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买车过程中都有哪些是伪需求?为什么?

回答
买车这事儿,对不少人来说可是件大事,毕竟动辄十几二十万,买回来那是朝夕相处的伙伴。可是在这热闹的购车潮里,不少看似高大上的配置、诱人的宣传点,细究起来却发现是“伪需求”——钱花出去了,但实际用到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有点鸡肋。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买车时那些容易被当真,但其实是“伪需求”的东西,以及它们为啥不招人待见。

1. 过度强调的“大”与“空间”:

伪需求表现: 很多车企在宣传自家车型时,总是把“超大空间”、“越级享受”挂在嘴边,好像不把空间做成一个小型移动客厅就对不起消费者。然后就有了那些看着账面数据吓人的轴距、后排腿部空间,以及恨不得能塞进整个家庭的后备箱。
为什么是伪需求?
大多数人的真实需求并没有那么夸张: 你真的每天都需要在后排翘二郎腿,像在飞机头等舱一样伸展吗?除非你家有五六个孩子,天天得拉着去远足,否则大部分时间,后排坐的也就是家人或者一两个朋友。够用就好,真没必要追求“奢侈到溢出”的空间。过大的车身在城市里停车、拥挤道路行驶时,反而会增加不少麻烦。
空间利用率更重要: 有些车虽然轴距不长,但通过精巧的设计,比如后排座椅角度可调、储物格设计人性化等,实际使用起来会比那些“伪大空间”的车更舒服、更实用。反之,有些车虽然空间巨大,但如果座椅设计不合理,坐上去一样不舒服。
“大”的代价: 更大的车身意味着更高的油耗、更大的停车难度、更长的刹车距离,以及通常更贵的购置税和保险。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如果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多余”的空间,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2. 几乎用不上的“炫技”科技配置:

伪需求表现: 各种听上去高大上的科技配置层出不穷,什么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空气净化、座椅按摩、腿托、通风加热等等。有些配置甚至被包装成“标配”,不选都不行。
为什么是伪需求?
使用频率极低: 比如自动泊车,虽然听着挺酷,但在你熟练掌握了倒车入库之后,它出现的频率可能比见鬼还低。你真的愿意把车交给一个算法来泊车吗?尤其是在路边停车位紧张或者有坡度的地段,那种不确定感让人抓狂。
鸡肋的便利性: 空气净化?你车窗都关好了,加个空调滤芯够用了。座椅按摩?夏天开通风,冬天开加热,大部分时候足够了。腿托?除非你是长途旅行或者腿特别疲劳,否则坐在那里也是多余。这些配置就像是你买的一套高科技厨房用具,但你平时只做点简单的家常菜。
可靠性和维护成本: 这些精密的电子设备,一旦出了问题,维修起来价格不菲,而且有时候你根本找不到问题所在,影响了整体用车体验。而且,当你习惯了这些自动化的便利后,一旦出现故障,会让你更加抓狂。
价格的“水分”: 很多时候,这些看似高科技的配置,是车企用来提升产品溢价的手段。而这些配置的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你的购车款上。

3. 过度营销的“品牌附加值”:

伪需求表现: 某些品牌,仅仅因为其历史悠久、广告投入巨大,或者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有着某种“光环”,就把产品定一个高价,而实际的产品力并不一定匹配。消费者可能仅仅是为了那个“LOGO”,或者所谓的“面子”,而忽略了车辆本身的功能性、性价比。
为什么是伪需求?
品牌是服务于产品的,而非产品服务于品牌: 你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是为了有好的驾乘体验,而不是去供奉一个品牌。当一个品牌的高价并不体现在车辆的实际品质、技术、性能上,而仅仅是靠“品牌溢价”来支撑时,这部分溢价就变成了伪需求。
时代的进步: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很多国产品牌在技术、设计、质量上已经完全不输于合资品牌,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智能化)已经超越。过度迷信传统豪牌,有时候只是在为过去的营销买单。
隐形的“冤枉钱”: 你花了更多的钱去买一个所谓的“品牌”,但如果这辆车在核心的驾驶体验、可靠性、燃油经济性上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回报,那这笔差价就成了不必要的开支。

4. 华而不实的外观设计与颜色选择:

伪需求表现: 有些车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设计得过于激进,线条复杂,导致空气动力学性能受影响,或者容易积灰,清洗困难。还有些特殊的颜色,虽然好看,但耐脏程度堪忧,剐蹭后补漆难度大,甚至影响二手车残值。
为什么是伪需求?
实用性大于形式: 车辆的外观是给人看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你在驾驶过程中的感受。如果为了追求极致的外观,牺牲了内饰的实用性(比如一些触摸式按键设计得很漂亮但不好用),或者导致风阻增大,油耗升高,那就不划算了。
日常使用的困扰: 假设你选了一辆黑色的车,或者那种非常深的蓝色。在夏天,暴晒后车内温度能瞬间飙升到烤箱级别。然后,稍微沾点灰尘,就比别人家的车脏很多,洗车频率会直线上升。还有那些棱棱角角特别多的车身线条,洗车的时候都得格外小心,生怕刮到哪个不起眼的缝隙。
保值率的考量: 并不是所有颜色都能在二手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一些过于个性的颜色,可能在几年后就会让你发现,想卖的时候,问价的人寥寥无几。

5. 盲目追求“全能”和“新潮”的动力总成:

伪需求表现: 动辄就上个什么八缸、十二缸发动机,或者最新一代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又或者,听到涡轮增压就觉得比自吸高级,听到双离合就觉得比AT有技术含量。
为什么是伪需求?
不符合实际需求: 如果你只是在城市里代步,每天的行程也就几十公里,一个省油的1.5T或者1.6T发动机足够用了,何必去追求那些大排量或者复杂的混动系统带来的所谓“推背感”?等你真跑起来,那点差距在你日常驾驶中完全体现不出来。
维护成本和可靠性: 新技术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初期成本,以及潜在的未知故障。复杂的动力总成,比如一些最新代的混动系统,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起来不仅贵,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一个成熟可靠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或者代数稳定的AT变速箱,可能更省心。
“小马拉大车”与“大马拉小车”: 有些车型的动力总成搭配并不合理,比如一款车身沉重的SUV,却只配了一个小排量发动机,开起来会觉得很吃力。反之,有些车可能动力过剩,你根本用不上那么强的动力,反而增加了油耗。

总而言之,买车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被各种宣传信息冲昏头脑,只看账面参数或者“网红”配置。多想想自己的真实需求,是日常代步?还是长途旅行?是对科技感兴趣?还是更看重实用性?把钱花在刀刃上,选择真正能提升你用车体验的东西,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毕竟,车是你的工具,是你生活的伙伴,而不是一件用来炫耀的摆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故障率

目前故障率最高的,和最低的车子,也就差一点儿。现在主流汽车,没有故障率太高的,高故障率的车企根本活不下去的。绝大多数的车子,在二手车卖之前,故障率都差不多的。

同时,低故障率往往意味着简单的功能、羸弱的性能、低端的配置和落后技术。

四速变速箱肯定比九速的故障低,但是两者的驾驶感受是完全的两回事。

越复杂的汽车,过了质保期之后,故障率肯定会高一些。越简单的车子,过了质保期后故障率还不会太高。

所以说,抛开性能和驾驶体验谈故障率,都是耍流氓。

法拉利的故障率肯定高于丰田

歼二零的故障率肯定高于运五

同样,100万的S级肯定故障率高于100万的埃尔法

如果同样几个,你喜欢哪个?

只要你买的是新车,按时保养,运气别太差,故障率就是个伪需求。

另外,讲个故事

我一个哥们以前一直让我买日本车,那时候他开日本车,二十万的工资。

后来他做生意了,他买了宝马X6,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车开起来爽,动力好,配置多,性能强,这才是真的汽车。就算他烧机油漏油故障多维修贵,我还是感觉值,又不是出不起这个钱。

故障率真不是很重要的需求,只要你买的新车,故障率差不多的。如果你买的是二手车,故障率低的二手车太保值,为什么不加点钱买个新车,用几年再卖出去呢?

如果你兜里只有两万块,还想买个车,那什么车都故障率高。

user avatar

@王鹏 邀,我先说一点,存在即合理,这个伪需求啊,一棒子打死的都是有欠考虑的

很多人提到启停系统是一个伪需求很大的功能,主要原因在于启动顿挫明显。市场上确实有不少启停都存在这个问题,但你们也要知道雷克萨斯家的启停系统很顺很安静啊,人家又能起到省油作用,这么好的功能怎么就成了伪需求了呢?(关于自动启停省油的问题,我之前回答过一个自动启停技术算不算一个鸡肋配置,真能省油吗? - 知乎

