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成安君采用李左车的建议,韩信该如何攻下赵国?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如果成安君采用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这位兵仙会如何兵行险招,攻下赵国。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韩信的才华在于他能看穿局势,出奇制胜。李左车的建议,如果能被成安君认真对待,那韩信面对的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他“背水一战”击溃的赵国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李左车给出的核心建议是什么:

固守城池,坚守不战。 这是最重要的。李左车的意思是,韩信远道而来,粮草辎重必然困难,赵国地大物博,可以消耗韩信。而且,赵国的兵力并非完全无法一战,只是正面作战容易被韩信精锐的汉军击溃。如果赵国能坚守,不与汉军野战,而是将兵力分散布防,据城死守,韩信的优势就难以发挥。
拖垮汉军,等待时机。 李左车认为,韩信的汉军虽然精锐,但远征作战,后勤补给是致命伤。赵国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封锁道路,断绝粮草,同时以小股部队骚扰汉军,消耗其锐气。一旦韩信粮尽援绝,他必然会撤退,那时赵国再进行追击,便可大获全胜。
利用地形,布下陷阱。 赵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和一些山地,可以根据地形设置伏兵,或者利用坚固的城池作为依托,与汉军打消耗战。

那么,如果成安君采纳了这些建议,韩信该如何应对呢?这才会真正考验韩信的“兵仙”之名。

第一阶段:信息侦察与战略调整(韩信的预判与应对)

韩信绝非莽夫,他能做到兵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敌人和局势有着精准的洞察。当他得知赵国采取了“固守待援”的策略,并且李左车的建议被采纳后,他会立即意识到:

之前的战术失效: 那种“背水一战”的激进打法,是建立在赵军容易被诱导至野战,且士气容易被摧垮的基础上的。现在赵国改变了策略,野战的机会大大减少,士气也可能因为稳固的防守而提升。
粮草成为关键: 如果赵国真的能做到坚壁清野,断绝补给,韩信的汉军就会陷入绝境。他必须在开战前,或者在初期就解决粮草问题,或者想办法快速破局。

韩信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1. 情报渗透与反情报: 韩信会更加重视对赵国国内情况的侦察,包括赵军的动向、粮草储备、城池防御的薄弱环节,以及士气士气。他可能会派遣更多的细作,甚至策反赵国的一些官员。同时,他也要提防赵国的反情报,防止自己的动向被赵军提前掌握。
2. 改变战略重心: 如果赵国不再轻易出战,韩信就不可能再以野战决胜负。他的战略重心将从“歼灭赵军主力”转向“瓦解赵国抵抗体系”。

第二阶段:破局之道(韩信的对策)

面对一个固守不战、消耗士气的赵国,韩信有几个可能的破局之道,这些道路径都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执行力:

方案一:以粮草之忧,逼迫赵军出战(韩信的“阳谋”)

这是最符合韩信风格的打法,利用敌人的弱点反制敌人。

寻找突破口,确保侧翼安全: 韩信知道赵国可能会封锁自己的粮道。他必须在前进过程中,找到一条相对安全的侧翼路线,或者控制住关键的据点,确保自己的后勤线至少有最低限度的运转能力。这可能需要他先击破沿途的一些小城或据点,为自己的粮草供应铺平道路。
以赵都邯郸为目标,进行围城威胁: 韩信可以直接率军逼近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城坚固,李左车不可能建议弃城,所以赵军主力必然会回缩邯郸。
封锁断粮,同时制造“假象”: 既然赵国要拖垮汉军,韩信就反其道而行之。他会集中优势兵力,围困邯郸,彻底断绝城内的粮草供应。同时,他也会在其他方向制造声势,让赵国认为他会全线进攻,分散其兵力部署。
利用赵国内部矛盾(如果存在): 如果韩信的情报显示赵国国内存在不满情绪或者派系斗争,他会利用这些矛盾,散布谣言,策反赵国的权贵,或者利用“怀柔”手段瓦解其抵抗意志。
利用“饥饿营销”逼赵军野战: 这是最妙的一步。韩信围困邯郸,城内将士百姓都会缺粮。然而,韩信不能真的饿死他们(那样他无法取得胜利)。他会在围城的同时,让自己的军队也表现出“缺粮”的样子,甚至主动派人“售卖”少量不易腐烂的粮食给城内,制造一种“我们汉军也快撑不住了”的假象。
伺机而动,打破僵局: 当赵国城内饥民四起,士气低落,或者守军因为缺粮而发生混乱时,韩信会抓住这个机会。他可以发动一次佯攻,引诱赵军主力出城救援,或者趁守军虚弱时发动总攻。甚至,他可以派遣一支精锐部队,通过秘密挖掘地道、攀城等方式,在城内制造混乱,配合外面的攻势。

