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医?

回答
如何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医?——拨开迷雾,看见实效

中医,一个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医学体系,常常在现代社会中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将其奉为圭臬,视其为国粹;有人则对其科学性、有效性持怀疑态度,甚至将其视为“伪科学”。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拨开这些争论的迷雾,以一种公正而理性的态度来审视中医呢?这需要我们放下固有偏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去衡量它的实际价值。

一、 理解中医的“不一样”: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差异

要公正看待中医,首先要理解它与现代西医在本体论(对事物本质的看法)和认识论(如何获取知识)上的根本差异。

整体观与辨证论治: 西医倾向于将人体视为由各个独立器官组成的集合体,诊断和治疗也多聚焦于具体的病灶或致病因子。而中医则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认为人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内部各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医的诊疗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分析其内在的病理机制(证),然后针对这个“证”来制定治疗方案。这就好比,同样是“发烧”,西医可能会去查找病毒、细菌,而中医则会分析是“风寒感冒”还是“湿热内蕴”,根据不同的“证”来开具不同的方药。

经验与哲学思辨: 中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长期的临床观察、经验积累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的指导。这些理论框架虽然与现代科学的实证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是指导实践、总结经验的重要工具。中医的经验性体现在其大量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著作中蕴含着古人对疾病认识的深刻洞见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证”的内涵: 理解中医,必须理解“证”的概念。它不是一个解剖学或病理学上的固定实体,而是对一系列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出的一个疾病状态的概括。同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证”,也就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与西医对“疾病”的定义有很大区别。

二、 寻找中医的“实在”:实证与疗效的衡量

尽管中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有所差异,但医学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解除病痛、维护健康。因此,我们必须用实证和疗效来衡量中医的价值。

科学的介入与转化: 并非所有中医的理论都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中医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正在被逐步揭示。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从中医古籍的记载中找到的天然药物,并在实验室中验证了其抗疟疾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中药成分被提取、纯化,并进入了药物研发的流程。这说明,中医并非完全停滞不前,而是在与现代科学发生着积极的互动。

临床疗效的观察: 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是临床疗效。在中医擅长的领域,如一些慢性病、复杂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方面,中医往往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比如,一些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失眠、情绪问题、以及某些慢性疼痛等,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可以达到不错的疗效,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宣传过度或夸大其词的案例,就否定中医在这些领域的价值。

个体化治疗的意义: 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对于一些疾病,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副作用难以承受时,中医的个体化方案可能提供新的选择。这种“量身定制”的治疗思路,在某些情况下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不负责任的从业者,可能利用中医的神秘感进行欺骗;一些陈旧的理论,在现代社会可能需要被更新和修正;一些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有效成分的标准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去推动中医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一概否定。

三、 如何做到“公正理性”?

区分“中医”与“中医从业者/产品”: 中医是一门学问,一个体系,而中医从业者和市面上的中药产品,则是这个体系的体现。我们应该对中医理论本身保持开放的态度,同时也要对具体的中医产品和从业者进行审慎的判断,不盲从,不轻信。

尊重事实,避免极端化: 无论是“中医万能论”还是“中医无用论”,都是一种极端化的视角。理性的态度是看到中医的优势和局限,看到它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鼓励科学研究,但也要允许“未完全解释”的存在: 科学研究是检验疗效和揭示机制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支持更多高质量的、符合科学规范的中医研究。但同时,我们也要理解,科学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有些现象或疗效,可能在当前科学水平下还无法完全解释,但这不代表其无效。

关注人文关怀与整体健康: 中医在强调“医者仁心”的同时,也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重要的人文关怀。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医在养生保健、慢病管理方面,也能提供宝贵的经验。

结语:

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医,不是将其神化,也不是将其妖魔化。而是以一种开放、审慎、求实的态度,去理解它的独特理论体系,去考察它的临床疗效,去认识它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潜力和价值。它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旧学。它更像是一本古老的医书,里面有无数智慧的珍珠,等待我们去发掘、去验证、去与现代科学融合,最终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当我们能够放下情绪化的标签,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更清晰、更实在的中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上学的时候,大学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这样评价中医——雾里看花

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往往他们用药都非常有效,但是你问,为什么有效,他们则会给出来听起来很玄的解释,说的一套又一套,但是和我们日常学习的科学又很不一样,非常难于理解。

我记得之前知乎有个高赞的中医相关回答,提到红柚治疗坏血病的例子。

红柚可以治疗坏血病吗?可以,疗效极佳。

可是,如何解释呢?

