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5 月 31 日后均可生三孩,享产假 98 天」,职场妈妈还需哪些配套措施支持?

回答
国家卫健委宣布“5月31日后均可生三孩,享产假98天”,这无疑是国家层面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鼓励生育释放出的又一个积极信号。对于职场妈妈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意味着她们在生育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在产假待遇上得到了保障。然而,要想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个有生育意愿的职场妈妈,仅仅是延长产假和放开生育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周全、细致的配套措施来扫清她们在职场和家庭中的障碍。

1. 真正落实并优化产假和陪产假制度:

企业执行的监督与激励: 98天的产假听起来不错,但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切实执行,并确保产假期间的工资、社保缴纳等福利不受影响。需要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进行惩罚。同时,可以考虑对积极落实产假政策、为生育女性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等激励措施,从正向引导企业。
延长并细化陪产假: 鼓励男性参与育儿是减轻女性负担的关键。除了母亲的产假,父亲的陪产假也应该得到重视和延长。建议将目前的陪产假延长至至少1520天,并允许父母双方协商分摊产假的使用时间,比如父亲可以在孩子出生初期休假,或者在母亲产假结束后继续休假,分担育儿压力。
弹性产假与照顾假: 98天产假可能不足以应对所有情况。对于双职工家庭,尤其是在孩子需要照顾的早期阶段,父母双方可能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可以探索更灵活的产假模式,例如允许父母双方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内,以弹性工作制或分段休假的方式共同分担育儿责任。此外,针对产后恢复、婴儿疾病等特殊情况,设立“育儿假”或“照顾假”,允许父母在必要时请假照料孩子,而不影响其职业发展。

2. 破解“生育惩罚”和“职业歧视”:

严厉打击就业歧视: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很多职场妈妈在怀孕、生育后,会面临晋升受阻、绩效评价降低、甚至被变相劝退等情况。国家需要出台更严厉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招聘、晋升、薪酬等环节中因生育而产生的歧视,并建立畅通的投诉和维权渠道。一旦发现歧视行为,应给予企业高额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建立生育成本分担机制: 高昂的育儿成本是许多家庭,特别是职场女性的巨大压力。政府可以考虑建立生育支持基金,鼓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生育和育儿的成本。例如,可以设立税收抵扣政策,允许企业为生育员工提供额外的福利,如托育补贴、母婴室建设等,并对这些投入给予税收优惠。
保障哺乳期权益: 哺乳期妈妈需要额外的休息时间进行哺乳。企业应依法提供哺乳室,并保证哺乳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社会对哺乳期女性的刻板印象,理解她们在工作和母乳喂养之间的平衡需求,避免因此产生不公平对待。

3. 构建全方位的育儿支持体系:

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 这是解决职场妈妈后顾之忧的关键。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价格合理、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内,解决03岁婴幼儿的照料难题。这不仅能让妈妈们安心工作,也能促进孩子的早期发展。
普及和推广灵活就业与远程办公: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灵活就业或远程办公的方式完成。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弹性工作选项,允许职场妈妈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更自由地安排工作时间,更好地兼顾家庭。
加强家庭支持与社区服务: 鼓励男性参与家务和育儿,推动构建更加平等的家庭分工。社区应提供更多育儿支持服务,如亲子活动、育儿指导、心理咨询等,形成全社会共同育儿的良好氛围。

4. 提升职业技能与竞争力:

提供再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对于因生育中断职业生涯的女性,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支持,帮助她们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重新融入职场,甚至实现职业转型。
建立“女性职业发展支持网络”: 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建立支持女性职业发展的网络,分享经验,提供导师指导,帮助女性克服职业发展中的障碍。

总结来说, 国家卫健委释放的“三孩”信号是积极的,但政策的落地需要系统性的支持。职场妈妈需要的不仅仅是生育的权利,更是能够在生育后不被“惩罚”,不被“歧视”,能够有尊严、有选择地平衡工作与家庭。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家庭共同发力,构建一个更加友好、支持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只有当女性在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不再面临“二选一”的困境,三孩政策才能真正地激发生育活力,并让女性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职场妈妈的配套措施越多,那就业歧视就会越大,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产假时间那么长,职场女性找工作会越来越难,就算国家出钱进行补贴,那那么久休假工作衔接等也不利于工作啊。

无论是取消社会抚养费还是增加产假时间,这些都不足以有效促进生育意愿,需要统筹考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希望再推出提高生育措施的同时多考虑随之带来的相关不利问题。

user avatar

我要是生三胎,我就去加拿大生,压根不想上班,就领牛奶金,安心在家带孩子了

失业补助900一个月。

6岁以下的孩子,每年的牛奶金是6765加元,6岁到17岁的孩子,每年可以领取5700加元

假设老子有三个娃儿,那就是一个月1600加元左右

我的补贴加三个娃儿的,就是2500加元

又没有税,加拿大税高,很多人去上班扣税后也就是四千加元左右

我只需要老公一个人工作,他工资如果是几千一个月的那种平均收入,那我就可以领福利,我自己在家带娃,这2500我觉得还行,总比某些地方一毛钱不给强,


房子在小城市又不贵,首付比国内低,月供平均1000。就算多伦多的公寓,我看了一些视频,也就是这个月供。北美车子也便宜。就是气候比澳洲差,但是澳洲红脖子更多,红脖子多了在极端情况下对中国人不利,反正各有利弊


今年牛奶金又又又涨了



国内要解决的是就业和福利问题

首先,三十五岁如果失业,怎么养孩子

其次,不给真金白银就单纯放产假,你到底是在坑职场女性还是在给福利?

