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客观理性看待「人口红利」这个词?

回答
如何客观理性看待“人口红利”这个词

“人口红利”是一个被广泛使用,也容易引起误解的词汇。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内涵、成因、影响以及局限性,并理解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逻辑。

一、 “人口红利”的定义与核心内涵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口红利”并非指人口数量的增加本身,而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由于劳动年龄人口(通常指1564岁)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且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较低,从而带来的经济增长机会。

更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劳动力供给充裕: 大量的劳动年龄人口意味着充足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生产活动中,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抚养负担相对较轻: 相对较少的非劳动年龄人口(儿童和老年人)意味着社会整体的抚养负担较轻,更多的资源可以用于投资和消费,而非被动地用于养育和赡养。
储蓄率可能较高: 在一些情况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也可能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素质(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也会提升,使得这部分充裕的劳动力具备更高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放大红利效应。

因此,“人口红利”本质上是一种人口结构性优势,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并非自动实现的增长动力。

二、 “人口红利”的成因

人口红利并非凭空出现,其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 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转型): 这是形成人口红利的关键前提。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避孕技术的普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生育成本的提高,生育率会逐渐下降,儿童死亡率也随之降低。
2. 死亡率的下降: 医疗卫生进步使得平均寿命延长,但如果死亡率下降的速度快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且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就会形成一个“人口机会窗口”。
3. 代际更替: 当上一代(生育率较高)人口的子女数量下降(生育率较低)时,在同一时间段内,劳动年龄人口(即上一代的子女)的数量会相对增加,而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上一代的父母)比例则相对稳定或缓慢增长,少儿抚养比则显著下降。

简而言之,人口红利期通常是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生人口数量开始下降,但前一阶段的高出生人口进入了劳动年龄,而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尚未大量出现,从而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抚养比低的时期。

三、 “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影响

人口红利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劳动力供给充足,降低劳动力成本: 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出口竞争力。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充足的劳动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刺激消费和投资: 工作年龄人口通常是主要的消费者和储蓄者。他们拥有收入,会产生消费需求,同时出于对未来的规划,也会有较高的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
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 在人口红利期,社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和培训中,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对较低的抚养比意味着社会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压力相对较小,可以将更多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

四、 “人口红利”的局限性与挑战

然而,将“人口红利”视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片面的,它也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和潜在的挑战:

1. “红利”需要转化为“收益”: 人口红利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机会,它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国家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来吸纳这部分劳动力,是否有足够的投资来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政策来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效率。
2. “红利”是暂时的: 人口红利期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是有限的。一旦生育率持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会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老年人口的比例会逐渐上升,人口红利就会逐渐消退,甚至转变为“人口负担”。
3. “红利”可能导致结构性失业和低工资: 如果经济发展不足以吸纳所有劳动力,或者劳动力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就可能出现结构性失业。同时,过剩的劳动力也可能导致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难以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4. 教育和技能匹配问题: 如果教育体系未能及时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产业升级的需求脱节,那么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反而可能成为“技能红利不足”的障碍。
5. 区域和产业差异: 人口红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的表现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可能因为缺乏产业支撑或投资不足,而无法有效利用人口红利。
6. 社会保障和老龄化挑战的叠加: 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社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包括养老金支付压力、医疗卫生支出增加等。如果未能提前做好准备,人口红利消退后,社会将面临双重压力。
7. 环境和社会压力: 人口数量的增加,即使在劳动力充裕的时期,也可能对资源、环境和社会服务带来压力,需要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五、 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人口红利”

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和利用“人口红利”,关键在于将其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抓住机遇,深挖潜力: 在人口红利期,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要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更高层次的就业需求。
提高劳动参与率和效率: 除了数量,更要关注劳动的质量和效率。鼓励女性就业,延迟退休年龄(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投资于“人力资本”: 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医疗和科研领域,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知识技能,为未来发展积累人力资本。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收入的提高,要引导和刺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
未雨绸缪,应对老龄化: 在人口红利期就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例如,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延迟退休,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以及适时调整生育政策,以平缓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
避免过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 过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会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自动化改造的动力。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提高自动化水平,从而在高工资和高效率之间找到平衡。
关注人口素质而非单纯数量: “人口红利”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人口素质,即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和技能水平。单纯强调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提升,最终将无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结论

