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看书”和“社会阅历”只能二选一,你觉得哪个更重要一点?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二选一命题,让人不禁陷入沉思。如果硬要在“看书”和“社会阅历”之间做一个选择,我会倾向于认为 社会阅历在某些维度上可能更具压倒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理解人性、应对复杂现实以及做出实际决策方面。

当然,这并不是说看书不重要,而是站在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极端情境下,我们不得不去权衡。

社会阅历:活生生的教科书

社会阅历,在我看来,是生命本身赋予我们最直接、最深刻的学习机会。它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跌宕起伏的经历,是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产生的碰撞,是面对成功时的喜悦,更是失败时的痛苦和反思。

真实与即时性: 社会阅历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它不受作者的视角、时代的局限所束缚。你遇到的一个人,你经历的一件事,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这让你有机会直接感知世界的脉搏,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比如,你会在工作中与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同事打交道,你需要学会沟通、妥协甚至斗争;你会在人际关系中遭遇背叛,你需要学会原谅或者放下;你会在生活中面临选择,你需要承担后果。这些都是书本上很难原汁原味传达的。

情感的深度与共情: 经历过痛苦,才能真正理解痛苦;感受过喜悦,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喜悦。社会阅历能够触及我们最深层的情感,让我们产生共情。当我们看到别人遭遇不幸时,如果自己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磨难,我们更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可能伸出援手。这种情感上的连接和理解,是任何一本好书都难以完全替代的。它让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阅历是实战演练。你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如何与人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如何在压力下做出明智的判断?这些都是通过一次次尝试、错误和调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书本可以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但真正的执行、应对突发状况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往往需要实践的检验。一个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即使没读过太多管理学书籍,也可能比一个只读过管理学书籍但从未实践过的人更懂得如何经营。

对世界的动态理解: 世界在不断变化,社会规则、人情世故也在悄然演变。社会阅历让你能够感知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书本上的知识可能是有时效性的,或者只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或地域的普遍情况。而活生生的社会经验,则能让你保持敏锐度,不至于与现实脱节。

看书:提炼的智慧与广阔的视野

当然,我也绝不是贬低看书的作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经验和思想的浓缩。

系统化的知识与理论: 书本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为你构建起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它能帮助你建立理论框架,理解事物的底层逻辑。比如,学习历史可以让你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学习哲学可以让你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心理学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内心和他人。

跨越时空的认知: 通过阅读,你可以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家对话,可以了解那些你此生可能永远无法亲身经历的事情。你可以穿越到古代,感受历史的沧桑;你可以探索宇宙的奥秘,理解科学的伟大。这种跨越时空的认知,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边界。

提炼与总结的智慧: 书本往往是经过作者的思考、筛选和提炼的。它能将复杂的现象简化,将模糊的概念清晰化,让你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精华。这比你自己去经历所有事情要高效得多。一个优秀的作者可以为你节省大量摸索的时间和试错的成本。

为什么在“只能二选一”时,社会阅历更胜一筹?

回到“只能二选一”的设定,我之所以更倾向于社会阅历,是因为:

1. 解决问题的根基: 如果没有社会阅历,即使你读再多的书,你可能仍然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你缺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也缺乏应对复杂现实挑战的韧性和智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混乱的现实中摸索出路,而这份能力,只能从社会阅历中获得。

2. 对书本的理解深度: 反过来想,有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再去阅读,你会发现书本的内容会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你会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容易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甚至能够从书本中发现自己实践中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向。社会阅历为阅读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落地页”。

3. 人性的洞察: 书本可以描写人性,但只有真正与人打交道,经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你才能深刻理解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你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各种复杂的人际环境中保护自己,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举个例子:

假设你有两个朋友,A和B。

A从小到大沉迷于阅读,涉猎广泛,知识渊博,可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他极少与人深入交往,也从未真正独立面对过生活中的挑战。他可能知道很多关于沟通的理论,但他面对一个咄咄逼人的客户时,会手足无措。他可能读过很多关于理财的书,但他一旦遇到意外开销,就会陷入困境。

B可能读书不多,但他年轻时就出来打拼,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尝遍了酸甜苦辣。他懂得如何察言观色,懂得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下去。他虽然讲不出太多大道理,但他能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在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A知识渊博,但在实际生存和应对现实的技能上,B可能远胜于A。而且,当B有机会阅读时,他的阅读也会因为丰富的社会阅历而更具穿透力。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两者兼备,相辅相成。 书籍为我们的社会阅历提供理论指导和深度思考,而社会阅历则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意义。

但如果真的只能二选一,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人性”,我会选择 社会阅历。它是一切学习和成长最基础的土壤,是我们最根本的生存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很容易陷入狭隘的“死胡同”,关键在四个词语:“读书”;“社会阅历”;“二选一”;“更重要”。

怎么回答?明确了四个词语的定义,就不必烦了!

先说“读书”定义为“能助长知识和引导行为的好书”,可能包括某些学校教学用书,但肯定课外和非考试用书多于教科书。

社会阅历的定义,“吸收落地又实在的实干模式,足以仿效并青出于蓝”,务必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过程,不包括作奸犯科。

“二选一”定义为“两条路选一条,并绝不碰另一条路”也就是为了读书完全不理社会阅历?反过来,为了阅历绝对不再读书,可能吗?真好笑的定义。

“更重要”这定义需要有比较级,比维持生命,比活着开心更重要吗?最好笑的比较:没了命?不开心?还二选一?

结论是这种一摊开定义就“死当”的问题,即使受邀,也不知咋答? 笔者甘拜下风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