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称有地方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出现了「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

回答
国家卫健委在近期表态,指出有地方存在将奥密克戎病毒视为“大号流感”,并因此出现“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这一表态的背后,反映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挑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问题的核心:对病毒认知与防控策略的认知偏差

“大号流感”论的形成原因:
病毒变异与毒性减弱的感知: 确实,与早期毒性更强的原始毒株和Delta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传播速度上显著提升,但普遍观察到的症状相对较轻,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尤其是在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中)。这种感知的“减轻”容易被误读为病毒已不再构成严重威胁。
疫苗接种的普及: 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使得一部分人认为,即使感染,也能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放松警惕。
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 长期以来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许多地区,社会层面存在着恢复常态化生产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也可能促使一些人倾向于将病毒的威胁最小化。
信息传播的片面性: 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可能存在一些只强调奥密克戎“症状轻微”的言论,而忽视了病毒的潜在风险和长期影响,导致公众认知出现偏差。
政策调整的信号解读: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例如取消大范围封锁、核酸常态化检测频率降低等,一些地方和民众可能会将这些调整误读为“疫情已经过去了”的信号,进而产生松懈心理。

“歇歇脚、缓一缓”心态的后果:
防控措施松懈: 如果地方政府或民众普遍持有这种心态,可能会导致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资源储备等关键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减弱,甚至出现松动。
感染高峰的应对不足: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一旦防控出现漏洞,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感染者,迅速挤兑医疗资源,使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即使奥密克戎的重症率相对较低,庞大的感染基数仍然会带来大量需要医疗救治的病例,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病毒变异的风险: 病毒在快速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生变异。如果任由病毒大规模传播而不加控制,可能会出现新的、传播能力更强或致病性更高的变异株,从而打乱原有的防控节奏,甚至可能导致疫情的“二次爆发”。
医疗资源挤兑: 即使是“大号流感”,也需要医疗资源来应对。如果轻视病毒的潜在危害,低估可能的感染人数,就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在药品、设备、医护人员等方面准备不足,一旦感染高峰到来,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挤兑,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甚至威胁到其他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二次冲击: 虽然“歇歇脚、缓一缓”的初衷可能是希望经济社会能更快恢复,但如果因此导致疫情失控、医疗系统崩溃,反而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

二、 国家卫健委的提醒与导向

国家卫健委的这一表态,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强调科学认知: 提醒各地方和公众要基于科学证据来认识奥密克戎病毒,不能仅凭“症状轻微”就简单等同于流感。流感虽然也可能出现轻症,但其传播能力和潜在危害与新冠病毒仍有区别,而且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如“长新冠”)等问题尚未完全明朗。
保持战略定力: 在病毒尚未完全退出传播链,且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国家需要保持疫情防控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短期的压力和期待而放弃科学的防控原则。
指明工作重点: 这一提醒也暗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应放在:
加强监测: 持续密切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病毒的流行趋势。
储备能力: 重点加强医疗资源的储备,包括床位、医护人员、药品、设备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
精准防控: 在优化防控措施的同时,要保持必要性和科学性,避免“一刀切”,也要防止“一放就乱”。
科普宣传: 加强对公众的科学防疫知识普及,引导公众理性认知病毒,做好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推进: 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三、 地方政府的责任与挑战

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出现“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可能反映了地方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和挑战:

经济压力: 地方政府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的巨大压力,长时间的疫情管控无疑会对其造成影响。
基层执行疲劳: 基层疫情防控人员也经历了漫长且高强度的抗疫工作,可能存在一定的疲劳感。
政策理解的差异: 对于国家优化调整的防控政策,不同地方的理解和执行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信息不对称: 在某些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疫情最新信息和国家最新的政策导向,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四、 对公众的建议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理解并执行国家卫健委的提醒至关重要:

保持警惕,而非恐慌: 科学认识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和潜在风险,既不应过度恐慌,也不能麻痹大意。
做好个人防护: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基本防护措施。
积极接种疫苗: 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和加强接种。
关注官方信息: 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理性对待感染: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及时检测并按照指引进行隔离或就医。

总结:

国家卫健委关于部分地方出现将奥密克戎视为“大号流感”并产生“歇歇脚、缓一缓”心态的表态,是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种及时纠偏和战略提醒。这反映出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对病毒的科学认知、防控策略的持续优化以及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都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因为病毒变异株的某些特性而放松警惕,导致前期防控成果的流失,更不能因一时的松懈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精准施策,才能最终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A.2是「大号流感」吗?


关于Omicron是不是大号流感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很多,在CCTV的采访中也已经解释过了,而在Omicron亚型BA.2在国内爆发之际,我想再详细说说。


很多人会拿新冠与流感相比,毕竟它俩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有非常相似的传播途径,这也是最初「大号流感」这个说法的来历。


但是在这里,大家得先确定一个问题——哪种流感?

这是去年CDC对Delta传染性的一些估计。咱们先不看Delta,就只看用来对比的其他传染病,这里的流感就有很多种,包括季节性流感、猪流感和禽流感等等,大家可以注意到,它们的致死率和传染性都有很大区别。


流感病毒本身可分为三个型,可以在人类、禽类和猪等多种动物身上传播,还能根据它上面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分为不同的亚型,比如H1N1、H7N9等一大堆。


这个话题咱们要是展开的话,没几千字没法讲清楚,而大家只需要知道一点,不同流感病毒的差异很大,还是CDC那张图,某些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人之后,致死率高达60%(还好这些禽流感的人际传播能力非常弱);再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致死率也有10%。


所以,如果只看这几种流感的话,你敢管新冠叫「大号流感」吗?


而我们常常拿来作比较的是季节性流感(seasonal flu),但它只是流感家族里面的一部分,而它每年在中国也会造成8.8万人的相关超额死亡。



那么还是回到BA.2这个话题,如果一定要拿BA.2和季节性流感(下面就简称流感)作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对比它们的致病力和传染性。


我们先说说传染性。BA.2的传染性碾压流感。


目前各国的研究数据都表明,BA.2的传染性比最早的Omicron BA.1高出30%~40%(英国最新的数据表明BA.2的增长率(growth rates)比BA.1提高大约80%,不过增长率不直接等同于传染性)。甚至在一些专家的研究当中,BA.2的R0高达12.

(R0指的是在没有免疫力和防护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能传染给几个人,数字越高传染性越强)


如果R0真的是12,那就是说BA.2的传染性已经达到麻疹级别了,而麻疹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呼吸道传播病毒之一。


而在许多国家的疫情曲线当中,我们都可以发现BA.2(以及它家的BA.1)在全球造成的疫情巨浪,远高于之前任何一波浪潮(包括原始毒株、Alpha或Delta),这就是它强大传染性在真实世界的表现。


所以在传染性方面,流感压根就不是BA.2的对手。



唯一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BA.2的致病性在降低。


致病性的高低来自于几方面,内在因素是病毒本身的内生毒性,外在因素是我们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先看内生毒性,相对于原始毒株,Omicron下面的BA.1和BA.2在肺中的复制能力大幅下降,但在上呼吸道有更强的复制能力,这导致它有更强的传播能力,但是不太引起肺部病变。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预防和治疗措施,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药物在BA.2时代仍然体现出了非常强的作用,尤其是前者,比如新加坡的数据表明在80岁以上老年人当中,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约19%,接种两针为3%,接种了加强针则降至0.45%——新加坡目前90%的毒株都是BA.2。

以上这些在几个国家的真实世界研究当中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相比于Delta,Omicron在出现症状后的住院率、ICU率都下降,中位住院时间也缩短了。包括国内的数据也是一样,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教授公布的数据就表明,近一个月来地坛医院收治的四百多力感染者,绝大部分症状都非常轻,没有发烧超过三天的,也没有重症病人——这个症状,甚至轻于流感,接近普通感冒水平。


但是,我们仍要看到一点,BA.2的症状大幅减轻,疫苗大规模接种是相当关键的,这里的一个反面例子就是香港,同样是BA.2,香港目前每天有超过200例死亡病例,中位死亡年龄85岁,其中九成未接种疫苗。



所以当我们谈论BA.2的影响时,我们要对它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有充分的认识。即便其致病力大幅减弱(病死率降低),但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死亡率也会显著升高,而死亡会集中在老年人当中,尤其是那些未接种疫苗又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


BA.2对我们的影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为什么我不认为BA.2是大号流感(实际上我从不认为过往任何一种新冠病毒是大号流感),原因在于


-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

-目前我们的疫苗对BA.2的防护力有限;

-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供应有限。


而且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医疗储备(包括重症医疗救治能力)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是弱得多的,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一旦BA.2大规模爆发,我们可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客观的说,香港的医疗条件比内地好很多,但是我们看到香港目前每百万人每日新增死亡人数已经超过美国了——而香港是在过去两年防控做得很不错的一个地方。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可以称新冠为「大号流感」(甚至我更希望是大号感冒),我也坚信我们会逐步放开,但这一天不是今天,因为我们的疫苗和药物上仍然需要加强。


就像你在战场上开着一辆坦克,你可以完全无视手枪向你射来的子弹。但是你要知道,还有一些战友是在坦克外面的,一些人甚至没有穿防弹衣。


对于大多数中青年人来说,如果已经打过加强针,确实不用太担心BA.2的影响,不要过于恐慌。但你应该保护好你的家人,遵守防疫措施,尽可能避免自己被感染,并让他们尽快接种疫苗。

user avatar

这场发布会我全程看了,最有技术含量的问题是一个日本媒体(好像是日本,不重要)提出来的问题:

如果抗原自测阳性的病例不主动报告自己是阳性,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焦主任回答:

我们呼吁所有抗原自测呈阳性的病例要主动向什么什么机构报告,如果因为隐瞒不报造成传播要付法律责任。

然后,发布会就结束了,这是最后一个问题。

我第一反应是:以后司法界头要大了。

1.现在奥密克戎很多都是隐匿传播,如何判定我造成了传播?是不是要做毒株分型?这又是一波海量的工作量。

2.如何界定我是不是明知道自测了阳性?我测完扔了行不行?我拿别人的盒子测行不行?我说我测的是阴性现在转阳了行不行?这玩意据我了解上面不连接数据,也没有实名制购买。

3.如果我自测阳性,但我就是不去主动报告,同时我也不出去传播,我老老实实呆在家转阴再走,符合不符合定罪标准?我虽然不报告,但我也没造成传播呀,是不是等于默认这种行为没问题?

