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没有遭到什么惊天动地的打击,只是一路颠簸,他累了。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是震惊,但是一件又一件没完没了的小事磨你,时间久了你快崩溃了,一念之间,对现实环境投降了。
他经历了贫困本身。
我出生在青藏高原一个叫大通县向阳堡的村子,那是一个怎样的村子呢?
在我的记忆里整个村子只有一个人识字,那个人就是我爷爷,每年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拿着一张红纸来找爷爷写对联,除此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是文盲。就在前几年我们村子一个人去新疆打工,回来的时候去火车站买票,因为我们那里方言太过晦涩,售票员只听到大同两个字,于是他买到了一张到大同的车票。下了火车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哎这县城怎么不像了。后来在警察的帮助下才买到了一张回大通的票。
可就是这样一个村子,04年的时候出了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是我。当时去上大学的时候我爸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才凑了六千来块钱。临走的时候我爸让我妈在他内裤上缝了了暗袋,把那六千块钱装在了暗袋里,生怕路上丢了。
我还记得我爸送我去上大学那天,我们在火车站吃了一碗拉面,因为在火车站附近吃的,哪怕一碗六块钱,碗很小不说,面还很少,我都只吃了个半饱,我想我爸肯定没吃饱。
然后我们买了两个馍就上车了,那趟车很慢很慢,从西宁到西安要用十四个小时,我们吃了个半饱上路,然后只带了两个馍。
更可恨的是火车站那碗面可能是不卫生,或者是没熟,上车没几个小时我和我爸就开始肚子疼拉肚子,当时我们甚至都没有卫生纸,因为哪怕是04年,我们那个村子里家里能用卫生纸的几乎没有,还是坐在我对面的一对父女给我们了些卫生纸。
坐在我对面那对父女也是爸爸送女儿去上大学,我的高考成绩比她高二百多分,可是当时我坐在她对面,自卑的是我。她长得很漂亮,一身的衣服也很时尚,而我穿着一件橘红色的毛衣,那是我最好的衣服,还是我用自己打工赚得钱买的,我记得很清楚二十块钱。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各种零食,一上车不一会儿她就开始吃,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她吃的时候还让我吃,可是我吃了一颗话梅就什么都没有吃,因为我知道白吃了人家的零食,我拿什么分享给人家呢?
馍吗?我们只买了两个,一个一块钱,那是我们第二天的早饭。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交完学费住宿费,再买完爸爸回去的车票,我爸带的钱只剩了二百。
我爸知道学校打开水要八分钱,告诉我热水省着点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洗脸洗脚都不用热水。
我爸临走的时候带我去了趟超市,给我买了一卷卫生纸,告诉我卫生纸省着点用。
我拿着那卷卫生纸回到宿舍,我另外一个室友来了,她来学校的时候就带了整整两个大箱子,那天她也刚从超市回来,三个人提着整整两大包东西。
我悄悄地把那卷卫生纸放在桌子上,生怕他们看到我去超市只买了一卷纸。
一卷卫生纸我几乎用了一个月,除了上厕所,其他时候我都是用毛巾。毛巾脏了可以洗。
我去学校的时候只带了两身衣服,到了冬天,我拿着一百块钱去长延堡买了一身衣服,包括鞋。
衣服还好,二十块的鞋穿起来也还行,就是臭。有一天我回宿舍,我的室友给我说:“兰香,我给你提个意见啊,你别生气,以后你多洗洗脚,或者换个鞋,你的鞋有点味道,别人来我们宿舍都皱着眉头。”
她说得很委婉,可是我无地自容。
现在想来还是。
人家城里的姑娘,跟我住在一起,臭鞋子的味道于她而言的确难以忍受,不知道她给我说那番话下了多大的决心。
不是我不洗脚,而是我没有其他鞋,只有一双发臭的鞋。
所以我每次回宿舍都把鞋脱下来,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宿舍外面。