韩信的战术细节:

兵力部署: 大部分兵力用于围困邯郸,切断其补给。同时,留有精锐部队,作为机动力量,应对赵国可能的突围或侧翼进攻。
粮草保障: 尽管在制造“缺粮”假象,韩信自己必须有可靠的粮草来源。这可能需要他提前占领一些临近地区,或者与后方保持畅通的联系。
心理战术: 这是关键。韩信要让赵军觉得“时间在我们这边”,但实际上,他要用“围而不攻”、“小打小闹”的方式,不断消耗赵国的士气和粮草,同时让城内民众的怨言传到军中。

方案二:奇袭粮道,围魏救赵(韩信的“声东击西”)

如果围城战线拉得太长,对韩信的粮草压力也很大,他可能会考虑更灵活的战术。

确定赵国粮草集散地: 韩信需要知道赵国的战略粮仓在哪里,或者主要的粮道在哪里。
派遣精锐奇袭: 韩信会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绕过赵国主力,直插赵国的粮草集散地或粮道要害。
烧毁粮草,断其根基: 摧毁赵国的粮草,同样可以迫使其主力部队因饥饿而不得不出动,或者回到都城去稳定局势。
以赵都为诱饵: 在奇袭粮道的同时,可以在邯郸城外摆出佯攻的架势,吸引赵军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回援粮道。

韩信的战术细节:

速度与隐蔽: 此次行动的关键在于速度和隐蔽性。韩信需要选择一支机动性极强的部队,并且避开赵军的侦察。
目标明确: 任务是摧毁粮草,而不是恋战。一旦任务完成,迅速撤离,避免被赵军主力合围。

方案三:分化瓦解,釜底抽薪(韩信的“政治谋略”)

如果军事手段一时难以奏效,韩信也会考虑利用政治手段。

策反赵国将领或贵族: 韩信会利用情报,寻找赵国军中或朝中不满的将领或贵族,通过许诺官职、封地或者金钱来策反他们。
煽动民心,制造内乱: 汉军进入赵国后,可以发布檄文,宣扬汉朝的统治正义,同时攻击赵国君臣的昏庸无道,煽动赵国百姓和部分地方势力反抗赵王。
利用其他诸侯的压力(如果可能): 如果此时有其他诸侯对赵国不满,韩信可以尝试联合他们,形成对赵国的战略压力。

韩信的战术细节:

精准施策: 策反和煽动都需要对赵国政治格局有深入了解,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长期布局: 政治手段往往需要时间,韩信可能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总结一下,如果成安君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面对的将是一个更顽固、更具韧性的对手。韩信的应对之道,就不再是简单的野战速决,而是更加侧重于:

情报与侦察: 这是破解任何防御策略的先决条件。
粮草保障: 确保自身补给,同时攻击敌人的补给。
心理战术: 制造假象,瓦解敌人的士气。
灵活的战术: 围城、奇袭、政治手段,多管齐下。
最终目标: 并非仅仅是消灭赵国军队,而是要彻底瓦解赵国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韩信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会被固定的战术思维所束缚。面对李左车这样的高明建议,他不是直接硬碰硬,而是会去思考,这个建议的逻辑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他会从敌人的角度出发,想出更巧妙的办法来应对,或者反过来利用敌人的策略。他真正的对手,不仅仅是赵国的军队,更是赵国统治者对战争的理解和部署。如果赵国真的能执行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攻打赵国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但以韩信的才能,他总会有办法找到突破口,就像他在巨鹿、井陉、潍水所做的那样,只不过这次需要更精妙的设计和更多的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不清楚,只有韩信才知道,其次,韩信是在知道陈余未用李左车之计后才下的井陉,前面并没有下井陉,所以李左车的计策未必管用。韩信最后对李左车的话很明显是谦词,客套话而已。