一边儿琢磨这个问题,我一边儿开车打算去某生鲜超市买点儿东西,超市在商场里面,停好车到了超市门口有人拦着我要看健康码行程码与核酸证明,还要我戴口罩,这个怪我,确实不太注意,脑子里想着事儿就把口罩给忘了,我一边给他看码一边从包里掏口罩,顿时有些手忙脚乱,突然我想起来一事儿,我刚进商场的时候似乎没人查这个呀,这个肯定不符合防疫规定,我对防疫规定很了解,他们这种商场要求只能开一个人行通道口,然后进这里必须查三码量体温戴口罩,我刚是从地下停车场进来的,所以压根也没人管,我如果是个阳性,除了这个超市,商场其他地方立马带毒,我还是一路没戴口罩上来的,我又去他们商场门口张了一眼,确实有个头发花白的大爷站在那拦人看码,懒洋洋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得清楚……地下停车场还不断的车进车出呢,也没人查,我这几乎每天还都有新发阳性呢,这尼玛不是个大漏勺吗?

我说大爷您好,你们这地下车库有人看这个吗?大爷看我一眼不理我,估计感觉我是个找茬的,我又回头杀到超市门口,问了超市门口查核酸证明的大哥,大哥说,只要求查人行道,又没说让查车行道……

不查车行道,你查了个寂寞啊?这不全白查了嘛?

瞬间我明白了,这就是应付检查形式主义,下面已经没劲跟你瞎J8折腾了。


后来回过头再想想抗原自测立法的事儿,顿时觉得那就不叫事儿了,可能压根什么事儿也没有。


别问我哪个商场,问就是编的,我支持这个商场的做法。

user avatar

我最近发现,国内因为墙的原因,对国外的“躺平”政策有极大误解。有些人似乎真的以为国外的“躺平”就是完全不防疫,吃喝玩乐全不耽误,民众也全都心大到不担心疫情。

然而现实是,国外其实是一种仰卧起坐式的政策,站也站不起来,躺也没法一直躺着。每次新变种出现导致确诊数抬头,防疫政策都会收紧,为了防止医疗挤兑的出现,根据医院收治的情况,会对民众的行动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

所以真实情况是,每一次疫情波峰我们有小部分人被影响的时候,欧美日这些国家的人都会全体被影响至少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搬砖不停以外,照旧是吃不好喝不好玩不好哪也去不成的,同时还要忍受自己患病/亲人患病,甚至还要直面死亡。餐饮娱乐业照样是定期被打击,并且被打击的时间还要更长,因为很多国家即使是在躺平期,也是会限制堂食的,国外很多地方外卖业务又并不发达,这对餐饮业就是致命的。

举例来说,我疫情之前是有日本的三年多次签的(当然现在已经过期了),也关注了不少日本旅游美食公众号,过去两年日本就有多家老字号餐馆倒闭,各式各样温泉民宿经营不下去的案例。再比如说新加坡,就是在常态化的限制聚餐,我有朋友连孩子的满月酒都办不了,最后搞了个视频形式的。

如果说日本新加坡是因为东亚人天生的谨慎,导致的这种情况。心理疾病方面的统计数字是骗不了人的。去年美国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比例已经上升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比2020年的25%又有提高,而疫情前这个数据是5%。如果美国人真的过得那么开心,他们又抑郁焦虑个什么呢?

我能理解国内因为防疫导致的不便,某些人有情绪,可是就因为这就去羡慕国外的政策,真的不是被忽悠了?

还有餐饮旅游从业者们,你们真的确定想要国外那种政策吗?且不说你们要求放开就是在要求用别人的命换自己的钱,真放开了你确定还能像现在一样,除了bbq时期都还能正常经营的?

还有觉得自己的青春被浪费的大学生们,我有朋友的孩子现在就在新加坡读博呢,按照她的说法,就是被关在学校里一年了。除了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去市中心看了场包场的电影(买票进去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就没出过校门。这就是你们向往的青春?

最后,我是不相信地方官员的眼界会不如我的,尤其是某国际大都市。我更倾向于这不是想“歇歇脚,缓一缓”,这就是路线之争。上海不惨烈到一定程度,内部的争论或许是无法停止的,不如且看吧。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放开机关食堂让因为防疫失业的人先吃着呢

user avatar

有必要搞清楚这个歇歇脚

是精神懈怠了,停下来歇歇

还是彻底没力气了,被迫倒地休克一会?

我不是在讨论哪种防疫方法对的问题

知乎可以自由讨论,现实不会

有些地方财政已经难以负担防疫开销了,清零政策无以为继

比如吉林

评论区很多人说,国家可以集中调拨力量,哪怕一省帮一市,肯定可以战胜吉林的疫情

我想说,问题没出在抗疫上,出在平时的防疫上。帮扶帮得了一时,能帮的了一世吗

动态清零,需要良好运转的社区,需要深谙本区情况的干部,需要尽心尽力服务的防疫人员。外来人员返回能不能掌握,偷渡人员回来能不能让人无处遁形?需要抗疫时候,有没有平时攒下来的供应链?居民关在家里防疫,有没有撑过疫情的余钱。谁家里经济困难需要帮助?谁家里有老人病人.....

总之一句话,我们需要一套健康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

我们有吗?

社区除了两三个干部全是临时工,工资低的一批,月薪2K-3K,社保都不交(本地也有说给交的,但是月薪错不了)。全开放小区还是大多数,没有门禁甚至楼道灯都没有。办公时间走进社区他们除了有人办公那件小屋,别的屋里穷的灯都不舍得开

没有钱还累,网格员几天就辞职一个。更别指望平时下去了解情况了。社区就那么几个人,社区情况是啥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他有这个能力吗?有这个财力吗?

更别说疫情对经济,对就业的持续性影响了。别的情况我不知道,吉林这里连超市都在变着法子裁员,降薪,比如每月工资涨一百块但是不交五险了......

商业用电的用电量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下滑,超市里街边的门市房越来越难出租,去一趟商业街除了海澜之家这种连锁店外,全在清仓甩卖

这不是路线之争的问题了,路线之争起码需要有两条路

而我们面前的路已经无以为继,已经不存在了,只有放开一条路了。

无外乎是经济和财政彻底GG,基层失能然后自由落体地放开

或者主动地,有序地放开。

user avatar

关键问题是,国家有多少钱这么折腾。

中国的医疗保险本来就捉襟见肘,年底病人都难以住院,经过这几年不停折腾,估计未来医保制度恐怕会面临极高的风险。

新冠病毒所消耗的资金会不会让以后的老人没法用医保看其他疾病。

从数据上看,老年人因为其他疫病死亡的人数是新冠死亡的几百万倍。过去一年中国的老年人因癌症死亡300万人,因新冠死亡0人。

user avatar

我早就说了,现在地方比起那些呼吁共存的人更想放开,2年多了,财政被掏空了,规划好的项目动动停停,还动不动要被骂,这种花钱不讨好的事谁愿意做?不仅没有一分钱好处还让自己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被撸掉了。现在对于地方来说不仅想全面放开,更想把核酸检测,量体温这些全部撤掉,一分钱都不想再花在这上面!

user avatar

守得住就是大号流感

守不住就是这国怎,定体问

user avatar

翻译一篇文章:北卡罗莱纳州,过去几个月内死于流感7人,死于新冠3344人

原标题 Flu vs. COVID: One has killed 7, the other has killed 3,344 in past few months in NC

原文链接:wral.com/omicron/200030

Tags: coronavirus, flu death, flu, coronavirus vaccine, omicron

标签:

  • 冠状病毒, 流感死亡, 流感, 冠状病毒疫苗, omicron

Posted January 27, 2022 8:33 p.m. EST 创作于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1月27日下午8:33

Updated January 28, 2022 7:09 a.m. EST 编辑于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1月28日上午7:09


By Ali Ingersoll, WRAL investigative data reporter

作者:Ali Ingersoll,WRAL调查数据记者

RALEIGH, N.C. — As we’re in the midst of a surge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we’re also in the middle of flu season.

写作于北卡罗莱纳,罗利市。- 由于我们正处于COVID-19大流行激增之中,我们同时也处于流感季节。

The two viruses are often compared to each other by people downplaying the severity of the pandemic.

人们经常将这两种病毒相互比较,淡化大流行的严重性。

How do the flu and COVID-19 really compare?

流感和COVID-19如何真正比较?