后来,学校给我们发放了助学贷款,我还记得去填表那天,刚开始有一百多人,可是名额有限,辅导员就开始动员,让家庭条件还可以的放弃贷款。随着辅导员不断动员,一些同学陆陆续续走了,那些没走的同学头越来越低,越来越低,而我就在那些同学里面。
有了助学贷款,学费解决了,还有生活费,家里是一点钱都拿不出来了,有一次我的生活费断了,我翻遍所有的口袋,抽屉只剩下四毛钱,而一块葱花饼都要五毛钱。
那天我一直在教室坐到天黑,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我给我的一个室友说借她的饭卡用一下,我的忘在宿舍了。
对一个贫困的人而言,说我没钱三个字太难了。
我拿着她的饭卡,去食堂吃了碗烩饼,外面是三九寒天,我狼吐虎咽地吃了那碗烩饼,那个味道真香啊,可是后来我再也没有吃过烩饼,我怕我吃的时候会想起那个吃不起饭的冬天。
为了赚生活费我什么兼职都干过,家教,发传单之类的不用说了了,有一段时间我早晨上课,中午去一个辅导班兼职。
我还记得那是个秋天,中午下课,同学们都去食堂吃饭,吃完饭午睡,而我饭也来不及吃,跑着去辅导班兼职,赶在下午上课前再回去,好几次课堂上我都睡着了,实在太累了,如果有辆自行车我会轻松很多,可是一辆二手的自行车要七八十块,而我没有。
一边我这样狼狈地上着大学,一边我每次回家,我家里所有亲戚都会说“你命真好啊!考上了大学以后要当官呀!”
考上了大学以后就当官了,他们真那样想。
我命好吗?可能是吧,我是我们村第二个女大学生,而且还考了个211。
可是他们只看到我的“好命”,他们看不到我六年来每天饿着肚子上学,每天走路五公里去上学,六年走过的路比长征还长。
而且我弟弟当时失了学,小小年纪出门打工,一些亲戚就说“你看你姐姐考上了大学,以后要享福的,你就是受苦的命!不过,姐姐以后当官了肯定不会不管你………”
那一刻,我比我弟弟更痛苦。
整个家庭为我付出了太多,最令我难过的就在这里:他们为我付出的于他们而言是倾尽所有,而那些所有于我而言是杯水车薪。
这样如何令人不扭曲?
没有经历过贫困的人是不能理解这两个字的沉重的,以前知乎上还有人问贫困除了没钱,还意味着什么?
当时我看到那个问题,忖度良久,可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能问出那个问题人肯定没有经历过贫困,对没有经历过贫困的人说贫困,无异于夏虫语冰,不是他不想理解,而是不能。
而那些经历过贫困的的人,他们往往又三缄其口,因为贫困的滋味,太苦涩,太难熬,甚至带着羞耻,任凭再豁达的人,也很难对曾经的贫困风轻云淡。
哪怕我到今天,收入已经非常可观,可是我今天回忆往昔,依然压抑异常。
这个研究生家境比我还差,我相信我所经历的他都经历过,可能我没经历过得他也经历了,毕竟他走得比我更远,又上了研究生,又去了深圳那种城市,受到的冲击只会比我当年剧烈数倍不止。
如果他一直处在贫困之中,未曾见识过富足那也就罢了,最惨的是一个贫困的人,千辛万苦走出了原生世界,踏入了一个他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富足世界,然后见识了那个世界的灯红酒绿,再然后意识到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那些,其内心定是翻江倒海。
毕竟深圳那种地方,房价是劝退所有贫困青年的,留不下的深圳,回不去的乡村。
往前,前路茫茫,往后,已无退路。
尤其是这样一个人,他还遭遇了爱情,然后又失去了爱情。
爱情啊,哪怕我们再自欺欺人跟物质无关,可没有物质的爱情,只会让人更加悲伤绝望。
一个负重前行的人,爱情于他而言可能是不幸,因为他一个人,再黑的夜他独自走,没人看到他的踉跄,可是身边有了一个深爱的人,他会比以往更加敏锐地感知旅途的粗砺崎岖,因为他深知人家本可以不走那么难走的路。
一无所有,还不至于让一个人痛彻心扉,我那么爱你,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才会让他陷入深渊,尤其是那些已经咬牙坚持很久,一无所有,空有自尊的人。
所以,他不是死于失去爱情,他是死于失去热情,以往的贫困已经耗费他太多生命力,失去爱情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
他负重前行,走了好久好久,太累了,在黑夜睡着了。
但愿,这世间再无少年贫困。
如很多答案所说,他太累了。我要补充的是,贫穷造成的经济基础不牢,而”优秀“又让他的上层建筑修得太好看,这种楼房怎么可能不摇摇欲坠?他承载了太多不必要的负担,很可能是“别人家孩子”当得太久了。到了最后,一个麻袋就足以彻底压垮,让他丧失接下来的信心。