第二:有人根据所谓傅靳蒯成列传推测有所谓的南路军纯属搞笑,首先刘邦真的来了赵国,高祖本纪不可能没有记载。其次,靳歙攻取时间并没有记载,更没有记载他从的谁,理论上来说从谁省略的为在同一战场的最高统帅或者次一级别的将领更为合理。韩信井陉之战后,有这样两段记载「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换句话说韩信攻下井陉后继续向南打下赵国后,由于楚军的缘故,很多城邑得而复失,导致由北向南,由南向北打了不止一次。

汉二年后九月韩信破代,之后刘邦荥阳那边缺兵跑韩信这里抽调了魏代精兵,补充荥阳战线,韩信汉三年十月下的井陉(汉初以十月为岁首,汉二年后九月后面就是汉三年十月)。刘邦手上缺兵缺到跑韩信这里来调兵的地步,还有余力跑来南上攻打赵国?完完全全没有任何记载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就脑补出了一堆大戏。

此外,就「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也可以看出韩信井陉之战后依旧在给刘邦输送兵力,如果刘邦此刻在赵地南边攻打赵国,刘邦的军事能力究竟是差到了何种地步,在赵国将领、君主、兵力齐聚井陉的时候还要韩信给他输送兵马?连个空虚赵地都打不动,还是他自己拿下的那些赵国城邑不能给他补充兵马吗?要靠一个井陉之战中驱市人而战的韩信给他补充?

《曹相国世家》里记载:韩信张耳下井陉的时候派了曹参围赵别将戚将军,曹参杀了戚将军后回到了敖仓刘邦所在之处,某种意义上是另一个层面上的证明吧「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第三:按陈余的说法「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此外,井陉口本身易守难攻。真有一些人脑补的所谓南路大军,陈余是脑子进水了不在井陉口布置少量兵马「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将重心放在所谓南路大军身上,反而跟赵王歇一起「聚兵井陉口 」,完全置赵国南方不管?


第四:此外,关于功臣侯者年表,其并不会记录一名将领的全部功绩,比如曹参参与的定三秦,灌婴参与的安邑之战便都没有记载,其他功臣也有类似的情况。而且,如彭越、英布、韩王信连功臣侯者年表都没有入,但这不代表他们就完全没有功绩,仅仅是因为这是侯表,他们是王。韩信由王贬侯之后才入的功臣侯者年表,韩信若是为楚王时被杀没有被贬为淮阴侯,连侯表都入不了,而单单就侯表而言也并不能完整代表一名将领的功绩。史记应该本纪、世家、列传、表等结合起来看,而不是像盲人摸象一样单单只看其中的一个。

一些人号称研究了了侯表,你是研究出来的还是看地摊看出来的自己心里没数?还是说你研究的时候只看韩信一人?顺便,汉书的《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的是别定魏、赵。虽然这依旧没什么意义罢了。

第五:陈豨都出来了,继两路军的说法后,三路军都冒出来了,懒得吐槽了。

PS:假设的东西需要经过完整的逻辑链进行证明才能拿出来说事,不是看了个靳歙从,脑补了个南路大军,看到个陈豨,也不管什么时候的事情,看到个侯表跟打了鸡血似的,也不管是不是真的就完全代表一名将领的功绩了。明明还处于脑补阶段呢,一个个就敢信誓旦旦的当成真理出来玩科普了。

PPS:得,降燕周勃也冒出来了。史记里的周勃「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要么是传抄过程中出现了讹传,要么是司马迁笔误,要么是跟后期周勃替代樊哙平定燕王卢绾这事混了。汉书对其进行了修正,为「击项籍。攻曲遇,最。还守敖仓,追籍。」史记志异之类的书籍也早已提过这个看法,项羽在什么地方?曲遇在什么地方?敖仓又在什么地方?曲逆又在哪里?

