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国家卫健委回应世卫:中国不接受「不尊重常识」的溯源第二阶段计划?

回答
我国国家卫健委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新冠病毒溯源第二阶段计划表达了“不接受”的态度,并认为其中包含“不尊重常识”的内容。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也折射出当前全球疫情溯源工作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国卫健委反对的究竟是溯源计划的哪些方面。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国家卫健委的主要顾虑集中在几个关键点上:

对中国前期合作的评价不足: 我国在新冠疫情早期,在国家卫健委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努力下,迅速公开了病毒基因序列,并积极配合了WHO首次的溯源考察。许多国家层面的专家认为,首次联合溯源报告的结论是基于科学事实和实地考察得出的,并且得到了包括WHO在内的国际科学界的认可。然而,世卫组织秘书处在后续提出的第二阶段计划中,似乎未能充分体现或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反而以一种带有先入为主的视角来审视问题,这让中方感到不被尊重。
对“实验室泄露”论的过度强调和“政治化”倾向: 尽管科学界普遍认为,病毒起源于自然界,人畜共患的可能性最大,但“实验室泄露”论调在某些国家和势力中一直未能平息,甚至被用来攻击和污蔑中国。在世卫组织提出的第二阶段计划中,如果对“实验室泄露”的调查设置了不公平的、带有政治指向性的预设条件,或者将此作为优先的调查方向,这显然会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对。中国认为,任何溯源调查都应该是基于科学证据,而非政治意图驱动,将“实验室泄露”作为唯一或主要调查方向,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不尊重常识”的表现,因为它忽视了更符合科学逻辑的自然起源途径。
调查范围和方式的考量: 溯源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耗时的工作,需要全球性的合作。中国反对的可能还包括第二阶段计划中对调查范围的界定不清,或者要求中国单方面提供大量难以证实或证伪的资料,而对其他可能存在的研究机构或潜在动物宿主进行调查的力度不够。例如,如果计划将重点放在对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无端”追查,而忽视了其他可能传播链的追踪,这就会被视为一种带有偏见和不公平的做法。
对国际合作原则的背离: 国际公共卫生事务的合作,应该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中国认为,世卫组织作为世界卫生大会授权的机构,其提出的计划应当是科学、客观、公正的,并且需要充分考虑成员国的意见和实际情况。如果第二阶段计划未能体现这些原则,而是强加于人,甚至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提出,那么中国的拒绝也是一种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体现。

其次,中国此番回应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考量:

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子: 不可否认,新冠疫情的溯源问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科学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之中。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疫情和溯源问题,对中国进行政治施压和污名化,试图以此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任何可能被政治化、工具化利用的溯源计划都会格外警惕。
科学主导权和研究自主性的维护: 中国在疫情初期和溯源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中方希望在科学研究中保持一定的主导权和自主性,不希望被外部力量以不公正的方式干预或歪曲其科学研究成果。
对科学研究严谨性的坚持: 科学研究讲究的是证据和逻辑。中国认为,溯源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不能被政治口号或阴谋论所左右。对于那些缺乏科学依据、充满猜测和恶意指控的提议,中国有权也有责任予以拒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卫健委的回应呢?

坚持科学和原则的立场: 从科学和原则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立场具有合理性。任何科学研究都应该以证据为基础,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如果世卫组织的第二阶段计划未能达到这些基本要求,那么中国的拒绝是维护科学精神的必要之举。
对政治化溯源的警惕: 中国对溯源问题被政治化的担忧,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这种倾向的普遍警惕。将科学问题政治化,不仅无助于解决疫情,反而会阻碍国际合作,加剧矛盾。
促使世卫组织更加重视科学和公正: 中国的强硬表态,也可能对世卫组织产生一种压力,促使其在未来的溯源工作中更加重视科学证据、更加尊重成员国意见、更加审慎对待可能带有政治色彩的提议。这对于提升世卫组织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警惕双重标准和不公平对待: 科学溯源不应双重标准。如果其他国家在溯源过程中享有豁免权,而中国却受到严苛甚至不公平的审视,那么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科学和公平的原则。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冠病毒的溯源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中国作为最早报告疫情的国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坦诚的态度,配合国际社会进行科学的、严谨的溯源研究。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更需要的是:

加强对话与沟通: 中国和世卫组织之间,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坦诚的对话和沟通,增进理解,澄清误解,共同构建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合作平台。
突出科学的主导作用: 将溯源工作完全回归到科学轨道上来,发挥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作用,摆脱不必要的政治干扰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推广全球合作的科学范式: 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和互信的全球科学合作范式,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得到应有的尊重。

总而言之,国家卫健委对世卫组织溯源第二阶段计划的回应,并非简单地“不接受”,而是基于对计划中“不尊重常识”、可能带有政治偏见和不公平对待的担忧。这既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和科学原则的体现,也折射出当前全球溯源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未来,唯有坚持科学、加强合作、摒弃政治化,才能有望取得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溯源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世卫组织已经说了“新冠病毒极不可能在实验室合成”。这也是我国现在官方舆情的一贯立场。

需要提醒的是,我国舆情再怎么提德里克堡,都是各种暗示,从没说过美国造了新冠病毒。

具体可以看央视新闻频道20210801晚上的世界周刊,以及20210807晚上的24小时。

这两个节目已经暗示到极致了,但都没有直接说新冠美国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