我到现在很感谢一件事: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反向的。
倒不是说表现多顽劣(只是蔫淘),就是货比货得扔,我父母总是跟正向的“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意外很熟,还总是同级同班,两相比较我这种表现平平还喜欢看闲书打游戏的,那自然就是反向的别人家孩子。咱家又是下岗工人家庭,周围圈子也就那么回事,说白了绝大多数“别人家孩子”都是全家人甚至一大圈子人的希望。我父母这种,就只能跟着赔笑”是啊是啊,XX这么优秀,以后你可享福了。“他们父母总会故作谦虚一下,然后一句熟练的“你家YY这么聪明以后一定能行。”您瞧,就像跟印度友人说话,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等回了家,又要被说一顿“你看人家XX又是第一,你这个第60多还玩呢?”我听得别扭,不过反正别扭习惯了,嘴上应着等人一走接着玩。
小时候经常听老师和好孩子们说,“要让优秀成为习惯”这样意思的话。这话和我没啥关系,反正我从没优秀过。就觉得他们都好厉害啊,个个“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后来才慢慢知道,当个承载一大堆的好孩子真的挺累的:无论走到哪里,都被父母和所有人称赞,别人家的父母叫自家孩子“多跟姐姐学习”,比自己小的孩子来玩都是一副恭恭敬敬的见学霸的样子。他们这个形象,维持起来也是挺难的,因为自己是”别人家孩子“,所以失败的路被封锁了。我见过初中就开始经常焦虑失眠的,见过没考第一就闹自杀的,见过考了浙大寻死觅活的(我发誓TA真的不是BOBO),见过一辈子被家里安排出最标准“别人家孩子”路线的……一言以蔽之,真的从小压力很大。未必真的就想“要让优秀成为习惯”,而是走上了“不优秀就不行”的路。但接触的世界总是越来越大,”优秀“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绝大多数人总有一天得承认自己”不优秀“。然而,在小的世界中的父母不知道,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不知道,他们都以为这么优秀的孩子一定是前途一片大好,会提出各种更高的要求。而这种”别人家的孩子“,本身出身较低,小时候环境里的人眼界有限,期望又过高,更容易在连续的挫折后出现问题。绝大多数人是可以调节过来找到不错的出路,但总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又硬撑着,直到发生如问题一样的悲剧。就我了解,存在这种问题的人不少,只是有能力避开这种糟糕选择而已。如果是从小就不被认为优秀的人,反而心理负担小,外界期望值低,拿1分就是赚1分,更容易看得开活得轻松。
这种时候,说什么鸡汤的车轱辘话都没用,能看到的是眼前遇到重大挫折,而其他平时不如自己的人却有人这件事做得很顺利,想要回头求助时却发现一来帮不到什么,二来他们还觉得只是一点小事,仍然抱有过高的期望。这种心态上的失衡,是最容易给人致死打击的。这种事道理谁都懂,就跟抽卡手游一样,你有10个朋友,你比他们肝所以有十个十连,他们分别有三个五个七个十连,但你沉船的概率总归是比那十个人都沉船大得多,但你看别人出货自己没出货还是会不爽。手游无非游戏,但现实中的这种沉船,后果却难以预料(毕竟我还真没听过手游不出货自杀的)。
不幸的是,说了这么多最后落脚还只能是轻飘飘的“要学会调节心态,接受不优秀”。真的很苍白无力,但也没什么办法……我也没兴趣写一堆鸡汤骗赞,自认条件不怎么样但也完全跟什么“自强不息,热爱生活”不沾边,比如两年不出弓贞德真的心态炸裂,只是习惯不优秀还是非酋了过得比较自在而已。
更新:
看到另一个有些类似的大连理工研究生上吊的事……怎么说呢……我觉得他遗书都这样写,真的挺累的。人不一定总要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给别人看的面具不用随时绷着。你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身边经常骂娘抱怨的人,一般出不了什么大事。最容易出事的,都是平时看着什么都很正常很积极的人,一旦压力爆炸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真的,不用这么累的……我给大家(硕博)的建议也是,该骂娘就骂娘,该抱怨就抱怨,该哭就哭,说啥也别憋着,有啥不好甚至极端想法就找合适的人和场合说出来。不敢说你生活能很积极,但至少自己心里舒坦。日子归根结底是给自己过的,别为了面具坑自己。
