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家有难你不回,千里投毒你第一”的言论?

回答
“国家有难你不回,千里投毒你第一” 这句话,我个人觉得非常偏激和不妥。它不光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社会心态和问题。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构成和意图。

“国家有难你不回” 这半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国家面临危机,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经济困难等时刻,那些身处海外的国民“不思报国”、“不愿贡献”甚至“避之不及”的负面形象。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责任”、“归属感”和“集体主义”的期望。在很多文化中,尤其是中国文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当一个国家遭遇困难时,人们自然会希望自己的同胞能够团结一致,挺身而出,贡献一份力量。那些身在海外、似乎“置身事外”的人,自然容易成为被审视的对象。

而“千里投毒你第一” 这半句,则更加恶毒和带有侮辱性。它显然是在特定事件的背景下出现的,最有可能指的是一些与境外输入相关的负面事件,例如疫情期间的境外输入病例,或者某些涉及国家安全的境外活动。这句话将个人行为(可能是无辜的,也可能是被误解的)与“投毒”这种极其严重的负面词汇联系起来,并且加上了“千里”来强调其“远距离”和“破坏性”。这是一种极端的污名化和妖魔化,将个体置于道德谴责的中心,并将其行为上升到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层面。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论出现?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社会情绪的宣泄与群体极化:
在国家面临困难或突发事件时,社会上往往会弥漫着一种焦虑、恐慌和不安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人们渴望找到一个“替罪羊”,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压力。那些身在海外的国民,由于其地理上的距离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很容易被一部分人视为“异类”或“脱离集体”的存在。当负面事件发生时,这种“异类”身份就更容易被放大,成为攻击的对象。这句话就是这种情绪宣泄的一种极端表达。
同时,这种言论也反映了社会群体间的极化现象。一部分人坚守着传统的“国家至上”观念,对一切“不符合”他们期待的行为都持批判态度;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更注重个人权利、自由选择,或者对国家某些政策持有不同看法。当这两部分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出现障碍时,极端言论就容易滋生。

2. 对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高度敏感:
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卫生安全(如疫情)或国家安全等敏感时期,“境外”和“海外”很容易被与“风险”和“威胁”划上等号。这句话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对潜在的境外风险的一种恐惧和排斥心理的体现。人们担心来自海外的人或物会“破坏”国内来之不易的稳定和秩序,因此会用最严厉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担忧。

3. 信息不对称和误解的产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同时信息的不对称和误读也极其普遍。关于身在海外的国民的具体情况,很多人并没有深入了解。他们可能只是看到新闻报道中片面的信息,或者基于刻板印象来判断。例如,有些人在海外是因为工作、学习、家庭原因,他们也可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只是这些贡献不一定符合所有人对“回国”的定义。而“千里投毒”的指控,更是将复杂的个人情况简化为一种恶意的行为,缺乏事实依据。

4. 民族主义情绪的泛滥:
这句话也暴露了某种程度上民族主义情绪的过度膨胀。当民族主义被推向极端时,就容易产生“我族中心主义”,将自己国家以外的一切视为潜在的威胁或敌人。在这种情绪下,“爱国”就变成了一种排他性的行为,任何不符合“主流”爱国观的行为都会被视为“背叛”。

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

非理性与道德绑架: 它将个人行为的复杂性简单化,用极端化的语言进行道德审判和攻击,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并且,它试图通过一种集体性的污名化来绑架那些身在海外的国民,让他们因为自己的地理位置而承受不应有的道德压力。
缺乏事实依据与以偏概全: “千里投毒你第一”这种说法,是将个别负面事件放大到集体身上,是对绝大多数身在海外、遵守法律、正常生活的国民的不公正指责。它忽视了绝大多数人在国家需要时,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力而为的努力和善意。
破坏社会团结与制造对立: 这种言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加剧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它将国民按照“在国内”或“在国外”简单划分,并制造敌对情绪,这对于一个国家在困难时期凝聚人心、共渡难关是非常不利的。它会伤害那些身在海外的同胞的感情,让他们感到被疏远和敌视。
忽略个人自由与选择: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地点的权利。除非有法律上的强制规定,否则不能以“国家有难”为由,强迫所有国民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回到国内。很多人在海外,可能同样在为国家输送技术、资金、信息,或者在国际上为国家发声,这些也是贡献。