“人口红利”是一个描述特定人口结构所带来的经济机会的词汇。它并非万能的,也并非永久的。客观理性地看待它,意味着要理解其成因和局限性,看到其带来的机遇,也要警惕其潜在的挑战。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真正从人口红利中受益,并顺利跨越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通过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投资,将人口结构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动力。忽视其局限性,将其视为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只会导致错失良机,并在人口结构变化后陷入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词本质是“低人权红利”。

喜欢这个词的才是真的有问题吧。

user avatar

工人权益受到侵犯时:

“我们C国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怎么能够要求那么高的工作条件呢?8小时工作制推广将使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对《劳动法》贯彻执行过于严格,很可能将会导致外资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到那时候就追悔莫及了。从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看,鼓动C国工人维权很可能是境外势力意图搞垮我国经济的阴谋。某些地方即使出现童工,也要看到他们在工厂里比在农村幸福多了,毕竟现阶段生产力就这样。我们思考问题不可以只看眼前和菊部,要有宏观战略的视角。”

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时:

“强盗土匪杀人啦!没法儿活啦!要猝死啦!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马克思列宁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耶稣基督救命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user avatar

非常反感,在我看来这个词就是对广大无产阶级的物化和侮辱。

user avatar

大家不是反感人口红利,大家是反感白嫖。

嫖我的红利可以,嫖完要给钱。你不给钱,让我们互相白嫖,那日子就难受了。

说白了还是怕卷。


人口红利当然是好事啦。我们有着庞大的人口,又有坚持到今天的公立教育系统和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建国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

不仅是后三十年高速增长,前三十年也是高速增长。

我们有足够的军人保护自己、足够的工程师发展自己、足够的工人养活自己、足够的农民喂饱自己。这怎么可能是坏事?

真正的坏事是白嫖人口红利。

不说我们自己,看韩国,看汉江奇迹的那代老人,现在退休金是多少。

折算下来,2000元左右吧,人民币。

还只有三分之一的老人能拿到。

韩国的物价,方便面一包都要6块。水果蔬菜不敢想,老老实实吃豆芽吧,300克一包5块多。

与此同时,首尔房价虽然没有深圳那么优秀,但是江南区一平米十几万还是有的。

年轻时你在现代建设为国赚外汇,跑到沙特建港口;老了你站在汉江大桥上看着车水马龙,灌两口烧酒纵身一跳。

悲剧的是:这是真事。


天天白菜价,仿佛脸上有光。

这些人用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工业形成了基础优势,是用自己的人口红利换来了产业上攻的动力,是国家工业起飞的燃料。

再加上出口退税,我们是出让了大块收益,来抢国际市场。

现在有些行业市场抢得差不多了,就应当在垄断领域改进分配。不拿欧美福利社会做标准,努力朝我们喜欢开嘲讽的湾湾靠齐就行。

14亿有那水平,已经是一等一强国了。


怕的是不靠齐。

改进分配要钱,钱就两种来源:

一,有些人少拿点;

