的净利润率不过5%~7%。
沪东中华LNG船舶建造周期相较于韩国同行要长,能获得的利润更低。
沪东中华所建造的所有LNG船,全部是采用法国GTT公司的专利技术。
韩国船厂去年接获的LNG船订单,全部采用的法国GTT公司的专利技术。
根据2018年报,整个GTT公司仅有342名正式员工,净利润1.43亿欧元,人均41.8万。
最近几年,GTT公司的净利润率均维持在50%以上,2018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8.1%。
翻遍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也找不出净利润率这么高的公司吧?
眼看GTT公司赚取暴利,能否弃之不用呢?
答案是不行,因为根本没得选。
目前LNG液货围护系统世界上主要只有两家公司提供:法国的GTT的MARK III型液货舱、No.96型液货舱,以及挪威Kvaerner公司的MOSS球罐型液货舱。
其中,中韩船厂主要采用GTT公司的专利技术,而日本船厂一直采用MOSS型球罐舱。当前,GTT公司占据了市场上90%以上的份额,至于MOSS型球罐液舱为何式微,答主将另行分析。
以中韩船厂的技术水平,能够消化GTT公司的专利技术,并顺利把液货舱做出来,已经可以说是第一梯队,根本没有弃之不用的资本。
答主知识有限,不知道在其他行业,法国还有多少GTT这样的公司。
垄断带来的高利润,是法国人可以这么懒,可以整天休息的原因。
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授权你使用你已经谢天谢地。
只要对原有的技术方案慢慢的改进,完善,就可以一直享受这种垄断利润。反正中韩你们也追不上。
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垄断,是因为工业底子好,起步早。
查阅GTT公司的官网,企业的前身是创立于1960年代,人家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在做LNG的液货舱,而中韩当时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努力,怕是不知道LNG为何物。
专业做LNG液货围护系统五十年,点滴积累也能汇聚成深深的护城河。
五十年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追赶上的。
重工业不像互联网行业,它的技术更新很慢,迭代很慢,试错成本太高。
LNG液货舱这种安全第一、必须可靠的工业品,几乎没有航运公司愿意冒着风险采用新型的液货围护系统。
这就是先发国家的优势,短时间难以撼动。
和GTT相比,中国的船厂都处于挣辛苦钱的阶段。这也是西方国家希望我们一直处于的阶段。
对于欧美公司来说,他们赚取技术垄断的钱,而让我们提供廉价的工业品,把我们钉死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上,是他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而对于我们来说,想打破这一现状,只能依靠更多华为一样的企业,踏踏实实做技术研发,一点一点追赶,在一个一个行业,追赶他们,超越他们,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才能过上他们现在的生活。
更多思考与分析,请关注公众号 @船舶行业观察 。
相关文章:
2022更新部分在最后
(1)法国人的“懒”的历史并不长久,近现代法国是工人阶级血泪史,正因为资本主义剥削严重,才导致诸多工人运动和罢工传统。 1927年劳动法规定,妇女和童工工作时限11小时。但那时的法国经济形势,不同于遍地饥荒的中国,并不是童工不干活就会饿死,1927年法国铁路长度是4万公里,密度是今天中国的四倍,平均30人一辆汽车,是中国2008年的水平,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下,还要12岁的孩子去工作,这是怎样的一种劳资关系。
这时邓小平也在施耐德电器、哈金森,雷诺汽车三家公司工作过。实在不堪重负,他决定避免冶金机械行业。个子太矮,就在哈金森橡胶厂缝鞋底,这多为女性的工作。
来源: http://www.persee.fr/docAsPDF/xxs_0294-1759_1988_num_20_1_2793.pdf 邓小平的法兰西岁月: Nul doute en tout
cas qu'une telle expérience ait été inoubliable et traumatisante pour ce jeune intellectuel
chinois, et lui ait ouvert les yeux sur les
aspects les plus durs de la condition ouvrière
dans les pays capitalistes. Il retravaillera,
mais jamais plus dans la grosse métallurgie.
半个世纪前,在St-lazare车站和Bercy车站附近,一大批重工业厂房,浪漫的巴黎市民还是和煤炭、机油、金属切削打交道的。1960年左右,法国平均周工时46小时,尽管这时的恩格尔系数已经缩减到了33%,基本进入了全民小康。
--------
(2)那法国人什么时候变“懒”的呢?1981年开始
必须提一下这个人的作用,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党总统
弗朗索瓦·密特朗,可以理解为法国的邓小平,这个人十年任期内做了几项增加福利削减工时的“懒”政策,包括而不限于:
增加smic最低收入保障,caf家庭补助份额;
60岁退休法定年限;每周39小时工作;每年五周带薪假期;
首次创立富人税;
国有化半数银行,以及多数大工业企业,甚至欧莱雅也差点被国有;
此外还包括废除死刑,给历史积累的非法移民大赦天下,废除反同性恋的部分法律等等。可以说,法国人“懒”的印象诸多得益于这个人的政策。
-------
(3)再来说效率的问题。
从卢梭提出社会契约定律时,就一直奉行“先驱和精英制定理性规则,后人或民众只需机械遵守”, 法国在18世纪末官员选拔制度做出了改善,颠覆了贵族社会。行政官吏开始量才录用,虽略似中国科举,但是公务员考试中,大量充斥逻辑推理、数学物理成分,因为数学物理教育更便宜,利于穷人天才翻身做主、修齐治平。
因此 法国历来有数学家从政的传统,在立法中做出理性优化。更确切地说,很多封疆大吏、三军将帅都是兼职的数学家。好比中国辛弃疾,虽以诗词歌赋流芳百世,但是主职确是鹰派抗金将帅,盖世无双的侠客,出神入化的武功,生前闻名于此。而法国类似费马、傅立叶、拉普拉斯这样里程碑式的数学家,毕生精力是在从事律法和治国。卡诺家族三代数理科学家,但爷爷是70万兵马大元帅,孙子是共和国总统,创造“内燃机卡诺循环”只是玩票。
而到了社会基层,企业生产、商业服务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各司其职、分工细化到死板。 1997年电影《天使爱美丽》中有这样一段,杂货店奸商的父母,年轻时候在地铁工作,就是给票打孔,这是个极其单调重复无聊耗神的工作给他带来了职业神经病(就是神经疾病非骂人)。老了以后每天半夜梦游,拿着年轻时驰骋地铁站,为共和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打票机,把花园的月季叶子上打的全是孔。资本主义分工细化,对人的精神摧残可见一斑。
法国人从传统的勤劳多产(虽然是被迫的),到了今日的高福利少工时,是长期的劳资矛盾斗争中,经济平衡和资源优化的结果。
如果和近十年的中国做比较,没有证据说明法国人就业率更低平均工时更少,中国大量农民,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随着90年代国企倒闭,城市失业人口、四零五零工程等等,存在相当一部分整天打麻将的家庭主妇,无业小青年、临时工。只能说,中国劳动人口在劳动的期间工作压力时限更大。
其次法国劳动市场的配置更加稳定合理,因为雇主不得随便解雇员工,工作比较稳定,这可能会导致效率降低。但是从长期宏观来看,职员在一家公司的劳动年限较长,待业期总和也变短。
再次,如其他答案所说,工作时限保护仅仅针对体力劳动者,以及非技术非领导岗位。对于纯技术型公司,例如金融、软件、科研等,全体员工都存在或多或少加班,不止35小说。所有企业,除去最底层的职员,从小组长开始,工时都很长,对下属单位负责,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的司空见惯,周末和假期负责协调准备也是费心劳神。这根中国机关国企,越往上爬越清闲的作风是截然不同的。诚然法国企业也存在办公室政治,裙带关系严重,但基于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她是传统法治国家,管理层的工作技能和业务责任,是比人际关系更为重要的。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并非懒人的安乐窝,实际上类似pole emploi,caisse allocation等救济性政府部门,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吸收社会闲散劳动力。例如对失业者进行职业培训,国企空缺会优先提供给待业者,领取失业金的人有时必须义务性接受某些政府指派的工作。
被国人捧为天堂的美国人怎么看法国人呢?
Are French people lazy?这是quora上一个类似问题,引用一些类似观点如下:
Economists find repeatedly that French workers generate more value per hour for their bosses than American workers do.
Americans have more of an attitude that the boss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 and you either put up or get out. The French have more of an attitude that bosses have to respect their employees, and if they push too hard, it is your right to stand up to your boss.
They work. But they work to live,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They stop their work to enjoy life's pleasures, to dine at the table and lie in the bed and take their leisure.
The French have a balance to life that we overworked, success obsessed Americans don't have. And that is to our detriment, not theirs.
哪怕是对于弱势群体,可以通过标准化服务的细节分工,为残疾人分配专门适合他们的岗位。一军队食堂,雇佣十几个残疾人,独眼的收钱,唐氏综合症清理剩盘子,各司其职。
还有次收快递,我不在家,他打电话给我说安排一个时间再送。
我问他我自己去你们仓库取行不行。
她说不行,必须他们送上门。
我奇怪了,我自己上门取件不是省得你们送了么?
在我的反复要求下,接线员解释了:他们全是残疾人,只能打电话安排时间,行动不便不能提货。这家快递公司对残疾人的聘用恰到好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因为税收照顾,节约成本,其低廉的价格也颇具竞争力。
-------2022更新分割线------
回国以后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以已经破产的东风雷诺为例,一个中国处长年收入不过20万,最低的法国小组长收入是190万,这些钱还基本都是东风公司出的大头。换而言之,是全厂四五千中国人,月薪中位数五千,养活四五十个法国人,月薪最低15万。而且汽车已经是低附加值的产业,核电机密机械大飞机等合作领域、中国交的智商税只多不少。另外这个智商税还是卖方市场,就算中国拒绝合作、韩国、日本、印度、巴西、俄罗斯抢破头请法资企业来做老大(这些还都不是法国的殖民势力范围)。
另外,法国那10%左右,月入一万欧元以上的精英,也是要996的:
跟全球化工业、multinational商务谈判,技能需求都相去甚远,白人大国重器机密领域996也要看背景的。
欧美加班的活,基本是核心技术链、高利润商务谈判,或国防军火生意。
全球化商业战场,打得最狠的是欧美精英,普通白人也没机会。
日本好些企业,特地请白人当CEO,因他们在全球贸易吃得开。
列NKY指数的日企,欧美Director+占比3.5%。
以我浅薄的认知,日经225里的白人Manager/Director/VP多要996
如日产CEO戈恩,20年每天工作12h。
至于2018被美国唆使逮捕,2020年被法国特工直接从日本救走。
这就是美法两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日本国安就是跑龙套。
别以为格恩只是巴西来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戈恩靠山是路易-史懷哲。
史懷哲家族在德法两国都是宗教、科学、艺术、哲学、政治世家,
除了频出央企领导,还有IMF主席,两个诺奖得主,其中一个就是萨特。
机缘巧合,戈恩蝴蝶效应影响了我职业
也使得我有幸窥见欧美人996+撕逼的过程
我2018回国前,也在法国工作了六年,
没像你乎吹的一天六小时,三月假。
直到回国进了一家中法合资企业,
被推上了一个风口浪尖的项目,才明白:
我法国的工作圈、领导,全是边缘喽啰。
西方工业角逐主场,不光996,还要吃安眠药倒时差,撕逼一脸血。
有鉴于前东家东风雷诺已经破产,我下面的言论也就不涉密了:
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武汉妹子
阴差阳错在2018年6月份面试东风雷诺
东风大锅饭,人事肯定要我down pay;
我也坚持法国薪水底线,谈判进入僵局:
但法方director着手一个车联网项目,需亲法派牵头。为了招我,他直接找东风雷诺CEO强压人力资源部。
恰好东风雷诺CEO是我校友,水到渠成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在这个节骨眼,
雷诺全球CEO卡洛斯-戈恩 被日本逮捕;
东风雷诺CEO校友,回法国股东大会了,
拖了三个月回武汉才想起批我进厂。
没牵头人,项目在武汉也延期三月,
但法国总部项目前期已经做足作业:
车联网主机网卡仪表、ECU电控、车载软件底层OS,自动驾驶(泊车)、远程车控、事故自动报警,框架都搭好了;
分别哪家供应商、开发顺序、交付时间点、成本质量管控、有个大概方向
供应商合作模式、软硬件依赖项、开发过程中风险点哪些。未来三年的项目计划、节点、工时、成本......草稿也有了。
负责以上项目前期的,本文996主角
是一个四十七八的法国经理,就叫他Nil吧;
就这样一个年纪在中国职场嫌弃的老伯,
一年来,加班精神绝非BATJ华为能比。
关加班不仅有质量,技能之高、无人能替
他做好了项目前期草拟,之后大半年;
手把手的将项目后续,转移给我负责。
确切的说,他在有一个senior团队
我也有两个团队,但都是三十上下年纪。
Nil和我做总对接;细节分支、零部件、供应商,则是每个法国senior专家对应一个我团队的一个组员。
一开始我就觉得这种工作模式会出岔子,
法方的对接人都20年经验,50岁左右;
中国的接手人30上下,一半哑巴英语;
再加上法式英语,中国人多半听不懂;
法国senior输出的信息,到了武汉最多保留20%
因此每个月,Nil都带队来上海组织一周workshop,
一方面跟踪进度,一方面解决中方接手中的难点。
倒时差?不存在的,直接吃褪黑素安眠药改生物钟!