PPPS:谈下《傅靳蒯成列传》中的靳歙和周緤,实际上这两人讨论的价值不大,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线,第二从谁省略,特别是周緤,只是记载其来过赵国,并没有攻城略地,你即便证明了其在韩信井陉之战时来的赵地从的刘邦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讨论的价值。所以特别看下靳歙吧,无时间线,无记载从谁,其进攻路线为 击赵将贲郝军朝歌→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阳(降邺)→从攻朝歌→从攻邯郸,图片如下,我很好奇有的人图片是怎么画出来的,对了,红箭头,天蓝箭头,蓝箭头这样的顺序看,用一种颜色我怕分不清所以为了方便用来三种颜色做区别。看这路线,不就是【往来】救赵?你说他从张耳我都觉得比从刘邦可信,当然毕竟没有记载,我懒得多说什么。

user avatar

又有人宣扬「刘邦参与灭赵说」,还不止一个,都是历史发明的好手。所以说相较于才学识,史德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五年前写过考证靳歙在赵战绩的短文,如今看来论述的不尽人意,只能说有那么个思路。现在从多个角度再谈一下汉灭赵之战。首先,不否认汉军两路灭赵,然韩信为主力,靳歙为偏军,两路军队汇合作战时主帅为韩信。至于刘邦,未参与灭赵之战。

一、刘邦参与灭赵说之论据不足

主张刘邦参与灭赵的人所依凭无他,只是拿靳歙与周緤的事迹附会。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曰:

东绝甬道,从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以緤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高祖十二年,以緤为蒯成侯,除前所食邑。

蒯成侯周緤曾随一人「度平阴」,又曾「遇淮阴侯兵襄国」,主张刘邦参与灭赵的人认为,周緤从刘邦度平阴,然后北上到赵国,在襄国遇到了淮阴侯韩信。

这么乍一看好像有点道理,然而若要证实这个推论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周緤所从确为刘邦,二是周緤「从度平阴」与「遇淮阴侯兵襄国」是前后相连的事情。

第一个条件应该容易满足,周緤「度平阴」所从大概率是刘邦,初起兵时周緤「常为参乘」,即随侍左右之人。虽说不能确定楚汉战争中还是这么个情况,但看记载周緤的确与刘邦比较亲近,常在刘邦身边。

第二个条件就有点困难了,因为周緤传中的记载太简略,几与侯表无异。所以传中两句史料之间可能跨度都有几年之久。即,「度平阴」与「遇淮阴侯兵襄国」不仅无法确认各自时间,是否有关联也是无法确认的。

按周緤传,「遇淮阴侯兵襄国」后是「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看着似乎在赵国遇到韩信后,作战时胜时败。其实呢,参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以舍人從起沛,至霸上,侯。入漢,定三秦,食邑池陽。擊項羽軍滎陽,絕甬道,從出,度平陰,遇淮陰侯軍襄國。楚漢約分鴻溝,以惞為信,戰不利,不敢離上,侯,三千三百戶。

侯表中周緤的「战不利,不敢离上」显然即列传中「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时间在鸿沟约和之后了,跟「遇淮阴侯兵襄国」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不敢离上」下一句「侯,三千三百户」,周緤封侯在六年八月,距离鸿沟约和有两年了。也就是说,周緤传的记录实际上与侯表差不多,基本上是按主要功绩跳跃式记录的。

同理,「度平阴」跟「遇淮阴后兵襄国」实际上也可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至少现有资料证明不了他们有关系。

顺便,若以「从出」断句,那么「从出」与「度平阴」可能也是两件事。这样连周緤从刘邦度平阴这一件事也无法证明了。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拿简略记载推论,但得有别的证据,最起码也得有完整的逻辑与看着最合理的推论。用周緤传这两句记载便说刘邦参与灭赵,就属于不合理,因为这种推论与一些记载矛盾,后面再细说。

再看主张刘邦参与灭赵的人所依凭的第二条记载,同样出自《傅靳蒯成列传》:

别之河内,击赵贲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十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降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从攻朝歌、邯郸,又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

靳歙在赵地曾时而从攻时而别攻的有些战绩,主张刘邦参与灭赵的人便说靳歙从的是刘邦,所以这也成了刘邦攻赵的证据。

也不知道用这段作为论据的人是怎么看书的,比如 @大内义兴 说「刘邦强渡黄河,一路扫荡河内、朝歌、安阳、邺、邯郸等地……」按魔都的说法,河内都成刘邦扫荡的了,即所谓南路军一开始就由刘邦率领靳歙等人进军,一路攻至邯郸、襄国。

可靳歙是「别之河内」,不论靳歙「别」的对象是谁,既然是别,不正说明靳歙便是南路军的主将?如果刘邦跟靳歙一起,靳歙是怎么「别之河内」的?如果靳歙「别之河内」是相对于刘邦,不正说明刘邦不在河内?怎么又成刘邦扫荡河内了呢?