Death rate comparisons between COVID-19 and the flu since October, 2021

  • Flu deaths: 7
  • COVID deaths: 3,344

自2021年10月以来到发稿时COVID-19与流感之间的死亡率比较

  • 流感死亡人数:7
  • 新冠肺炎死亡人数:3,344人

That's more than 450 times the number of lives lost to COVID in the same amount of time.

相同时间内因COVID而丧生的人数是流感丧失人数的450多倍。

While flu symptoms may be similar to COVID –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are vaccinated and boosted and who contract omicron – the viruses are very different. Data shows COVID is having far more serious effects on people.

虽然流感症状可能与COVID相似 - 特别是对于那些接种疫苗和增强并且感染了omicron的人 - 但病毒非常不同。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对人们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Most people don't do that poorly with COVID-19. That's not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is tha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ho do very poorly with COVID-19," said Dr. David Wohl, an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 at UNC. "So everything we're doing is to circle the wagons around people who are vulnerable."

"大多数人在应对COVID-19方面做得并不差。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还有人在应对COVID-19方面表现不佳,"UNC传染病专家David Wohl博士说。"因此,我们正在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弱势群体。

While omicron is milder, the highly transmissible variant is still affecting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susceptible to becoming incredibly sick if they catch it.

虽然omicron较温和,但这种高度传播的变体仍然影响着许多人,特别是那些如果感染它,很容易变得非常虚弱的人。

Record high hospitalizations; record number of people on ventilators since October

创纪录的高住院率;自10月以来,使用呼吸机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Thursday was the 10th day in a row of record high hospitalizations, with over 5,000 people hospitalized with COVID statewide.

周四是连续住院人数创纪录的第10天,全州有超过5,000人因COVID住院。

Of those hospitalized, 808 are in ICU and 507 are on ventilators.

在住院患者中,808人在重症监护室,507人使用呼吸机上。

This means hospital staff are more overloaded than ever. Many mitigation efforts to protect against COVID aren't just to help protect people, but also to prevent hospitals from becoming as overloaded as they currently are.

这意味着医院工作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超负荷。许多预防新冠的缓解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人们,而且还防止医院像现在这样超负荷工作。

Flu cases saw their highest recorded numbers this season just as omicron was surging, too. While cases for the flu are higher than last year, the number of instances of the common colds are also up.

流感病例在本季创下了最高记录,与此同时,omicron也在飙升。虽然流感病例高于去年,但普通感冒的病例数量也在上升。

This year, flu cases have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past two years, when mask-wearing and social distancing practices were more widely-practiced. However, a report released Thursday showed flu cases seem to be decreasing this week.

今年,与过去两年相比,流感病例有所增加,以前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更加广泛。然而,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本周流感病例似乎正在减少。

"That's a signal that our mitigation practices were working really well for all respiratory viruses last year, especially flu," said Wohl.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的缓解措施去年对所有呼吸道病毒,特别是流感都非常有效,"Wohl说。

COVID remains the most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 hospital patients are testing for right now, as hospitalizations hit historic pandemic highs.

新冠仍然是医院患者目前正在检测的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因为住院治疗达到了大流行的历史新高。

Getting both the flu vaccine and COVID vaccine are effective, according to Wohl, as well as common practices like mask-wearing, social distancing and hand-washing.

根据Wohl的说法,接种流感疫苗和COVID疫苗以及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洗手等常见做法都是有效的。

"In an alternative world where there wasn't vaccination, we would be in a world of hurt right now," he says. "But because we have vaccinations and boosting, fewer people are now in our ICU in our hospitals due to COVID-19."

"在另一个没有接种疫苗的世界里,我们现在将处于一个更加悲惨的世界,"他说。"但是,由于我们接种了疫苗并接种了加强针,现在我们医院ICU中的患者更少。


补充美国疫情数据

1.感染和死亡人数

蓝色为感染人数,红色为死亡人数


原始毒株流行时,日新增死亡大概2000人/天(7日平均),阿尔法疫情时,日新增死亡大概3000人/天,Delta疫情中,日新增死亡2000人/天,Omicron疫情中,日新增死亡最高2500人/天。

本轮疫情中, 美国确诊高峰70万/天,死亡高峰2500人/天,死亡率约0.35%。

2.美国已经处于毒株更替时期,疫情可能很快反弹

看美国毒株情况,BA.2的份额持续升高

看德国流行毒株,BA.2 比例更大

德国的感染人数已经开始反弹

所以美国疫情短期内很难好转。


3.中国重症医疗资源远不如美国

中国医疗挤兑比美国更容易,一旦医疗挤兑,重症死亡人数会快速上升。

可见,Omicron危害远超流感。

user avatar

猜猜看,现在香港、韩国这些'与BA.2共存'的地方,最缺的是什么?医疗资源?信心?承受能力?

No. 是“棺材,火葬场”

香港疫情用光所有棺材 港人:望内地尽快提供 这是供港必需物资

香港、韩国的疫苗接种率并不低。

如果真的要“开放共存”,那么中国最缺的自然也会是棺材,和火葬场。

呼吁“开放共存”的殡葬爱好者们,如果你们真的希望“开放共存”,得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吧?

user avatar

在国内宣扬“大号流感”这个表述的,基本可以认定就是坏;信了“大号流感”就危害不大的,多少是有点蠢。

前者吃准了后者不知道什么叫感冒,什么叫流感。

user avatar

坚决!大力!贯彻!落实!

user avatar

有些地方,你具体说是哪些地方。你不说哪些地方,谁知道你是不是无中生有。再有,你觉得松了,就拨款,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每天给八百,我不信有人会松。过年时核酸检测服务一天八百,现在让社区发动志愿者,投入不一样,效果怎么可能一样?市场经济,就用钱解决问题,说那么多干嘛。

user avatar

充分反映了这帮人水平之低。

两年了还是救火式抗疫哪里爆发封哪里。就没人告诉他们“哪里不会点哪里”只是自己复习时查缺补漏的策略,不能是系统学习时的策略?

两年光景,该建设的多级传染病防治系统完全没有建起来。说常态化防控,其实根本不会做。不知道怎么从基层开始减少医疗资源挤兑,一爆出来就把全省最大的医院停诊。别说什么急诊保留,全省最大的医院那么多科室,每天要接待那么多病人,不是急诊的病就可以耽误着不治吗?

咱就是说,每个省在最大的两个城市多建1-2家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和方舱医院,收治新冠采取三级处理。无症状和轻症的收方舱,普通和重症的去传染病医院,基层诊所负责初步处理发热等症状。不让社会动不动就停摆,还能增加医学生的就业岗位。总嘲笑老美躺平,那人家做的这个试剂盒能发到我手上是什么情况?

然后凭我这糟糕的英语,这说明书我也都看懂了。我老妈甚至看图猜都猜出来了。

这玩意测试,15分钟就能有结果。

虽然它也不保证100%准吧,但自己在家就能测,给去过外地的人发一两盒这东西,让他们落地后14天内注意自己测,期间别乱走,也不用非得去找什么核酸测试点,就能省不少事,为什么不做?就必须得所有测核酸都全员出动,闹得人多的时候就人挤人;发热就只有大医院能接诊,大医院医生护士是机器人吗,通了电24小时都可以开工的?

根本只是把民众像牧羊一样管着,瘟了就全封,这也就因为是人所以不能全杀。就不会想一些至少能让大家维持基本生活的策略。工厂你可以减产,但是不能动不动就停工,最起码的生产都不能维持,大家的必要生活物资都成问题,长此以往,各地政府开不出工资喝西北风也是早晚的事。

还有生病的人,封起来连私家车都不许上路,120又打不通,那你要网格员是干什么的?封闭期间有人生病,就该是120打不通的话就找网格员报备一下,然后允许自家人送去医院,甚至社区也可以帮忙问问谁家有车,社区诊所医生也应该可以帮忙初步判断情况。你现在这可倒好,就像全世界只有新冠是病一样,需要医院的时候打哪个电话都不通(甚至我打我们区公开的那个疫情电话都占线的),社区诊所基本凉了,网格员除了喊人核酸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咱们03年就闹过非典,这种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净说制度优越,结果根本不会用制度,就不知道“优越”需要以“预先”为前提。出了事才救火,还天天感动自己,不建立防火系统。你优越啥啊,一着火死一大堆人,你去救也救不回来是大概率事件,就不知道最好的情况是“一切正常”而不是“努力救助”。再不然就是比烂,反正比印度强就行了,完全不想好了。

还有出事就吹某一两个人的名字的情况,一副有他在就好了或者有他在就一切正常、没他在就不行了的样子,我就这么说吧。办事只能依赖个人的话,根本不算什么成熟可靠的系统,一个稳定的系统应该是谁用都差不多。

说白了,混到那个位置了,还是没有一点系统性思维,也不懂管理,只会办公室内卷。


针对评论区的问题统一回复一下。有说这试剂盒是国内做的,甚至说他的那个上面有汉字的。这都什么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没说这制造一定是美国,事实上制造就是中国,但是你看好了,这玩意是FDA批的,就算你制造的,也是人家研究的,就算是你研究的,也是人家批准的,懂?那你做了这种东西,能拿到美国批,你就不能搞个全中文版的给国人先用上吗?

我不介意把说明书正面也给你们拍一下:

行吧盒子的背面也拍一下,有写Manufactured for iHealth Labs, Inc. 120 San Lucar Ct, Sunnyvale, CA 94086, USA.