第一次workshop是周一早上的9点开始,
我们中国团队,前一天做飞机高铁到上海,
八点多起床,吃了酒店早餐,卡着点开会,
心想法国人红眼航班凌晨刚到,起不来。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到达会议室的时候,
Nil带着八个法国50岁左右的专家,
喝着浓缩咖啡和供应商谈笑风生很久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
每天早九点到晚上八点,除了一小时午饭;
至少四小时是Nil一个人在主持会议,手把手教我和我的组员;
开会本身就累,主持人更累,用外语主持会议要多国人听懂,这能力魄力
中国大厂能干这事的不超过1%
而且值得表扬的是,他完全没有法式口音,简直和英国人一样好。
谈到技术细节,就会派八个专家上场。
八个专家也可圈可点,主动找自己对接人,
每一个技术细节,不明白的地方,都千方百计的解释。
开了一整天会,中国团队往往按各自喜好,
分别奔海底捞、川菜馆或者去酒吧high
晚11点,会收到Nil大叔对一整天会议的纪要。
也就是说,一周的workshop,
他白天有10个小时开会,
其中4个小时主持会议,
晚上回去3个小时总结会议纪要。
一天13小时全神贯注高强度谈判。
这样的工作模式、节奏、效率、产出,
中方东风系同事、领导,几无可替。
待续。。。。。。。20210927更新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个特点:
关联方太多、项目管理容易混乱
光甲方就包括东风派系、雷诺派系、雷诺日产联盟;
每个派系都有自己中意(裙带关系)的供应商
但是唯独雷诺法国派系保持客观理智,
坚持 车联网主机、T-Box电控、智能座舱
选择韩国、法国、德国的三家最保险的供应商。
第三月的workshop乱倒了高潮
好在Nil大叔提半个月,就把这个workshop安排好了:
时间表精确到一刻钟,包括拜访供应商堵车余量;
同一时间段,会有五个会议并行展开;
他自己主持主会场,协调甲方各派系之间矛盾;
分支话题,派四个专家与各供应商磋商;
于此同时,要我和另一个小组长巡视待命;
一旦供应商分会出现矛盾,立即尝试协调;
如技术问题卡壳,去主会场找专家去应急。
这其中的矛盾可多了,包括而不限于:
1.东风系以土八路为主,跟德国人法国人沟通不畅
2.阿里系软件要写在韩国人的主机上,但是韩国人
受谷歌高通挟制,不愿分享OS底层代码
3.远程车控是微软系统最好,但是数据不能出国
4.国资供应商、阿里系供应商利益纷争
所以这一周Nil以及他下属的四个项目经理任务更重了
白天五个会场,连续撕逼9个小时,五个法国PM全程记录
晚8-10点推杯换盏,要协调每个酒桌各国人语言相通
晚上11-12点,四个分支会场主席总结会议纪要
夜里两点左右,Nil大叔会把白天五个会场的总结发给所有人
.....待续...20211005继续
上述五会场并行开发的一周,效率是最高的;
但并不是项目进程中矛盾最多的一周;
因为大方向上的潜在风险,在这一周拍死了;
开过雪铁龙和标志的都知道,
法系车质量过得去,皮实耐操。
汽车领域法国人很不“浪漫”
不像LV这样20欧成本的包卖几万
法系车宁可外形丑,成本也放在刀刃上。
根据东风神龙和东风雷诺的员工评论:
中法合资车企里
法国人办事及其龟速、时常延期、但最终能办成事
国资方是全速拼命干,但各自为政、方向不一、南辕北辙;
猛虎操作再返工是好的,更要命的部门间内斗,直接拉跨项目
这段狗血的职业经历,虽然以企业的破产收场。但是真的非常有趣,让我看到了中国韩国甚至日本在基础产业链方面的很多不足、也见到了特朗普时期中美贸易战,战场第一排的拼刺,还有各国人直接的交流障碍,工作习惯撮合,其中的各种荒谬和内耗,让我长期处于憋笑状态,习惯性的造成笑点降低了!!!!更多细节,随赞而补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类似话题:
首先题主的问题本身就有两个假设:
1、法国人懒;
2、法国GDP高,科技发达。
我会点评一下这两个假设,并同时假定这两个假设是正确的,然后给出问题答案,最后再预测下法国这个国家在五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1.法国人懒。
国企非核心技术部门员工、公务员、低技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等是懒,还罢工。
但是不代表高收入阶层懒,高收入服务业比如企业金融、咨询等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有了一定责任的岗位,周末加班也不是少见的事情-----这类行业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面临外部竞争尤其是隔壁的英国的竞争,收入越来越少、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新产业比如IT,在法国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绝大部分是被外国公司占领市场,法国拿得出手的只有Criteo、Blablacar两家,估计你还没听说过,工作时间也足够人喝一壶。这些企业还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两三年后你再来看马克隆号召美国人来法国工作的视频,那时候估计会成为此总统的一个大笑点)。
所以在法国这样的社会金字塔中,大多数处于金字塔基层的人懒还罢工,进而导致法国社会的中低端服务业简直是灾难,根本没有像样的快递、餐饮、商业银行、生活服务---相信在法国生活的人都能体会基本的生活服务质量是多么的差和不靠谱。金字塔上层人缺少能雇佣他们的企业,工作时间长,收入也不高,大量的人离开法国,人才流失。
2、法国GDP高、科技发达。
GDP远不能说明一个国家发达的程度,这只是一个供参考的数字而已,比GDP靠谱的指标很多,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就业率等。
但无论以什么指标来看,法国在世界范围来看算相对发达不假,原因是这个国家从二战后一直到80年代逐步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并诞生了一批大企业,进而在一些领域保持了优势,创立了技术和市场壁垒。主要有优势的行业有: 轨道交通、生物科技、核电、航空制造,勉强再加上一个金融业(债市和再保险)。
所以即使假定法国人懒是真,由于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还在,躺着也在赚钱。这并不是说法国人本身多聪明(事实情况可能刚好相反),或者社会制度多好,而是因为先行者优势和技术、市场壁垒还在。
所以我们看到在法国国内,很多说自己劳动者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比德国还高的洗脑打鸡血文章泛滥,和头条上“中国这一XX技术领先美国XX年”出现的频率一样高,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只不过没想到在中国也有人信这类法国某个不靠谱新闻实习生在无聊的时间里胡编滥造的鸡血文章。
不过留给法国人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在自己的优势行业越来越受到新兴国家的挑战,比如高铁,法国已然开始落后,核电、航空的领先地位受到挑战。
法国更是几乎没有新产业,以数字来说,2015年,法国初创企业的融资额度为$1.6Bn, 相当于英国($4.9Bn)的38%, 只相当于中国($49Bn)的3%,就是以人均融资额度来算法国都彻底落后上述两个国家。(http://www.ey.com/Publication/vwLUAssets/ey-global-venture-capital-trends-2015/%24FILE/ey-global-venture-capital-trends-2015.pdf
所以你别光只看法国的French Tech协会有多聒噪,也别看马克隆总统多么安利法国的双创由多牛逼,甚至连“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创新国家”一类的文章都由法媒发出来洗脑小清新们了。我首先感性的说,我在巴黎这么久了,除了九区saint lazare的屈指可数的,大部分还是外国企业的牛B企业外,这些宣称领先世界企业在哪里?藏在地铁里还是在PPT上?然后数字最能说话,高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离开资金什么都是假的,就像汽车的行驶离不开汽油,法国就像一辆汽车,吹嘘自己跑了100万公里,把全世界都甩到了后面,然后大家看他油表才突然发现,他只用了1.6升的汽油。。。。呵呵。
真正做实事的人都在做而不是说,真正厉害的反而是在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在安利自己。
造成新产业缺失的原因在于:
- 顽固的劳工制度,在法国,两年前你可以拿劳工法典当自卫武器,两年后就可以拿新修订的法典当哑铃了,而且你还不一定举的起来。劳动法法的重量一直在年年增加,而且劳工法的改革方向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偏袒劳动者,而且有一个万古不变的判决原则--若是存疑,劳动纠纷的判决必须倾向于对劳动者有利的方向。
企业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中,只能和劳动者签订有苛刻解约条件的永久合同(CDI),有限期合同(CDD)的使用条件很严苛(只能在一位CDI员工临时离开和主营业务临时增加的情况下签订CDD并且时间一共不超过18个月,超过时限自动变成CDI)。
再加上,法国的劳工制度规定了最低工资制度(SMIC)并且规定这个制度每年不能下降,只能上涨(根据通货膨胀、物价等指数、以及国家制定的体面地生活的必须物等),这个政策导致了最低工资一直高于劳动力市场在均衡的情况下的工资水平,进而导致企业压制用人需求。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法国企业不愿意雇用人,失业率居高不下(10%),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25%,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失业者。在美国和新兴国家的夹击下,法国的企业受到强大的压力,高技术人才大量外流。
- 守旧落后的融资文化 (法国初创企业的融资,即使是天使轮决大部分也要通过投行:Teaser、NDA、Infomation Memorandum、LOI。。。甚至尽职调查一套财务咨询大保健走一轮)平均从寻求融资到最后签订融资时间在六个月以上,而且融资费用居高不小,融资成功率低,对初创企业来说简直是灾难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法国的老牌股权投资机构,比如Cathay,Ardian,La Française都已经把绝大部分创投资金转向国外运营,国内只留下用于企业杠杆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和夹层债的的资产。
- 保守的文化极大阻碍了新产业的发展。法国人对新的东西天生就有排斥感。一些中国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法国人看来是大逆不道并且很危险的东西。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法国人对新科技的排斥不用多说,这毕竟是细节的东西。来看看大的吧。法国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巴黎这一个城市。而这个城市本身很适合搞奢侈品商业,但非常不适合新型产业更不适合年轻人。
为什么?来看看巴黎城市的构造把。
上图为巴黎市的一张俯瞰图。可以看见,除了铁塔之外,唯一一个高层建筑就是图中左边的Montparnasse塔,这栋高层建筑是当年蓬皮杜总统参观纽约曼哈顿之后大受刺激,于是想在巴黎也建摩天大楼。刚建立了这一栋就被愤怒的巴黎市民给抵制了。于是整个巴黎市区只留下了这么一栋高楼。
巴黎更是有严格的条例限制高层建筑的发展。比如在一个主要景区附近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该景区的主要历史建筑的高度(比如八区的建筑被凯旋门的高度限制),整个巴黎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铁塔。除此之外,高度低于21米的建筑被归纳为bâtiment code du travail享受各种强制维护费用、税费和转让费用优惠,高于这个高度的建筑则被称为bâtiment IGH, 强制维护费用、税、转让费用会大幅度提高,所以即使在郊区能修建比较高的建筑,承建商和投资者也不太愿意修高层建筑。
这种政策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一是摩天大楼大量集中于La Défense,Saint Denis等郊区。二是巴黎市区住房房租畸高。这无疑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生活成本,年轻人是想来巴黎就业,但是赚的钱还不够糊口。最后给巴黎致命一击的是隔壁的伦敦和法兰克福,以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和相对高的收入吸引大量法国年轻人去那边工作。
除非巴黎能顺应社会需求,摒弃落后保守的政策,发展廉价经济的高层建筑,否则这个人才流失、新型产业缺失的状况不会得到改善。
- 法国的资本流向也严重地限制了新型产业的发展。大家在历史书上都学到过,法国曾今被称为“高利贷资本主义国家”,这句话到现在也有一定道理,法国人给世界的一大贡献(或者危害)就是各种极为复杂和精密的债务产品,有一些债务产品即使是债市发达的美国都觉得过于复杂而不陪你玩。这造成了大量资金流向债市,尤其是夹层债,用人话说就是高利贷,以法兴银行、巴黎银行、Ardian等为首的一些夹层债大户在世界上都算是很有名望的。
其次,由于上面提到过的巴黎土地的稀缺性,地产一直是资本的香饽饽,这一点和中国某些一线城市很像,但法国就一个巴黎,玩了地产就是玩了全国,中国却有至少几十个个巴黎一样的盘面来玩。大量的资金流入到巴黎的商铺和写字楼市场,造成了楼价高企,相应的办公室租金早就超过了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极限。
