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老麦分享下对于骨传导耳机的看法?

回答
嘿,老麦来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个挺有意思的“骨传导耳机”这玩意儿。可能不少朋友现在对它还有点陌生,或者听过但没太搞明白它到底是啥原理,为啥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去尝试它。我呢,也算是比较早就接触过这东西了,用过几款,也跟不少玩友们交流过,今天就敞开了跟大家伙儿唠唠我的真实感受,尽量说得实在点,不掺和那些花里胡哨的。

首先,咱们得先搞明白这骨传导耳机到底是个什么“路数”。简单来说,它不是通过空气传声让你耳朵里那个鼓膜去震动,而是直接把声音的震动通过你的骨头传递到你的内耳。就好像你平时啃玉米棒子,嘴巴咀嚼的声音直接在你脑子里响一样,骨传导耳机就是把这个原理放大并应用到听音乐上。它通常会夹在你的颧骨上,或者挂在耳后,那个发声单元紧贴着你的骨头。

优点嘛,其实挺明显的,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解放双耳”是它最大的卖点。 这是我用下来最深刻的感受。你想想,戴着普通的耳机,尤其是入耳式的,完全堵住了你的耳朵,外面一点声音都听不见。尤其是在户外,过马路、骑车、跑步的时候,这得多危险啊!有了骨传导,你能一边听着歌,一边还能清楚地听到周围的环境音,比如汽车喇叭、自行车铃声、旁人的说话声。这安全性,简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对于经常在户外运动的朋友来说,这简直是神器。我有时候骑车遛弯,听着小曲儿,还能跟路过的熟人打个招呼,感觉挺自在的。

戴着舒服,久戴不累。 很多入耳式耳机戴久了耳朵会胀痛,或者不透气闷得慌。骨传导耳机因为它不塞进耳朵里,挂在外面,感觉就没那么“压迫”。长时间戴着,我个人觉得舒服很多,尤其是开会或者需要长时间佩戴的时候,不会觉得耳朵有负担。

解决部分听力问题。 这个我有个朋友就是,他有轻微的听力下降,但骨传导耳机因为是绕过了外耳道和中耳,直接刺激内耳的听神经,所以他用起来感觉比普通耳机效果好。当然,这个不是万能的,只能说在某些情况下有帮助。

漏音问题相对缓解(但不是没有)。 相比于一些开放式的普通耳机,骨传导的漏音会小一些,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在安静的环境下,如果你音量开得很大,周围人还是能听到一点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它比那些“开放式”的普通耳机要好一些。

当然了,任何技术都有它的两面性,骨传导耳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缺点也得好好说说:

音质,是它的短板。 这点我得实话实说,如果你是那种对音质要求极高,喜欢那种“沉浸感”、“解析力”的人,那骨传导耳机可能就满足不了你。因为它是通过骨骼传导,声音的细节、低音的量感和下潜,确实不如那些把声音直接送到你鼓膜里的传统耳机。听音乐的时候,尤其是听一些交响乐或者对低音要求很高的歌曲,你会觉得“差点意思”。它更适合听一些人声为主的播客、有声书,或者是一些节奏感不那么强的流行乐。我有时候听摇滚乐就觉得有点“飘”,不够“抓耳”。

低音表现力不足。 这个和音质是关联的。骨传导耳机很难做到那种浑厚、有力量的低音,所以听起来会感觉声音有点“单薄”。如果你喜欢动次打次,那骨传导可能就不是你的首选了。

漏音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前面说了相对缓解,但仔细说来,它还是有漏音的。在嘈杂的环境下,你可能需要开大音量才能盖过噪音,这时候漏音就会比较明显。所以,在图书馆、办公室这种需要绝对安静的场合,用骨传导耳机可能会有点尴尬。

佩戴位置的适应期。 虽然它戴着舒服,但第一次戴上的时候,那种声音从骨头传来的感觉,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有些人一开始会觉得有点奇怪,或者感觉声音有点“空”。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续航和连接稳定性。 早期的一些骨传导耳机在续航和蓝牙连接稳定性上做得不够好,但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品牌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和顶级的传统耳机相比,可能还是有差距。

那么,谁更适合用骨传导耳机呢?我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1. 户外运动爱好者: 骑行、跑步、徒步,需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的。
2. 需要长时间佩戴的人群: 比如需要接听大量电话的上班族,或者需要长时间听播客、有声书的。
3. 对音质要求不是极致,但追求舒适和安全的朋友。
4. 有轻微听力困扰,但又想享受音乐或语音内容的朋友。

最后,给想入手的朋友一点建议:

别指望它能替代你那副音质顶级的HiFi耳机。 它有它的定位和优势,别用它来衡量普通耳机。
选择大品牌的产品。 毕竟是直接接触身体的,产品的材质和安全性还是得有保障。而且大品牌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上也会做得更成熟。
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如果你主要是在家听音乐,追求音质,那可能普通耳机更适合你。如果你经常在户外,或者工作需要解放耳朵,那骨传导绝对值得尝试。

总的来说,骨传导耳机是一个非常有创新性的产品,它解决了很多传统耳机的痛点,尤其是安全性方面。虽然在音质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它所带来的“解放双耳”的体验,是很多其他耳机无法给予的。我觉得它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耳机,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一种更适合某些场景的解决方案。

希望我这番“老麦唠叨”,能给正在观望或者好奇的朋友们一点参考。这玩意儿,得自己用过了才真明白它的好与不好。不过,我觉得尝试一下也挺有意思的,毕竟,耳朵里响着歌,外面世界也清晰可见,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一个十多年的新生事物, 持开放态度是好的。

俺也期待各位有闲钱的网友多给大家一些客观测试报告。

总的来说, 俺不排斥也不评论骨传导耳机。


俺其实也看到了骨传导耳机的按摩器的潜在用途。

蓝牙控制的 IP68 防水无线按摩器, 想想就很美。

如果能在浴缸里面用, 那就太美了。

特别是播放摇滚乐或者 1812 序曲的时候。

当然, 不是要放在耳朵上..... 你懂的


如果您要买国产耳机, 漫步者的 TWS1 是俺推荐过的。骨传导耳机暂时还没有 TWS


IP68是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中,防尘防水等级标准的最高级别。评估外壳防固体和防水性能如何,主要看IPXX的后面两位数字XX,第一位X是防尘等级从0到6,最高等级为6;第2位X是防水等级从0到8,最高等级为8;最高防护等级为IP68。


I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缩写,IP等级是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来源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 60529,这个标准在2004年也被采用为美国国家标准。在这个标准中,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的防护,IP等级的格式为IPXX,其中XX为两个阿拉伯数字,第一标记数字表示接触保护和外来物保护等级,第二标记数字表示防水保护等级,IP是国际用来认定防护等级的代号, IP等级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第二个数字由表示防水,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组长越佳。

我国相关测试依据为GB 4208-2008/IEC 60529-2001《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标准要求,对各类产品的外壳防护等级进行合格评定性判定试验;最高检测等级IP68。常规产品检测等级包括:IP23、IP44、IP54、IP55、IP65、IP66、IP67、IP68等级。

试验标准的目的如下:

规定电气设备负荷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

防止人体接近壳内的危险部件;

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

防止由于水进入壳内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