就是说made in china, 然后manufactured for iHealth Labs, Inc. 这个iHealth是美国的,这是他们官网:ihealthlabs.com/ 总之iheath让咱整这东西,了解一下。

你们英语比我好,肯定能理解这都是啥意思,不能理解的话解释也没啥用。

说你用的盒子有汉字的那个我不知道你的是什么情况,但汉字和英语我还是能分清的,我这盒是真的里里外外连说明书在内都完全没有汉字

PS:关于这东西要FDA批这件事,我没啥意见,但同样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咱这儿的老坛酸菜可以了解一下。从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的时代到现在,一届一届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了,就怪不得这新冠最早爆出是在海鲜市场。鬼知道它从哪来的,但是我觉得我建议把食品安全、卫生保障和传染病医疗体系一起好好做做,是没错的。

还有说我不知道抗原和pcr的区别的,别那么自以为是,我比你清楚这俩东西的区别,但我这篇答案的重点是有些事你做了就能比不做强。包括质疑民众不都那么自觉的,咱就是说,民众确实有得是不自觉的,但你也不能否认也有很多人自觉的吧?发热的时候手边有个能初步自测的东西,就比不能自测强,这总没错吧?1例就影响几千几万为啥啊,还不是因为什么都得等你们测,等你们检,我们大家自己都是一脸懵逼,感染不感染自己根本没法知道。

你就不想想自己要是能测的话,这几千几万里但凡有1个懂事的,是不是就有可能早发现?

还有问在全省最大的城市盖医院,别的城市怎么办的,这还用问?运到大城市啊!你以为现在他们不是这样干的吗?小城市承载不起的病患,省内转移到大城市是常规操作,现在的问题是,大城市也缺资源,所以我才说要多级建医疗保障体系。就最简单的备份和冗余不知道做。一说就是没钱没人,那你这么见天儿核酸封闭、全国人民坐吃山空,就有钱有人了?

我的思路不是全面放开,而是要把防控做到基层,而现在我觉得防控策略整体的思路正好相反的是非得往大医院挤,那不医疗挤兑还能怎样呢?

要动态清零,那你得动起来啊。

user avatar

这个事儿其实说起来也简单。

因为出政策的是中央,但出力出时间出钱的是地方。

一旦出了问题,追责的是中央,被追责的是地方。而且追责上不封顶,你看前两天吉林市市长。

结果地方不敢不加码,然后要求地方不许加码的是中央,加码的是地方。

最终就成了,受到表扬的是中央,受到批评的是地方。夸的都是“厉害了我的国”,骂的都是小区物业和街道办。但其实出工出力主要靠的都是地方。

本来现在经济就不景气,房地产又不让搞,然后天天折腾人,动不动就拿把大砍刀威胁你说“管不好新冠我摘你乌纱帽”。

这一天两天的可以,一年两年的咬咬牙坚持坚持也行。

三年了啊,还没点儿脾气才不正常。

所以这个时候国家卫健委跳出来点一下地方是很常规的操作。不指名,不道姓,不树典型,点到为止,各位自己心里都有数的话,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那要不然就只能再树个反面典型了,望周知。

就是这么个意思。



以上为原答,以下做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应该能让大家对这个出钱的问题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以最近这段时间频频上热搜的吉林省为例:

吉林省人口2400多万人,根据吉林省自己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省全年地方性财政收入1143.97亿,我们直接算1144亿好了。

根据网上透露出来的数据,一个新冠自测盒的成本大概在2-4元,我不知道在马路边的新冠检查点的耗材人均价格会不会比这个便宜一点,但是政府采购价无论如何我估计不会有成本价那么便宜。我在这里权且假设这个东西的耗材,人均政府采购价5元,这个数好算一点。一个人检测要10元,毛利率200%,也不少了,估计不能比这个便宜太多。

那么,如果要给全省做一轮核酸,纯耗材成本,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只说耗材,成本1.2亿。吉林省年收入1144亿,平均每天3.13亿,所以如果有一天干这么一轮,纯耗材钱,一天的三分之一收入就没了。还不止三分之一,大概40%的样子。

如果持续一个礼拜呢?八个多亿就没了。纯耗材。

以上数据纯属瞎算,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建议把几位派去香港洗尿布,一举三得。

user avatar

3月25日17时更新:

有人说我统计的不是当下奥密克戎的数量,并且我们疫苗接种率也很高。

OK,那让我们来看看隔壁吗的韩国。

韩国今天新增死亡470人,人口一共5000万,接种率85.9%,中国接种率87.9%,可以说基本上差不多。

按照这个比例,中国14亿人口,每天死亡人数将达到13160人,一个月就是40万,一年就是480万。和美国数据一模一样。

而且中国很多地方医疗条件还不如韩国,到时候死的人可能还会更多。

所以说,从目前这波疫情来看,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共存的地步。

——————————————

已经有很多我认识的年轻人都开始支持开放了,甚至把防控形容成了闭关锁国,说是“辫子没嘠干净”。

我只想说一下,2020年1-8月中国流行性感冒发病数量为1141642例,死亡人数为138人,美国新冠一天就死了2191个人(这还不是精准统计,实际死亡人数应该远超这个数字)。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7倍,就算以2191来计算,那中国一天就得死就得死15337人,一个星期就是10万人,一个月就是40万人,一年就是480万。

你们管这个叫大号流感?

这还不算集中了全国94%人口的胡焕庸线内的人口密集区所带来的高传染,一旦完全开放,中国天下大乱就是时间问题。

共产党把人民当人,某些人却不要当人要做鬼,恕我直言,如果中国乱了,第一个死的就是你们这帮要求开放的人。今天有共产党保护你们,你们就烧高香吧。

user avatar

我先上结论:国家绝对不会短时间完全放开

很多人觉得这几年疫情误了很多事,大量人失业,很多行业遭到打击,这里不能去那里也不能去,就连经济也受到了影响,熬了三年还没看到战胜病毒的希望。

然后一转头,发现国外纷纷躺平,新冠病毒似乎降低了毒性,很多人说新冠肺炎变成了“大号流感”,所以网上越来越多人期待“放开”,鼓吹“放开”“躺平”。

说实话,有一个真相你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民众是愚钝的。

民众是很容易被煽动的,前几天一句话反复上热搜,叫做“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很多人纷纷怀念没有疫情的日子,想着既然打不败疫情,还不如彻底放开,毕竟国外就是这么做的,也没见到有什么糟糕的事发生啊。

但帐不是这么算的。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可以生搬硬套,我们要吸取西方防疫里适合我们的经验,并且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制定出独属于中国的理论方法。

下面我将逐条分析中国为什么不能短时间完全放开。

1.躺平的国家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大家知道美国因为新冠疫情死了多少人了吗?

一百万

而且日新增死亡两千

美国人口3.3亿人,中国人口14亿,换算下来,中国如果放开,要死424万人,日新增死亡1万。

你敢确信自己不是那424万中的一个?

而且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要知道我们中国的人均医疗资源远不如美国。

在每十万人的ICU数量上,美国是34.7,中国只有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这意味着如果完全放开,100%会发生医疗挤兑,大大增加死亡率。

这不是四百万的问题的,四千万都可能打不住。

2.放开真会让我们的经济变好吗?

我们为什么会期待放开?当然是我们现在过得不如意,生活有诸多限制,收入也不乐观,所以我们希望放开,让经济充分发展。

很多人是二极管思维,认为疫情防控=牺牲经济,放开=解放经济。但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当死亡人数四千万都打不住的时候,经济难道会变好?

我告诉你,真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没人会关心经济了,短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动荡,整个国家体制都将被摧毁,这是真正动摇国本的事情。

永远不要低估我们中国人民,中华文明一直是“大政府”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政府帮我们考虑到。西方文明是“小政府”模式,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政府不会买单。

所以别看西方整天那么乱,又是游行又是0元购,其实即使发生再大的事,西方最多就是换届,但中国不是啊。

到时候是真的会天下大乱的。

新冠疫情既然来了,我们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要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天真。我们现在受的是经济增长放缓的苦,受的是疫情隔离的苦。如果我们放开,将受失去生命健康的苦,将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

不要觉得没这么严重,人类受病毒的苦受的还少吗?大家还记得黑死病吗?鼠疫一共死了多少人?

事关亿万人生命安全,国家在这点上还是拎得清的。

那么问题来了,动态清零何时是个头?疫情十年不消除,我们要封十年吗?百年不消除要封百年吗?

我的观点:未来是一定会解封放开的,但一定会循序渐进,且要等到时机成熟。

国家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国外倘若将来真的完全群体免疫,到时我们如果还是动态清零,明显融入不进世界大家庭。

短时间完全放开会产生医疗挤兑,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说要循序渐进。那“时机成熟”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防疫就是一场战争,我们要用战争的思维去对待,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

用极其细微的代价完全放开是我们的目标,同时也是战争中的“战略反攻”部分。

什么时候战略反攻?

当敌我力量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

什么时候敌我力量发生本质变化?

有个词语叫“此消彼长”,当病毒的力量越来越弱,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时,胜利的天平会偏向人类。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操之过急,毛主席教导我们反攻或者总攻一定不要急,一定要准备充足,一定要等到有万全把握的时候发动。

从事实来看,病毒力量确实变得越来越弱了,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敌人越来越弱。但同时传播能力却越来越强,这需要警惕。

所以我们要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阻断传播上,而在医疗资源投入上可以适当放宽(在最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上已经做了调整)。

然后我们需要准备武器,也就是为完全放开提供时机。

在这里我认为张文宏医生说的抗疫武器确实有道理,毕竟是专业的,这里截取一下:

1.研究药物,这是直接摧毁病毒的武器。

2.想方设法降低病毒传播力度,一方面我们要注射疫苗,另一方面我们要戴口罩,这是为了防止人类战斗减员。

张文宏医生还说了一个医疗冗余,其实这个比较难,因为医疗资源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突然大幅增加的,我国人均ICU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我认为在十年内很难达到美国的程度。

所以我们可以专门为新冠肺炎创造医疗冗余,比如方舱医院等,而且要细分治疗方案,做到最大效率治疗病人。

就这样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离真正以微小代价放开就不远了,正常的生活离我们也就不远了。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除的,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共克时艰。

user avatar

那你抛弃香港啊,一边灌水一边泄水是吧?小学数学题玩习惯了属于是

user avatar

不是流感是什么?