上图(参考Cushman & Wakefield) 是巴黎市中心商业区(CBD)的投资Yield变化图,计算公式是投资写字楼时候的 Yield=年租金/总购买金额,比如一个写字楼每年产生的租金是€10M, 市场的Yield是3.5%,那么这栋楼的售价理论上就该是€10M/3.5%=€286M。Yield越低,说明楼市价格越贵,越是有出现泡沫的风险。
从趋势来看,09年后,巴黎办公楼价格一路攀升,yield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低值。一切都是供需决定的:从需求来看,一方面法国增长的人口带来大量的办公室需求。从供给来看以上提到过的巴黎奇葩的土地政策造成供地不足。
这还不是造成资金大量流入写字楼地产的惟一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有:法国写字楼的租金是法律规定的。。。。。。官方每年会规定一个写字楼(商铺也是一样)租金增长指数,从2%到1.5%每年不等的增量。于是乎,这地产投资稳赚有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风险。大量资金流入巴黎的地产,流入的资金不光包括大企业的,还包括个人的闲钱和养老金(法国的地产投资基金是很发达的)。
造成的结果有两个:
- 锚定了市场资金,减少了流动性。简单来说,闲钱和热钱都被锁死在地产了,没有多余的资金流向新兴产业,再加上资本都是追逐利益憎恶风险的,有了房产这个稳赚的项目,没有人愿意投资新兴产业和进行风险投资,法国风投低得可怜的推出比率更是让社会形成了共识:有钱就买房,其他我一概不动。于是有了上面提到的新型企业融资难和融资少的问题。题目中说的法国GDP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产市场发达,巴黎的商业及办公地产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流转在几个大机构手里,有时候A公司把一个地产卖给了B,B公司却在三五年后又把同样的地产加价卖给了A,这个奇葩体系养活产生了大量的律师、公证、财务咨询、金融从业人员,并且这一买一卖都是GDP,但是这不代表国家的经济实力很强。
- 写字楼租金奇贵,为了收回投资的成本并减少风险,写字楼投资者往往偏好于寻找一个大企业一口气租下整个楼并支付高昂的租金。这更是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创业公司的物理生存空间。租金由多贵?举个例子,巴黎CBD的办公室租金大概在€1,000每平方米每年,如果一个小企业需要一个200平的办公室,那么它一年光是房租就有€200,000,相当于150万人民币,这对一个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最后市场的现状是:优质地产被能源、金融等相对垄断的企业占据,新兴企业呢?一边凉快去。
贴上两张图,第一张是La Défense, 几乎50%的面积被能源公司及其子公司(RTE,EDF,Total)租用,剩下的面积则差不多90%被BPCE集团等国有银行大财团租用:
第二章图是法国唯一拿得出手的新产业公司Criteo的驻地,此地也就是巴黎唯一的高新企业集中地区有法国为数不多的数家高新企业在此落地,比如除了Criteo外还有Facebook,Blablacar等,高下立见:
这样拥挤混乱环境下如何能诞生经济活力?
最后再来预测一下法国5-10年后的国运吧。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预测未来。。绝大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民调的预测都在最后被证明是狗屁不通。。。但法国例外。。。。因为在这里一切都是政策锁死规定好了的。就如总统民调,在美国极端的不靠谱,而在法国居然可以达到误差百分之1以内的预测准确率。
这个预测很好做,现在的法国得益于70、80年代以先行优势建立的完善工业链,部分人真的是懒,GDP也算高,某些领域的科技也算发达。那么它却没有多久的老本来吃了。
就像我分析的,一方面用来吃老本的传统优势行业的壁垒逐步被攻破且已开始出现落后,另一方面新型产业缺失,并在这一领域和美国、新兴工业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法国的未来的国运铁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那么法国未来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国家?
首先,这个国家会越来越自我封闭,反映在经济上就是反全球化。传统优势行业的逐步落后会动摇国家的根本,政府必须采取锁国政策让大家多吃一阵儿老本,多维持一阵儿高福利,再多养几年懒人。
这个国家不久会成为一个主要靠旅游、奢侈品、金融支撑的产业空心化的国家,就像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希腊一类归属于PIGS一组,几年后我们谈欧洲的经济问题就会谈FPIGS了。
为何旅游、奢侈品和金融行业不会衰落?
首先,旅游,法国的遗产的确保护得在欧洲算是首屈一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惟一的挑战在于安全问题。不过目前还不至于给巴黎造成非常致命的挑战(16年来巴黎的中国游客同比减少33%,但还是有很多人来)。
其次,奢侈品。LVMH集团上周的市值成功超越道达尔成为法国第一大市值上市企业,一个国家前几名市值的企业的类型往往能反映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装逼是一门产业,法国是这个产业的行家。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不觉得有任何国家可以取代法国的奢侈品产业。更何况装逼行业的成败主要依赖于话语权的轻重,有了话语权才能作有效装逼,否则就是瞎装逼,只要话语权还在西方,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就不会衰落。法国的装逼文化是渗入骨子里的。比如一个东西拿给中国人做,中国人会研究如何把产品成本降低并提高产品质量;而交给法国人做,他们则不爱管产品质量但会很自然的钻研“comment monter la gamme - 如何提高逼格”,再使用自己独步天下的绝门功夫 - 装逼营销大法让全世界的小清新们趋之若鹜,用百倍的价格买华而不实的产品。。。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吗?恐怕巴黎的买包姑娘们不会这么认为。
最后,金融,尤其是财务咨询、债务市场等,从从业数量来看越来越发达(现在已经是这样的情况),法国逐步又会干回自己的老本行,坐实了高利贷资本主义国家的名号。现在法国学生毕业的头号追求就是做金融,做MA,做PE,做债务,甚至大量理工学校的学生转行做金融,金融本身是社会运行的必要,但是过度的发展就会造成国家硬实力的缺失和智力资源流失。即使是金融行业也只是在未来一段短促时间里会有一段好日子,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会让法国进一步封锁国家面对挑战,最终在这个领域彻底gg。
马克隆总统作为一个从投行出来的小年轻,略懂劳工法的祸害也从感性上认识到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但法国的问题是整个系统的问题,要改变除非再来类似1789年那样的一场腥风血雨的手术。马克隆一个人肯定做出不了什么成绩,前几天看到他幼稚的用英语号召美国人来法国工作的演讲,我心里觉得被萌还被娱乐了。让他过两三年再看看他现在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爱劲头吧,五年后他会被尊封一个奥朗德II 的头衔。
所以最后多奉劝一句,这世界上没有躺着休息就生活得好的事情,作为个人来说要是中了头彩或是超级富二代可以实现,作为一个有众多人口的国家来说肯定不行。这世界上更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比如 “自由、民主、平等---欧版Allahu Akbar” 能让一个国家的人民轻而易举的过上舒适的生活,一切都是靠努力工作换来的,哪怕法国现在不靠谱小年轻们的小清新生活也是之前他们父辈们用血汗换来的,而这些小年轻慵懒的生活正在透支着他们的下一代的资本。
===================================================================
以上是分割线。6月14号更新。这帖子吸引了不少法吹和精法,鼓吹的无疑是法国的高铁、核能、Dassault什么的多牛。
我所有关于法国的回答有很强倾向性不假,世界上没什么是完全中立客观的。
我不是这些行业的专家,但是数据不骗人,我只摆数据说话。
法国建立了技术和市场壁垒的优势行业在: 核能、轨道交通、飞机制造和研发。
法国在这些领域有共同的特点:一到两家企业垄断这个行业。
那么就看看这些行业的垄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吧,下图是各个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从2013到2016年的变化,选这个账户是因为它最能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情况。
选取的法国优势垄断企业分别为:
1、阿海珐(Areva),核能技术的垄断性企业
2、阿尔斯通(Alstom),轨道交通包括高铁的垄断性企业
3、空客(Airbus)、达索(Dassault),航空制造研发业中被捧上天的两家企业
然后为了对比,选取了代表了法国经济未来的奢侈品、旅游行及地产/金融业的代表:
1、奢侈品行业的巨头LVMH(驴包,迪奥等法国大部分的奢侈品拥有者)
2、旅游和旅店业紧密相关,于是选择旅店业的巨头Accor雅高(Ibis,Sofitel等品牌的拥有者)
3、地产、保险以及金融业的巨头AXA,之所以选它而不是法兴或巴黎银行是因为AXA是法国商业地产的最大投资者之一。
(参考:infinancials)
你可以明显地看到代表核能、轨道交通、飞机制造行业领军企业的曲线全部下坠,对比奢侈品、旅店、地产/金融的曲线斜率全部上扬。
首先,核能------阿海珐,EBIT从2013到201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6%。常年EBIT为负数。至少单纯从财务上来讲,这样的企业应该立即解散,停止运营。这个公司也是常年在吃政府救济活着,今年年初才经历了债务重组:
Aides d'État: le plan de restructuration du groupe français Areva obtient le feu vert de la Commission然后,轨道交通或高铁----Alstom,EBIT从2013到201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4%。这个行业是最惨的。
经营状况每年不如一年,且背负了巨额债务。净利润也是年年为负。这个企业自救的方法是售卖自己的一部分主营业务,比如去年把自己的能源和电器部门卖给了通用电器:
并且也是靠大量的政府救济活着:
L'aide de l'Etat à ALSTOM L'aide de l'Etat à ALSTOM再然后,航空制造和研发业------空客(复增率-15.8%)和达索(复增率-14.6%)。
但这两家公司无一例外,给出了让人失望的经营业绩。
被吹得最多的达索在细分市场比如飞机研发用的软件上的确有独有的优势,但作为私人公司,信息披露少,我无无法说之后它会怎么样,但它的经营的确不怎么样。空客的飞机的质量,相信很多业内人士已经知道怎么回事儿了。空客这么多年不倒也是由于国家补贴,但最近被波音告倒了,补贴面临停止的危险:
最后,奢侈品、旅游业、地产/金融节节攀高。
奢侈品方面,LVMH同期复合增长率正9.3%,市值成功超越道达尔,成为法国第一大市值的公司 :
Lvmh : LVMH dépasse Total et devient la première capitalisation du CAC 40旅游业的公司日子也很好过:
雅高同期复合增长率正6.1%,最近一直被股票研究机构推荐,只举最新的例子:
AccorHotels : bien orienté avec l'aide d'un broker. | Zone bourseAXA,LVMH同期复合增长率正11.7%作为银行、保险、地产投资的巨头,最近也是过得风生水起,其2016地产投资高达€13.6Bn: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 Real Assets completes record €13.6 billion of 2016 transactions with global expansion to continue in 2017所以,总体来说,法国的这些所谓的传统优势行业无一例外都处于苟延残喘、大量接受政府救济的情况,一些公司甚至已经缺少系统的R&D所需要的资金,例如Alstom2016年绝大部分专利申请来源于已经卖出去的能源和电器部门。
以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再看看资金充裕的后进者和竞争者,别说法国能再吃50年老本,就连再死撑十年没挂都算是一个奇迹。也许唯一的出路就是即时出售这些资产,但经济上这么做也许有道理,政府是万万不会同意的。于是,先说声gg吧,五年十年后再来看。
复合增长率全为负数,那从数学上都表明法国这些行业在以一个很快的速度萎缩,在很快的失去领先地位。你要还是要继续吹法,我也无可奈何了,1+1=2这样简单的道理都能说明白。
相反,奢侈品、旅游业、地产/金融一直是涨势。
数据也印证了我对法国未来五到十年国运的判断:空心化、靠旅游奢侈品以及金融地产支撑。
最后的最后,被莫名吸引来的天朝统治天下党,很荣幸我无聊发的帖子能让你娱乐以下。不过我也该提个醒,要理性,多学习,看清现实。
因为你把不工作的时间定义为懒。
法国这几年都在流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为此的罢工也是此起彼伏。
住过欧洲的都知道,欧洲的周末或节假日简直就是灾难,商店餐厅全关门,出门去玩几乎什么都空空荡荡。有时候夏季的七月八月一度假,各种店一关就是两个星期一个月的,似乎针对不想赚钱了。
和国内不同,在法国很少有人愿意创业,因为实在是高税收高人力。法国的富人税可以征到70%。而雇一个员工,除了基本月工资1500欧加以外,还要付各种保险养老金,单个每月成本可以上万欧。并且法国一般签长期终生合同,一旦签下员工表现不好都很难辞退,辞退以后工会来协商,很可能你的赔偿跟他后面的工资也差不多了。当然也有聪明的企业签短期,但前阵子有新闻,某公司连续签了3个短期员工而不雇佣长期被告上法庭。
刚来法国的时候真的无法理解,这样子经济不瘫痪才怪!
