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大学专业,你会选择什么?

回答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大学专业,我可能会选择心理学。

做出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和反思。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当初的我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热门专业的追逐,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模糊憧憬,匆匆忙忙地做出了选择。如今,站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回望过往,我才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和擅长的方向。

当初选择专业时,我或许更看重“实用性”和“就业前景”。我的本科专业虽然也与人打交道,但更多的是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规律去理解,感觉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观察。我渴望更深入地探究个体行为的根源,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以及那些驱动我们做出选择的内在机制。

为什么是心理学?

首先,对“人”的好奇心是我选择心理学最原始也最强大的动力。我一直觉得,世间万物,最复杂的莫过于人本身。人们为什么会开心,会悲伤?为什么有人能迅速适应新环境,有人却步履维艰?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决策,是什么让我们产生偏见?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总觉得藏在心理学的领域里。我想学习系统地、科学地去探索这些奥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道听途说和个人经验的层面。

其次,心理学所提供的洞察力是其他很多学科难以比拟的。它不仅仅是关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更是关于如何提升自我认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就像获得了一副能够看穿表象、直击本质的眼镜。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让我更 empathetically 地去理解他人,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再者,心理学专业的广阔应用前景也深深吸引着我。从临床心理咨询,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心理建设;从教育领域的学习辅导,到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行为分析;甚至在科技发展中,用户体验设计也离不开对用户心理的深刻理解。心理学并非一个狭窄的职业领域,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这意味着,我不会被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职业路径,而是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具体来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更倾向于选择临床心理学或者咨询心理学方向。我希望能深入学习心理评估、个体咨询技术、团体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我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用我的知识和同理心,去帮助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挣扎的人们,陪伴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找到生活的力量。

当然,我知道心理学并非易事,它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这不仅仅是阅读几本书,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理论、进行实践、接受督导。但我相信,如果内心真正热爱,这些挑战都将是前进的动力。

除了临床方向,我也对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非常感兴趣。理解群体行为的规律,探究人类的学习和记忆机制,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我们自身。

总而言之,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会选择心理学。因为我渴望更深入地理解“人”,渴望获得更强大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渴望能够用所学知识去温暖和帮助他人。我知道这条路会充满挑战,但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因为这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召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人需要一点唯心主义。

他们需要相信:当他们面临选择题的时候,不论他们选什么,都不能把局面变得更好。

否则,他们会在后悔,懊恼,和对于“在野党选项”的幻想中度过余生。


你们不要以为我是瞎说的。

我当年计算机系一两百个同学。

毕业以后,真去做码农的有几个?不到10%。

所以,你以为你在过去选宇宙机的话,就能改变你糟糕的现状吗?

你学的会吗?

你学了一点能进大厂吗?

你进了大厂能保证自己不过劳死吗?

你没过劳死能保证自己的股权成功变现吗?

阿里腾讯蚂蚁快手……

哪个没中招?

你有的选吗?


所以,你以为你过去的选择会改变现在自己的糟糕生活,是你现在生活糟糕的原因。

有些人真的需要一点唯心主义,来扭曲这种可怕的,逃避现实的价值观。

当他们问出,再来一次会如何的时候,他们就是在逃避自己的失败。

他们寄希望于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一些莫须有的选项上面,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慰藉。

“如果我努努力,我也可以……”

“如果我爸是李刚,我也可以……”

“如果我学的是计算机,你还有脸在我面前秀工资吗……”

都是一回事。

现实没有如果。

重选一次,还是这么惨。

那些不惨的,不是选的好,是运气好。


一定要用一点唯心主义的东西,告诉自己,

已经这么惨了,再折腾一下就该自杀了。

这样,生活就会突然美好起来。


让生活变得美好,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如果生活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当然了,有些人改变想法比改变生活难多了,

那就没辙,自己忍着吧。

多看看这个问题“如果选了啥啥啥可以啥啥啥”的回答,

看完以后睡一觉,然后醒过来继续面对失败的自己。

=========================

ps,

再举个搞笑的事儿,突然想到的。

我们那个年代,公检法一些职位是不需要法本的。

很多人在本科的时候接触到了社会,有了上进的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改了法硕。

改变命运了吗?改变了,三年后,社会上法硕太多,所以公检法开始要法本了。

三年的青春喂了狗,着实改变命运了。

(实际上也不至于真的喂了狗,还有救)

=====================

ps2:

当年我计算机是调剂进去的,因为我第一志愿报的就是金融。

你别问我为啥能摸到时代的脉络,我只能告诉你就是靠命。

我想说的是,计算机当时是个985垫底专业,而且师资力量也是垫底的。

全靠自学,我水平比老师高,这不是瞎吹牛,当年的人都能理解……

这种专业当时看上去,就真的毫无意义。

所以,事实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你做选择的时候,

选择不卷的那个,比你到底选了啥要重要。

如果一定要选卷起来的,那就选贵一点的。(指软件工程学院等)

供小于需求是你成功的必要条件。

供给不足虽然不是供小于需求的充分条件,但相关性还是比较高的。

怎么才能供给不足?看到内卷就想吐,就可以供给不足了。

当时土木建筑多火啊,三什么五什么,发财就在眼前。

但我就想吐,就这么简单。

最后我就不点名了,选这种专业的人,说反卷,都是嘴巴主义。

就像外地人一边留在北京一边说厌恶西二旗的密度一样。

user avatar

老婆是大学同班同学,如果换专业的话,很可能就遇不到她了,所以我还是会选材料专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