连大号都算不上好吧!

user avatar

这么说简直就是在摆脱责任。

真实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传染性强、隐蔽性强,爆发后地方没有处置经验,防护和消毒都有点儿戏化,给了病毒传播的漏洞。

我所在的县昨日新增100多例,自12号左右发布有病历以来,连日都有新增,昨日的新增病例里,有在疫区工作过的志愿者。离谱的是,志愿者在隔离点工作后,竟然还能回家居住,隔离点甚至没有为工作人员准备食宿,竟然让大家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不是离大谱了么?前天我在群消息看到让工作者自行解决食宿的事情就在家跟我妈吐槽,没想到今天就得到志愿者出现病例的消息。而且,今年没有看到新冠刚开始那年那样的大规模有效的环境消毒,疫情传播到家门口了,核酸监测点还拿着个小喷壶往手上喷雾做消杀防护呢!这种形式性的消杀有个毛线用!而且,村里的志愿者闲了还会摘下口罩,翘着腿儿抽根烟,如果去做核酸的人真的有病毒携带者,必然要以这样的人为媒介把病毒散播开去吧。——基层对于防疫的理解、应对,真的是太不足了!

他们故意的吗?我看也不是,大家抗疫都挺积极的,捐款捐物,出人出力,规规矩矩去做核酸,不出门不上班,没了收入也忍着,并盼望着疫情赶快过去。归根结底,还是基层的人没有理解抗疫,不懂科学防疫,缺乏条件。例如核酸检验点的人就没想过可能会有病毒携带者带毒过去,现场应该用大的喷雾反复消杀。例如隔离点选在了镇中学,那里的学生宿舍本来就连独立卫浴都没有,门窗都关不严密,落后得很,工作人员无法跟隔离人员分开,也没有可以隔开的有基本卫浴生活设施的其他房子可用,以及镇上连个宾馆都没有。疫情之初,附近的镇爆发疫情,村民要集中隔离,镇上头脑一热就把他们接过来了,给安排到了镇上唯一的中学里面去;现在,隔离点真的出了感染者,连志愿者都给感染了……本质上还是防控无经验,不到位,物资、设施等硬件条件也不足。

隔壁县比我们病例少,早就在搞方舱医院了,我们县还没听见动静。

但愿这次真的症状轻微,愿感染者早日康复。

user avatar

所有吹新冠是“大号流感”的人,都只敢扯死亡率,不敢比传染性、避而不谈死亡人数。

假设有两种传染病:

一种传染性弱,不加控制会导致1000感染,100人死亡,死亡率10%。

一种传染性强,不加控制会导致1000万人感染,10000人死亡,死亡率0.1%。

我现在宣布:

比较了以上两种疾病的死亡率,我们的结论是后者更温和,所以不需要控制。

你要不要骂我傻○?

奥密克戎毒株是2021年11月底被命名的,由于它传染性极强(根据美国去年12月的统计,占新增病例的70%~90%),经过了从出现到现在的大概半年时间之后,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主要是由奥密克戎导致的。

那么这个死亡数是多少?打开最新的疫情数据可以看到:

美国,总人口3.3亿,新增死亡2437,相当于中国每天死10338人。

英国,人口6720万,新增死亡153,相当于中国每天死3187人。

法国,人口6740万,新增死亡173,相当于中国每天死3593人。

澳大利亚,人口2750万,新增死亡27,相当于中国每天死1375人。

日本,人口1.26亿,新增死亡171,相当于中国每天死1900人。

韩国,人口5200万,新增死亡429,相当于中国每天死11550人。

号称制造业崛起的越南,人口9700万,新增死亡62,相当于中国每天死894人。

想要靠接种率解决问题的以色列,人口921万,新增死亡6,相当于中国每天死912人。

最近被某些人吹得很凶的新加坡,人口570万,新增死亡11,相当于中国每天死2701人。

这是一天的数据,统计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数量级不会有太大问题。

随着疫情的扩散,感染的人数增加,同样的死亡率,死亡的人数还会提高。

更不要提它可能在以亿计算的培养皿里继续变异的问题。

吹放开躺平的人管这玩意叫“流感”?

他们没有心,听的人可千万不能没脑子。

user avatar

说来说去,还是得承认 ,人是有生理极限的。

一线防控人员,披星戴月,已经不可能是996的概念了 ,由于许多地区,已经十几轮核酸检测,很多防控人员几乎是白加黑,5+2的干,既照顾不了孩子,也体恤不了老人,各地的防控补助还停了,出现疲劳心态 ,其实是正常的。

下面是抗疫人员的自述:


核酸采集人员,免费人山人海 ,采集到后面,手都抬不动 ,很可能因为采集不到位,导致假阴性。那么,增加人手吗?许多科室就得关门,肿瘤之类的患者,就可能就诊困难。这儿也是有一个极限的。

基层政府,许多地方财政是透支的,眼巴巴地等着转移支付,可是如果北上广不断停摆,谁来支付呢?这儿依然有一个财务上的极限。

当然,坐在办公室,旱涝保收,8小时工作制的人,肯定是没有生理极限的。

——————————

看到山东援威专家 80 后博导白晓卉抗疫中因心梗去世的消息,我沉默了很久。

我手中有一份文档,记下了很多牺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我经常翻看它,不知不觉已是长泪满襟。

这个消息,和以前看到类似的消息一样,很快便掉出了热榜,但是我知道,至少,它不会在我的心中消失。

在外部世界已经全面开放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将是一场持久战。

RNA病毒,唯一的意志就是不断繁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地繁殖,人鼻病毒icon,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是这样,肺炎合胞病毒是这样,季节性冠状病毒也是这样。

RNA病毒会永无尽头的迭代中变异或重组,能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的就生存下来,不能的,就此消失。

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挑战,因为病毒的传播会越来越快速,隐蔽,难以察觉,甚至无症状。

要赢得这场战役该怎么办呢?

应该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措施,让措施更温和一些,更周到一些,对群众的影响更小一些,这样才能赢得群众对战役的支持,也应该让我们一些的“大白”们能喘一口气,能有基本的休息和更替,甚至通过科技进步,让他们能够以逸待劳,而不是过度透支。

例如,核酸检测的特异性非常高,几乎可以达到100%,但是灵敏度却只有70%左右,会有30%左右的漏诊,部分地区甚至做了十多轮全员核检,群众和一线人员疲于奔命,依然出现了漏网之鱼。

为什么不改进措施,改为全员居家连续测3-5天的抗原检测,上传结果到云端APP,发现阳性后再用核酸检测确诊呢?

抗原检测虽然特异性只在90%左右,但是灵敏度非常高,主流制剂的灵敏度在90%以上,而且操作简易,经过的环节比较少,15分钟内就可以出具结果,能迅速采取措施,而且连续5天的居家抗原检测,也几乎不会再有误差。

最重要的是,避免了一轮又一轮人员密集聚集导致的可能的,防不胜防的交叉感染。

要知道,全员核酸采集,对取样、操作环境、设备和人员均具较高要求,环节越多,就越有可能出现漏洞。

一个例子,面对人山人海,疲惫不堪的大白最后手都抬不动了,取样不到位怎么办?手消不够规范怎么办?

让群众更舒适一些,让一线人员少疲劳一些,我们就越有可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不是么?

user avatar

人在海外,跟各位报告一个国人很少知道的事实。

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便只是季节性流感,西方在事实上也在执行清零策略而不是躺平。只不过清零难度相对低很多而已,打了疫苗基本没事了。每年到秋冬季节,我司都会组织员工打当季的流感疫苗,托我同事的福,我怕打针狗着不去打,但基本上也没生过病。社区的药店里也能打,但公司会请医护人员到办公室。如果不打,小组里Mike,Peter,Bob等等轮流病假,冬天的项目根本就进展不了。这是一项公司福利,但本质上是资本在保证自己的生产活动能够不受干扰的正常运行,如果西方社会真的认可流感应该躺平,资本请你去打疫苗是真的在关心你个耗材的身体健康情况吗?你清醒一点啊。

所以,我觉那些认为新冠是“大流感”就可以共存的论调,就可以算是不实消息了,以后见到这样的论调大家反手举报就完事了。净化知乎讨论社区,人人有责。

补充1:

清零作为目标没问题,出错的是过度防疫。就像打游戏复盘的时候是阵容选的问题,还是执行的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出选了版本答案的阵容但没打好,最后反而怪T0阵容是版本陷阱然后误入歧途,这就很可笑了。

补充2:

奇怪的联想,美帝为什么认为自己赢了朝鲜战争?美军登陆时,北朝鲜拿下来9成左右的朝鲜半岛,结束时北朝鲜退回了38度线。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躺平,我们作为疫情最早的爆发地,和最晚的躺平地,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下就是会成为疫情肆虐“最久“的地方,甚至成为中国病毒。

user avatar

最近共存论又出来了,就是想拖中国下水而已。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是完蛋了,什么理念口号都没用。欧美国家不是不懂中国的方法好,是学不了。也不是媒体所说的西方人追求什么鸟自由,是抗疫物资,物流,通讯,大量执行措施的工作人员,重点区域的医疗支援能力,样样拉跨。这是系统性的制度不行。你看看我们的媒体,只知道采访医生,采访几个学者,都是提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完全体现不出来中国抗疫模式的强大国力及制度优势。除了喊口号,我们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还会干啥?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废话套话的八股文。现在欧美都是处于社会,经济瘫痪状态,靠中国生产的物资靠印钱在维持社会基本运转。

那些呼吁“流感化应对”的人,从没想过我国重视生命特别是亲人生命、民间多有储蓄、医疗特别是ICU医疗的人均分配率低、流动人口极多、产业链条极多极细、人口密度极大等国情,从没想过为何美国会出现就业需求高却又无人应聘、物资供给混乱和缺乏、通胀高企,从没想过印度那种不敢详细统计乡村新冠死亡数和烧光木材焚尸都来不及,从没想过为何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在新冠疫情之下都负增长却只有我国能够正增长.........