我所在的戛纳,到16年才开起第一家星巴克,而这一整个黄金海岸地区,没有一家宜家。为什么?因为当地法国人集体反对大型集团入驻,认为会损害当地的经济利益。巴黎地区亚马逊开通24小时送达服务随即被限制,认为是对当地其他公司造成不正当竞争。
这些新闻,对中国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然而随着住的时间越来越久,和法国人交谈越来越多,渐渐开始理解他们的观念。
法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哲学思辨教育的地方,哲学是必修课。如果你看过网上法国高考题,应该会比较熟悉。这个起源来自于公民社会,最初统治者认为,公民社会由公民集体做出决定,因此每个公民必须有独立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正因为这种教育,法国社会充满了哲学氛围。在巴黎有很多哲学咖啡馆,定期举办沙龙进行哲学讨论。电视上节目也很多哲学辩论。论题从政治到婚姻都有。耳哲学明星则享有如同摇滚明星的地位。
这种环境下的法国人,大部分认为:
人的价值和身份有很多种:作为工作的员工,作为家庭成员,作为爱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本我,作为艺术家......
他们认为:员工的身份只是自己诸多身份当中的一种,他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人生的全部。
因此,他们会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家人相处,和爱人相处,和自己独处,参加游行以及发展自己的爱好。他们认为,这些时间,应当大于等于自己作为员工身份的时间。
这里插个题外话,比如和爱人相处与和家人相处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即使有了孩子和父母,和妻子在家庭时间相聚,是不同于和妻子像恋人一样相聚的。
比如我的公公婆婆,虽然常常和我们一起吃饭或出游,但他们还是会常常两个人看电影,吃个烛光晚餐,度过两个人的时光。有时甚至为了两人时光推掉我们的约......
耳大部分法国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以及二重身份:一个银行高管可以同时是网球业余赛手,餐厅厨师是乐队及鼓手,房屋中介晚上是话剧演员......
在他们看来,作为员工身份的自己是用来赚钱支持自己的独立生活,这种身份往往是机械的,非自我的。但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喜欢自己的工作,会喜欢机械地日复一日,以职业的身份说话或微笑。这种身份虽然必须,但不应该占领生活的全部。
我之前提到的,法国人普遍保守,反对大型企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大型企业会以资产优势,压垮当地的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这会造成大部分人失业以后拥到大型企业做螺丝钉,因为人数多竞争大,大企业可以压低工资减少福利,这会让很多人失去对“职业身份”的选择,被迫去做更不喜欢的工作,并面对更低得薪酬。
那么,那些被我们定义为“懒”的法国人,用职业身份之外的时间,在做什么?
阅读,思考,聊天。
法国人真的非常非常话痨,什么都能讲,什么都要讲,讲了还真有人愿意跟你讨论。
每次和我各种各样的法国朋友聊天,就像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有的朋友对鱼有各种了解,有的是对各种植物,有的在研究催眠,有的跑去蒙古修过萨满,有的对阿拉伯语和文化了如指掌,有的则热爱天文学在做自己的飞船模型......
这些都是成年人,平时有各自的工作,然而工作之外的另一面,却一直有着好奇喝求知欲。这其中有几个人在自己写书(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出版),有人做过展览,有人参加演出。
在他们影响下,我也开始每周跑图书馆,以及参加一些交流会,也被婆婆带去她的艺术馆画画裸模,偶尔去跳个salsa...... 这种状态,帮助我有专注的时间,暂时忘记钱和工作,进入充电和自乐的时间。虽然并没有很多年,然而这些时间以来,能感到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关联里力以及知识范围的扩展。
我相信这种“懒人”模式下长大的人,眼界,创造力,思考能力,以及专注能力都是充足的,在此基础上,无论前沿科技还是艺术,都是很容易拓展的领域。
quora上有个关于“你最讨厌哪个国家?”,里面有个法国人的回答。
法国讨厌的国家之中,前两名貌似是美国和德国,第三名是中国。
讨厌中国的原因是:中国向全世界输出高强度工作文化,逼得全世界的休假都变少。
(大意是如此)
首先,总体来说,法国的确懒,当然也有勤快的行业。
法国的罢工是带薪的(会扣掉一些),时间不受限。
所以可以说每个月一小罢,每年一大罢。法国休假时间还长。
这要是不懒,简直不知道什么才叫懒。
法国科技确实强悍。
法国和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数百年的科技积累,不能小瞧。
但不像美国那么有活力,也是真的。
法国现在也只剩下压箱底的技术产业还支撑着国家经济。
一旦这些技术产业被别的国家突破,法国极有可能是下一个希腊。
法国的现在,消耗的是祖上的科技积累和两次大战胜利带来的战略优势。
懒,透支的是未来。
雪崩时候,每片雪花都有责任,但它们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
希腊现在的危机,每个人都有责任;
但每个人都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都责怪当初的政客短视。
法国也是如此。
总统马克龙号召【法国不养懒汉】,并准备修改劳工法。
结果法国人不乐意了,游行示威,打出口号【我是懒汉我自豪】。
马克龙的支持率从66%跌到30%,随即改口:我是在说那些不作为的政客。
所有国家的大众都是乌合之众,谁都不想承担责任,谁都喜欢指责别人。
这不是法国人的劣根性,是人类的劣根性。
比如印度,印度的工会势力很强,企业雇员超过100人就不能解雇员工。
(实际上可以解雇,但需要印度当地政府批准,而政府为了选票绝不可能批准。)
2015年魔笛想把这个数提高到300人,立即遭到全国工会总罢工,号称1.8亿人。
(这里的强大主要是政治上话语权强大)
不过估计很多人不愿意把中国跟印度比,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印度人比中国人低等,而不是他们的制度有问题。
这里补充一点:
马克思只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流派而已。。。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读了他的书就掌握了真理?
动不动就建议别人好好读读马克思。
马克思的书,立场性太强,基本上可以看做工人阶级批判资产阶级的判决书。
工人阶级不代表正义,资产阶级也不天然邪恶,只有平衡才是合理的。
法国,印度的工人阶级太过强大,资产阶级太过弱势。
法国的各阶层的工人动不动就罢工,如果是小行业也就罢了。
像铁路,教职工,一旦罢工,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下图是因为罢工地铁停运,堵在路上的法国乘客。
法国的工人就是这样,只要不接受他们条件,一概罢工,丝毫不在意罢工对国家整体经济带来的伤害。
而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地球上只有法国,这想法还合理。
但现实不然,所以,19世纪末,大量资本跑到吃苦耐劳的德国人的境内。
【注意,我并不是说法国资产阶级高强度压榨是合理的,只是说应该有一个更少破坏性的制度弥合双方矛盾。】
现实中罢工在国际上一般被认为是破坏性的,尤其是公共部门。
美国的公共部门罢工会被罚款。
所以中日美都设置了罢工调停机构,目的是调节劳资矛盾,避免出现罢工。
没查到法国是个什么情况。
一个社会最合理的做法是各党派互相谈判,互相妥协。
就像一对夫妻遇到矛盾时候,最合理的办法是互相商量。
而罢工就相当于,夫妻一闹矛盾,妻子就开始砸家具,砸得对方妥协下来。
除非世界上就这么一对男女,否则最后的结局必然不是妥协,而是离婚。
西方现在的工会跟明朝的东林党有很多共同点:
都自认为是正义的化身,自己团体的诉求都应该满足,完全不顾及公众的利益。
结果呢?都写在历史课本里。
东林党并非没有有良知的人士,但人一旦陷入党争,就不得不事事为自己的党派说话,不然的话,就会被自己党派排斥,甚至集体攻击。
党争的特点就是:有党无国。
凡是不利于自己党派的做法,不管对国家有没有利,统统反对。
{比如本文仅仅只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
评论区就有很多人骂答主身为工人阶级,不讨伐资产阶级,是屁股歪了;
这其实就是党争的一种特点。
现实中的台湾,就是陷入党争的一个活例子,凡是跟国民党有关的,民进党统统反对。
民进党内肯定也有一些人,对民进党穷追猛打国民党不满,比如黄伟哲。
这家伙是民进党少有的高学历人才,虽然处处替民进党辩护,但很多时候都有点言不由衷,表情相当难看。
【他亲妹妹黄智贤是《夜问打权》主持人,铁杆的统派】。
解释一点:
没党争不是说没有分歧,没有分歧是不可能的事。
最好的办法是凡事放到台面上去争论,争出个结果后,每个人不管认不认可这个结果,至少不能去扯后腿。
我之前在国企上班,高级管理层开闭门会,我有一次偶然听到,那场面真是唇枪舌剑,几乎相当于吵架。
开出结果后,不同意的人可以保留意见,但不能公然反对。
试想一下,如果企业内部搞个两党,肯定会互相拆台,这个公司等着完蛋吧!
最后,强调一句,我的观点是:
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任何一方势力过强,都会造成灾难。
谁都不是天然善良,天然正义,平衡才是王道。
美国相对平衡点,但资产阶级的势力还是有点太强了。
比如,美国普通人大多并不想搅和进中东那趟浑水,不少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时候说得要撤军(或者至少不增军),上台之后还是照样增派军队。
所以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总统只是一个傀儡,真正掌权的是能从中东获利的华尔街大亨。
奥巴马仅仅因为没有增兵中东就获得那个搞笑的和平奖。
而法国的工人阶级(许多工会)势力很强。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罢工以及超长时间的休假。
最强的是苏联和早期中国,直接把资产阶级消灭了,结局什么样大家看得到。
工人阶级消灭了剥削,是什么局面?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姥爷是农村人,年轻时候因为走街串巷卖香油被当作资产阶级批了几个月;
他的邻居因为卖针线被当做阴谋复辟资本主义,被同村人活活打死。
我太爷爷在大锅饭时代得罪了村支书,被饿死。
消灭剥削就能得到美好生活?
呵呵呵……
弱不代表正义,人多也不代表正义!
当然强权也不代表正义。
社会是个结构精密的金字塔系统,消灭了塔尖,整个金字塔会变成一盘黄沙。
总结本文的观点:
罢工不是应该废止,而是破坏性大,应该在其他手段都用过之后才能谨慎使用。
而法国呢,什么事情都要罢工一下:有的是警告,有的是抗争,有的恐怕就是发泄不满而已。
表面上是行使个人权利,实际上是以法国的公众利益为代价,以法国的未来为代价。
其实有些法国人也很讨厌这个。
quora有个法国人就评论说:
我不反对他们罢工,但希望他们罢工之前多谈判一下。
如果什么事情都诉诸罢工,罢工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知乎杠精多,这里就统一回复评论区里某些阴阳怪气的评论:
请有点基础的脑子和逻辑!
不替工人阶级辩护并不是替资产阶级洗地。
说法国许多行业工会势力过强,不是说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强势。
请不要乱扣帽子然后对着帽子攻击。
这是胡搅蛮缠,不想理你们!
还好意思说欧洲人懒呢
我2018年基金工作的时候,交易对手方有一家米兰的公司
对面对接资金,随便做了个ppt,一堆ceo、cro用zoom听汇报看报表然后觉得没啥问题直接拍板,从立项到钱出去一共4天......