二,大家都多拿点。

当然还有不靠齐的三:还是那个拿法。多拿的继续多拿,少拿的继续少拿。少拿的不够,你们少拿的之间互相拿。

韩国老人没退休金怎么办?可以送快递呀,你们坐公交不是不要钱么?闲着坐公交送点一两公斤的东西,还是可以赚钱的。

你们慢,那就报价便宜嘛,便宜的话就有人买你们的服务了。

别抱怨,一个月有3000块人民币,是个无退休金老人的香饽饽工种了。


我常和朋友扯淡说我是骑墙派:红是应该的,黑也行。

蛋糕分好是应该的,做大蛋糕也行。

就是不能停着。再卷下去,我们都是墨西哥人,天天吃卷饼:一张大大的饼,把自己卷进去。

user avatar

因为你是人口红利中的人口。

红利跟你没关系。

所以你会反感。特别反感。

红利跟你没关系,是必然的。

因为你相信一些流传于世的“大家都这么说”,乌合之众说什么,你信什么,你是她们中坚定的一份子。

因为你喜欢看抖音公众号微博上的那种100字大道理,并收获到满满的自己很博学很有格局很睿智的成就感。

因为你每次下决心奋起,都维持不了8小时。

因为你知道资本家在剥削你,但你又崇拜依赖他们,又幻想他们可以大发慈悲把你当兄弟,让你也成为人上人。

因为你明明上班偷懒打瞌睡看快手聊微信,还假装努力的996。

因为你一边骂着EG,一边心里存着辫子,嘴上骂着洋人,现实中跪的飞快。

因为你明明自知毫无见解,但为了有存在感,拼命把自己修炼成知乎的杠精。

因为你思考未来绝不超过三个月,也许只思考一周。

因为你只要认真做两小时事情,就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这么累,人不应该这么累的,人应该轻松的玩着看着抖音吃着火锅成为霸道总裁。

因为你沉迷玛丽苏杰克苏龙傲天的YY文字和影像,精神的意淫成瘾已经让你成为一个奶头乐的终端。

以上

所以人口红利中,红利归别人,你是人口。

社会发展中,发展归别人,你是代价。

user avatar

最纯粹的人口红利就是黑奴——不用给工资,第一手的黑奴都是抢来的,转手当成商品卖掉。

普通人不反感人口红利才奇怪,这个词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我国资本家压榨工人、低工资、低福利、践踏劳动者权益的挡箭牌。

所谓人口红利,在我看来,就是通过对内剥削达成原始积累。从宏观国家角度而言,对一个有雄心的国家而言,似乎是必由之路,然而,对个人而言,就是牺牲和奉献了。毕竟,大航海时代一去不复还,明目张胆地抢占殖民地,奴役他国人民,理论上已经不可行了。

利用人口红利,以国家和资本的角度而言,有一定合理性,尽管这么说有精神资本家之嫌,但情况确实如此。

然而,我们几代人的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原始积累”并没有回馈给当下的青年,甚至是未来的青年,而是换来了贪污腐败、资本外逃。长此以往,等到人民被榨干,没有人口红利了,就要创造人口红利,比如开放个二胎,多生点,不然韭菜不够割。

光顾着捞人口红利,却不想着如何合理再分配这些红利,这就是我厌恶的人口红利。


个人愚见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真正的人口红利:

保障一个国家的运转需要500万军人、1000万农民、2亿工人,而我们不但有这么多年轻人,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探索科学前沿、维护世界和平、带领人类迈向宇宙时代。


虚假的人口红利:

不想996就滚,外面有的是人愿意干。

user avatar

人口红利分两类

一.我人多势众,实力雄厚,退能修身齐家,进可治世平天下

这种没什么问题,大国不一定是帝国,但帝国必定是大国

二.我人多命贱,不值钱,有足够的炮灰做一次性消耗品,可以最大限度的压低成本,啥都没有,烂命管够

这种还是趁早完犊子,对所有人都好

愿我们向第一种迈进,并坚决远离第二种

user avatar

人口红利

低人权优势

避税天堂

环保低标准

两亿人口十亿家畜

印度当然是下一个投资热点咯。

user avatar

更新:不带表情、不针对特定个人讲一句:标语式词汇背后是标语化思维,也是杠精思维。因为标语化思维不需要思考甚至不需要理解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只要触发有相关性的敏感词或者敏感值达到阈值就可以脱口而出。标语式词汇也能反应出知识贫乏,知识越贫乏,就越是绝对的相信,以至于当成口号处处宣扬。