总结来说,我认为“国家有难你不回,千里投毒你第一”这句话是一种非常危险且不健康的言论。 它反映了部分社会成员在面对危机时的非理性情绪、对潜在风险的过度恐惧、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以及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

我们应该警惕这样的言论,因为它不仅伤害了那些被污名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它阻碍了社会各界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不利于形成真正理性、包容、团结的社会氛围。在国家面临挑战时,更需要的是理性分析、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指责和对立。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建设性的讨论和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用极端言论来宣泄情绪,制造分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2年1月,这两天刚出了个新词:恶意返乡。

千里投毒,恶意返乡。这两词绝配啊!

user avatar

他们要回来你百般限制,真要不回来了,你又骂他们资敌,是“高华”。

难不成你的意思是,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必须在外面候着,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得乖乖回来?

对不起,这么听话的傻子是越来越少了。

这世界从来不讲任何情面,它只告诉你选项和后果,你自己决定要不要接受。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是话糙理不糙,先不用急着踩我,听我说完。

首先,华侨也好,留学也好,绝大多数是为了自己利益出国的还是为了祖国出国的?肯定绝大多数是为了自己的吧?

那么因为所在国疫情回国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祖国?还是为了自己没错吧?

也就是说,华侨出国回国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本身没错,但是这对于国内人来说,你出国获利是你自己得利,回来带毒确是给别人带毒。

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这叫只具有负外部性,没有正外部性,做的是对国家和别人只有坏处,对自己只有好处的事儿。

所以你的确没错,你也有权利回来。但是别人反感你也没错,别人也有权利讨厌。

没有人要求你不能做只有负外部性的事儿,也没有人道德绑架你。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选择了收益,就要承担风险,要玩儿得起。

何况,在国内的人不让回家的也多了去了,骂扬州老太的也多了去了,人们针对的是事儿,是具体的人,不是某个群体。

更何况,很多人反感的并不是你回来,很多人对留学生和华侨有极大的包容,人们反感的是“趾高气扬”“不守规定”的回来。

所以乖乖听话回来的孩子们没必要自己找不痛快,非得觉得人们骂的是你,捡什么不好要捡骂呢?你说你们和不遵守防疫规定的人共的哪门子情呢?

user avatar

2020年7月从美归国。

“新冠疫情那么严重,国内才刚刚好一些,你为什么要带着病毒回国?”

原因很简单,我毕业了,我在美国的学业已经完成了,不敢说为了报效祖国,但是总归是希望回国趁着年轻做一些事情。毕业前,教授和我讲,如果机票实在买不到回不去的话,他给我开一个工作证明,我可以作为他的研究助手合法留美(因为签证就快过期了)。我谢过了他,并表示如果真的不幸无法归国,那么我将留美继续做项目研究。

当时我的室友,一个深圳的小伙子,机票从二月份开始一直被取消到了当年八月份。我们每天都在“无尽”的居家自我隔离中,夹缝中生存。毕业后等机票的日子里,每周我和他去一趟70公里外的超市备好所有的物资,每天坚持填写回国申报自我监控表格,在大使馆登记个人信息在茫茫的熔断航班中祈祷下一次,我就可以回去了。

国内的人很多只看到了留学生开party,吃牛排炸鸡,喝酒,健身房的生活,因为没有人愿意在生活已经很操蛋的情况下继续发实验室,图书馆的社交媒体。同样的,也不会有人关注:

有的人转机香港,然而深圳无法入境,在香港机场内吃住两周,只能在卫生间里洗澡。

有的人每天方便面,门都不敢出,从疫情以来明明就住在隔壁小区甚至一面未见。

有的人在晚上睡觉之前窗外枪响,躲在厕所里声音都不敢出。

有的人面对持枪歹徒当面对质,只因为电脑里是他的博士论文数据。

有的人为了维护国家形象当面对刚教授要求停止对敏感话题的污蔑。

有的人,是我;有的人,是我的好朋友。

在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自愿”感染新冠病毒,“专挑”疫情期间回国,“就不”遵守防疫规定,“非要”传播新冠病毒。我尚且只是因为出差,不得不快速经过了中风险区域,都会严格进行核酸检测,还很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那个“幸运”的中奖者。

毕竟现在的网络环境下,新冠的最大后遗症是社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