要是国内,立项回报一个ppt字体都能改一个礼拜信不,格式让大爷们觉得会让领导满意......和风控、合规、立项委员会各种扯皮,屁大点事儿能搞3个月打底,总算过了汇款财务部门还能跟你搞点事儿
中国人效率高是我听过最搞笑的,他们效率高是建立在有人拿枪逼他们或者刀架脖子上,否则你去看,中国人上班一般规律:上午到公司泡个咖啡开始摸鱼到中午吃个午饭睡个觉下午两点起来聊会儿天,三点开干,干到五点干不完加点班七点下班,一天工作四小时感觉特别充实......
1)高科技行业发达。法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自己制造航母的国家,其在高分子,高能物理,新材料,新能源,IT行业都有着非常强的实力。就拿空客来说,这一家所掌握的前端科技技术,就让我们国家有很多学习的地方。还有法国的高铁技术,可是比肩磁悬浮技术很多年啊,更是中国极力合作的对象,至今我们国家的高铁技术很多方面都是取经法国;再说汽车行业,法国依然在欧盟占据前三强,法系车在全球也是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想当年标志307,408可是街车啊。再说IT通讯行业,法国的阿尔卡特等公司也是非常具有实力的。这些高端科技公司引领着法国的经济,GDP也一直保持着高位。
(2)高附加值产业活跃。高附加值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业就是奢侈品,法国的奢侈品可以全世界有名的,每年巴黎各大商场充斥着国人扫货的身影,其品牌多如牛毛:兰蔻Lancome,迪奥Dior,香奈儿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古奇Gucci,范思哲Versace,纪梵希Givenchy,梦特娇Montagut。这些奢侈品可都是暴利啊,附加值非常高。
(3)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所有发达国家一样,法国有着非常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尊重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处于前列。人家躺在专利簿上赚钱,你也没办法。
所以我们不要说别人懒,却看不到人家在科技上的努力;不要说别人高福利,却看不到人家多年来的资本积累;不要说别人整天休息,却看不到别人工作的时候是多么的努力;不要说别人整天罢工,却看不到别人争取自己的权利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以下几点:为什么别人的工作时间那么少,却依然可以创造出那么高的GDP?为什么别人干一个小时,确可以抵得上你干几天甚至更久?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领导力,而你却碌碌无为?
我们国家也正视这一点,正如所指出的:接下来的5年,我们要做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国家尚且如此,从个人层面,你有什么启示呢?
要知心腹事,但听人后言。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又搭上了能源化变革,所以经济腾飞的早,他们领先我们100年的时间,这是事实。但近些年欧洲随着高福利,和过度的民主化进程,导致欧洲国家并没有足够的向心力,社会生产力衰退是不争的事实。自由主义和民粹的抬头,让欧洲社会面临涣散和分解,加上恐怖主义的笼罩,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走下神坛。
至于你说的欧洲国家整天休息,GDP还那么高,是因为他们在工业革命,能源革命之后这100年的发展里,还积累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国力优势,所以在他们很多传统的优势行业,在世界还处于领先。
另外,前段时间看老金的视频,有一点触动我很大。日本在鸦片战争之后,对中国的欺凌让他们有了一种莫名种族自豪感“大和名族>中华民族”,这种优势其实是日本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对农业中国形成的隔代优势,而不是民族本身的优势,而这种科技的优势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以经济建设为纲”的政策在不断发展后,慢慢的抹平并追上。
所以,我们不要盲目的觉得欧洲人很懒但生活很好,这些都是暂时的,高福利社会的代价就是勤养懒,说白了也是一种变相的大锅饭。欧洲国家对于我们的优势已经开始慢慢的被我们追上,以前的各种封锁和挤压,随着中国快速的发展,也已经慢慢没有了作用。所以我觉得:1我们的民族是充满智慧的,非常勤劳,我们不宜妄自菲薄。2欧洲的国家的高福利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会面临很多问题,改革也是sooner or later 的事,我们不用过度的羡慕。3欧洲国家产业优势在未来十年将不复存在,世界将是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的产业已经形成了技术和规模的优势,未来中国还将有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我们作为国人,应当建立起大国人民的心态,自己首先要对自己自信。不要盲目的神话别国的技术和种族优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必将通过发展来解决。而有些社会发展的理念,欧美人永远都看不懂。
去年过年我一在广州开店做生意的同学回来,吃饭的时候聊到收入,他说他开店一年利润大概20万,然后租给他店面的房东某天对他说:你们这些外地人来我们这干嘛,累死累活一年才赚几十万,我什么都不用干(租房)一年也有几十万。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外地人一年累死累活几十万,哪来的房东什么都不用干几十万呢。
我觉得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我是一个纺织工,我超勤奋,用手工机械一天可以纺出1公尺的布。法国的纺织工超懒,用手工机械一天纺个30公分他就嫌累了,而且纺的布还没有我工整美观。
自从他们公司配备自动化机器后,他一个人一天可以纺20公尺,纺出来比我工整一致,领的工资变得比我高,每月休假时间比我长,夏天还有暑假。
又过了几年,法国纺工退休了,他们引进了前殖民地的非洲人和各种非法移民接替了他的岗位,外籍移工的工资更低,退休的法国纺织工退下来吃社福和存款,没事就上上街抗议退休待遇差。
我是一个汽车工,我是一个建筑工...等等
纳尼?法国很挫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谁开始看不起法国的?
法国人懒?还有道达尔(化工),空客(航空航天),塞峰(航空发动机),雷诺(汽车),泰雷斯(雷达电子),阿尔斯通(铁路),阿海珐(核工业),施耐德(电气技术),巴黎银行(金融).........
法国人是喜欢闹游行,闹游行不代表别人的工程师天天看在公司看报纸;不代表别人不干事;法国人懒空客也能拿出来A350,A330中国人还拿不出呢。没办法人家站在产业高端......
人家一个67万平方米的国家,6600万人能搞出这么多世界翘楚级别的企业,人家不该追求福利?
题主更应该问问,中国人累死累活,动不动996,为啥不如法国......
说到底论产业升级的必要,一辈子给人打工就是受穷的命。
(一)结论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嘛。
(二)理由
脑力劳动并不一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产物,应该是受过专业(professional,也可以指职业)训练的产物。
从全球高校排名来看,法国地区的学校排名并不高,甚至能不能比过中国都还不一定呢!
另外,纯正的法资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班不打卡,任务驱动制。
再深入一点,在人力咨询里面有个敬业度调查,,好了,作为中国人,我也就不揶揄那些上班当作表演的同胞了。
(三)一个有趣的人力资源报告
下面附一个新闻报道,以及关于当时用的问卷调查——这个问卷也不是按照工作时长和加班与否来衡量敬业度。
简单的说,敬业度强调的是利润率(生产效率)而不是整体营业额(生产总额)。所以“敬业度”算是对本问题的一个精准回答,大家可以自行回答一下问卷里面的问题,然后算出自己的“敬业度”。
问卷里面的问题也可以反过来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评估一个新职位的参考呢!
(2013)盖洛普称中国员工敬业度仅6%全球最差 美国领先
盖洛普在调查中还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作者受教育背景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其敬业程度也随之升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的敬业比例为22%,远高于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7%。类似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这一数值为18%,而体力劳动者中只有4%-7%的人敬业。 但是中国并不符合这一规律。无论工作者是什么教育背景或者从业领域,中国员工的敬业程度都没有太大差别,都属于全世界最不敬业的员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员工的敬业比例仅为7%,只比初中以下学历的工作者高2%。
员工敬业度是根据盖洛普公司设计的12个问题计算出来的,这些问题是:
1.我知道工作对我的要求吗?
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吗?
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
4.在过去的六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
5.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
6.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
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
8.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
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
10.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
11.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
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只是在表现,在这里推荐一篇宁南山大神的文章,认真阅读后对这个问题你就能豁然开朗。我在文尾附带了原文连接,可以顺藤摸瓜看看宁南山的其他文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关注他。
----------------以下是宁南山的原文----------------
【中国的发展与打破东亚地狱模式】
中国复兴之路,肯定是不太好走的,这个周即使是力图降温,但是仍然产生很大影响的华为事件就是个例子。这一篇本来想写华为的,但是很遗憾发不出来,那我就写下,中国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对于普通中国老百姓,乃至东亚老百姓的意义。
我们在各方面的进步,尤其是技术和产业方面的进步,
除了推动中国走向复兴之外,还很有可能产生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打破残酷的东亚地狱模式,真正的提高十几亿东亚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个人去国外,有个很明显的感觉,欧洲澳大利亚等白人发达国家,生活真心放松,没事coffee break,下午四五点就下班非常正常,整个社会处于放松的状态。
而东亚国家,即使是已经发达起来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乃至于已经算是比较发达的中国一线城市,却无一例外都是高度辛苦,长时间读书,长时间加班,
东亚人的聪明和勤奋,是全世界公认的,
中国人,朝鲜人,韩国人,日本人,都是类似的,工作起来非常玩命,智商也很高。
但中日韩东亚三国,可以说都是地狱模式,
东亚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与残酷的竞争,每天游走于各种英语培训,课外班,数学物理补习班之类,早早的戴上了眼镜。
一路要面临极高的淘汰率考入好的高中,考入一个不错的大学,
而到了工作之后也没有办法停下来,加班加点的工作是常态,生活压力感觉巨大,以至于不敢生孩子。
东亚国家中最先崛起,也是目前最为发达的日本,
日本人的勤奋全世界公认,日本人从小到大也要面临辛苦读书,努力工作,但是却出现了人均GDP不进反退的情况,人均从1995年巅峰时期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现在的全球第二十多位。
而在过去的20年,人均GDP逐渐反超日本的20个左右的国家,以欧洲国家为主,很难说比日本人更勤奋,相反他们的生活氛围比日本可是轻松多了,但是居然人均GDP却一个个超过日本,经济增长率反而高于日本。
懒人的经济增长,居然超过了勤奋的人经济增长,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东亚人民如此的勤奋,最终却又总是陷入低生育率的怪圈,不愿意生孩子,造成社会老龄化,老龄化又大大的抵消了勤奋工作带来的工作成果增加,年轻人的工作成果被老龄化吞噬,并没有被用于社会发展和薪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规律不只是出现在日本,也不只是出现在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乃至于现在还没有跨入发达经济体的中国大陆都出现了这个现象,朝着极度老龄化的方向狂奔。
我们都说这是因为东亚地少人多,
人均资源不足,导致虽然大家都很勤奋,最后争抢到的资源却很少。
其实不然,北美+西欧+澳新发达国家加起来可是有七八亿人,不算中国大陆的话,远远超过日本+四小龙的人口。
要说自然资源,欧洲也一样依赖自然资源进口,
天然气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要从中东进口,铁矿石要从巴西进口。
另外其实自然资源没有那么值钱,自然资源种类很多,但是真正值钱的却很少,
全球值钱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三大类。而全球能够依靠自然资源致富的国家,人口上限就是两三千万,
比如挪威,澳大利亚,沙特,加拿大,卡塔尔,科威特等等。
人口再多,比如俄罗斯一亿多人,石油天然气都很丰富,产量也高,但是依然不是富裕国家。
东亚地狱模式,一个来自于产业的狭窄性,一个来自于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
真正值钱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又依赖于教育和产业才能变现,
没有教育,人口就无法变成人力资源,没有产业,人力资源就没有用武之地,就只能在有限的几个产业里面高烈度竞争,极大的降低效率,导致累死累活最后获得的却不成比例。
东亚毫无疑问,由于都非常重视教育,人口都会转化为人力资源,因此在人力资源部分是相当丰富的,而且素质很高,遵守纪律,犯罪率低,勤奋认真。
但是人力资源赖以变现的产业方面,却出现了东亚经济体产业高度同质化的特点,
如果你看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相关产业,会发现相似度非常高,