标语式词汇举例:韭菜、内卷、入关、996、加速、小粉红、五毛、恒河水、白皮猪、251、海狗、米蛆、awsl 、入群、水军、、、、、

碰见这类讲标语式词汇的人,要敬而远之,不争不辩不理,因为你绝对不可能辩赢。如果你是这类人,要尽量走出这个困境,你高喊韭菜以为掌握了世界运行的终极奥秘,其实你只是再一次成了营销号的韭菜而已。也就是说标语化思维虽然是最活跃群体,却也恰恰是最容易被带节奏的。因为标语化思维天然与独立思考相对立。这种标语化思维对后代影响尤其巨大,杠精/喷子思维真的会传染。不针对任何特定个人,如有冒犯,请随意



以下原回答

我们可以连续30年,每年都保持2.5亿以上规模的农民工。以后的30年,我们是不是同样每年都有2.5亿规模的“退休”农民工需要社会抚养?这些“退休”农民工没有任何收入、几乎没有社会保障、很多人没有家庭和孩子,


一方面我们强调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就业问题把政府吓破胆,人口红利与就业之间的那一块,究竟是发展,还是人道主义危机?

街边70多岁还在扫马路的老头、在广州顶着烈日和40高温浇混凝土的农民工、郑州富士康里每天工作10-12小时,月薪只有三五千的流水线工人。除了名义上有与没有的所谓人身自由,他们与3000年前奴隶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吗?几乎没有区别。他们是否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呢?微观个体上有可能,宏观群体上不可能,不管社会上有1亿大学生还是10亿大学生,阿里巴巴都只需要20万名员工、无论这个社会是10亿人还是20亿人,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都只需要一家。再来2亿自考大学生,这社会吃得消吗?再增加10亿靠血汗生存生活的同胞,你忍心吗?

政府一遍遍强调产业升级,又不得不拉拢月薪两三千的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什么道理?

其他答案还有扯9块9包邮的,先不说9块9包邮是商业宣传活动。你得到的服务很廉价值得高兴骄傲吗?不值得。因为你付出的劳动一般也同样廉价。即使是再笨的人也能感觉出来,9块9包邮这样的事就是为了吸引穷人眼球的


人就是黑洞,人一直在消耗社会财富。人接受了教育,找到对口的产业去发挥自己,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大于自己消耗的财富,这时的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否则不管受教育水平多高、多淳朴、多善良、多高尚、多天真无邪,都是社会的累赘。

发展教育和发展产业,哪个简单?都很难!非常难!我们无法为大部分人提供高等教育,只能为少部分人提供高等教育,我们没有足够多有广度有高度的产业来容纳我们社会培训出来的人才,连大学生都安排不下,逼的一些人半路出国留学、半路辍学打工。这时还要再来所谓的人口红利吗?真再有10亿人口,这是红利还是人道主义危机?不怕广州工地的暴晒也成了福报?


中下层人民为社会的发展流血流汗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而且这些人大概率不会有幸福的晚年(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一身被掏垮的身体)。我们应该尽快让这段时间过去,以后再回头纪念这个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并试图尽量弥补他们。而不是像个憨憨一样在一个接一个的婴儿潮与老龄化中分裂

user avatar

你不用在青春年华去参军服兵役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买着各种9块9包邮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坐在家里各种送货上门、送餐上门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在惊叹中国速度,基建狂魔,下饺子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在乘坐地铁,高铁,飞机,各种既便捷又安全的公共交通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在享用无处不达的电线,水管,燃气管,网线,手机网络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在仅仅花费几块钱几十块钱就能去三甲医院看病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你在不花一分钱刷着知乎、微信、抖音、快手,享用各种五花八门的互联网服务的时候,反感人口红利吗?




别人付出的时候你不反感,

你付出的时候就反感了?


拓展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