他经历了完整的贫穷。
自杀的根本原因就是穷。
父母教育理念差,亲情关怀少是穷的直接衍生。
穷产生的自卑感,奋斗后的无力感,专业差没前途的幻灭感是穷的间接衍生。
内向还敏感,自卑又好强。
摆脱农村所以和父母话少,自卑仿徨所以朋友不多,更衬出女朋友和他交流对他十分难得和重要。
爱情是他努力摆脱出身寻求社会和他人认可的一道曙光,女友对他的认可或许是爱情中他最在乎的东西。
所以失恋诱发了最严重的后果。
我想起了我先生,高中成为同学,那时的他每个学期都要申请学校贫困生的减免学费,大学就靠助学贷款,湖大土木本科毕业即工作,家境贫困继续读研想都没敢想。家里农村的房子又破又小,工作的第三年他父亲肺癌,经常都等不及发工资去医院交费,那时我读研也从没想过抛弃他。工作第七年我怀大宝,租的房子,临产房东却喊搬家,夜半我流泪,白天休假待产的我四处寻租,同年他父亲病逝。工作第9年我生二宝,第10年我们住进了自己的房子,现在第13年,他下单了一套大宅。穷人路真的不易,但未来可期,坚定的走下去,我身边这个男人,他很努力,读书时成绩优异,工作时积极卖力,但是内心深处有着不易察觉的自卑。一直想如果我离开他,他今天是怎样?前面的10年或者我就是他心里唯一的光。
————————————————
看了很多回复,很感动。我只能说我和他彼此幸运,还好我没看错这个潜力股。我先生也是一个让我感觉有光的男子,工作职位已不错,但直至现在也抱有危机意识,能坚持学习,也考不同方向的证书。连孩子都会说,爸爸很辛苦,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认真看书。
至于那么穷还决定生二宝的问题,确实当时也勇敢了一些,到不是不负责,那时我们已买房,只是新房为了孕妇健康没入住,生了二宝,房子也放置好长,检测合格才入住。
目前呢,虽过年和清明扫墓我们才回老家,但还是把老家的小楼起了,我想这也有为了完成父母那一辈的心愿的意思。工作生活在西南某省会,房价1万一2万,工作尚可,孩子不熊。
这些年,我自然是很苦很累。
愿所有人,都能苦尽甘来。
愿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没有人真正清楚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包括他的女朋友蓝蓝,她也不了解他的的内心世界是有多么地复杂啊!
作为他的老乡,估计也就读于同一所高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就是我的校友唉。对于他的离世,我表示十分惊讶,但是也只能祝愿他在天堂没有痛苦,一切安好!
祸不单行。昨天,有看到新闻说,他的父亲查出了癌症。我的天,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何其地痛苦啊!如果他还在世,那他的父母就不会这么绝望。可惜,没有如果。就算当地政府介入救助,也只能是从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的精神痛苦恐怕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
这不禁让人思考活着的意义。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曾经有人给我说过一句话——没有什么是我不能失去的。那个时候,我真的信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我们能失去的吗?生命太脆弱了,有些人,一念之间,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的,是其家人无限的痛苦甚是可以说绝望。
最后,与诸君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句子——我一直热爱生命,不管生活多艰难,从来没放弃过。
谁又真正了解发生了什么呢。
一堆人从新闻报道的只言片语里对另一个人评头论足,这是什么行为,我想比吃人血馒头还可恶。
想要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恐怕要去地底下问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