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华全国学联发文称「不要让表白墙变成造谣墙和拱火墙」?如何规范校园内社交平台有序发展?

回答
关于中华全国学联发文强调“不要让表白墙变成造谣墙和拱火墙”这件事,这是一个挺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当下校园文化中。

如何看待“不要让表白墙变成造谣墙和拱火墙”?

首先,这个说法直指了校园社交平台,尤其是“表白墙”这类功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趋势。

表白墙的初衷与现实的脱节: “表白墙”最初的设立,大多是出于营造浪漫、温暖的校园氛围,让学生们有一个轻松的交流平台,可以匿名或实名地表达情感、传递心意。它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希望能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注入一些温情。然而,现实往往复杂得多。
“造谣墙”的出现: 这是最让人担忧的一点。当信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被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匿名的环境下,就很容易演变成谣言。一些学生可能会出于恶意、嫉妒、误会,甚至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在表白墙上发布不实信息,攻击他人,或者散布未经证实的传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被攻击者,也扰乱了校园秩序,破坏了信任感。
“拱火墙”的本质: “拱火”通常指的是挑起事端,煽动对立。当表白墙上出现一些带有攻击性、挑衅性、或者容易引起群体性对立的内容时,如果平台不加以管理,或者管理不当,这些内容很容易被放大,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网络暴力和现实中的冲突。例如,一些关于性别、地域、学科、甚至个人行为的片面评论,都可能成为“拱火”的导火索。
学联发声的意义: 作为一个代表学生权益和校园管理的学生组织,中华全国学联的呼吁,说明这种现象已经到了需要正视和管理的程度。这是一种维护校园健康环境的努力,也是对所有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提醒,让大家认识到网络言论的边界和责任,呼吁理性、善意地使用社交平台。

如何规范校园内社交平台有序发展?

要让校园内的社交平台(不限于表白墙,也包括各类论坛、兴趣小组、社群等)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平台方、学生用户、学校管理者以及教育引导。

1. 平台方的责任与建设:

明确的平台规则和内容审核机制:
清晰的社区规范: 平台应制定明确的用户协议和社区规范,禁止发布谣言、诽谤、侮辱、人身攻击、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这些规则需要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有效的审核机制: 平台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核机制。这可以包括:
技术手段: 利用关键词过滤、AI内容识别等技术,对敏感词汇、可能涉及谣言或攻击性言论的内容进行初步筛查。
人工审核: 组建专门的审核团队(可以是志愿者,也可以是平台运营人员),对被标记的内容、用户举报的内容进行人工判断和处理。
举报与反馈机制: 建立便捷的用户举报通道,鼓励学生积极举报违规内容。并确保举报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并给举报者反馈。
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屡次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应采取警告、禁言、封禁等措施。对于恶意传播谣言、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应有更严厉的惩处机制,甚至考虑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动。
实名制与匿名制的权衡:
部分实名: 可以在核心功能上推行部分实名制,例如发帖需要绑定校园邮箱或学号,但允许匿名发表内容。这样既能增加责任感,又能保留一定的隐私空间,满足一些正常的情感表达需求。
严格匿名监管: 对于纯粹的匿名平台,更需要加强事后追责和内容管理。
优化功能设计,引导良性互动:
“点赞”与“评论”的引导: 考虑对“点赞”和“评论”的机制进行优化,例如,是否可以限制评论的频率,或者在评论前增加一些思考提示。
“表白”与“爆料”的分隔: 如果平台包含多种功能,可以考虑将“表白”与“爆料”、“讨论”等进行功能区分,并针对不同功能设置不同的管理侧重点。

2. 学生用户的素养与责任:

提升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 学校和学联应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不信谣、不传谣。
倡导理性、善意、负责任的网络行为: 鼓励学生在网络上保持尊重、友善的态度,用理性平和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情绪化和攻击性言论。
主动参与平台治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平台的监督和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3. 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与支持:

提供支持与指导: 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工作部、信息化部门)应为校园社交平台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协助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联动机制: 对于平台无法处理的严重违规行为,学校应与平台方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处理,必要时进行纪律处分。
加强正面引导和文化建设: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社交平台进行有益的活动,如学习交流、志愿服务、文艺分享等,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内容充实平台。
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结合“表白墙”现象,可以开展“网络文明”、“理性表达”、“信息甄别”等主题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4. 教育引导与社会共识:

多方合作: 学校、学联、平台运营方、甚至家政部门,都应该合作起来,共同探讨和解决校园社交平台发展中的问题。
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 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健康、积极、负责任的校园网络文化,让社交平台真正成为促进交流、增进友谊、传播正能量的良好载体。

