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鸡在被人类驯化之前是什么动物?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们在田野间咕咕叫,在餐桌上成为重要的食材。然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家鸡,追溯其祖先,会发现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驯化过程,其源头指向一种在亚洲的丛林中悠然生活的野生鸟类——原鸡。

要详细讲述鸡在被人类驯化之前的样子,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它的野性祖先——原鸡。原鸡并非单一的物种,而是一个包含不同亚种的大家族,其中对我们今天家鸡影响最深远的,主要是红原鸡(Gallus gallus)。

想象一下,在没有农舍、没有围栏的时代,广袤的亚洲大陆是原鸡的王国。它们主要栖息在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竹林以及灌木丛中。它们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家鸡截然不同,充满了野性的本能和对环境的适应。

外形特征方面:

红原鸡的公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野鸡”的模样,比家鸡的公鸡要更加纤细、矫健。它们的羽毛色彩斑斓,充满了野性的光泽,以适应在森林中隐藏和吸引配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们鲜红的头冠和肉垂,但这些通常比家鸡的更为小巧精致。颈部和背部的羽毛常呈现出金属般的绿色和红色光泽,翅膀上有深棕色和黑色的条纹,尾羽则细长而富有层次,散发着一种原始的野性美。总的来说,它们的身材比家鸡更修长,步态也更为轻盈敏捷。

而母鸡,也就是母红原鸡,则更加低调朴素。它们的羽毛以棕色、红褐色为主,并夹杂着一些黑色的斑点和条纹,这种保护色能帮助它们在地面上筑巢和孵卵时更好地隐藏自己,免受捕食者的威胁。它们的身材也比公鸡小,脖子相对较短,没有那么鲜艳的装饰。

生活习性与行为:

原鸡的生活方式是典型的野生鸟类生活。它们是地栖鸟类,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上活动,觅食昆虫、种子、浆果、草叶等,偶尔也吃一些小型的脊椎动物。它们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够迅速发现食物和潜在的危险。

为了躲避捕食者,例如狐狸、猛禽以及其他大型的肉食动物,原鸡练就了一套高超的生存技巧。它们行动敏捷,听到风吹草动就会立刻警觉,能够迅速奔跑并起飞。当感到威胁时,它们会钻入茂密的灌木丛中躲避,或者飞到树上寻求庇护。夜间,它们通常会栖息在高处的树枝上,以确保安全。

原鸡是有领地意识的。公鸡会在繁殖季节争夺领地和配偶,它们会发出响亮的啼叫声来宣示主权和吸引母鸡。虽然它们也会形成小型的群体,但这种群体往往松散且不稳定,不像家鸡那样习惯于紧密地生活在一起。

繁殖方面,母鸡会在隐蔽的地方用草和其他材料筑巢,然后在巢中产卵并孵化。孵化期间,母鸡会非常警惕,而公鸡则会在周围巡视,保护领地。雏鸡孵化后,它们会紧随母鸡,学习觅食和躲避危险的本领。

原鸡的地理分布与驯化起点:

红原鸡的原始分布范围非常广泛,覆盖了从印度北部到东南亚,包括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正是这些地区的丛林,成为了人类首次与原鸡接触,并开启漫长驯化之路的起点。

人类开始驯化原鸡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地点很可能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例如泰国北部或中国南部的一些史前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早期家鸡遗骸,为这一推测提供了证据。最初,人类吸引原鸡靠近可能并非为了大规模养殖,而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观赏和仪式性用途: 原鸡雄鸡羽毛的鲜艳色彩和雄壮的身姿,很可能首先吸引了那些对美和象征意义感兴趣的人类社群。它们可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或在一些宗教仪式中使用。
驱赶害虫和作为警戒: 靠近人类居住区和农田的原鸡,会捕食一些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同时,它们敏锐的听觉和警觉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报警器”,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的危险。
娱乐和斗鸡: 公鸡好斗的天性可能也促使一些人类将它们用于娱乐活动,例如早期的斗鸡比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认识到原鸡的更多价值,特别是它们提供的肉和蛋。通过选择那些性情温顺、生长迅速、产蛋量高的个体进行选择性繁殖,人类慢慢地改变了原鸡的基因和行为,最终演化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家鸡。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只家鸡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餐桌上的食材,更是一个与野性祖先——那些在东南亚丛林中自由生活的红原鸡——有着深刻联系的物种。它们身上依然保留着一些野性的印记,只是在人类的精心塑造下,它们的生活已经与我们这个物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我们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我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听了一本书,书名很奇怪,叫《鸡征服世界》。鸡,就是我们经常吃的那个鸡。你看,书名就疑点重重。鸡明明是全世界活得最惨的动物,它怎么可能征服世界呢?

我曾经参观过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一个几百平米的鸡舍,养着上万只鸡。从孵化到出笼,前后还不到6个月就升天了。然后鸡翅膀送到西班牙,鸡肠子送到土耳其,骨头送到荷兰的鸡汤工厂。要知道,鸡的天然寿命是10到20年。但经人这么一干预,它连6个月都活不到,就成了食品工业线上的一块长了羽毛的肉。一点生物的尊严都没有啊。比惨,世界上哪个物种有它惨?