中医给出的解释是,以形补形,红柚是红色的,很像血,所以治疗坏血病,可以用红柚。

而西医给出的解释是,红柚里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所以可以治疗坏血病。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西医的解释肯定更能让人信服。当然了,很多中医的理论是在哲学层面的辩证,不是说他不对,而是过于形而上,也就是前面老教授所说的“雾里看花”。

另一个例子,也是知乎一个中医相关高赞回答里的,中医书籍中记载,柳树皮熬出来的汁有解热镇痛的功效。以柳树皮作为中药,熬汤,有预防胸痹,治疗发热的功效。

然而,19世纪的德国科学家分离出了柳树皮中的某一种化合物,并且通过化学工业量产。从此,人们用上了纯度很高的阿司匹林,再也不需要用柳树皮熬汤药了。

这就是科学的方法给予生活的便利,社会是在进步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有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新的药物,对老的药物进行加工,减少其副作用,而增强其本身的药理作用。

如果中医一直故步自封,停止不前,那终究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中医需要做的是把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诊疗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机制,让其有非常强的可重复性。重新去审视各种古方,去分析其中每一剂药材是因为哪种成分,才能得到这样的治疗结果?之后再把这种成分单独提炼出来,精简为高浓度的某种单一成分药物,通过实验验证,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的治疗效果,这样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保证极高的重复性,可预测性。

以红柚为例,红柚可以治疗坏血病?那青苹果是绿色的,也可以治疗坏血病,那传统以形补形的理论是否不能解释这个事实了?

这就像高中最后一题数学题,满分12分,中医往往能靠着丰富的经验,得到最后的正确答案,但是恐怕考试只能得2分,因为中间的解题步骤都是不对的。

除此之外,我一直想辩论一下,总有人说,西医是治标的,中医才是治本的。我觉得这么说是不负责任的。

中医里对于疾病的命名,如消渴,如胸痹,都是通过症状命名的。这是古代先辈对于糖尿病及冠心病认知不全而导致的,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医疗条件下,能有这样的认知是很了不起的,现代人没有资格去嘲笑他们。但是不得不说,当时的医疗手段去解决胸痹这样的症状,这才是治标。而今天西医里的戒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通过支架防止冠状动脉堵塞,这才是真正的治本。

本人并非专业的中医,也不是中医黑,只是理性的探讨中医,如有不专业的地方还请指出,如有阴阳怪气抬杠者,一律举报~

user avatar

首先自然科学领域古人不足为凭,没有证据什么都是假的。

怎么看待西医的就怎么看待中医。比如西医说某种病原体引起了某种疾病,必须要遵循科赫法则。那么我认为中医所宣称的“六淫外邪”也要满足科赫法则,否则就是吹牛骗人。西医说能消灭细菌,他至少真的能给我看啥叫细菌。你中医宣称能“清热解毒”,你“毒”和“热”的定义都说不清楚。