我敢预言,一旦咱们也放开物理防疫,我国出现的局面特别是到达医疗挤兑之后,就是上述那些国家的综合:全国经济负增长、经济秩序混乱、人民流散城市会变成大半个春节般既无经济可言还染及乡镇死亡高企、就业与生产混乱停顿、金融和物资物流混乱、通胀高企、医疗和医护物资遭挤兑导致医疗秩序混乱........ 每一个都会发生,哪怕不会都比上述国家那些更严重,但绝对也有些比他们更严重,并且综合的结果也要比任何国家都严重。

醒醒吧,别别人怎么做就冲动跟着学!美国可以要经济不要人命,印度可以怕饿子而不顾人命,但中国人的选择绝对是取后者而舍前者,并最终人财两失——一旦发生医疗挤兑,中国人就会四散回家,吃储蓄而不工作!

咱们现在的动态防疫,就是以局部换整体、以短期小空间换长期全局,去收获最优的结果,并等待医疗的进步和病毒的弱化。成绩已有彰显,切不可半途而废毁于黎明之前。

user avatar

是不是大号流感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学医的

但是“歇歇脚、缓一缓”肯定是不对的,最好还是等等看,观望观望

不知道是台湾最近电力充足还是灯塔的经费到账了,反正现在共存党满天飞,言必称还没流感死的多,我们防疫动态清零付出了多大代价,国外开放才是正确的云云;

其实用脚指头想一下,如果国外开放是正确的,他们生产迅速恢复,我们防疫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开进口勉强维持日子呢

睁开眼看看现实是这样么,现实是我们经济在一地鸡毛的时候,唯独出口特别强劲,为啥?我还是请共存党用脚指头想一想

可能有人说,那是之前病毒毒性高,现在毒性低了,没事了

即便是这样,也需要等一等,观望一下,毕竟从动态清零转为共存,我们一天就可以完成,这个就算我们现在动态清零错了纠正也特别容易;

可如果共存错了呢?再去动态清零,这恐怕比疫情第一年全国封城付出的代价还要大几十倍,毕竟当年没有我们“共存”之后可能出现的几亿感染者

user avatar

纵观所有回答,无论是清零派还是共存派,双方都对于即将出现的新变种绝口不提,一门心思盯着奥密克戎说事,就好像致死率较低的奥密克戎会已经是最后一个版本一样。

殊不知一旦放开管控,病毒的选择压就会大幅降低,所谓的“为了提高传染力所以降低毒性”的进化方案就会不复存在,到那时候,百分之百会有传染性和毒性兼具的可怕变种出现。

更别提中国是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感染过新冠的国家,一旦病毒大举入境,便会引发极其恐怖的瓶颈效应,大量未曾设想过的怪异变种就会出现,这其中有很多种可能,但在我看来,没有一种是令人乐观的。

而现在各个回答把奥密克戎的危害性作为是否应该放开管控的依据,就显得有些滑稽了,如此机械和教条地看待问题,恕我直言,各位得到的结论恐怕都是错误的。

很快,灭绝人类的欧米伽便会到来,到那个时候,各位去另一个世界再争论也不迟。

user avatar

放开防疫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像方方这样的共存爱好者是绝对不谈的,他们只会反复跟你洗脑:

1、经济出了问题,民企过不下去了。

——睁大你的狗眼去看看吧,哪个国家的经济因为跟病毒共存起飞了,又资本家什么时候跟工人能有福同享了?

2、防疫是官僚推脱责任的手段

——放心,真放开防疫后他们更加如释重负,VIP病房也不可能轮得到你,你全家人就靠自愈吧。

3、“真空球形的穷人”日子很难过

——你绝对不穷,你甚至可以到处吃喝玩乐,因为你绝对想象不了这个世界其实对穷人来说本来就谈不上什么自由,世界上多的是比一日三餐只能吃清水白菜更残酷的事情。

因为工作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的穷人,只有真正的穷人才会知道他们的家庭后来过得有多么艰难。

那个抛妻弃子的北京程序员猝死才几天呐?而且他还是字节的高级算法工程师,当代工贵。

共存论者里的“穷人之友”跟自由派里的“农民之友”逻辑真的很像,他们似乎很在乎弱势群体,但他们往往既不是真的穷人,也不是真的农民。他们在疫情中利益受损时,他们只会将损失风险转嫁给弱势群体。

注意到喜欢鼓吹共存的人往往也是西方自由派,其实后者无所谓,因为一般遇到意识形态上有分歧的人,我对他们远远到不了讨厌的地步,毕竟我们本来就是在讨论一个大而空的东西。唯独这一次,我的心态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我从来没有像这次看到这个话题以后,对某些鼓吹共存的群体产生过这么大的现实杀意。

既然穷人一无所有,更没有什么能留给后代的东西,死国可乎?

所以我现在能想象的最残酷的事情,就是如果因为你们的自私促成了共存后,死了成千上万上百万的人,甚至包括我的家人,那我们就会把你们这些当初囔囔共存论的人都找出来:我发誓你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有机会留下任何能够用来压迫别人的资产给后代这就是在你们制造出来的互害社会里,一个死不由己的群体的反击。

user avatar

韩国3月前17天,新冠死亡3000多,按照人口换算,想到于中国死亡9万。

这还是在韩国采取了“禁止5人以上聚餐、确诊者必须居家隔离10天”等政策的前提下


中国流感一年也就死亡8.8万。

这波新冠半个月死够流感一年的份额,过于“大号”

———————————————

评论区有人提肺癌死亡人数来支持共存。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是不是忘了“新冠”是“新冠肺炎”?

按照韩国的数字,共存之后中国一天新增上万重症,全是需要肺病专家参与会诊的。肺癌病人死的更多了。

user avatar

按照那些已经躺平放开的国家的例子,只要疫苗覆盖率足够(新加坡,英国,日本),死亡率是万分之四左右。

换算下,中国80%的人感染也就死个五六十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哦对了,普通流感的死亡率是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

每年因为吸烟导致的慢阻肺死亡人数都有一百多万,从来没人care过这个问题。看这个回答的大多数人大概是第一次听说慢阻肺这个病。

至于因为防疫措施导致的其他死亡,比如之前那个哮喘死的护士,就更加是防疫政治正确之下的代价了,连统计数据都不是。

————————————

总有些傻哔喜欢用人命来压我。

行啊,来算算人命。已知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是肺癌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每年因为慢阻肺死亡人数大概百万左右,因为肺癌死亡的人数大概是八十多万,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多,加起来足有三四百万。算起来这个人命的数量,比Omicron的0.04%的死亡率高多了吧。

那为什么国家不拿出防疫十分之一的精力和代价,来搞一场禁烟运动呢?不是说生命至上吗?

我告诉你为什么,从头到尾和生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和经济/政治有关系。对于新冠疫情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卫生防疫问题,由于之前各种高调宣传,已经成为了政治问题,所谓的,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所以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的继续搞清零。

新冠成为了目前关注的重点,已经上了称,所以得了新冠死的才能算是人命,其他原因死的,比如医院封急诊导致病人死亡,比如医护去做核算导致医疗力量不足的死亡,比如各种封锁导致的自杀,这些都不算人命。

而对于烟民来说则又是另外的问题了,《是首相》里面说的很明白了:

所以烟民的死不叫作死,叫作“做贡献”

user avatar

说的是香港地区

大家不要联想

HK又要发钱了



发钱你不学,HK也不用封城。

你倒是处理啊



上嘴唇碰下嘴唇的,动动嘴,谁不会啊!




