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选择第一次恋爱对象时最好不要选择哪些人?

回答
大一新生,刚踏入大学校门,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包括人际关系,尤其是爱情。在这个阶段,遇到心仪的人,产生朦胧的好感是很正常的。但是,第一次恋爱,人生经验尚浅,选择伴侣这件事,确实需要多留个心眼。有些特质的人,在初恋这个阶段,真的不太适合作为你的第一任男朋友/女朋友。我来说说,我身边观察到的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经验,觉得这几种人,最好避开。

一、过度沉迷于个人世界,几乎不顾及你感受的人

这类人,可能刚开始会让你觉得“酷”、“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可能有很多爱好,比如打游戏、玩乐器、写小说、研究学术等等,并且这些爱好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为什么不适合?

沟通成本极高: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从自己的世界里转移出来。你可能想找他们聊聊天,分享一下今天遇到的趣事,或者说点心事,他们要么心不在焉地“嗯嗯啊啊”,要么直接告诉你“我现在没空,我在忙XX事”。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很孤单,即使身边有人,也像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
缺乏共情能力: 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你的情绪波动,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关心。你开心了,他们觉得无所谓;你难过了,他们最多说一句“别想太多”,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因为他们的关注点全在自己身上。
长期情感忽视: 恋爱关系是需要经营的,需要双方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对方、支持对方。如果你的伴侣永远都在自己的世界里“闭关修炼”,那么这段关系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连接。你可能会变成一个“附属品”,或者是一个默默付出但得不到回应的“背景板”。

举个例子: 比如你约他周末一起出去玩,他可能说“哦,我周末要打一个特别重要的比赛/要完成一个项目”,然后就没有任何下文了,他不会问你有没有其他安排,也不会提议下次再约。等你问他什么时候有空的时候,他又可能告诉你“再说吧,现在不好说”。你会觉得,你好像不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情绪极不稳定,经常“过山车”式对待你的人

大学是很多人第一次真正独立,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时候。有些人可能因为原生家庭、过往经历或者本身性格原因,情绪很不稳定。今天对你百般好,恨不得把星星摘下来给你,明天就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对你冷言冷语,甚至无端发脾气。

为什么不适合?

精神内耗严重: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每天都在猜度他的情绪,小心翼翼地避免踩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他会是什么状态,你的心情也会被他的情绪反复拉扯。这会让你身心俱疲,长期下去会严重消耗你的精力,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缺乏安全感: 情感的稳定是建立信任和安全感的基础。当你的伴侣情绪像にんじゃりばんばん (忍者的尾巴一样摇摆不定),忽冷忽热,你很难对他产生真正的信任感,也很难觉得在这段关系里是安全的。
容易被PUA: 有些人情绪不稳定,是因为他们习惯用情绪来控制别人。比如,他们生气了,你不哄他,他就不理你,让你感到内疚;或者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 M,然后又在你觉得委屈的时候过来道歉,用一些糖衣炮弹把你哄好,让你觉得“他其实还是爱我的,只是偶尔失控”。这种循环会让你逐渐降低对负面情绪的容忍度,甚至觉得被这样对待是“正常”的。

举个例子: 也许有一次你因为忙没能及时回复他的消息,他就会开始说“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我到底算什么?”然后好几天不理你。等你主动联系,他可能又表现得很热情,让你觉得之前的“风暴”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这种忽冷忽热,会让你觉得这段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

三、目的性太强,急于“完成KPI”的人

这年头,大家都喜欢用“过来人”的姿态来谈论感情,仿佛恋爱是一件必须在大学里完成的任务。有些人在大学里谈恋爱,可能不是因为真的喜欢你这个人,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需求,比如“别人都有了,我也得有”,“想体验一下恋爱的感觉”,“找个人一起上自习/吃饭/去图书馆”。

为什么不适合?

