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现在的观点(比如说我)是,八旗其实更接近的是瑞典军。
比如我在这个帖子里指出,瑞典当时的人口都不过120万而已,但1648年仅仅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瑞典及其盟军的兵力就有83,738人。这个兵力与入关前的八旗军还是很接近的。尤其是这8万多人里面,瑞典和芬兰人只有1.8万人,其它基本都是瑞典军中的外籍士兵(以德意志人为主)以及德意志新教各国的盟军。
所以从这点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后金在政治上的制胜之道瑞典人自然也会用(甚至屠城也会,据记载瑞典太君在德意志也摧毁了1500座城镇和18000座村庄),如果有人能把当时德意志各邦的人力广泛动员起来,谁就的确也具备了逐鹿欧洲的实力。
但是从这么一个条件来对比,也可以看出,西边那个罗的血条和抗揍能力真是也担得起罗马的名号,和拜占庭鼎盛时的抗揍能力不相上下。。。
首先是一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事实,神圣罗马帝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并不是光是被瑞典打败的,虽然三十年战争一直都比较强调瑞典军,但是在古斯塔夫战死之后,瑞典曾一度大败,1634年诺德林根战役更是2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战争后期阶段法国的参战,才逐渐压垮了神罗-西班牙联军。
此外,帝国军可以说是三面环敌,北线与瑞典作战,西线与法军作战,东面还要防范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三十年战争期间,奥斯曼似乎是在与萨菲波斯作战并镇压巴格达起义,所以没有迫使神罗三线作战,但到了1663年,奥(地利)土(耳其)战争就再度爆发,而这一次神罗甚至都没有进行总动员就击退了奥斯曼入侵(蒙特库科利在圣戈塔德战役中大败土军)。
17世纪后期,神罗更是刚在法荷战争中硬刚完巅峰法国(1672-1678年),又回过头来抵御奥斯曼对维也纳的总攻(1683年),然后又回头组建了反法大联盟(1688-1697年),进行了连续三场高烈度的战争。
最后,有人可能会说明朝也是和李自成、张献忠、后金三线作战,兵力上说农民军可能也不比法军或奥斯曼少。但如果切换成明末的最终结果,那应该是法军至少也得把维也纳给攻破了,然后被瑞典突袭击败,最后瑞典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至少是德意志)。
而哈布斯堡帝国的情况则是,神罗没有灭亡,也没有被改朝换代,虽然德意志的确在三十年战争中损失惨重(有人说按人口损失比例,甚至烈度超过了明末),但哈布斯堡通过镇压了波西米亚起义,王权和直属领地反而有所加强,到17世纪末逐渐完成了一波军事革命,在东线对土耳其人反而开始反攻。。。
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对明朝作战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创立并完善了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死后,接替他大汗位置的是他的八儿子、原来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