高度拥挤在相同的几个赛道进行竞争,独特的赛道很少。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东亚国家死死的按在这几个赛道上。
是什么限制了亚洲的产业发展?我们先从现象来观察。
第一个是天赋弱势的限制
欧美澳新都是大农业国家,
日本和四小龙由于缺乏大农业发展的空间,在先天上就处于弱势,
如果看全球农业化工巨头,基本都是欧美企业。
2018年10月,英国农化资讯商Agrow公布2018年度全球农化公司二十强名单。
瑞士先正达以92.44亿美元的2017财年销售额蝉联榜首,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以87.13亿美元居第二,
德国巴斯夫67.04亿美元居第三,
美国陶氏杜邦以61亿美元紧随其后居第四。
美国孟山都37.2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五。
以色列安道麦32.5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
美国富美实25.3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七
日本住友化学24.87亿美元世界第八
印度UPL以22.96亿美元世界第九
澳大利亚钮发姆世界22.34亿美元世界第十
美国Arysta lifescience 18.97亿美元世界第十一。
可以看到2018年的全球十强里面,只有一个日本的住友化学排在世界第八,其营收规模处于绝对劣势,和日本的世界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日本和韩国由于没有国土纵深,在大农业方面处于劣势,连带着农业相关的技术也落后于欧美。
相比之下,可以说东亚农化产品崛起的唯一希望来自中国,
上面的10强榜单里面,
排名第一的先正达和排名第六的安道麦都已经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
当然中国也花费不菲,购买两家公司共计耗资差不多460亿美元,
其中2017年6月完成的对先正达的收购耗资430亿美元,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和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如下图2017年的全球种子业公司十强,先正达排第三位,
我国另外一家隆平高科排在世界第九位。
2011年10月,安道麦被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14.4亿美元收购60%股份,2016年9月,其余40%股份也被中国化工以14亿美元收购
GDP有什么用?或者说钱有什么用?至少可以买到全球第一和第六的农化产品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排名世界第九的印度UPL正在收购排名世界第11的Arysta lifescience,印度也能拥有全球前十的农化巨头,可见天赋的重要性。
在这全球11强之外,就是中国公司刷榜了。
全球第12是中国的颖泰生物,全球第13是山东潍坊润丰,
全球第14是南京红太阳,全球第16是乐山福华通达
全球第17是江苏扬农,全球第20位是江苏辉丰
也就是全球农化20强企业中,有8家是中国企业或隶属于中国企业。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存在,全球农化基本就是欧美控制的市场,日本和四小龙在天赋上无法和欧美竞争。
农业只是一方面,日本和四小龙天赋的弱势还体现在油气资源开采上,
由于本身就缺乏油气资源,尤其是陆上石油资源缺乏,因此在技术积累上远远不如欧美。
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油服公司巨头,基本都是欧美公司。
油服公司是干什么的?他们提供油气层勘探,钻井机械设备,油田工程建造,石油软件等各种产品和服务。这是高利润,高薪资的产业。
以2016年的营收为例,全球排名10强:
美国斯伦贝谢世界第一,这是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在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排第386位,2017年营收高达304.4亿美元。
美国BHGE世界第二,该公司由前世界第三大油服贝克休斯和通用电气(GE)旗下的GE油气合并组建。
美国哈里伯顿世界第三,可以看到美国三强霸占了全球前三位。
英国TechnipFMC世界第四,该公司由法国Technip和美国FMC两家公司在2017年合并
意大利Saipem油服世界第五,英国派特法世界第六
美国国民油井世界第七,中国石化油服世界第八
瑞士威德福世界第九,瑞士越洋钻探世界第十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高技术的产业里面,日本和四小龙无一进入全球前十,同样的,也只有中国大陆凭借国力能够有唯一一家上榜企业中国石化油服,其余九家全部都是欧美企业。
全球油气开采,是个非常广阔的市场,从中东,到非洲,到拉美,到北欧,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油田和气田,从勘探,油气装备到钻井服务,石油软件等,这么广大的市场,
美国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位置,而欧洲国家也在中东非洲这样的传统有影响力的市场大赚特赚。
全球油气资源市场,我们就以2018年7月,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BGP)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签署的海上和陆上三维采集合同为例,该合同金额高达16亿美元,也是全球物探行业有史以来三维采集作业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合同。
我们也可以一窥,仅仅是石油的物理勘探这一个环节,都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
第二个是欧美,主要是美国的政治性压制。
最为典型的就是亚洲的军事工业,军工也是高技术高利润产业,
我们都知道,以色列是军工科技发达的国家,但是其实以色列工业能力总体实力有日韩强吗?当然不如。但是日韩这样的国家,本土就有美国驻军,军队的指挥权也在美军手里,
在发展军事武器技术方面,要受到美国的严格控制。
中国倒是不受控制,但是已经被欧美禁运了三十年,事实上也是受到压制。
中国向国外出口武器,就会受到美国的干扰,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土耳其的军售。
从军工产业出口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全球武器贸易状况研究报告,这五年的全球武器出口金额十强为: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英国,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荷兰。
作为全球制造业十强国家的日本和韩国都没有进入世界前十名。
不只是东亚国家从军事技术中赚钱受到压制,
同时更为重要的:军事技术是民用技术的核心来源之一。
我们今天每天都在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就是来源于战争。
1940年摩托罗拉接到美国军方的合同,要求开发一种电池供电的无线通信便携式设备,摩托罗拉因此研发出来SCR-300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1942年春天通过了测试,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大约5万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化的无线通信设备之一,通信距离达到3英里(4.8公里),被美军士兵称为”walkie talkie”如下图:
摩托还开发出了另外一款通信距离更短的通信设备SCR-536,1941年7月量产,
重量只有2公斤多,通信距离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有遮挡时通信距离只有几百英尺,开阔地可以达到一英里,水上甚至可以达到3英里。
“The rangeof the unit varied with terrain; from a few hundred feet, to approximately onemile over land, and 3 miles over water”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大规模使用的手持无线通信设备,被成为“handie talkie”
不过谁能想到,今天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而网络侧设备的老大还是中国公司呢?
无线通信设备和手机只是一个例子而已,
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GPS,以及今年在迅速组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来源于军用技术。发射这些卫星使用的火箭,最早技术来源是导弹技术的发展。
全球范围来看,技术和产业有两个驱动因素,
一个是商业和市场驱动,一个是军工技术因素驱动
因此商业市场和军事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技术发展的两个核心来源之一。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技术发展取决于资金和人才的投入,
美国今年通过的2019年的军事总预算约为6746亿美元,其中有1457亿美元的经费用于美军采购与升级新装备之用,这相当于造就了一个差不多1500亿美元的市场,可以极大的驱动军工公司进行技术研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军事领域是对抗性质,因此军工技术强调打赢的重要性,更为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成本则是次要考虑因素,因此主要推动的是挑战极限的高精尖技术的发展。
而这些价格昂贵的高精尖技术,在得到应用之后成本一般会随着技术不断完善而不断降低,
得以逐渐具备进入民用市场的条件,又可以早就一个很大的产业。
美国保持超高军费,其实是保持其军事科技的高度领先性,同时也是保持其民用技术的一个重要来源,促进新产业的发展。
而商业公司的技术研发存在两个局限性,
一个是商业公司生存和挣钱是第一位,如果没有市场,是不会投入太多资金进行相关技术研发,不然意味着投入打了水漂。
一个是商业公司的技术研发更多的需要考虑成本因素,要考虑市场的购买力和接受度,
商业公司开发的技术,绝对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在领先某个比例的时候才能利润最大化。不会像军用技术那样,要以技术领先为目标。
因此军用技术的发展,可以和商业驱动的技术发展形成双轮关系。
美国除了直接用于购买装备的接近1500亿美元以外,
其他的各种军用支出也同样大大的刺激了技术的发展,比如战场救护,用于伤残士兵的康复支出,也促进了包括假肢在内的技术发展,同样也让并非在战场上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士受益。
东亚地区,韩国人打输了朝鲜战争,日本人打输了二战,其代价就是被美军占领,今天被种种限制。这就是不能独立自主需要付出的代价。
政治性的压制不只是体现在军工产业,限制东亚国家的技术来源,也同样体现在市场方面,
由于日本和四小龙本身的市场体量很小,而欧美市场占了全球50%以上,尤其是中高端产品份额比例更高,造成对欧美有极大的依赖,也经不起对方的制裁打击。所以在和对方博弈的过程中处于天然的弱势。
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尤其是干线客机市场都被波音和空客占据,
这也是一个高利润高薪资的大市场,实际上,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前三大产品就是大豆,飞机和汽车。
本来就是高投入门槛和高技术门槛,如果不能从市场获取收益,那么可以说风险极高。所以要收回投资,就必须要进入欧美的庞大市场,但是这样又是真的动了别人的奶酪,欧美绝不会放任自己的支柱产业被冲击
日韩在这方面,都不具备挑战的能力,能够做支线飞机就算不错了,日本现在就在研发支线客机MRJ,搞了十几年了至今也没有量产,干线客机的研制计划更是遥遥无期。
中国在这方面,显然情况要好得多,中国不只是军事工业发展不受限制的独立自主国家,同时也拥有巨大的市场,这就是一张牌,诚然我国大飞机发展会影响波音和空客,
但至少我国具备和欧美讨价还价的能力,如果欧美以后以种种理由拒绝中国大飞机进入欧美市场,那么相应的他们的大飞机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困难了。
产业的发展,从来都和政治因素高度关联,美国今年不断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各种制裁和打击就是典型的例证。
为什么美国不断游说其西方盟友不要用华为的5G设备?其实也是政治性因素打压。
第三个是对亚洲公司的资本性收益
也就是除了亚洲国家因为天赋较弱发展不起来的产业,
除了通过政治性因素限制亚洲发展的产业,
还通过资本的力量对亚洲优势产业的发展成果进行获取。
这方面中日韩以及中国台湾,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也是后发国家的天然劣势。
2017年,日本第一大集成电路公司东芝半导体,就被美国贝恩资本主导的收购联盟以180亿美元收购,贝恩资本成为东芝半导体的第一大股东。
其实东芝半导体是非常赚钱的业务,这两年存储器是暴利,日本人卖掉真的是很可惜,尽管东芝集团仍然保留了经营控制权。
韩国的中流砥柱三星电子,下图为其官网上的,2018年第三季度的股权结构,普通股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52%,对股票分红具有优先权利的优先股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81%
https://www. samsung.com/global/ir/s tock-information/ownership-structure/
这对韩国人来说,是有点郁闷的,
三星电子是韩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占到了整个股市市值差不多20%的份额,如果三星发展的不好,那么韩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三星发展的好,那么市值上涨带来的收益和分红,大量被外国投资者获取,实际上是通过资本分享了韩国人的劳动所得。
我们再来看看台湾台积电的股权结构
http://www. tsmc.com/download/ir/an nualReports/2017/chinese/pdf/2017_tsmc_ar_c_ch4.pdf
在2017年的财报里面,截止到2017年7月2日,外国机构和外国人持股占比高达79.67%。
下图为台积电的前十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台积电分红为每股8元新台币,总共分红高达2074.4亿新台币(466亿人民币,汇率4.45)。而2017年台积电的营业收入总额为9774.4亿新台币,分红占了营收的差不多21.2%,外资获取了巨大的收益。
而对应的,台积电到2017年底员工总数为4.8万人,工程师号称人均年薪200万新台币,即使全部按照工程师计算,员工酬劳总共为960亿新台币,
可以说和外资的收益的比例是不太合适的。
后发国家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天然的缺乏资金,因此先发国家理所当然的手握巨大的资本优势,对后来者的优势产业进行投资,可以获取巨额的利润,只要其不退出,就可以永久的分享其劳动成果,其实我认为永久分享机制是不合理的,应该有退出机制。
