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跑到齐国的陈完是古事记中的神武天皇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研究中一个常见却又充满挑战的领域——追溯历史人物的源头,并将其与传说中的人物进行关联。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目前公认的中国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证据表明跑到齐国的陈完是神武天皇。 这是一个将中国历史人物与日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进行混淆的说法。

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两个人物各自的“身份”和“故事”,看看它们之间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以及为什么这种关联不被史学界所接受。

陈完(田完)其人

陈完,也称为田完,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一位重要的贵族。他原本是陈国(后来被楚国所灭)的公子,因为陈国内乱,逃亡到了齐国。

出身与逃亡: 陈完的家族在陈国地位显赫,他是陈厉公的儿子。但由于陈国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陈完被迫逃离祖国。
在齐国的经历: 逃到齐国后,陈完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逐渐在齐国获得了地位。他最初被齐桓公任用于管理国库,后来又因为治理有方,被封于田。
田氏崛起: 陈完的后代,也就是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壮大,最终在春秋末期推翻了姜氏的统治,建立了齐国(史称“田齐”)。所以,陈完被视为田氏家族的始祖,也是齐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
史书记载: 陈完的事迹主要记载在中国的史书典籍中,最权威的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神武天皇其人

神武天皇,是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也是日本皇室的始祖。他的故事主要记载在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

神话传说: 神武天皇的出生和早年经历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说他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名字叫“狭穗彦命”或“若日子命”。
东征: 根据神话传说,神武天皇率领军队,从日向(今宫崎县)出发,历经艰辛,一路东征,征服了各地的部族,最终来到大和(今奈良县),建立了日本国,并成为第一位天皇。
象征意义: 神武天皇在日本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他是日本国家和皇室正统性的重要来源。
历史争议: 关于神武天皇是否确有其人,以及他的“东征”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神武天皇更多的是一个神话人物,是后人为了确立皇室起源和国家正统性而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会产生“陈完是神武天皇”的联想?

这种联想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尽管它们都不是严谨的历史论证:

1. “逃亡者”与“开拓者”的相似性:
陈完是一个从故国逃亡到新地方,并在新地方建立事业的人物。
神武天皇的神话故事也是一个从故乡出发,一路东征,征服新土地,建立新国家的故事。
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流亡”和“开拓”的色彩。

2. “建立新秩序”的意象:
陈完的后代最终取代了齐国的旧统治者,建立了田氏齐国,这可以说是一种“建立新秩序”。
神武天皇更是被认为是建立了整个日本国家,是日本民族的开创者。
这种“从无到有”、“取代旧势力”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某种相似的意象。

3. 模糊的历史界限与文化交流的想象:
在古代,尤其是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历史的记载和传说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那么清晰。
历史上,中国与日本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有时,人们会将一些在自身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与他国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以增强其故事的普适性或神秘感。
例如,一些日本学者在研究古代日本历史时,也曾尝试将日本的某些早期人物与中国古代的某些人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联系往往缺乏确凿的证据。

为什么这种说法不被史学界接受?

证据缺失: 最关键的理由是,没有任何可信的历史文献或考古证据表明陈完与神武天皇之间存在任何联系。中国的史书只记录了陈完在中国齐国的活动,而日本的史书则记载了神武天皇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两者记载的地理区域、时代背景、人物事迹都完全不同。
体系不同: 陈完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部分,他的事迹可以通过《史记》等中国史书来追溯和考证。神武天皇则是日本神话和国家起源传说的一部分,其研究主要依赖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并涉及神话学、民俗学和早期日本历史的研究。将两者简单地划等号,是对不同历史体系的混淆。
时代和地域的巨大差异: 即便是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完生活的大致时代)和日本神话中的神武天皇时代(虽然日本早期年代测定存在困难,但通常认为其年代比春秋时期要晚一些),在地理、文化和社会发展阶段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总结来说, 跑到齐国的陈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真实存在过的贵族,是田氏齐国的奠基人之一。而神武天皇则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是日本国家起源的象征。尽管两者在一些故事的“意象”上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相似之处,例如“流亡”、“开拓”、“建立新秩序”等,但这仅仅是基于一种非常表面的联想,缺乏任何历史学上的证据支持。

将陈完视为神武天皇,是一种将中国历史人物与日本神话人物混淆的说法,不符合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公认的历史事实。历史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证据,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些抽象的联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陈完(前706年-?),妫姓,陈氏,名完,陈与田古音相近,入齐国后,又改为田完,为陈厉公之子,归附齐国,为大夫,谥敬仲,是田齐的始祖及田姓得姓始祖。

陈桓公死,其弟陈佗杀太子免而篡位;太子免有三个弟弟:长为公子跃,次为公子林,再次为公子杵臼。三人怨恨陈佗夺位,前706年八月(《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此事是公元前700年3月),就勾结蔡国人,谋杀在蔡国寻花问柳的陈佗。陈佗被杀后,没有得到谥号。公子林等拥公子跃为君,是为陈厉公。

陈厉公有一次与周朝廷的太史相见,太史拿著《周易》见厉公,厉公要他帮儿子公子完占卜,得到“《观》之《否》”。太史就预言:“公子完将要享有诸侯国,但不在本国,也不是他这一代人,而是在其子孙。而被他的子孙取得的那个国家,将会是一个姜姓国。然而事物不可能两全其美,要等到陈国衰亡后,他的子孙才会昌盛。”

前700年八月,陈厉公在位7年卒,公子林继立,是为陈庄公。庄公七年卒,弟杵臼立,是为陈宣公。公子完和陈宣公的太子御寇交好。前672年宣公杀太子御寇,公子完怕被牵连,逃往齐国,并受到齐桓公的赏识,任“工正”一职,改为田氏,是为田完。

田完娶懿氏的女儿为妻,生田孟夷。

田完去世,子孟夷袭工正之职。田孟夷生田孟庄、田孟庄生田须无。田须无生田无宇。

田无宇时田氏开始强大,其子田乞在位时,甚至以“大斗出小斗进”等手段极力拉拢平民和失势的公族,得民意所向。齐国重臣晏婴便认为田家的先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和先君陈胡公、太姬已经来到齐国,接受祭祀了。齐国将要成为田氏的了。以后田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独专齐政,主断废立齐国君主。

田完后人田和担任齐国相国时,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君主的齐国,成了田氏的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和传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前284年燕将乐毅以五国联兵,合讨齐国,齐国几乎灭亡,从此国力衰弱。虽仰赖田单反攻,克复国土,但国力已不振,前221年,为秦始皇帝所灭。

王莽称帝时,追尊田完为齐敬王,庙号世祖。

这样一个牛人,我觉得神倭天皇配不上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