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性看待朋友圈的「我坚持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

回答
您提出的“我坚持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这句话,如果在朋友圈中出现,确实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看待。这句话本身带有强烈的个人立场和行动意愿,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情感、信息来源、以及对现状的不同解读。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理性分析:

一、 理解其潜在含义和表达动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发这条朋友圈的人可能想表达什么。

对现状的不满和担忧: 最直接的理解是,发文者对当前国家在打击贩卖儿童方面的法律或执行力度感到不满,认为现行法律不够严厉,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导致贩卖儿童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蔓延。
强烈的正义感和道德感: 贩卖儿童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触犯了社会良知和基本人权。发文者可能怀有极强的正义感,希望通过改变法律来更好地保护儿童。
对具体事件的触动: 可能发文者最近看到了关于贩卖儿童的报道、新闻,或者听闻了相关事件,从而被深深触动,产生了改变现状的愿望。
寻求认同和声援: 在朋友圈发布此类信息,也可能是一种寻求社会认同、呼吁关注、甚至希望获得志同道合者支持的方式。
推动社会进步的意愿: 许多人在看到社会问题时,会希望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发文者可能抱有这样的改革者心态。

二、 理性分析“改变法律”的可行性与复杂性

“改变法律”是一个非常宏大和复杂的概念,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其实现的可能性和过程的艰难。

1. 法律的制定与修改是一个系统工程:
立法机构的职责: 在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修改和制定由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如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个人或群体可以通过提案、请愿等方式影响立法,但最终决定权在立法机构。
科学论证和民意基础: 法律的修改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听证,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包括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以及受影响的民众。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法律的全面性: 贩卖儿童的法律涉及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多个方面,修改起来需要考虑法律体系的整体协调性,确保新法律不会与其他法律产生冲突,并且能够有效执行。
国际公约的影响: 许多国家在打击贩卖人口方面会参考和遵循国际公约,例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等。法律的修改也可能需要与国际接轨。

2. “改变”的指向性:
具体要改变什么? “改变法律”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是增加刑罚的严厉程度?是完善侦查、起诉、审判的程序?是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机制?是针对某些具体漏洞进行修补?
不同的“改变”方向可能导致不同的效果和争议。 例如,有人可能主张恢复死刑以震慑犯罪,但也有人认为死刑并非最佳解决方案,反而可能带来其他伦理和实践问题。

3. 法律执行的重要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 即使法律本身非常完善,如果执行不力,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呼吁改变法律,也应该同时关注法律的执行机制、执法部门的效能、以及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 如何理性回应和互动?

当我们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信息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理性方式来理解和互动:

1. 保持好奇和求知:
理解其信息来源: 可以思考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看到了什么新闻或信息?是否可以礼貌地询问其信息来源,以了解其观点的基础。
了解现有法律: 如果不确定现行法律的具体内容,可以主动去了解,比如搜索关于打击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文、国家的相关政策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2. 进行建设性沟通:
避免直接攻击或否定: 直接否定或嘲笑对方的观点,只会让沟通更加困难。尝试理解其出发点。
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如果你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比如国家在打击贩卖儿童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现行法律的严厉程度、或者执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可以以友善的方式分享这些信息。例如:“我看到一些关于打击贩卖儿童的报道,感觉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XX方面。不知道你提到的‘改变法律’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呢?”
讨论具体方案: 如果对方有具体的建议,可以一起探讨其可行性。例如,如果对方提议加重刑罚,可以讨论加重到什么程度,以及是否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
关注执行和综合治理: 除了法律本身,还可以引导讨论到法律的执行、社会监督、预防教育、对受害者的帮扶等更广泛的层面。

3. 认识到个体的局限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获取和认知方式。 发朋友圈的人可能只是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初步的想法,并不一定是对法律有深入研究的专家。
朋友圈是个人表达的平台。 它的功能是分享观点和感受,不一定需要达到学术论文的严谨性。理性看待,是理解其表达方式和背后动机,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在朋友圈里进行严谨的法律分析。

4. 采取积极行动(如果认同):
如果发文者的观点触动了你,并且你认为有必要推动改变,可以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
学习了解: 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当前的法律体系和运作。
关注权威信息: 阅读官方媒体的报道,了解国家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参与合法渠道: 如果有合法的请愿、提案、或公益活动,可以积极参与。
支持相关组织: 支持致力于打击贩卖儿童的公益组织。
进行理性讨论: 在合适的场合,与他人进行理性、有建设性的讨论,传播正确的信息。

总结:

在朋友圈看到“我坚持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这句话时,理性看待意味着:

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动机: 对方很可能怀有正义感和对儿童的关爱。
认识到法律修改的复杂性: 这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严谨程序和社会共识的系统工程。
保持开放的心态: 了解对方的观点,但也需要学习更多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进行建设性的互动: 以沟通和分享信息为主,避免简单否定。
关注法律的整体生态: 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以及社会预防和救助机制。

最终,一个理性的人会认识到,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是重要的,而将这种关注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深入的了解、理性的思考和有效的参与。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在朋友圈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并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不同的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台湾人吃过这种愚蠢法律的亏。

「结夥抢劫,唯一死刑」

「绑架勒赎,唯一死刑」

后来全废了。

是台湾人娘炮?检警下不了狠手?还是伪善?……当然不是。

只因这是经验教训:歹徒知道是唯一死刑,手段便愈来愈狠。

比如知名人物的女儿被绑,勒赎?切一根手指寄回,人当时就杀了。

反正唯一死刑,留肉票作啥?

这种唯一死刑的想法,就是逼贼变匪,逼匪升级成杀人犯。

抢银行?直接绑架银行经理,周日车子开进银行,开保险库取钱,人直接就杀掉。

不信?去google,全是真实的社会新闻,非我戏编。

前一个叫「白晓燕命案」,後一个该是「土银分行劫案」(年代久了记不清矣)。

但凡「唯一死刑」大旗一出,總要有可怕的情事會發生,不用懷疑。

为什么要讲「情理法」三字?

不諳人情,不顧事理,一拍脑门就定下的法律,只会是恶法。



感谢

@曲子晗

补充:

这个图片本身就给大家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让大家误以为在我国的法律中,拐卖儿童是不判死刑的。其实在我国贩卖儿童的最高刑本身就是死刑。现行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user avatar

理性的方式就是不看这些朋友圈呗。

说到底,朋友圈法律修改大游行和玉林anti狗肉网络大暴动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是簇拥在群体中,消费廉价的正义,慷他人之慨,待看热闹的激情退却自顾散去的一帮人而已。

附上我之前关于此类型题目的答案。

zhihu.com/question/3129
user avatar

“还好上帝创造了法学家。”

user avatar

中国有很多法盲喜欢帮司法界主持正义,更喜欢帮司法界断案审判定罪量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