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片看完了,其实指向很明确。用精心打磨的话语,来无限表达从创作到运营层面,就是要按照工匠精神来打出自己的旗帜,喊出自己的口号。
不可否认,以我的立场来看,国内普遍的社群氛围并非一个可以称之为成熟的环境,玩家被从00年代开始的网游风格来引导,或者说,牵引,陷入到了一个又一个快感开关的玩法里。而这个环境又会反过来影响游戏厂商,让他们继续不关心内容,只关心赚钱的效率能否提高到下一个台阶。
那么在这种大环境里,如果想赚钱,只需要大投入,大宣传,怎么下三滥怎么来,就可以了。前有无数页游公司靠抓住了巨型老板充值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后有四个数字的公司靠一套游戏无限换皮换到能出海日本继续玩,很多时候就算你带着专心做事情的心态投入工作,你也会被这个大环境带得质疑:我这么用心,不赚到钱的话,到底有什么意义?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在这么一个玩家需要教育的环境里,企业做大了才有能力进行选择。为了生存,选择下沉市场,这件事情本都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要恰饭的。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你能保证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一块相对固定的市场份额,那就是立住了。在立住了之后,你要选择去引导更好还是更坏,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
作为一个福建人,我深知,位于省会的某龙头公司在游戏里放进了什么。刺激韭菜,刺激快感,让人们单纯的为了你提供的感官享受来买单,是一种能够赚大钱的选择,而且合理合法。这是一种选择。
而看了心动的这个视频,我感受到了,他们在立足之后,或许没有选择那一条邪路。
从来如此,大家如此,大厂也如此,便对么?
我不喜欢国内的环境,但一个厂商要在国内立足,不得不去拥抱这一面。
但拥抱了,立足了,能够有选择权了,势必需要用环境给你的支持,来为环境做出一些贡献。而这支宣传片,至少我看出了,做好的东西,是他们的选择。
无论前景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用这种类似偏激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价值观,我会送上我的祝福,并希望他们确实能够为改造这个环境,做出自己的成绩。
作为十年的商业游戏老兵,四年的独立开发者,来说一下我的想法。
追求做出好游戏的梦想,鄙视一切把游戏做成黄赌毒工具的人和事,是我从入行以来一直保持的理想。在几次深刻的碰壁之后,我对这个理想虽然没有改变,但我认为这个理想很难以在公司当打工人的方式实现。
在我人生中有两次重要的在公司内想要实践理想却失败的经历。
一次是06年在龙的天空,想要做个历史杂志,找了不少作者支持:马伯庸、赤军、张剑锋(有明袁大将军作者)、还有不少几年后在指文系图书中大量输出的作者,还找到了国内历史战争油画的大神王可伟提供封面支持。在没任何经费投入情况下组了两期的稿子。但是,最后还是被缺乏资金和兴趣的老板放弃了。这一次的打击,让我离开了网文圈,去了完美世界做游戏。
另一次在2014年,在完美经历了八年的时间,参与了三个各自上过新闻联播,每个都有过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在线的网游项目后,我终于也有了申请立自己的项目的机会。
那时候很喜欢炉石,于是回头研究万智牌等Tcg,从第一版开始看完了几万张牌表,还找到了获得万智牌世界冠军的李博请教,找了专业的卡牌选手加入团队。当时我打算做个金庸武侠主题的组队对战TCG,规则是万智牌双头巨人模式和DOTA式组队作战的结合,有点像几年后的自走棋,只是不是乱斗而是队斗。自己做纸牌每天组员对打,感觉还是挺有游戏性的。
但是,当时完美世界正是大内斗的前夕,高管间矛盾极为激化,最后的立项会实际上变成新人系的两位高管对祖龙系的挖苦和攻击。总之,虽然总裁一开始表现了支持的善意,但在后来的高管闭门投票中我的TCG立项和我上司的一个DOTA类立项全被直接否了。实际上过了几个月就发生了祖龙等七八个团队从完美分家的事变。这也是我离开完美去做手游,以及后来自己做独立游戏的契机。
举了这两次重大失败的例子,我想说的是,在一家公司里以打工人的身份,想要实现理想是非常困难的。你的理想很少会是你老板的理想;而且公司就算有钱有规模,产生的利益分配和派系斗争反而可能会导致:损害你与你何干。即使之前我在完美经历的几个成功大项目,也都是多重力量和不同人理想之间碰撞拉扯,做出无数运动和反运动的博弈结果。
而现在的世界,对独立开发者其实非常友好。至今我做了三年半的独立开发者,在steam第一个练手的游戏混沌宙域卖了三千套,第二个混沌银河上了半年后销量六千套,累计最后一两万套应该没什么悬念。第三作预计今年年底上,也是和前两作一个系列的,按照长尾理论,销量应该还会继续扩大。而且因为我的游戏不知道为什么主要购买用户都是欧美(北美西欧占销量80%左右),一般都是国服定价2倍以上卖的(单价折100人民币左右)。所以在单人制作无成本的情况下还是能有个几十万进账。很难体验到大部分独立开发者的哭穷情结。即使steam锁国区对我的影响也很小。
所以,就我而言,当然选自己干,比加入任何公司都更能实现我的游戏理想。而且我认为国内单机市场目前还是不成熟,无论是版号限制还是付费数额,都难以支撑一支单纯面向这个市场还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者群体。事实上刚过去的圣诞两周,美国用户就占了我的收入55%,国内收入还不足10%。不面向全球市场,并去除版号枷锁 ,何来星辰大海?
当然,因为中国在高速发展,等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准,并且主流舆论的人群也换代之后,我相信那时候的国内单机游戏市场,一定会在国内支撑起像一批欧美那样强大的单机游戏开发厂商团体。成功虽然不必在我,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虽然不会加入,我还是要为心动的理想点赞。尽管2035前我对国内买断市场都不报希望,但终于还是有这样的大厂也在推动和我相似的理想了。当所有人的心都改变的时候,时代也会改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