伪需求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有人抱着买手动挡更省油更有乐趣的想法买了,回来发现油没省多少,倒是每天高架上下班开起来太累人,这时候可能就觉得买手动省油有乐趣就是伪需求。然而还有那么一小搓人,买手动毫不犹豫,对于乐趣的追求远大于堵车时的烦恼,那么这时候手动挡就不是伪需求。只是可能买了手动后悔的人比较多,才会让大家觉得买手动的伪需求比较高。

或者这么说吧,任何一个配置或者功能,它应该可以有个伪需求的值,而不是说它就是伪需求,假设倒车影像的伪需求值是20%,大灯清洗的伪需求值是70%之类,这就很直观了。说到底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匹配就行了,盲目跟风选择自然容易带来很多伪需求值高的配置。

前几天和一在美国的朋友闲聊,他跟我吐槽它买的手动M2,因为降挡时它会自动补油,如果想人为补油,必须关闭所有电子牵引稳定系统,也就是说为了这点乐趣,还要冒着无ESP的潜在风险,你们觉得扯吗?

我们买一台车的时候,愿意掏腰包一定是因为它除了代步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吸引着我们,M2的运动,C级的豪华、奥德赛的空间。等我们开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当初喜欢的车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吐槽M2的电子转向没那么爽,Turbo lag明显,作为一个M car,连油温表也没有,所以现在的想法是出掉M2,而他买了才不到半年左右。

买M2是因为运动而买的,现在要出也是因为M2的运动和自己的预期有些差入,那么是当初追求的运动需求是伪需求了吗?

当然不是,车无完车,买车前如果能充分了解一辆车的特性,往往可以很好的规避那些所谓的“伪需求”,能接受这样那样的缺点,就买,不能接受买了再抱怨,那么这所谓的伪需求其实自己在买车时就被动接受了,也不能怨谁。听说启停省油你买了,体验差你就说伪需求,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个功能而将其称为伪需求,逻辑上也是不对的。

有人买车的想法也是很简单的,我就是要买一台奥迪轿车,至于买A4L还是A5还没想好,你怎么去判断伪需求?在这类购车人心中,品牌就是最大的需求,这个需求满足了,即使车辆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我觉得都不算伪需求。

也就是说在一辆车上,如果硬性需求大于不满,就不能把那些不满的称为伪需求,比如买车你要买顶配,各种安全气囊全部到位,你有这种安全意识的需求,虽然平时你车上具备的这些气囊都不会打开,但你的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么就算到报废都没起过作用,那么就一样是真需求。这类功能的存在,它的意义往往是很难看到的,它就是一个风险规避的配置。

什么伪需求,真需求的,揭穿真相的说,本质原因还是两字,没钱哈哈

丢一个我们专栏刚发布的文章,跟这个问题还有有点关联性的,选装率的高低和伪需求也是有联系的,只不过这个写的是德国市场,大家可以参考。

德国装配率最高的20个汽车配置,竟是它们 - 知乎专栏


欢迎关注我以往的回答:束静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AL频道

往期回答:

汽车开到彻底没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所谓「最省油时速」这一说吗?

为何奥迪、讴歌、雷克萨斯要坚持造R8、NSX、LFA这样的超跑?