既然刘邦不在河内,而是靳歙作为别军进攻河内,那随后的「从攻安阳以东」云云之战绩,又怎么是从刘邦?安阳在邯郸郡南部,刘邦如何不经过河内到安阳呢?

赵国当时的都城在襄国,是韩信攻下的。靳歙也未到过襄国,他往北最远的战绩是在邯郸,甚至最后又跟随别人返回河内打朝歌,又打邯郸。哪有什么会师襄国?

另外魔都画的那张图,其实两条路线都画错了,还有与你观点自相矛盾的地方。

二、刘邦参与灭赵说之谬误所在

为何说推论刘邦参与灭赵不合理?不止证据不足,还与其他记载矛盾。按成汤咸公建模的理论,也得是找出最合理的解释,如果一种推论听着就不合理,自然是有问题的。

1.刘邦若参与灭赵此为大事,《史记·高祖本纪》中为何没有只言片语?

有人说司马迁不喜欢刘邦,刻意在本传抹去他的战绩。那好,班固应该不会跟太史公一样,为何《汉书·高帝纪》同样只字不提呢?高帝纪时间线明确,韩信北伐,刘邦守荥阳,哪里来的刘邦撇下荥阳北上攻赵?

2.韩信北伐皆是「别定」,史有明文。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兵初起,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為郎中,至咸陽,亡從入漢,為連敖典客,蕭何言為大將軍,別定魏、齊,為王,徙楚,坐擅發兵,廢為淮陰侯。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初以卒从项梁,梁死,属项羽为郎中,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票客。萧何言信为大将军,别定魏、赵,为齐王,徙楚,擅发兵,废为侯。

史记的「别定魏齐」与汉书的「别定魏赵」应当都是简写,没有把三个国家都写上,实际上就是别定魏、赵、齐三国。

韩信是攻打这三国战事中的最高统帅,所以说他「别定」,如果刘邦参与灭赵,韩信就不是最高统帅,不能说他「别」定赵。

攻魏、攻齐时仅次于韩信的曹参,便不能说是「别定」,史记称「出征齐、魏」,汉书称「定魏、齐」。攻魏时曹参在作战时「别与韩信」,但在「定魏」整个战役层面韩信为主将,曹参自然不能说是「别」定魏。

如果几路军队互不统属,才可说各自「别将」,那韩信跟刘邦能互不统属吗?

3.蒯彻称韩信下赵五十余城,史有明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曰:

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按,赵国时当有恒山、巨鹿、邯郸三郡,按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考证:

邯郸郡


恒山郡


巨鹿郡


代郡

目前可考者,邯郸郡11县,恒山郡22县,巨鹿郡10县,总计43县。考虑到韩信斩陈余后汉政权同时设置恒山、代郡,不如把代郡11县也算入其中,共54县,正合五十余城之数。若不加代郡,现有仅43县,韩信的战绩尚且不能满足,哪里还能分给刘邦呢?

三、靳歙赵地战绩之合理解读

历史的真相除非你亲自去看,不然都只能是基于史料的推论。不能说我的解读一定对,但肯定比刘邦参与灭赵说要合理。

靳歙在赵国的战绩时间在三年后,月份不明。韩信攻赵在三年十月。可以确定韩信攻赵诸郡在三年初,靳歙的战绩理论上也可以是三年初,起码时间上是不矛盾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曰: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

蒯彻说韩信下赵五十余城,韩信也的确「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靳歙的战绩中,朝歌、邯郸打了几次,说明反复易手,与「往来救赵」互为表里。楚军渡河击赵必然是到赵国南部,正是靳歙的作战区域。韩信往来相救的地区正是靳歙活动的地区,那么靳歙从的是谁还不明显吗?

靳歙应当是一支别军,在赵国南部呼应韩信,陈余败后楚军骚扰,韩信此时的任务是击平赵地,也许韩信军南下时两军合力,所以靳歙时而从韩信时而别攻。

有些人说汉灭赵参考了秦灭赵,这我不反对,很有可能。但也不要忘了,秦灭赵也是王翦率主力从井陉进军,杨端和经河内北上乃偏军策应。再看汉灭赵,韩信率主力从井陉进军,靳歙作为偏军由河内北上策应,实属完美复制。非要发明出刘邦率南路主力,韩信为偏军,这也违背秦灭赵的战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