中国在这方面,相对的情况要好的多,
中国的核心制造业企业,华为,中兴,京东方,中国中车,上汽集团,吉利汽车,OPPO, VIVO,格力,美的,中核集团,中广核,海康威视,大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装,中船重工,紫光集团等等,都不存在外资占据大部分股权的情况。
但是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主要是在互联网公司领域,
外资占据大部分股权,也发生在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这是因为十几年前中国缺乏资本和融资机制所致,
最近几年新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此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变。
例如今日头条,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等等,股权结构内外资比例要相对BAT优化的多。
以滴滴出行为例,就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投公司等国家队投资。
另外就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出手,改变公司股权结构,最为典型的就是蚂蚁金服,
中国利用金融安全的力量,促成支付宝从阿里剥离,拥有支付宝的蚂蚁金服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最大的两个股东是两家杭州的公司,由马云控制,第三大股东是中国的社保基金。
作为剥离的补偿,蚂蚁金服每年把一定比例的利润共享给阿里巴巴,直到蚂蚁金服上市。
另外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繁荣,也大大的提高了互联网企业员工们的工资,目前年薪50-100万元,已经成为国内一线互联网企业的常见薪酬,客观上也提高了财富流向中国员工的比例。
但是不管怎么样,外资从中国互联网企业获取的收益,仍然是非常可观的。
不管是雅虎,还是软银,都从出售阿里股票中获得了超高的回报。软银就在2018年5月31日宣布出售一小部分阿里的股票,价值就高达80亿美元,即使出售之后,软银仍然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
第四个:东亚目前技术和设计能力不够的产业
除了以上的几个原因,还有是整个东亚还没有能力做起来的产业,
一个是奢侈品产业,想买各种奢侈品还是要去欧洲买,日用消费品这一块,其实是非常大的市场,带来的不只是产品的消费,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等其他的各种消费
一个是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
2017年全球前十五大制药企业没有一家来自东亚,
同时医疗器械部分,这也是个超级大市场,主导权依然牢牢掌握在欧美手里,
下图是Qmed发布的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TOP100,
全球第一美敦力,全球第二的强生是美国公司,
全球第三费森尤斯是德国公司。
第4-10位的GE,飞利浦,西门子,康德乐,雅培,史赛克,BD也都是欧美公司。
实际上全球前1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都来自欧美。
日本的医疗器械公司,佳能,奥林巴斯医疗等,主要集中影像医疗这一块,本质上也是电子技术的延伸,总体实力上也无法和欧美相比。
一个是高端汽车产业,虽然日本韩国都是世界汽车强国,但是各种豪车品牌仍然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
我们就以德国的宝马集团为例,
该公司2017年销售额为1112亿美元,但是其全球汽车销量仅为246.35万辆
日本丰田公司2017年销售额2651.72亿美元,其全球汽车销量大约为1050万辆左右。
倘若不考虑其他业务的因素,简单粗暴的相除,宝马均价高出了78%
类似的还有旗下有奔驰品牌的戴姆勒集团,尽管其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只有330万辆,但是其集团销售额能够到1852亿美元。
我们再对比下韩系车,就更明显了,现代集团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为725万辆,但是销售额只有852.6亿美元,简单粗暴的计算单车均价,只有戴姆勒的四分之一不到。
另外就是半导体产业,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曾经称霸世界,但是目前已经逐步衰落,全球十强只剩下东芝一家,但是东芝半导体目前也已经出售。
东亚的半导体产业,高度的集中在存储器,手机处理器和CMOS传感器三大领域。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目前全球三强都是东亚公司,日本索尼,韩国三星,中国豪威科技。
芯片可以分为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
东亚国家占据世界优势地位的存储器(三星,海力士,东芝,南亚科等)属于数字芯片,
多说一句,存储器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韩国的中流砥柱产业了,每年为韩国带来数百亿美元的产值,三星电子2017年净利润42.19兆韩元(约合394.6亿美元),同比增长85.7%。一年增加了差不多180亿美元的净利润,这其中增长基本是来自半导体业务,其实就是存储器。
180亿美元,这已经是韩国GDP的1%还多了。
另外有海思,展锐,三星和联发科的手机处理器,也属于数字芯片领域。
但在数字芯片的其他领域就很落后,最为典型的是英特尔的桌面CPU等,东亚国家基本没有存在感。
而在模拟芯片领域,东亚就处于绝对落后的位置。
根据IC insight 2017年公布的全球十大模拟芯片厂家,美国有六家,欧洲有三家,只有日本的瑞萨排在世界第十位。
世界前三是美国的德州仪器,ADI,skyworks,接下来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
以上四个原因,造成了东亚国家在产业发展方面局限于电子产业等几个有限的赛道,整个东亚的精英只能局限在有限的几个大产业里面互相竞争,高端和高薪就业机会就那么多,必须要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大公司,这就造成了东亚精英的痛苦。
东亚产业升级的最大希望,还是来自于中国,
不管是现有的欧美占优势的赛道例如大飞机,半导体,医疗器械,制药,油气勘探开采和装备制造,军工武器制造,航天产业(空间站,卫星导航系统),企业IT产品,互联网公司等,
还是新的赛道领域例如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等,中国几乎没有遗漏的领域。
众多新兴产业的崛起,能够带来大量新的高薪岗位,
过去十几年中国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产生了程序员这个高薪的群体,数量已经达到上百万人,极大的增加了中国中产的数量。
再以芯片设计为例,2018年中国的芯片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就达到了16万人左右,而去年同期仅为14万人,一年的时间增加了2万个岗位,
我今年就曾经接到过不同的粉丝投稿,都是硕士应届生,拿到的深圳和南京的两家不同的国内机器人公司的offer,起薪都在20万人民币左右,这就是国产机器人发展带来的好处。
制造业的高薪岗位增加了,这同时又会带动服务业(金融,旅游,餐饮,交通,教育)等领域的高薪岗位增加。
整个社会的高薪岗位供给增加,选择变多,可以降低竞争的烈度,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这是很简单的,
三个人争抢一个高薪职位,三个人都付出10分的努力,最终只有1个人如愿,另外两个人的努力被浪费。三个人争抢两个高薪职位,三个人都付出10分的努力,最终2个人如愿,只有1个人的努力被浪费。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北二外的一个同学就告诉我,他们学校学日语的很好找工作,其实很多平时学习并不怎么努力,成绩很差的都找到了,所以供求关系能够改变和影响人的辛苦程度。
高薪岗位变多,中产阶级阶层扩大,对服务业的需求大大提升,同时也会带来底层的收入上升,让“没有那么努力”也能有个说的过去的出路。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现在美团外卖之类,一个毫无学历和技能的健康人,在深圳送美团外卖拿到一个月七八千人民币也并不困难,这个收入绝对小康有余,这实际上比起以前在底层只能选择富士康,货车司机之类就是一种进步。
打破东亚模式,除了最为核心的多开辟新赛道开源之外,
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调整,这个东亚国家情况又有所不同,
例如东亚国家的全球最低生育率,也是造成东亚地狱模式的原因之一,
而地狱模式由于工作占用劳动者大量的时间,无精力照顾小孩和家庭,又会反过来降低生育率。
以日本为例,日本已婚家庭的生育率并不低,大量的两到三个小孩,
日本家庭很多一户建,居住面积并不小,房价现在低迷,并且日本的小孩教育成本也不高,日本的总体生育率低是因为大量的日本人终身未婚,四分之一的日本男子到50岁还从未结婚,这跟日本特殊的男性养家,女性全职主妇文化有关,也和日本的企业雇佣制度(正式工,非正式工)有关,
结不起婚就干脆不结婚,同时也是产业升级停滞,低薪和不涨薪岗位增多所致。
韩国的生育率也是超低,整个国家只有几个有限的财阀,韩国年轻人要想进入这些大公司工作,竞争高度激烈,除此之外其他好的出路不多。
韩国作为一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世界人口大国,2017年仅仅有35.7万名婴儿出生,创下历史新低,
媒体《朝鲜日报》在 2018年9 月 3 日发布首尔国立大学开展的人口研究。预测2018年韩国生育率将再次创下历史新低,首次低于1,为 0.96。
中国生育率低,则不是因为不婚的人太多,
而是已婚家庭本来就生育率低,这又关系到房价,教育成本的问题,这个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居住面积的狭小,房子和学校绑定,幼儿园学费和减负等带来的教育成本的高昂,负担重,幼托机构稀少而昂贵,以及长期计划生育因素等,这些都是降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
其他还有东亚文化的因素,比如都在美国,美国华裔的生育率就是1.6,显著的低于其他族裔,这跟重视孩子教育投入,导致养育成本升高也有很大关系,但尽管如此,1.6的生育率也已经比东亚地区好很多了,可见发展才是核心。
东亚都是后发国家,要想赶上欧美,
选择这种地狱模式是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的最高效率的做法,
这也是全球除了西方之外,只有东亚不断的在缩短和西方发展水平的原因。
但是日本和四小龙,因为体量原因,始终无法在欧美的高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无法在源头上实现突破。东亚的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都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停滞的现象,竞争激烈的态势没有改变,又降低了生育率。
韩国虽然近年发展还算迅猛,但是其超低的生育率也是一颗炸弹,且韩国的经济发展现状高度的依赖存储器等少数几个产业,这也是很危险的。
对于东亚来说,中国可以说就是最后的希望,我们联想起这个周美国对于华为的打击,也可以体会到,你想抢夺欧美的高端产业份额,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样。但是这条路我们没得选,只能继续走下去,哪怕是可能面临损失惨重的打击。
如果不能实现产业突破,只能在现有产业里面打转转,经济停滞无法赶超欧美,无法把蛋糕做大。人其实是有极限的,即使是文化上最为勤奋的东亚人也是这样,
长期无法实现产业突破,人持续的处于高度竞争激烈的环境却又无法得到相应的收入增长,整个经济体的长期效率反而会降低。
薪资20年不涨的日本,台湾,香港等都是这样,产业无法突破,
经济发展缓慢又深陷老龄化危机。
而作为后发国家,如果不能保持勤奋的工作和一定的竞争强度,又不可能实现短期内对先发国家的追赶。
作为最后的希望,如果中国在产业升级这条路上走通了,也是对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有好处的,
不管是台湾人,韩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大量在中国大陆工作,同时中国大陆游客也是这些地区的越来越重要的财富来源。
这是“邻国原理”,一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游客来源,往往都是邻国,邻国如果先进富裕,又会大大带动本国的发展,这是在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东亚人发现,全球的中高端产业大量逐渐转移到东亚尤其是中国之后,由于产业资源的增多,整个社会不再需要超高竞争烈度,而是逐渐回归到勤奋工作但是又符合人性的最佳平衡点,这样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原文连接在此:中国的发展与打破东亚地狱模式
王思聪整天打游戏泡妞,屁事不干,为什么收入上亿,轻轻松松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屌丝如我每天干12小时每周干六天半,为什么收入才几万十几万,只能对着王思聪女友打飞机?!
人家爹有钱啊!
“爹有钱”这句话翻译成经济学术语,是“人均资本占有量高”,从而使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乘数化扩大,一个人干的顶几百几千个人干的。这才是王思聪收入比我高,法国人收入比中国人高的根本原因。
所谓人均资本的资本,狭义上看就是钱,谁有钱谁人均资本就高。广义上看,资本就是马克思经济学里的生产资料,小到榔头大到飞机,只要能帮助人生产的,都是生产资料,谁生产资料多谁人均资本就高。
钱有利息,自己就下崽子。生产资料能千倍万倍地扩大人的生产能力,也就是扩大人的产出。一个伐木工,赤手一辈子也弄不倒一棵树,有了钢锯一天能倒一颗,要是有了电锯,嘿,一天不倒一片就是偷懒。
算算这劳动效率差多少,收入应该差多少。王思聪法国人有电锯,咱们手里最多也就是钢锯。
所以别说王思聪法国人懒,人家人均资本高,干一个小时顶咱们干一天的。他们每天干两小时活就是勤快,咱们干十二小时还是懒。为什么?因为他们干两小时的产出比咱们干一天的产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也别不服,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王思聪法国人手里的资本怎么来的?当然是人家爹给的。想当年修红旗渠,咱们是一锄头一锄头靠人头生生堆出来的,放法国去,把从来没用过的二战坦克拆了改成拖拉机,三下五除二,就能把红旗渠修出来。那工程量估计法国人都不稀罕说。
没办法,爹不如人。
只能自己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没有拖拉机,那就堆人头,他们干八小时,咱们就干十六个小时,他们妇女不干活,咱们老人孩子都上阵。只能这么一点点追。
幸好现在咱们也有拖拉机了。
我们现在在人均资本上,追上来一点,将来还有望追上来更多。等什么时候中国人民实际占有的人均资本和法国人民占有的一样多时,我相信以中法两国人民差不多的愚蠢和懒惰程度,划去,聪明和勤劳程度,我们会有一样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有一样的产出和一样的收入。
那这个人均资本怎么测算呢?榔头和飞机对人生产的辅助作用怎么进行量化比较?