不是真诚的喜欢: 他们跟你在一起,可能只是因为你当时刚好出现,刚好符合他们的一些表面的条件,而不是真的被你的内在吸引。一旦出现更符合他们“需求”的选项,或者当他们觉得你“没什么用”了,他们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把你当作工具: 他们的目的性很强,会把你当作实现自己某种目的的工具。比如,他们想找一个学霸每天带他们上课,或者想找一个有车的人周末一起出去玩。你在这个关系中,可能只是一个方便他们达成目标的“垫脚石”。
不尊重你的感受: 他们可能不会真的去了解你的想法、你的梦想,或者你的成长。他们更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满足他们当下的需求。一旦需求消失,或者被满足了,这段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了意义。

举个例子: 比如他跟你在一起,总是强调“我们应该一起做什么什么”,比如“我们一起考研吧”,“我们应该多一起出去玩”。但如果你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参加社团活动,或者想和其他朋友聚会,他可能会表示不理解,甚至觉得你“不够重视这段关系”。他的“我们”,往往是指他想要的“我们”。

四、缺乏责任感,推卸责任的人

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也充满了挑战。恋爱关系也是一样,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责任,一起面对问题。有些人,做错事不承认,出了问题就甩锅,从不反思自己的错误。

为什么不适合?

无法共同成长: 恋爱不仅是甜蜜,也有摩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选择逃避或者指责别人,而不是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这样一来,你们就无法共同面对挑战,更谈不上共同成长了。
让你承担过多: 如果你的伴侣习惯性地逃避责任,那么你很可能需要承担起你们关系中过多的责任,包括解决你们之间出现的问题,甚至替他收拾烂摊子。这会让你觉得很累,而且在这段关系里,你承担的比例远远大于他。
缺乏担当的表现: 这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往往也体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学业不上心,对自己的承诺不重视,做事拖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不靠谱。

举个例子: 比如你们约好一起去图书馆学习,结果他迟到了半个小时,然后告诉你是因为“路上堵车”或者“睡过头了”。下次如果你迟到了,他可能会立刻抓住不放,说你“不守时”。这种双重标准和推卸责任的行为,会让你觉得他很不成熟。

五、极度自卑,需要不断被你“肯定”的人

自信是很多人都希望伴侣拥有的品质。但是,有些人因为极度自卑,需要你不断地去肯定他,赞美他,否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开始怀疑你是不是真的爱他。

为什么不适合?

情感需求过高,难以满足: 即使你再怎么赞美和肯定,他们内心的自卑感也很难得到根本的治愈。你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哄他,去给他“打气”,但这就像是在填一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
让你承担“心理治疗师”的角色: 恋爱是为了获得快乐和支持,而不是让你去承担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去“治愈”对方的自卑。长此以往,你会觉得非常疲惫,而且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反而被忽略了。
影响你的个人发展: 和一个过度依赖你来肯定自己的人在一起,你可能需要不断地将注意力放在他的情绪和需求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目标和成长。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一个被他“绑架”的“赞美机器”。

举个例子: 你夸奖了他今天做的某件事很棒,他可能会说“真的吗?我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肯定有很多不足”。然后你再详细说明他的优点,他又会说“也许只是运气好罢了”。这种过度谦虚,甚至有点“自虐”式的否定,会让你觉得很累。