但是我们熟悉进化论的人都知道,假如把鸡当成一个整体,又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特别成功的物种。有人统计过,现在地球上有200亿只鸡。比猫、狗、老鼠加起来都多。要知道,进化的最高目的就是存在和繁衍。现在数量多,就是某种成功啊。

而且从人的角度来说,人特别依赖鸡。地球上的猫狗都消失,顶多是有人伤心,对整个人类的生活没有影响。假如鸡消失,就出大乱子了。比如2012年,墨西哥为了消灭禽流感,捕杀了上百万只鸡,导致鸡肉和鸡蛋价格飙升。结果老百姓游行抗议,要求政府下台。

为什么那么大反应?因为鸡是人类最廉价,最优质,最稳定的蛋白质来源。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是黄焖鸡米饭,为啥没有黄焖牛,黄焖羊?因为鸡的供应链是最稳定的。这个最稳定的供应链一旦出问题,可不就出乱子了。

同时,鸡的文化意义也非同小可。几乎所有的宗教里,都有鸡的形象,地位还都特别高。比如在基督教的传说中,上帝曾经化身为公鸡。在伊斯兰教的典故里,鸡是颂扬真理的神明。而在中国,鸡被称为五德之禽,也就是具备了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五种高贵品格。刨去龙之类的神话生物,在真实存在的动物里,能享受这么高赞誉的,只有鸡。所谓鸡征服世界,指的就是它在物种繁衍上的成功,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那问题就出现了,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人类驯化,饲养的结果。鸡走的是和猫,狗一样的路线。这当然从大逻辑上没有错。但是,就引出一个更大的疑点。人为什么要驯化鸡?驯化狗,是因为它可以看家护院。驯化猫,是因为它能抓老鼠。但从一开始来看,人类没有理由驯化鸡啊。

要知道,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工养殖的鸡,它们的祖先都是同一个东西,叫红原鸡。红色的红,原始的原。它和今天的家鸡可不一样。

首先,红原鸡极其警觉,而且会飞。不像今天的鸡,不是上蹿下跳,是真飞,一次能飞1.5公里,特别难抓。其次,抓到了也没用。这个动物生性桀骜不驯,脾气特别差,宁可自己撞死在笼子里,也绝不会被驯服。你看,这哪里是鸡,根本就是低配版的鹰啊。最重要的是,没有抓它的理由。吃肉?红原鸡的肉特别少。下蛋?红原鸡一年只能下6个蛋。你说,抓它图个啥?

那么,鸡到底是怎么走进人类的生活呢?而且还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其实是源于鸡的三个,特别不起眼的习性。这些习性在自然界,算不上什么大的优势。但一旦跟人类社会接触,它们就被迅速放大。

第一个习性是恋家。红原鸡只要在一个地方住下,就不会轻易搬家,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什么地方适合居住?当然是食物多的地方。巧了,人类文明刚刚发展,红原鸡爱吃的,恰好都是人类的生活垃圾,比如吃谷子壳和腐肉上的虫子,就是人类当时的生活垃圾。所以,它就主动在人类部落附近安家,大家成了稳定的邻居。

这时,红原鸡的第二个习性就发挥作用了。那就是,酷爱交配。不管是公鸡还是母鸡,都特别喜欢交配。那真是来者不拒,逮谁跟谁来。短期看,这顶多算生活作风问题。但放在进化的大进程上看,这就不得了了。

你看,生物在进化中有可能产生突变。原本一个个体的突变扩散到群体,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假如这个物种爱交配,就意味着,突变在种群里能迅速蔓延。就是基因的变异性非常强。鸡就是这样。只要一只鸡发生突变,肉变得特别多。人就可以把它抓过来,和别的鸡交配。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堆肉鸡。这就意味着,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改造这个物种。比如你需要漂亮的羽毛,就抓一只羽毛产生突变的鸡来配种。需要鸡蛋,就找一只特别能下蛋的鸡来配种。换句话说,鸡就像一坨生物黏土,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形状,而且时间还不用太长。

人类从没见过这么好用的动物,于是,就想把它留在身边。这时,鸡的第三个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它顽强的生命力。什么极地、荒漠、高原,鸡不管走到哪,都能活下来。有人还做过实验,把鸡放在核辐射环境里,结果发现,除了爪子发生了一点轻微的变化,它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有一个说法:假如人类移民火星,只能带一种动物,那就是鸡。

你看,恋家、爱交配、适应力强,这三个习性别的动物也不是没有。但关键在于,只有鸡,最大程度上嵌入了人类社会。这三样东西它全有,它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用,人不管走到哪都要带着鸡。结果鸡的踪迹,就遍布了全世界,而且越养越多。只要人类发现一个对自己有用的特性,就会紧紧抓住它,强化它。这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特性。

鸡之所以在宗教里有那么高的地位,也是同样的原理。它也源于一个习性,鸡会打鸣。公鸡体内有一种激素,叫褪黑素,它对阳光很敏感,所以公鸡能在太阳升起之前就感知到阳光,然后打鸣。对于又怕黑,又没灯的古人来说,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太阳是公鸡召唤出来的。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嘛。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性,一旦被人类抓住,就被迅速放大。衍生出了各种版本的故事。这些故事万变不离其宗。鸡,是光明的使者。

说到这,你应该已经发现,鸡这个物种的崛起方式,和别的动物不太一样。以往我们都认为,一个物种要想获得成功,要么是进化出了高超的智慧。比如我们人类,征服世界靠的就是脑子。当然,退而求其次,进化出锋利的獠牙,也是一种成功。比如豺狼虎豹,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崛起,总归是要靠自己。

但是,从鸡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崛起方式。那就是,搭载一个超级变量。

你看,猫、狗,还有我们今天说的鸡,就是因为搭载上了人类,这个地球上最大的超级变量,从而实现了整个物种的崛起。它们身上那些原本不起眼的习性,一旦被人类捕捉到,就会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被强化、固定、放大。随着人类的崛起,它们也一起崛起。

所以,拥有一个特性,然后再找到一个超级变量的放大器,这是一个物种崛起的另一种方便法门。


转载自 罗辑思维

第621期 | 鸡凭什么“征服”世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