user avatar

这回答下面喷的不少,总结下来反对结论最有力强烈的就是:只要有人愿意用觉得好,就不是伪需求。你凭什么说是伪需求?那按照这个逻辑,这个问题都没存在的必要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飞,设计出来就有人愿意用。连雪铁龙的仪表板中置(方向盘后面没有转速和车速这些信息,你要看这些请往中间瞅)这种奇葩反人类设计都能把车卖出去。哪里还有伪需求?全都是需求。有人堵车憋尿是不是车上装个马桶也不是伪需求? …………更新分割………… 另外有些人提醒我要有教养。不好意思,我的教养只对有教养的人绽放。如果你认真看了我下面的所有评论和回复,你会发现即使是反对意见的,好好说话讨论的,我也好好回复了,但是有些人明显进来就是语带挑事口气来的,那当然大嘴巴抽出去不送。孙子才去找管理投诉删回复。借用郭德纲的一句话:不了解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点,不然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继续更新………… 1、车载导航。手机的比那玩意好的多还有实时路况显示。还会智能避拥堵路段。谁现在还特么用车载导航那更新不及时响应速度慢的破玩意。另外还有人说手机没信号的问题,如果是在美国那个大农村确实是很多盲区,但是在国内,你分明是在侮辱我们大祖国的基建能力和水平。可以说国内的信号覆盖是全世界一流的。电信联通不好说没用过,移动真的是……来来来,有没有移动官方的人给说说看,反正我觉得,只要但凡是个有人烟通公路的地儿,都有信号。跑青藏川藏线也没有信号不行的时候。你说没信号,你那是钻到哪个深山老林里去了。还有说手机定位不准的,我怎么从来没觉得,转向城市内提前三百米就说话了,高速出口至少提前两公里提示,什么时候也没出过岔子。至于说没有导航的就没有中控大屏没有倒车影像的,麻烦你搞搞清楚,中控大屏和倒车影像是好使。那就当买中控大屏倒车影像送了个导航吧。 2、acc自适应巡航功能,你一年能跑几个高速?跑高速也大多数都是法定大假,大家都上高速了,那车流量你敢用自适应巡航?还是自己脚下控制着油门刹车更有谱。我有几次从旧金山租车跑拉斯维加斯,还有慕尼黑到法兰克福,还有国内一次走甘肃兰州到张掖的高速公路,那是前后一两公里都不见鬼,车道保持和acc一开是可以。但这种路况时候你在国内能遇上几次?跑高速出去玩,法定大假大家都挤在高速上。那酸爽有车的你一定体验过。所以这玩意呢,你买的车型配置给了,当个多的,没有,也犯不上为了它多花几万十几万升级车型低配升中配中配升高配。你们说这个有用的。会特意升车型吗? 3、全景天窗,作为一个不抽烟的人,你确认那玩意有啥用?再说一下,我 车上有个正常小天窗,这几天落灰比较多,又因为一直阴雨没洗车,那上面斑斑驳驳的雨点泥痕,想象一下如果是全景天窗,全透望天那酸爽……还浪漫呢,还看星星呢……为什么总有人把国内当国外那一个月都不落灰的环境呢?你可以说勤洗车,但是有人连那百公里一个油半个油的油钱都纠结,洗车一次二三十不心疼了是吧?敢情省的油钱拿去洗车了是吧? 4、自动泊车。要求那么严苛。有那宽度长度我特么自己也能停进去。 5、七座SUV。真经常有那么多人要坐你买个MPV好不好?同样价位下,第三排乘坐舒适性不是一个级别。你去试试奥德赛或者gl8,再看看同样二十多万的七座SUV的第三排。如果觉得gl8太像公司车,奥德赛其实挺漂亮的。

最近添加:家里第二台车,20-30万预算,如何选? - Fazioli 的回答 - 知乎

这个人的回答详细的说了MPV和七座SUV的差别。说的挺好的。分享。


……更新分割线…… 看来开好车烂车人的心态还真是差别蛮大的,居然回复里有人还说用车载导航声音比手机声音大。我想说,您那车隔音得多差啊。 车好了反而觉得我说的这些不是必备。比如有人觉得车载导航比手机声大,是因为他们的车内行驶噪音过大,所以听不清手机,好车隔音好很多,而且如果用车载导航还一边放音乐,一语音提示,音乐声音就会小一下,一语音提示音乐声音就会小一下,简直烦人。他们车载音响不好,就是个喇叭,当然觉得放导航音还是音乐无所谓,但好车的车载音响真是音响啊。 另外还有天窗,好车隔音效果还有车内味道都不差,开了天窗车内行驶噪音会大很多,烦的不行,反而好车一般懒得开天窗,求个耳朵清净。还有七座SUV,坐过好车后排空间的谁会愿意怼在七座SUV的最后一排憋屈着。所以我才说你要真总拉七个人,MPV挺好的。

至于acc和自动泊车入位,就国内这智能驾驶都hold不住路况车流条件,你车不好不怕剐蹭。车好才怕剐蹭不相信这些玩意。就像评论里说的,开了acc加车道保持手都可以离开方向盘的主儿,刮了到底算谁的责任。我们自己修还是您给修。

…………再次更新分割线…………

回答就像是开店,我回答就是我的店,我卖什么货发表什么观点是我的事。你来,喜欢我卖的东西,就买点走(点个赞)。不喜欢就默默的转一圈出去没人拦着你(不给赞)。可反而有些人呢,进来不买,还要大声评价一番:“哇,老板选货品味真差,都不是我喜欢的东西”。老板心情好呢,送你俩白眼不搭理你,心情不好呢,大嘴巴抽你出去也是我的权利。就这么简单。所以来评论,好好说话我好好回你,语带讥讽或者话里挑事的,被抽了不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