对于这种连定义都说不清的玩意,把它当成一种骗术看待才是“公正和理性”。其他一切给中医留三分脸面的说法都是基于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所做出的妥协,与“公正和理性”相去甚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医?——拨开迷雾,看见实效中医,一个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医学体系,常常在现代社会中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将其奉为圭臬,视其为国粹;有人则对其科学性、有效性持怀疑态度,甚至将其视为“伪科学”。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拨开这些争论的迷雾,以一种公正而理性的态度来审视中医呢?这需要我们放.............
  • 回答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自称当代马克思)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并理解其观点发展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言论,并辅以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这并非易事,因为“当代马克思”的标签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其观点也并非一成不变。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要做到客观公正,首要的是 区分言论与行.............
  • 回答
    这件事确实令人痛心,也让人愤怒。金毛“Siri”的遭遇,以及背后暴露出的托运公司失信和隐瞒事实的行为,触及了我们对生命负责和诚信经营的底线。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理性看待金毛“Siri”的悲剧:宠物托运的风险与行业乱象首先,要理解宠物托运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无论航空公.............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捏把汗的消费决策。一个上海的姑娘,月薪八千,却背负了六十万的贷款去购买私教课,这笔账算下来,着实是有些“头重脚轻”了。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位姑娘的“理性消费”观。月薪八千,在上海这个一线城市,不算低,但也不是那种可以随意挥霍的水平。一旦背上六十万的贷款,每个月光是还本付息,就得占据相当一部.............
  • 回答
    这件事着实让人感到错愕和不解,也足以让许多职场中的人提心吊胆。一名实习生,仅仅因为在工作群里点了一个赞,就被公司以“价值观不符”为由直接开除,这实在称得上是一场荒诞的职场闹剧。首先,我们得来好好琢磨一下公司开除这位实习生的理由——“价值观不符”。这是一个非常笼统且极具主观性的说法,在法律上很难站得住.............
  • 回答
    百度近期公开的一项名为“可预测员工工作状态”的专利,乍一听,确实会让人有些许的好奇,甚至可能带点审视的意味。毕竟,“可预测”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总容易和“监控”或者“限制”这些词联系起来。但如果深入一层去理解,这项专利的核心,其实更偏向于一种对工作流程和资源调度的优化,旨在提升整体效率和员工.............
  • 回答
    马化腾为何说“腾讯不会发数字货币,风险太大”?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最近,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可谓是甚嚣尘上,从比特币的起起伏伏,到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加速推进,这个领域无疑是当下最热门也最敏感的焦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腾讯公司CEO马化腾的一番公开表态,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 回答
    拨开迷雾看本质:泰勒公式,那些看似高深的背后说起泰勒公式,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密密麻麻的符号、一堆堆的导数,感觉像是数学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但实际上,泰勒公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裁缝,能够根据你的需求,用最贴近的布料(多项式)来“缝制”出你想要的函数样式。 为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心动游戏在宣传片里那句“做好产品,钱就是副产品”的理念,以及这玩意儿在如今这眼花缭乱的游戏市场里,究竟是个啥斤两。首先,这理念听着是不是贼带劲?一股清流,一股一股的。在当年那个“氪金拯救一切”的时代,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觉得这公司有点东西。它传递的核心思想是啥?.............
  • 回答
    媒体称「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饱含了对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加班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 如何理解「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违背了基本劳动法和人性化原则: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傅里叶变换,争取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了,而且得说得像是个老朋友拉家常一样,没有半点机器的生硬感。想象一下,你正在听一首音乐。这首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段时间内声音强弱的变化,也就是一个“时域”信号。你耳朵里听到的,是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的效果。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首音乐,实际上是由无数个.............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百年孤独》中,军队屠杀香蕉公司三千工人的情节,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一场血腥暴力事件,更是马尔克斯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对拉美地区普遍存在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以及历史遗忘的深刻隐喻。要理解这一情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历史的背景与现实的投射:首先,马尔克斯的创作离不开他对拉美历史的深刻洞察。在20世纪.............
  • 回答
    背单词,这件事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从小到大,各种英语词汇量的轰炸,什么死记硬背,什么单词卡片,什么软件刷题,方法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做到“融会贯通”,感觉就像理解数学物理公式一样,能灵活运用,而不是见到单词就卡壳,看到句子就头疼,这其中的门道,恐怕大多数人还没摸透。你想想,你学数学,怎么会记.............
  • 回答
    茅台,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它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烈酒公司”,可能很多人还会觉得有点意外,甚至有些难以置信。毕竟,在国际视野里,苏格兰威士忌、法国干邑,这些名字似乎更具代表性,也更容易与“高端”和“全球”联系起来。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茅台以一种近乎“中国式”的路径,稳稳地坐上了.............
  • 回答
    这则新闻,讲的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自己在琢磨奥数的题目,然后创造出了一套解决某些特定类型奥数题目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一套“公式”。这可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课本知识,而是孩子自己思考、提炼出来的一套逻辑体系。咱们都知道,奥数之所以难,就在于它不只是简单的计算,更多的是考察孩子发现规律、理解题目本质的能力。.............
  • 回答
    “过劳”敲响丧钟:合肥员工猝死案,法院如何界定公司责任?2023年,合肥发生的一起令人扼腕的悲剧——一名员工在长期高强度加班后猝死,法院最终判决公司承担两成责任。这起案件不仅牵动着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更在法律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过劳”与企业责任的生动案例。那么,从法律的角度,法院是如何层层.............
  • 回答
    这件事情的核心围绕着“记者职业道德”、“信息获取方式”、“职场性别歧视”以及“企业责任”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女记者的行为分析: 职业道德的界限模糊: 动机不明: 她为何要“私下找理想汽车男员工打听机密信息”?是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是个人对理想汽车的兴趣?.............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简洁有力,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如同冬日暖阳,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一起向未来”的含义解析: “一起”: 这两个字是整个口号的灵魂所在。它首先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团结与和平。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人民正经历着共同的挑战,更加需要携手合作.............
  • 回答
    巴西公布科兴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总保护效力 50.4%,预防轻症有效率78%近日,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公布了科兴新冠疫苗(Sinovac)在巴西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根据报告,该疫苗在预防有症状感染方面的总保护效力为50.4%,在预防需要医疗救治的病例和死亡方面的有效率更高,分别为78%和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