PS,疫情到底严重不严重啊


记者全部带口罩。


卫健委领导没人带口罩。



user avatar

大约二十年前,前互联网时代,我们那边传言会发生七级以上的大地震

地震局的专家来了几趟,还具体指出来可能会顺着哪条断裂带出事

新华书店有一本地图册,正好标着这条断裂带的位置。这本地图册直接脱销,此后几个月被人当宝贝一样传阅,就为了看看传说中的断裂带离自己家有多远

后果就是全市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能逃的基本都拖家带口跑了。实在躲不了的,尽量找现浇的房子住,再或者就是住那种蓝色的地震篷

大人小孩不管走哪里,脖子上都挂着个口哨,不为别的,就预备被埋起来的时候求救

那时候正好遇上下岗潮,能全家一起逃的人确实也多,全城逃了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学校按以前的班级都没法正常上课了,只能重新调整班级。请个事假逃到外地自学大半年,才是常规操作。我作为一个毕业年级的学生,居然连张毕业合影都没照过,全班唯一的合影还是闹地震前某次郊游拍的


地震局的专家确实有点水平,之后陆陆续续的确来了不少小地震,但是传闻中的大地震一直没来

再过了大半年,尽管还是小地震不断,大家还不是又回来了

七级以上的地震可不可怕?可怕

死亡率能有多高?请参见几年后的汶川地震。多说一句,当年闹地震的那条断裂带离我家也就20公里左右,差不多就是映秀到都江堰的距离

怕不怕死,怕不怕残?当然怕。记忆中我的口哨至少是挂到非典以后才取掉的,我也至少两年没在床上睡过,只敢睡在一个加固的铁床侧面,床底下全是应急的水和干粮

但是饭还是要吃的,钱还是要挣的,学还是要上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地震不可能躲一辈子,地震篷也不可能住一辈子,哪怕心不甘情不愿,一切最后还是回归正常了

像当年躲地震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居无定所熬了大半年,所有人最后真的都疲了

user avatar

是不是大号流感,让数据说话,而不是在那喊口号,我只相信科学和大数据,而不是想听你在那喊口号。计划生育放开以前,要是听计生委的报告,还以为中国人口膨胀问题严峻呢,滑稽。计生委那么多人口问题专家,掌握一手数据,会不知道实际情况?不,他们是舍不得一些东西。


2020年为什么各地抗议不会松懈,那是因为武汉个4.几的死亡率摆在那,所以不用动员,全民都很紧张,全民上下都会积极配合,那时各地没有一轮轮无休止的核酸,疫情也很快压下去了。


2022年为什么各地防疫漏洞百出,确实是大家疲惫了,松懈了,甚至不配合,那你倒是给出数据让大家紧张,不要松懈啊,整个发布会通篇不提重症率,不提死亡率,到底在回避什么?


重症率我是不清楚,但死亡率很好查。今年以来,各地没有新增新冠死亡数据,而到目前为止,各地累计感染3万人左右。也就是说3万的感染,中国做到了0死亡。不知道这种能证明中国疫苗水平,医疗水平,全世界领先的数据为什么不拿出来吹一下,要知道普遍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新加坡是万分之三,欧洲则是万分之五。


坐标深圳,从上个月开始这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已经连续二十多天天天核酸了,经济损失什么的不提了,有没有懂行的给算一下这里面的医疗资源和资金投入,和别的方式做对比呢。还是那句话,不要怕数据,请用数据说服大家,大家自然会积极配合。



user avatar

歇歇脚,缓一缓。

六个字,充满了决策者对执行者的傲慢与偏见。

似乎执行者天生就应该不吃不喝不睡打满鸡血时刻准备着。一声令下就张牙舞爪的冲出去把任何来犯之敌就地正法。

可能吗?机器运行久了要停机维护,程序运行久了也要重启,何况是个人?基层执行者都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他们要吃要喝要休息,他们有家有口有社交。他们都是人,除了工作属性他们还有生物属性,有社交属性,劳逸结合是必须的。

两年多了,基层一直在死扛。科学,精准,专业,口号都很响。然而到了基层,就是封闭,核酸,隔离。当然,针对动态清零这个要求,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但是让大家歇口气不应该吗?

那些在一线采核酸的,很多都是其他科的医生,我一个骨科医生朋友,平时要做自己科室的工作,疫情来了要突击采核酸。另外一个街道办的朋友,只要有疫情,常年就在外值守,封闭。这次疫情已经32天没有回家了,他们的口头禅是今天是工作的休息日,明天是上班的星期天。他们什么时候得到过休整?部队作战尚且需要休整,他们呢?

这次疫情,几个原来表现好的城市都灰头土脸,一来奥米克戎确实不一样,二来不觉得真的疲了吗?从去年十二月一直高强度工作到现在,什么人可以一直顶着?就凭一口热气?

我知道卫健委大概也很忙,可能也是连轴转在加班,但是困难当前,你作为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多替你的部下说话解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挨了骂就搞压力传导让底下人跟着受累。少一点傲慢,多一些理解,制定政策多考虑执行,而不是一股脑儿就是莽。毕竟你要知道,士可杀不可辱,基层本来就又穷又苦,真把基层士气搞没了,躺平了,你自己那几口人是搞不定的。

user avatar

传染病防治这个,我国畜牧业已经有一套被实践证明过的成功制度:给老百姓发钱。

猪瘟一旦传播,破坏力巨大。所以哪个养殖场有病猪,立刻扑杀,把这个地区的瘟疫扼杀在摇篮里是最经济实惠的。不然如果传播到全省,损失数以亿计。

但是怎么让养猪户自己主动上报疫情,并且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猪扑杀呢,这就需要政府给补贴了。

能繁母猪和200斤肥猪的补助是xxxx元/头;80到200斤小肥猪的补助是xxxx元/头;50到80斤架子猪的补助为xxx元/头;仔猪补助为xxx元/头。 ——某地区补贴标准。

补贴费不能太低,某专家科普时举过一个例子,十多年前某地补贴给的不够,某养殖户偷偷的……,然后全省损失XX亿。

补贴不足甚至没有的话,下面阳奉阴违走形式主义就会成为常态。比如超市门口安排员工检查顾客戴口罩,顾客进了超市就摘,超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16年之前,地方政府对待环保任务也这样。现在是经济社会,没有经济驱动,靠用爱发电能撑一时,撑不了长久。

我能想到的经济补贴有「疫情隔离补贴」:同时发给个人以及他供职的公司(也是受损方)。

「商店停工房租补贴」:关店的餐饮娱乐场所等不交房租,补贴费发给房东,由市政府制订补贴标准。

「利息减免」:对停工的工商户,其银行贷款利息部分减免。

其余请评论区补充。

user avatar

中国公开的每年流感死亡数字是8.8万,中国人口14.13亿,美国人口3.3亿,那么这个数字折算给美国就是8.8×3.3÷14.13≈2.06。

而美国最近单日新冠新增死亡是1300+,2.06万也就是够美国新冠两周多一点

所以,如果卫健委卫健委这个结论成立,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中国每年流感其实要死数百万

user avatar

说真的,现在的疫情已经不是躺平和开放的问题了,而是大家都疲了,倦了,撑不住了。

民众苦,防疫工作者苦,虽然大家都骂领导,但有些领导也苦。

我在的地方是辽宁的五线小城,经济本来就不怎么发达,最近出现了几个密接,好家伙直接封了一个区,各种非必须行业全部关门,抖音做小生意的,全都怨声载道。

而且封就封吧,严格一点也行,但问题是各个路口设卡,车不让过,人可以过,这就很搞笑了,难不成车带病毒,人就不带?

所以现在是路口车堵的老长,交通瘫痪,看似很紧张,但实际上没什么卵用。

我一个表姐是护士,属于那种文职的小护士,不下病房的,所以工资也不高,一个月两千多块。

结果一有疫情就抽调她们干这个干那个,甚至紧急情况大半夜都被喊起来加班。

至于补贴加班嘛,一概没有,一句白衣天使就打发了。

换句话说一个月两千块你玩什么命啊,她有的同事甚至都想要辞职了,去药房卖药也好过这种。

所以有时候真别怪防疫的医护人员态度不好,她们所做的,也是工作之外的无偿工作。

而面对种种不合理的防疫措施你可以骂领导蠢,但领导也怕啊。

一旦出现确诊,各个相关领域的领导就要被追责,毕竟好些个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所以对于各个阶层的领导来说,他们更怕疫情,蠢一些的捂盖子,聪明一些的就严格执行,总之别管有用没用,先让上面看到自己尽力了。

疫情发展到现在,从上到下,可以说所有人都倦了,疲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除了疫苗有进步,其他就是核酸,隔离,封城老三样。

面对疫情,可以说所有人都没错,严格防疫没错,想要解封,恢复生活也没错。

那错的又是谁呢?我是真的不知道。

user avatar

你们什么也不是,他说的“有地方”是指同级省、部。其它机构肯定日子难过:你卫健一直站C位,年终总结一直有成果,预算可以不封顶,我们怎么办,年终总结写了两年由于疫情影响,第三年再写这个,不要说我个人进步了,想捞点都没理由申请预算。

user avatar

1、奥密克戎是不是大号流感?比大号流感强还是比大号流感弱?

判断一种传染病的危害有两个方面:

第一、毒性;第二、传染性。

从毒性上来说,奥密克戎不要说大号流感,小号的流感都算不上。

这个是从重症率,死亡率来比较。

目前这个是有数据支撑的。

从传染性来说,奥密克戎的传染因子系数远超以前的新冠病毒,也远超所谓的大号流感。

2、即便是大号流感,难道不需要防范吗?