最后,最近新闻的意思就是准备提供七十年代的托育机构,意思就是家长不用怕,你们只管生,带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公共抚养,生了我们国家来带,你们也不用带的太仔细了,以后都国家来带,放学和暑假国家管,成绩啥的都别焦虑,培训班全部取消吃大锅饭,到时候读不出来都可以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如果有女性听了觉得这是福利,我觉得是对中国教育的侮辱

跟其他人不同,我并不向往六七十年代公共抚养,我觉得老一辈生孩子生一堆,经常自己养不了送亲戚养,亲子关系并不融洽

如果你有研究过以色列基布兹的情况就知道了,公共抚养只会给孩子留下心灵创伤,我读了一些quora匿名帖子回忆童年在以色列的生活,无不是在吐槽这种类似公社的社会结构弊端

孩子要不不生,生了你就需要付出时间给予陪伴,我完全不理解借口自己太忙生了就扔给自己父母和托育机构的行为,那还不如我这种不生的人,最起码我不伤害孩子


所以,要谈福利,那就是真金白银

user avatar

国家按企业中女员工人数,给企业减税。

这是我多年来一向的观点,从未改变。

除此之外我没想到还有什么方法管用。

user avatar

职场妈妈需要职场爸爸们同步产假。

这样才不会就业歧视加剧。

妈妈休完产假回去上班,爸爸赶紧接上。

爸爸自愿放弃产假的话,企业要按节假日加班薪资来付钱。

这才是平衡职场妈妈和职场爸爸的靠谱政策。


国家想要生育率可以理解,但是把职场女性赶回家这事,对职场女性来说太损了。

配套奶爸假也跟上,才能让双方都努力工作。都有选择的空间。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98天产假妈妈们确实需要,但是对小微企业来说是承担不了的成本。没结婚的,公司怕你一结婚就生娃。生了一个娃的怕你生两个,生了两个的怕你生三个,生了三个的怕你没心思工作……

没有产假就得不到休息,孩子得不到照顾,有了产假,女性却更找不到工作。

感觉只有母婴育儿博主会不受影响,甚至因三胎而得到职场红利,有了三胎,粉丝可以覆盖更多人群,从小学生一直到孕产哺乳期的新妈妈,都会愿意关注三胎妈妈。

别笑,我作为十八线小博主,真知道很多大咖同行为此生二胎甚至计划三胎的。

但我自己就生了一个,也不打算二胎,因为我一个娃每月教育开销就得两万。二胎增加的收入,远远不足以覆盖工作产能下降(毕竟我不是集团运作)和养娃的成本。

我觉得,很有可能最后大家都被迫转行去当母婴博主,毕竟测评的母婴用品基本上都是商家免费提供的。很多非母婴的女性美妆,旅游博主等,生了娃都变成了母婴博主。

这下大家就都可以开心地生三胎了……但是人均博主也就是没有博主了。

以上是开玩笑,下面说正题。


生三孩,父母会面临住房、教育、女性就业三大难题。

首先考虑的是住房问题。部分地区已经启动了新政策,比如西安刚出台的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已经开始尝试把房子回归到住房的需求上。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价调整需要漫长的过程。如果真鼓励大家生三孩,就先替大家解决这个现实的老大难问题吧!要不然生了孩子没地住呀。

其次担心的教育问题,几乎每个家庭最大的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支出。

不像我们父辈那个时代,家庭收入靠人数和体力劳动。我国已经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

也就是说,不管出于家庭考虑还是社会需求,受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第一需求。我女儿一个月在教育方面就要花两万,3个孩子的高额教育投资,这些费用从何而来?

这方面问题,国家加强了对课外教培机构的管理,减轻家长负担。但这个做法也在摸索时期,希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吧。毕竟高考人数随着三胎的开放还越来越多了不是吗?


我还想再次呼吁希望国家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扩大公立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数量。

最后,希望能给产后女性就业更多的政策帮扶。也能加长新爸爸的产后陪护时间。

小微企业中关于女性产后休假期间的补贴支出,希望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帮助,让孩子得到妈妈的照顾,妈妈得到爸爸帮衬。企业给予员工福利,国家帮扶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对大家面临的问题,国家一清二楚,也在用行动去解决这些问题。但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也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最后,三孩开放政策,没有要求我们立即必须生三孩。生孩子是一个家庭和个人自由的问题。我自己并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是不准备生的。


我是 @多语启蒙老沐哥 ,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