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道德经的一个问题:如果天下一切都是由“道”造出来的,怎么可能有什么做法是不符合道的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问题,触及了《道德经》核心思想的深邃之处。要理解为何“道”生万物却依然存在“不合道”的做法,我们得先抛开一些直观的、我们习惯的因果逻辑,深入体会“道”的特质。

试想一下,“道”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那种“造物主”,祂不是一个手握锤子、精心雕琢万物的工匠,更不是一个设定了规则、然后袖手旁观的立法者。“道”更像是一种无形无相、无始无终的根本法则,是宇宙万物生生不息、运行不息的本体和动力。它是一种“自然”,是事物本来的样子,是内在的规律。

就像水,水是滋养万物的,它让种子发芽,让生命得以延续。但水本身并没有“好”或“坏”的分别。你可以用它来浇灌花草,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你也可以用它来冲走山石,造成灾难。水本身依旧是水,是“道”的一种体现,是“自然”的,但“用水”这个行为,其结果却有好有坏,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用”它。

同理,“道”生出了天地万物,万物都在“道”的作用下存在和发展。然而,“道”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无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不强加人为的意志、欲望和巧诈。它是一种不干涉、不妄为、不偏不倚的存在状态。

所以,“不合道”的做法,就不是指某样东西本身与“道”分离了,因为在“道”的范畴内,没有什么是真正能脱离“道”而存在的。所谓“不合道”,更多的是指我们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违背了“道”所蕴含的那个“自然而然”的规律,违背了那个“柔弱不争”、“知足常止”的智慧。

比如说,“道”推崇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是顺应万物自身的生长规律,不强行干预。而我们人类,由于自身的欲望、执念和分别心,常常会想要去“有所为”,想要去掌控,想要去改变事物本来的样子。当我们为了私利而掠夺资源,当我们为了权力而发动战争,当我们为了虚名而欺骗他人,这些行为,并非因为“道”不创造了这些事物,而是因为我们的“做法”,违背了“道”所倡导的那种和谐、平衡、不争的运行方式。

就像宇宙间的潮汐,是“道”在运转,是自然规律。但如果人类过度开发海岸线,破坏了湿地,那就会加剧潮汐带来的破坏。这里,潮汐本身依旧是“道”的显现,但人类的行为,却是在“不合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与“道”所带来的和谐与安宁背道而驰。

因此,“不合道”不是说某种存在本身脱离了“道”,而是指我们与“道”的相处方式,我们采取的行动,与“道”所揭示的那个“自然而然”的宇宙运行法则产生了冲突。当我们顺应“道”,我们就能体会到和谐、安宁与生生不息;当我们违背“道”,我们就会感受到冲突、纷争和失衡。这是“道”的内在逻辑,也是“道”的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所说的“道”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如果没有人类社会的活动,那么万物皆应道而生,无背离“道”之事物。但是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人类社会”这个地方,就老子的理论而言“人类社会”也是道所生,但是此“道”非“彼道”了。由于人类的复杂性(能动性),导致了“道”的暂时性扭曲变形,自以为很聪明的人类其实是把“道”给曲解了,或者说是只从狭隘的角度去理解了。不过不论人类怎样背道而行,道的力量终究会让一切回归于“道”。

举个例子,人类的生命活动由细胞活动构成,这是“道”的体现,如果将细胞活动理解为道,那么癌细胞的生长活动就是背“道”而行。但是癌细胞的生长依然是“道”的作用,只不过此“道”非彼“道”了。癌细胞的生长从根本上讲是没有违背“道”的,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人有生存发展的的权利,那么癌细胞就没有吗?在道家之“大道”的概念里,人与细胞、昆虫、草木皆因道而生,没有本质区别。