目前的这个病毒,该如何检测,该如何治疗,该如何防范。肯定不能跟以前一样。否则代价太大。

这个是缓一缓出现的根源。

同时可以看到目前的一些标准有适当的放低。

比如隔离的天数就降低到了1个礼拜。


user avatar

假设躺平之后

1.按照平均数据30%的感染率算,十四亿人感染四亿两千万,按照香港病毒减弱后的实时死亡率0.62%算,每年需死亡2604000(不考虑因数亿人感染造成医疗挤兑所提高的死亡率)。

此数据远高于每年因车祸死亡的10.6万,且远高于全球七十亿人的基数下每年因流感死亡的65万人(全球数据)

2.按照以上推断基本上家家披麻戴孝,以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每死一个人至少有二十几个人要去讨说法,行政压力剧增,医疗严重挤兑。

因兔死狐悲,家里有口的将尽量减少外出避免风险,旅游,娱乐,餐饮,住宿等产业集体死亡,部分家里有地的回家种地,工厂招工困难成本上升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下降。

原本说因为防疫政策还不起贷款活不下去的人群依旧活不下去。医疗殡葬等产业营收暴增,墓地遭到哄抢,出现摇号抢墓地的情况。

3.芳芳同志们开始满地手机的创作工作,原本防疫期间痛斥过度防疫的人群开始出现失忆症状,怒骂放开政策,核酸检验因不管是防疫还是放开后的高需求再次躺枪被人怒骂阴谋论。

4.内部混乱,原本防疫清零政策下的正增长经济开始下降,与躺平国家一起进入负增长阶段,完美达成了广大1450的工作指标喜提奖金。

国内所谓独立自主思考,我有个朋友,放开是全球的选择,这就是个流感等无脑支持者突然发现,他们的战友都在国外,他们的家庭都在国内,抢不到病床的他们只能缩在角落里,怒骂着都是社会不好。

——————

说实话,我身边老板们基本都希望放开,因为损失真的很大很大,而且他们不用去一线。

安全保障有了,肯定想方设法去赚钱,哪怕去赌一个明知不可能的事情。

(我现在就属于防疫区,我和员工正在店里赌命,老板在家休息。

没有别的意思,我们老板人还可以,人之常情。

但是阶级真的决定很多东西,打工的就是打工的,多从自己的位置想想。)

真放开了,只要你不是老板。打工的生病了,老板也肯定让你回去无薪休假半个月。

疫情全部放开,你一年至少要感染三次,国外只能算半放开都有个哥们一年感染了五次还不六次,B站应该还能搜到。

也就是放开了你一年至少要居家隔离三次,别想着带病上班。老板不会让的,放开不代表让你带着公司一起死。到时候每天上班核酸检测就是基础。

然后大规模冲击医疗,数亿人次的挤兑,你只能祈祷是轻症和无症状,只能靠吃药赌命,医院就不要想了,排到你的时候。要么死了,要么好了。

国家新版的防疫政策已经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真到时候可以放开,国家不会用你催的。

搞清楚了,疫情放开后国家一年省的养老金绝对是千亿级的,医院多纳的税也绝对是万亿级的,别搞什么阴谋论卖口罩消毒液啥的。火葬场小盒子还要3500了,你多少个口罩才够个盒子的。

现在放开就是拿人命当柴火,逼普通人因为两三千一个月去赌命。(我没有说永远不放开,根据实际情况来。)

还不起车贷房贷,生活痛苦,是因为疫情,是因为美国336个全球生物实验室。(历史书和国际新闻史记载的很清楚,美国就没有不投毒的时候。越南战争的橙剂,抗美援朝东北被投的生物病毒,核试验把人家小岛人搞绝种,印第安大屠杀,黑人病毒测试等等)

zhihu.com/answer/238088

我们现在的苦难是因为新冠,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匪帮,不是因为国家防疫!

资本家不用上班,不用去一线,只要你经济流动他们就能挣钱。

死人的钱是最好挣得,想放开的先看看自己的屁股坐哪里。不要想当然,放开了老板们不会和你赌命的,生病就无薪休假这是肯定的,别想别的。

怀个孕都想方设法把你开了的资本家们,你还想指望得新冠了人和你同甘共苦养着你?

国家才把人民当人看,资本只想挣钱!挣钱!挣钱!

user avatar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啊,既然大伙都鼓吹外国的开放政策多好多好,那为啥这么多外国的经济基本都是下降的啊,失业率也没见明显转好,有没有懂哥给我分析一下

无论从哪个数据看,中国的经济数据都是高过外国的啊

难道,这都是zf为了欺骗人民编出来的假数据?真实情况是外国已经摆脱了疫情的阴霾,只有中国被防疫工作闹的民不聊生?

《政府野蛮防控下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

user avatar

最近知乎特别多这类貌似为底层民众呼喊的帖子,

还有很多藐视病毒的言论,

他们和目前的疫情爆发呈正相关,

拜托蠢蛋们长点脑子,

他举例中说的真正的底层民众会来知乎???

他叽叽歪歪一堆话到底说给谁看???

看看数据

“自2021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243例(包含境外输入)”

2022年三月份半个月的

“3月1日至18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感染者超2.9万”

半个月比去年全年多接近一倍!!!

现在很多人被忽悠瘸了,真觉得新冠就是大号流感了?

仔细去找找关于新冠的研究报告吧,

国家再不重视起来,国内疫情也要崩盘了,

当年那么多人安逸的看着印度焚化炉不够用,

再这么下去可以直接看自己家的了

user avatar

要怪就去怪有些国家不作为 还故意捣乱 我国早以实现过清零 证明我国的防疫政策是正确的 不高压管理还能怎么办

我们这一个感染者一天之内连逛三个城市 接触人数地点若干 传染人数若干 不封城怎么办你告诉我

让我们都暴露在病毒之下?就凭有些人那自觉性 戴个口罩都像上刑一样 你指望开放经济会更好?

到时候这些人就又会说国家不管了 反正话全让这些阴阳人说了

还大号流感 开放?印度的焚尸炉到现在都还烫手呢 忘啦?美国用卡车整车整车的拉尸体忘啦?欧洲直接弃疗老人忘啦?

想起20年河南那个村长说的话 送给要开放的人 “死皮不要脸!”

user avatar

人民都没钱了,精神也疲倦了,快耗不起了,互相体谅一下吧

大家配合防疫,政府也要拿出效应的政策补贴一下隔离的人民啊,口号不能当饭吃啊。

疫情那么容易反弹,医院怎么还是那么少的医生,病床为什么还是那么少,国家你医疗资金多投入点啊,不能光凭奉献啊,多建设点医疗啊,现在这个医疗力量,疫情轻轻松松就给你击穿了。

一边要大家创业,一边又要隔离。一隔离创业就大概率暴死。

疫情一来生意一分没有,贷款一分不少,房贷一分不少,这种风险下谁敢创业。

没创业就业又上不去,灵活就业越来越多。

央行你再怎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没用啊,没老百姓敢在这种风险下大量贷款了啊

中国老百姓存款多,耗个几年没问题,但是接下来要耗几年啊。

抗日战争要是一开始就知道是八年抗战,那感觉还没那么绝望,但是抗日战争真的是到最后了国民党还在大败,当时的人民不知道还要抗战几年,无底的黑洞那才是真的恐怖。

现在疫情就是给大家感觉是个无底的黑洞,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大家不是怕这三年,怕的是三年之后又三年,然后还要三年。

user avatar

现在的网军水平真是不行了,要是二十年前的网军来吹共存;他们肯定会洋洋洒洒写下长篇大论来论证共存的好处、如何共存的方案。

现在这些网军,喊西方口号、阴阳怪气、扇阴风、点鬼火、说怪话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user avatar

中国人的性情是调和折中的。你让一个人喊“绝对清零”,另一个人喊“全面开放”,最终大家就会同意坐下来好好谈谈了。

user avatar

我比较支持共存

一堆人让我给开放后的患者出钱治病

按照你们的流氓逻辑

现在应该让你所在城市所有因为疫情管控失去生计或者收入大减的,带着老婆孩子去你家吃饭。应该让所有基层已经到了极限的医护人员门就近去你家休息,你给人家再包个红包,再开车送人家去就近的政府机关食堂吃饭。所有因为疫情小孩上网课家长要上班的,你帮人家看孩子批改作业督促学习。

没问题吧。诡辩呗。不就是用魔法战胜魔法吗?谁不会啊。

user avatar

真的喊不动加油了,每天看到外面防疫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但人不是猪狗,不能老是用这种高压的防疫手段来管理,动不动就封城。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的了,但是这已经是第3年了,数据放在那儿,危险性致死率已经很低了,但为什么现在的防疫措施反而比2020年病毒刚爆发时更加严厉了。

清零越来越不现实了,病毒症状轻,传播快不容易被发现,除非一直闭关锁国,把所有人关在家里一辈子。

一直不敢放开的原因,不就是怕医疗挤兑医疗资源不够吗?那这两年的时间应该多去盖点医院,多培养点医护人员,现在动不动大规模的核酸烧钱不少吧,最后真的有什么用吗?

这次清零了,过一段时间人员物资流动起来,又有病例进来了,又重复这种十几轮的大规模核酸吗,有没有完呢?

现在好多出现一例两例的城市都开始封城了,照这么胡乱疯下去,一直停工停业停学,接下去死的就不只是老年人了,还有承担不了经济压力的年轻人和还不上贷款的中年人。

user avatar

如果中央不希望地方把奥密克戎当“大号流感”看待,那自己就不能把奥密克戎当“大号流感”看待。

打个比方,假设某地出了悍匪甚至暴恐分子,如果中央不希望地方把这些人当小毛贼看待,那中央自己是不是也得下大力气?要不要督办?要不要派专案组?要不要支援?要不要指导?

同样的,面对新冠,要想让地方不当做“大号流感”,中央就该意识到,既然不是也不能当做“大号流感”,那就是地方凭一己之力可能搞不定的。

中央就得统筹领导,支持,帮助。

要给助力,动力,而不仅仅是给压力。

要帮助地方敢于抗疫,善于抗疫,乐于抗疫,而不是疏于抗疫,疲于抗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