其实没什么好办法,就是都换算成钱,然后算个人均资本占有量为多少多少人民币(美元),然后再比。
其实还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的先进程度,法国人的榔头就是比中国人的榔头皮实耐操,一个是技术的普及程度,法国人榔头人手一个,中国人一群人共用一个。这就是人均大法了。人均公路里程,人均汽车拥有,人均粮食,还有人均航母。
所以为什么法国人懒还赚的多?
因为他们人均资本占有量高。
怎么追?
重积累轻消费,多干活少抱怨。
中国是用基层的勤奋来弥补管理层的懒惰。
我参与过的很多项目,如果开始阶段把各种需求弄详细。,就能减少减少基层1/3的工作量。
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这么简单。
人家即便是衰退了,也有老底子吃个几代人。哪怕是祖孙三代都混吃等死,也依然有老底子挥霍。
中日韩那种奔波劳苦,已经是当年老牌工业国家走完了的路了。现在呢,他们犯不上在遭那份罪了,因为工业体系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了,就靠原有的体系就能维持现状了。并非是法国人懒,美国人懒,而是他们已经经历过社畜们拿着微薄的薪水,累死累活的时代了。不说法国早期了,英国人在维多利亚时代还大量的用童工呢,许多英国童工都活不过30岁,那时候可没有劳动法和合同法,而且因工伤致残,基本是可以宣告失业滚蛋了。英国,法国,美国现在能偷懒的资本也是当年劳苦工人们拿血汗换来的。而两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的高额利润,让美国就算50年内不发展了,也够吃一辈子老本了。
说句难听的,就算发达国家不发展了,也够发展中国家追赶个几十年了。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短期内缩小和发达国家的代差,但是想彻底超越发达国家,没个100年功夫,做不到,而且这还得是建立在发达国家就此不发展,停滞的条件下。人家几百年来,运行机制已经成熟了,靠着制度惯性也没事,而你这块还在一点点试错,摸索呢。
不怕有天才,就怕天才比你还努力。放到国家也是如此,不怕有发达国家,就怕发达国家还在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就得需要支付更多的努力才能缩小差距。更何况,现在世界上有不少发展中国家还没等达到缩减差距的阶段呢,自己就先自爆或腐败了。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体现在核心技术上,而核心技术是由一小部分顶尖的社会精英掌握的,这部分人即便在法国也一点也不比其他国家懒,他们保证了法国发达国家的地位,持续不断地创造利润。
至于底层的法国人,有人养活干嘛不懒?反正国家有钱,不行就产业外包,雇佣廉价劳动力好了,但这并不影响法国的大局。北京上海的本地市民也并不勤快,但这并不妨碍京沪成为一线城市,因为有外地劳动力干活啊。
所谓懒惰的法国人应该是这帮人,都是被高福利惯出来的,但那又怎么样?国家的命运又不由这帮人掌握,法国还是个发达国家。
中国刚好相反,法国是一小部分精英外加大批外国劳工养活了一帮懒人,中国则是一帮勤劳的劳动阶层养活了一小部分高级阶层,和一大群外加资本主义国家的懒人们。
所以为啥说中国人最苦逼呢
我感觉法国佬效率不低啊
我做金融的,以前国内待过基金公司和信托,国内那个金融机构的审核……一个项目上报两次排会,给政府平台一个壳公司还得写财务分析报告,可研不到80页不看(我到现在都想不通一个项目壳公司干嘛要研究100页……),标点符号格式不对都要退回来重新来一遍流程,走来走去各种协调要资金出去怎么快也得三个月……这还是在银贱会给力的情况下,上面再卡你一下你就醉生梦死了
金融行业的效率真的低,尤其是国企背景的,私募好点但现在风控也那个死样
现在出国了,有个交易对手资金方是法国的,把钱融过来,从项目提出到资金出来一个礼拜……心非常大,都不用啥乱七八糟的沟通协调和开会,几个大佬技术人员视频一沟通钱就出来了……
我发现欧洲这边金融机构都比较虎逼……是敢做还咋滴……形式主义比较少,基本不存在国内那种上会前码字+PPT都要搞一个多月的情况
还是我们行业,我们公司有个哥们儿考了个欧洲那边的金融分析师证书,在国内是SAC代办的考试,通过了证书要申请急用。标准流程是报名系统开了后让证监会递交申请,一般两个多月寄过来,但报名系统一直不开。他有点急,给SAC的邮箱发邮件询问,一个月发了三次鸟回信没,打电话全是打太极等消息。他急着入职,直接给法国的总部发邮件,三天搞定……
所以虽然法国人看上去懒,但我感觉处理起来还是挺给力的,可能是老欧管理系统和流程设计比较好。我现在在欧洲一家VC,感觉HR来负责部门之间的流程、激励机制和业务线布置防止部门重叠与处理沟通问题,他们的HR干得特别多,一个人事部又懂业务端也懂中后台技术(感觉屈才了哥们儿大牛做HR不过好在工资高)所以我们不去坐班在家办公也没问题因为没啥好协调的,几封邮件就搞定了
对比一下国内的话,HR基本只算工资别的P都不管,部门之间没意义的开会协调甚至内耗实在太严重,一堆人拼命加班看上去奋斗不行其实基本在白费力气,你要碰到个对面一个30多没结婚怨气十足的大妈型搞人有得你受的……
依稀记得当年在基金,公司业务转型,做长期固收型基金产品,但募集团队资金都是半年到一年短期资金,资金和项目匹配不上,这个问题领导要面子不去提,HR和中层几个MD怕得罪人也不管,导致两边团队往死里斗各种搞,做不出项目还拼命想证明自己价值然后各种形式加班天天996在那坐着最后集体裁员……
因为流程不合理管理体系问题导致前台和中后台矛盾是金融公司老大难问题,业务和风控往死里掐这内斗比外面抢客户难多了。我在欧洲这边的金融公司从来没看到这么内斗的……
至于那个美国胖子多为啥发达……这有关系么……
不正是因为发达生活条件好所以胖嘛haha
北朝鲜人人精瘦,国家很发达么?
中国人原来80年代也一个个瘦得和排骨似的,现在有钱了生活水平好了也是胖子满大街走死肥宅……
法国人可以说是中国电力行业的太上皇。
广东五个大型核电站核心技术都来自法国,岭澳一期有两个核反应堆,950MWPWR岭澳I-1号和I-2号机组,是基于法国的900MW兆瓦的压水反应堆三个冷却回路设计,于2002年和2003年开始商业运营。在岭澳二期阶段开发的两个CPR-1000反应堆,岭澳II-1号和II-2号(或者,3号和4号机组),是与阿海珐公司协同建造,基于法国的三个冷却回路设计。
大亚湾核电站引进了法国的核岛技术装备进行建造和管理,并由一家美国公司提供质量保证。引进法国M310压水堆,单台装机容量984兆瓦,大亚湾1号机组,1993年8月并网发电。大亚湾2号机组,1994年2月并网发电。岭澳一期法国M310压水堆,单台装机容量984兆瓦,岭澳一期1号机组,2002年2月并网发电。岭澳一期2号机组,2002年9月并网发电。
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750MW的法国EPR核电机组,由中广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负责建设和运营。台山核电站是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拥有,其中中国广核集团(CGNPC)占70%,法国电力公司(EDF)占30%,由后者旗下公司法马通(Framatome)提供EPR技术支持。
1958年,阿尔斯通向中国提供了首批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1999年阿尔斯通为三峡左岸电站设计生产8台水轮机和发电机。2003年,阿尔斯通为白马热电站供应300MW CFB锅炉。2003-2004年,阿尔斯通为龙山、平威、大别山项目,提供600MW的汽轮机和发电机,为惠州、宝泉和白连河三大抽水蓄能电站提供电力系统,总价值为3.57亿欧元。阿尔斯通与合作伙伴一起向中国提供60列动车组,以及为大秦铁路运输提供180台双联货运机车。2005年,阿尔斯通同东方电气合作,赢得岭澳二期核电站项目,提供2套1000MW的汽轮机和发电机。2007年,与中国铁道部签署总价超过3.5亿欧元的重要合同,为中国铁路提供500台货运电力机车以及为石太客运专线提供电气化基础设备。2008,迎接奥运,由阿尔斯通提供全自动信号系统的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地铁线——北京机场线通车。2009年,阿尔斯通与中国电力研究院合作,赢得国家电网合同,为宁东—山东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和三峡项目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2013,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最大的水电设备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天津。阿尔斯通为该基地投资1亿欧元,旨在进一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水电需求,并实现在这一地区水电业务的增长。
如果发达国家的人都和中国人一样勤劳。
资本主义早崩溃了。
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过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产品生产量不断增加。最终商品的生产量会大于消费者的需求。产品供大于求就会使产品价格下跌,最终亏本生产,资本家大规模关闭工厂,工人大规模削减工资,甚至失业。商品需求量变得更低。最终经济危机,甚至工人革命。
为了防止大量失业的无产阶级把资本家都吊到路灯上。于是,八小时工作制普及开来,因此不仅可以缓和矛盾,还可以提高工人的消费欲望(你一天到晚蹲在工厂里有消费欲望吗?)更可以降低单人生产效率,减少失业率。
有RAFALE的上等国家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当然有T-50的俄罗斯联邦还是更上等的。
不赞成直接说法国人懒。
虽然法国的发达,到现在来说可能有一些吃老本的意思,但毕竟还是有实力的。
法国很多中小型公司的员工还是蛮努力的,虽然法定的假期还是很多的,但上班经常还是从早上9点出头一直到晚上6点半近7点,上班的时候大家都是挺认真敬业的。
大公司员工虽然相对来说比较懒,没事儿各种cafe之类,但那是因为这些公司往往垄断了市场或者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脏活累活很多都外包去北非或东欧中国了,自己只需要做一些较核心的东西。
而且大公司的流程设计都是非常科学的。毕竟发展了很多年了,公司在operation级的各种规划都是很高效的,工程项目的流程按步骤走下面,每一步都是各种documenter,各种verification,会前有规划有目标,会后有总结,因此大部分会议也有效率。相对起来,我和国内也经常电话会议,很多时候效率不高,规定好的事情事前不准备好,一次会议非要混杂进几件事。。常常觉得他们有种无事忙的感觉。
注重知识积累,每次做项目的经验都有分享并写进手册,出现相同问题时很容易查到原因,找到解决措施。而在国内,往往是只靠那么一两个牛人,经常需要重新返工。
大家印象里的法国懒人,更多是指工人阶级和公务员吧,他们的确闲死,拼命作死,但法国的发达不是因为他们。。。法国的低效,也多是指行政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等等非常低效,但这个社会的支柱,大量BAC+5的中产们还是蛮认真努力的。
-------------------------------------------------------------------------------------------------------
看了下面某个喷子以往回答的答案里有多少被举报被删除的,也是觉得很安心了。 :D
补充一点的是,法国的所谓35小时工作制,也是针对体力劳动者,公务员的,公司里Cadre (工程师,中高级职员) 并不是一天工作7小时的,8.9小时很正常,我认识的还有超过10小时的。
如果非要说体力劳动者更累,一点都不懒,这个就由大家自己判断了。
其实吧。我在游戏业加班多年能深有体会
大部分底层拿着微薄的薪水加班。造就了一大批富翁。
然后gdp人均不错。你几万人家几十亿。人家一个均拟几千个。
然后人家嫌国内外环境不好,没有法治,没有人权。屌丝怨气大。私有财产得不到保障。
屁股一拍,移民了。
我接触过的地球人,大部分都会说xx国的人很懒,这类人一般在xx国打工。没办法,接触的人层次比知乎主流er较低,比如出租车司机,门卫,代课老师,商贩,一代移民等等。
不光是现代社会,中国古代一样的有这个问题,北方游牧民族很懒,南方蛮夷很懒。这个是人的大脑生化限制,和大脑的物理离散限制,这个比生殖隔离还要kuo怕。生殖隔离嘛,环肥燕瘦,他们也控制不了,但是意识和知识隔离可以控制。
一个发光的idea不是一大群人的贡献,而是少数人的特征表现。绝大部分人不需要参与这些idea的创造。
以前还没有总结出中产阶层这一说法,在二战后才逐步兴起,因为国与国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土地海洋所有权,演进到资源交换和科学与技术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脑力劳动的管理和评价模式远不同于传统的体力劳动。我能说脑力劳动中,k歌,吃饭,喝酒,大保健也是奋斗的一种吗?这都不同意,怎么去评价懒惰和勤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