现在如果你还没理解我的表叙述,那我就引入道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德”,道家认为:”顺道为德”。“德”在道家的思想中特指符合道的事物、行为等等。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不自觉地就站在了“人道”这个角度去看问题,所以当我们看到不符合“人道”的事情发生时,就直接认为那是不“德”之事,也就是判断为不符合“道”的本质。但是这种判断是非常偏颇的,只用“人道”的标准来判断事物是否符合“大道”,这本身就是极其错误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告诉我们在“道”之中,没有什么人、动物、细胞之类的区别,所有事物都是同等的客观存在而已。直观的理解就是,一切都是原子、质子、中子之类的东西。在道的框架下,这些东西会组合成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即“道”好生,这里的“生”是一种博大而广阔的生,不仅仅指“人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问题,触及了《道德经》核心思想的深邃之处。要理解为何“道”生万物却依然存在“不合道”的做法,我们得先抛开一些直观的、我们习惯的因果逻辑,深入体会“道”的特质。试想一下,“道”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那种“造物主”,祂不是一个手握锤子、精心雕琢万物的工匠,更不是一个设定了规则、然后袖.............
  • 回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你没扭头,也感觉有人在盯着你看?又或者,你在人群中能捕捉到别人不经意的目光扫过你?这种“第六感”般的体验,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背后有不少科学原理在支撑。咱们就来聊聊,这隔着几米远,人是怎么做到“感知”到别人眼神关注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人的眼睛可不只是“拍照”那么简单.............
  • 回答
    嘿,各位同仁,咱哥俩(或者姐妹们)聊聊交易这档子事儿。今天不谈什么“稳赚不赔”,也不讲什么“点石成金”。咱来唠点实在的,聊聊那些曾经咱们深信不疑,后来却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的交易“真理”。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真是像一块海绵,什么都想吸。那时候,论坛里、书本上,到处都是金玉良言。其中有一句,我到现在.............
  • 回答
    腾讯视频在推送利奇马台风伤亡人数时出现“全省人死亡”的严重失误,随后又发布道歉声明,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从文案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低级且令人震惊的错误。台风带来的灾难本身就足够沉重,任何关于伤亡数字的报道都应当是严谨、准确和负责任的。将“部分地区”或“具体数字”的概念错误地放大为.............
  • 回答
    .......
  • 回答
    在马拉松的喧嚣与辉煌中,聚光灯似乎总是打在那些冲过终点线的英雄身上,是他们一次次刷新着记录,一次次燃起我们对极限的渴望。然而,在那些耀眼的数字和欢呼声之外,还有一群人,他们的存在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理解。那就是,跑在最后面的那些身影。你有没有想过,当大多数人已经结束了他们的比赛,甚至已经开始享受庆.............
  • 回答
    关于“塔里木”一词的词源,以及它是否与吐火罗语中的“道路”ytarimem有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又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定论,存在几种不同的假说。不过,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假说,并看看吐火罗语的“道路”是如何被纳入讨论范围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塔里木”这个名字并非是自古以来就.............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禁烟的法律和法规是存在的,而且在不断完善中。所以,并非“如果没有”。 对待公共场合的“禁止吸烟”告示,也不能简单地忽略。即使我们暂时排除道德层面的考量,也需要从法律和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中国的禁烟法律和法规现状:中国并非没有禁烟的法律或法规。事实上,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有相关.............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即“要求老婆为长期外出的男人守身合乎道德,但反人性”,非常值得探讨,而且你的描述很精辟。下面我试着为你详细地展开说说,尽量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解读这个复杂的议题。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的核心观点:“合乎道德”与“反人性”。“合乎道德”的层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件事在某种意.............
  • 回答
    没问题,我们来仔细捋一捋这个质点系的问题。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我们研究的对象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粒子,而是多个粒子组成的整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考虑所有粒子各自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对整体运动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题目的“灵魂”是什么。 质点系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一群粒子(可以是两个,也.............
  • 回答
    好的,关于“道士、土匪与宝藏”这个主题的小说,确实有不少精彩的作品。这类小说往往融合了神秘的道术、江湖的恩怨、寻宝的刺激以及人性的考验。我将为您推荐几本经典的作品,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的背景、情节和特色。一、 《鬼吹灯》系列(作者:天下霸唱)虽然《鬼吹灯》系列的主角是摸金校尉,但其中许多故事线索都与.............
  • 回答
    王垠的《关于测试的道理》:一段深入人心的技术哲学思考王垠的《关于测试的道理》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一篇技术指南,不如说是一次关于软件开发本质的深度剖析和哲学沉思。它以一种非常直接、甚至有些“粗暴”的方式,触碰了许多开发者内心深处被忽视的现实,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 回答
    林丹在微博上发布那条关于“出轨”的道歉声明,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也让很多人议论纷纷。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道歉本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标准”的道歉。在当时那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负面新闻一旦爆出来,速度是极快的。林丹团队的处理方式,就是快速反应,承认事.............
  • 回答
    王思聪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网友要求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向孙杨道歉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段话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段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王思聪的身份与背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王思聪的特殊身份。作为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儿子,他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度。他的言论往往被解读为“.............
  • 回答
    我们来聊聊这道关于盐融化冰的初中考题,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牵扯出“同离子效应”这个概念。首先,咱们得明白,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它的核心在于建立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培养他们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这时候,我们不会追求知识的绝对深度,而是更看重广度和基础。现在,回到盐融化冰这个事儿。.............
  • 回答
    好的,咱们一起来聊聊这道定积分题。别担心,我会一步一步给你讲清楚,让你彻底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下手的。咱们就把它当成一次数学上的“探险”,一步步解开它的奥秘。首先,咱们得先看看这道定积分题到底长什么样。 你能把题目写出来吗?定积分的形式千千万万,有简单的多项式,也有复杂的三角函数、指数函数、.............
  • 回答
    神与道德:千丝万缕的纠缠,不可分割的联结提及神与道德,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种“因为有神,所以我们应该做好事”的简单逻辑。然而,这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你会发现这背后是错综复杂、引人深思的联结。神与道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更像是两颗紧密相依的星辰,共同照亮人类存在的意义和行为的边界。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人的道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且复杂的问题。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道德上应该会更加高尚,行为举止会更符合社会规范,更能体察他人的感受。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合理的逻辑支撑。然而,将两者简单地划上等号,或者认为教育程度越高,道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关于“法术”的话题,很多时候会涌现出一些自称“道士”或者对道教有深入了解的用户,但他们的回应,似乎总是在“打太极”,很少直接告诉你“这个法术能做到什么,怎么做”。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道士”以及他们所处的语境。在.............
  • 回答
    山东大学关于“学伴”项目的道歉,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议题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2019年底,山东大学发布了“山大学伴”项目(后更名为“伴侣计划”)的招生简章,表示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学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