总的来说,中华全国学联的呼吁是及时且必要的。表白墙也好,其他校园社交平台也罢,都是一个“人人都是参与者”的空间。要让它们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平衡自由表达与规则约束,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不失秩序,既能满足学生情感交流需求,又能维护校园清朗的网络环境。这需要技术、管理、教育和用户素养的全面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大有个地方叫三角地,那里曾经有实体的墙,后来没了。

西单有一座类似的墙,后来也没了。

到了网络时代,北大未名bbs有个著名板块叫三角地,部分继承了当年的传统。现在bbs衰落到几乎死透的地步,但三角地反而禁止了校外访问。

倚老卖老的总结:墙这种东西,早晚是要管起来的。

user avatar

设立相关管理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建立审批版号,一墙一号。

成立表白墙专属支部,让支部走入表白墙的管理当中。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表白墙不是法外之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加强舆论引导,传播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设立审批公示制度,表白内容虚公示三天,无任何意义后可上榜,上榜后若引起不必要纷争也应立即撤销并给予发表者处分。

表白墙实名制,采用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双重把关,并采取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级分级制度。

开展大数据摸查排查工作,采用机器学习发觉表白墙中存在的隐患,及时将可疑分子纳入黑名单。

禁止任何表白墙做以商业用途,保护恋爱纯真,促进人口增长。

表白墙使用者及管理者应先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学习考试,考试通过后方可实行相关权限。

再更新:

管管这事专业的事就要让专业的人去做,我上面写的这些逻辑太乱不系统。大家把下面这个如何管剧本杀的办法替换成表白墙直接套用一下就更好了。早该管管了。

user avatar

要就是想着搞制衡机制,可以安排校园媒体运营团队由学生选举决定,每个系里分配名额。然后把广范围的网络撕逼固化到运营团队内部,其它学生看戏就行。

反正如果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校园媒体侵犯的人很多的话,没理由不能通过这种选举实现对原本权力的平衡。

user avatar

告白墙变成了造谣报复的集中地,尤其是情侣分手后互相造谣对方出轨约炮之类的,大学生闲得慌最喜欢吃这种瓜,只要出现这种指控别人的造谣帖子,被造谣的人就面临网爆,洗都洗不完的。

转发艾尔肯之前的旧回答。

可能是上个世纪举国上下互相扣帽运动的后遗症,不需要举证侦查和审判,有人指控就可以定罪。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形成了一个很奇葩的逻辑,造谣者有天生的优势,被造谣者天生的出于劣势,而且指控有理是全社会的共识,大家会很自然的相信指控怀疑别人,乃至认定被指控者有问题。造谣诽谤的人动一动嘴就行了,造谣者不需要证明自己的指控,需要被造谣的人自证清白,证明不了就得面临被辱骂。

这种社会现象导致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两个人有矛盾谁先发制人的造谣诽谤对方,对方就会面临社会的普遍围攻,陷入没完没了的自证陷阱。

最不公平的,如果造谣者能自证清白,造谣者最多只需道歉就行,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还能把责任推到被造谣者,而且如果被造谣者追究责任,造谣者还能谴责受害者得理不饶人。