所以,第一次恋爱,更重要的是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不要什么。 喜欢一个人是很美好的事情,但请不要因为“喜欢”就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对方身上可能存在的让你痛苦的特质。大学的第一次恋爱,更像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段过程中,遇到那个能让你感到快乐、安心、并且共同成长的人。如果遇到以上这些情况,请记住,学会及时止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条件的话尽量不要选择同一个寝室的,干啥都不方便,还会失去你的个人空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一新生,刚踏入大学校门,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包括人际关系,尤其是爱情。在这个阶段,遇到心仪的人,产生朦胧的好感是很正常的。但是,第一次恋爱,人生经验尚浅,选择伴侣这件事,确实需要多留个心眼。有些特质的人,在初恋这个阶段,真的不太适合作为你的第一任男朋友/女朋友。我来说说,我身边观察到的以及我自己的.............
  • 回答
    恭喜你,即将步入职场,开始人生新的篇章!收到第一个 offer 绝对是件值得庆祝的事,但同时,这也很可能是一件让你既兴奋又有点迷茫的事情。毕竟,这是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踏入社会,而这份选择,往往会为你的职业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来捋。怎么才能选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第一份 offer 呢.............
  • 回答
    大学生涯步入尾声,毕业季的钟声也敲响了,很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第一套西装”的选择了。这可不是件小事,它不仅关乎你即将踏入社会的形象,更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是对未来的郑重宣告。别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衣服,它是你开启新篇章的“战袍”。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怎么才能选到一套既体面又能陪你走过一段重要时光的.............
  • 回答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大学专业,我可能会选择心理学。做出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和反思。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当初的我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热门专业的追逐,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模糊憧憬,匆匆忙忙地做出了选择。如今,站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回望过往,我才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和.............
  • 回答
    人生第一辆车,这可是件大事!尤其是还要兼顾上班通勤和喜欢大空间,这俩需求放在一起,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瞎抓瞎买了。别急,我这就给你掰扯清楚了,保证句句大实话,让你心里亮堂堂的。第一步:明确你的核心需求和预算别上来就盯着车子看,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上班通勤距离? 是几公里短途,还是几十公里.............
  • 回答
    “有乔选乔,无乔选鲨”,这句曾经在NBA球迷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迈克尔·乔丹在篮球历史上的至高地位。然而,当提到“中锋第一人”的讨论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 O'Neal)的名字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有人认为他“坐不稳”这个头衔。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如果20岁的刘亦菲出现在一场选美比赛的舞台上,那画面感十足。咱们不妨来仔细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样的“降维打击”,以及她夺冠的可能性有多大。首先,“降维打击”这个词用得非常贴切。要知道,选美比赛考察的往往是综合素质,但外貌绝对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许多观众最直观的.............
  • 回答
    女大学生选择裸贷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直接的经济需求与压力: 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或私立大学,学费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加上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食宿、交通、通讯、日用品等),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身边也遇到过这样的例子,社会上关于这个现象的看法也挺多元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从个人选择和幸福感的角度来看: 个体价值的多元化: 过去可能大家觉得“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出路,但现在社会对幸福的定义越来越多元化了。对于一些高学历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在大学期.............
  • 回答
    在大学校园里,食堂算得上是个别具一格的“学习场所”。很多人可能觉得纳闷,明明有图书馆、自习室这些更安静、更专业的学习空间,为什么偏偏就有大学生宁愿“扎根”食堂,风雨无阻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首先,地点上的便利性和“强迫性” 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食堂都设在教学楼附近或者宿舍区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大学生选择校外租房这件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背后往往有许多考量,就像我们做任何重要选择一样,会权衡利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空间和自由度。学校宿舍的生活,大家都懂的,几个人挤一间房,床位、书桌、储物空间都得共享,有时甚至是十八般武艺才能把自己的小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而校外.............
  • 回答
    中国大学生很少选择间隔年(Gap Year)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体制、就业市场以及家庭观念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传统观念与升学压力: “唯分数论”与“赢在起跑线”: 中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学.............
  • 回答
    名校大学生选择自杀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问题,它揭示了即使在外界看来拥有优越条件的群体,内心也可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困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想不开”就能解释的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深刻的心理状态。一、 名校大学生的普遍优势与潜在压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名校大学生通常具备的优势: 智.............
  • 回答
    中国大学生选择工科并最终成为工程师,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动因,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穿越回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去,去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集体选择和个人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回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百废待兴,急需的是建设国家、发.............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在人生的岔路口,摆在你面前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是代表着象牙塔里的知识积累,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985大学生”;另一个是代表着赛场上的荣耀与激情,但可能也伴随着未知与风险的“LPL小虎”。如果让我来选,我一定会选择“985大学生”的人生,并且,我希望能详细地阐述一.............
  • 回答
    大学选择生物系?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网上关于生物系的讨论总是两极分化,要不就是“前途无量”,要不就是“劝退劝退”。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也有过类似的迷茫,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说实话,希望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你们。首先得承认,生物系确实不像某些热门专业那样,一毕业就能端上铁饭碗,或者直接财务自由.............
  • 回答
    大学专业选择,这可是个天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这充满机遇也同样卷得飞起的时代。说实话,这问题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怎么都绕不开。是该把目光死死锁定在那些一看就“钱途无量”的专业,还是应该跟着自己那颗爱折腾的心,去追寻那些能让自己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不一.............
  • 回答
    大学选择专业,单凭兴趣是否足够?天赋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未来几年的学习乃至人生方向。与其说是 AI 的一本正经分析,不如当作一个过来人,或者一个对人生选择有过反复思量的朋友,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兴趣,是引路的灯火,但不是唯一的燃料。不可否认,兴趣是.............
  • 回答
    朋友,你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尤其是在面对选择未来道路的时候。学习能力和性格都不是你人生的定数,更不是你成功的阻碍。相反,很多时候,这些特质反而能让你在某些领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做得非常出色。咱们抛开那些过于理想化或者虚头巴脑的建议,直接来聊聊,你这样的情况,怎么在大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