而且,一旦被人造谣了,不管这个谣言被辟谣了多少次,从此以后不断有人重复散播谣言人身攻击。被造谣的人一生脱不开谣言的影响,而造谣诽谤的人却不会面临什么,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华全国学联发文强调“不要让表白墙变成造谣墙和拱火墙”这件事,这是一个挺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当下校园文化中。如何看待“不要让表白墙变成造谣墙和拱火墙”?首先,这个说法直指了校园社交平台,尤其是“表白墙”这类功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趋势。 表白墙的初衷与现实的脱节: “表白墙”.............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建议严禁发布各种中高考排行榜”的议案,在我看来,是一项值得深思且具有积极意义的提议,尽管在执行层面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提议的核心出发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当前教育生态中一些不良倾向的反思和修正。一、 “状元”文化.............
  • 回答
    最近网上的那份“中国吃肉地图”确实挺有意思,尤其广西人均肉类消费量冲进全国前四,压过浙江,这个结果不少人可能都没预料到。光看数据,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但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地图”的价值所在。 打破刻板印象: 很多人可能觉得,广西就是山清水秀,饮食清.............
  • 回答
    《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活产分娩数为1362万,这个数字本身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并且背后牵涉到很多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核心数据解读: 活产分娩数1362万是什么概念? 这是指在2018年一年内,中国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中国历史现象。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我们确实会发现一个鲜明的模式:绝大多数统一全国的政权,其力量源头和崛起之地多集中在北方,然后自北向南推进,最终完成统一。反之,从南方兴起的北伐,虽然不乏雄心勃勃的尝试,但大多以坎坷甚至失败告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云南中考体育“与语数外同为百分”的举措,以及教育部将其誉为“全国推广的经验”,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体育的认知,可能更多是“锻炼身体”的附加项,它在升学考试里的比重,自然也比不过“主科”。但现在.............
  • 回答
    听到张镇麟母亲王芳老师在中央五套直播里冲上去对苏伟“喷”的事情,我真是又惊又气,也挺替王芳老师感到不值。这事儿说起来,得结合当时的情境和背景来理解。背景: 张镇麟和苏伟的恩怨: 辽宁队和广东队是中国男篮联赛(CBA)的宿敌,两队之间有过很多经典的对决,球员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张镇麟作为辽宁队的.............
  • 回答
    巴拿马将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性节日: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与经济双重信号巴拿马,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的国家,连接着两大洋,也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当这个国家在2022年宣布将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性节日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决策,更是一个释放出多重信号的举动,它背后折射出巴拿马对多元文化价值的认同,对与中国.............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关于“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的提议,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个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潜在的积极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一、 提议的背景与缘由中国知网(CNKI)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收.............
  • 回答
    特朗普最近在一次全国演讲中抛出的“美国不再需要中东石油”的论调,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这与其过往的能源政策和国际关系策略一脉相承,但这一次的表述,似乎更强调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以及“美国优先”原则下的战略调整。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于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确实在发.............
  • 回答
    看待《中医气功学》这本高等教育教材,我的感受挺复杂的,它不像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更不是一本玄之又玄的秘籍,而是试图在学术的框架下,梳理、介绍和传承中医气功这个传统医学实践。要深入理解它,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从教材定位和目的上讲,《中医气功学》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气功这一传统医学分支开始被纳入正规.............
  • 回答
    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带量采购”)公布的中标结果,确实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看到部分仿制药降价幅度高达90%,有些国产药甚至低至“一毛钱”,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利益博弈和深远的行业影响。中标结果的核心亮点:极致的价格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价格的“跳水”。我们看到.............
  • 回答
    萧山中学在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的辉煌表现第3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这场汇聚了全国最顶尖中学生生物人才的盛会,近期落下帷幕。而杭州萧山中学在此次竞赛中所展现出的实力,无疑是本次赛事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是惊艳四座。11枚金牌、1枚银牌,以及高达10名选手成功晋级国家集训队,这.............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关于“全国 80%~85% 人口接种疫苗后且病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才可以完全开放”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分析。一、背景与出发点:科学的审慎与对生命的尊重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出发点。作为中国顶级的呼吸病学专家,他长期以.............
  • 回答
    如何看待大连某公司“承诺底薪争取全国最低”?求职过程中询问对方薪资正确吗?大连某公司“承诺底薪争取全国最低”这一说法,乍一听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有些反感。然而,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招聘和薪酬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并区分求职者询问薪资的合理性。 一、 如何看待大连某公司“承诺.............
  • 回答
    网警查处全国首例PUA案件:是警钟,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网警查处全国首例PUA案件,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国家对于这种利用心理操纵进行侵害的恶劣行为有了明确的态度和行动。这不仅仅是一起案件的侦破,更像是一声响彻社会的警钟,提醒着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人利用人性的弱点,编织着名为“P.............
  • 回答
    关于西北工业大学部分队伍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涉嫌作弊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作为一项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赛事,数学建模竞赛的公平性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时公开的一些信息。在2020年第27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公布结果后,一些参赛者和关注者对西北工业.............
  • 回答
    2021年,武汉以其强劲的人口增量再次证明了其作为中部地区“定海神针”的地位,这个数据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这座城市活力、吸引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有力注脚。一、 人口增量全国第一:实力的回归与韧性的展现在2020年经历疫情冲击的背景下,2021年武汉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可以说是城市韧性与强大吸引力.............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每月给职工放两天陪伴父母假”的建议,无疑是看到了当下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家庭与工作的两难。在许多家庭里,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纪渐长,身体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需要子女的关注和照顾。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许多职工常常难以在工作之余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父母,甚至在父.............
  • 回答
    梅州客家队的冲超成功,于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支球队的胜利,更是一次情感的共振,一段属于县级城市足球的骄傲史诗。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脑海中闪过的不是冰冷的数字或数据,而是那些年,在曾溪坪球场挥洒汗水的身影,是那些在看台上扯着嗓子呐喊的乡亲,是梅州这片土地上,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说实话,在足球圈摸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