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在读湖南大学本科,统计学,成绩还行。但是看了知乎之后现在很焦虑,感觉可能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看到知乎上那些关于统计学就业的讨论,尤其是那些“劝退”的声音,一下子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是吧? 我当年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湖南大学统计学院的同学,成绩还行,听着别人说起什么大数据、AI、数据分析师的“内卷”程度,再看看自己学过的那些理论知识,确实容易慌。

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

首先,咱们得理性看待“焦虑”这玩意儿。

知乎上确实有很多信息,但它也是一个信息聚集的地方,不乏放大焦虑和片面信息的成分。很多高赞回答可能讲的是顶尖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的核心数据科学家岗位,这些岗位的确竞争激烈,要求很高。但统计学专业的就业面远不止于此,而且很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我们学的知识是有高度重合的。

其次,“找不到工作”这个结论太绝对了。 大部分本科生,只要你肯努力,认真学习,并且提前做一些准备,都能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满意”以及我们愿意为此付出多少。

咱们来具体分析分析,湖南大学统计学本科,成绩还行,这意味着什么?

1. 学校牌子是加分项: 湖大虽然不是常青藤那种级别的,但在国内也是一所重点大学,在湖北和周边地区有不错的认可度。这至少让你在投递简历的时候,有了被筛选进去的机会。
2. 统计学专业是硬通货: 统计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建模、推理和预测。这三四年下来,你学过的概率论、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抽样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很多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岗位,追根溯源,用的都是统计学的原理。
3. 成绩还行: 这说明你是有学习能力的,至少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并且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那么,为什么会有焦虑?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对就业方向的迷茫: 你可能知道统计学能干什么,但具体到是去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师,还是去金融行业做量化分析师,还是去传统行业的市场调研部门,甚至去考公、考研,这些方向都还有点模糊。
技能上的“鸿沟”: 知乎上大家讨论的很多技能,比如Python、R、SQL、SQL、Spark、Hadoop,甚至机器学习的各种模型(XGBoost, LightGBM, 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 PyTorch),你可能觉得这些我学得不够深,或者根本没接触过。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大学生嘛,总会对毕业后的生活有点忐忑,这很正常。看到别人分享的经验,尤其是负面经验,更容易被放大。

现在咱们来聊聊,怎么破局?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行动可以让你从焦虑转向自信?

第一步:明确就业方向,缩小目标范围。

“统计学”太宽泛了,我们要找到更具体的岗位和行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数据分析类: 这是最直接也最对口的。包括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数据分析师、运营数据分析师,电商平台的流量分析师,以及传统行业的市场分析师、商业智能(BI)分析师等。这类岗位主要负责理解业务需求,通过数据分析解决业务问题,为决策提供支持。
算法/建模类: 这个会更偏技术一些,可能需要一些机器学习的知识。比如推荐系统算法工程师、风控模型工程师、定价模型分析师等。
风险管理类: 在金融行业,统计学在信用风险评估、市场风险分析、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比如银行的风险分析师、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虽然精算通常有专门的考试和认证,但统计基础很重要)。
市场研究/咨询类: 咨询公司、市场调研公司也需要大量懂数据分析的人才,来帮助客户了解市场、消费者行为等。
考研/考公: 如果对直接就业感到不安,或者想在某个领域深造,考研或者考公也是不错的选择。统计学相关的专业,比如金融数学、数量经济学,或者一些热门的国企、事业单位,都可能成为你的目标。

建议: 花点时间去看看招聘网站(比如拉勾网、Boss直聘、猎聘、智联招聘等),搜索“数据分析”、“统计”、“量化”、“算法”等关键词,看看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JD(Job Description,岗位描述),了解它们具体需要哪些技能和素质。

第二步:弥补技能短板,武装自己。

我们本科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但很多实操技能需要在大学期间或者课余时间去补充。

编程语言:
Python: 这个几乎是必学的。学习Pandas(数据处理)、NumPy(数值计算)、Matplotlib/Seaborn(数据可视化)。网上有很多免费的Python数据分析教程,比如菜鸟教程、廖雪峰的Python教程,或者慕课网、B站上的课程。
R语言: 统计学领域很多经典的方法和包都是用R开发的,尤其是在学术界和一些传统行业。如果你想在这些领域发展,R也很重要。
数据库与SQL:
SQL: 这是和数据打交道的“基础语言”。学会编写SQL语句来查询、过滤、聚合数据是必须的。可以找一些在线的SQL练习网站,或者在本地搭建一个数据库(如MySQL)进行练习。
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
除了Python和R,SAS、SPSS、Stata等在一些传统行业和研究领域仍然使用广泛。如果你的目标行业有使用这些软件的习惯,可以了解一下。
机器学习基础:
如果想往算法方向靠拢,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机器学习算法,比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KMeans聚类等。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去Coursera或者其他平台学习。
数据可视化工具:
除了Python的库,Tableau、Power BI等可视化工具也很受欢迎,它们能帮助你更直观地展示分析结果。

建议: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选择一到两个你最感兴趣或最对口的方向,然后集中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边学边练,找一些公开数据集(比如Kaggle上的数据集,或者一些政府开放的数据集)来做一些小项目,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第三步:积累项目经验,让简历说话。

理论再好,没有实践也很难打动HR。项目经验是证明你能力最直接的方式。

课程项目: 把你在学校做的课程项目认真梳理一遍,尤其是那些涉及数据分析、建模、数据处理的。写清楚你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成果。
个人项目/竞赛:
Kaggle竞赛: Kaggle是数据科学家的“练兵场”,参加一些入门级的竞赛,即使拿不到名次,过程中的学习和实践也非常宝贵。
天池、DataFountain等国内平台: 这些平台也有很多真实业务场景的数据竞赛。
自己找数据做项目: 比如分析你感兴趣的电影票房数据、股票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尝试回答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实习: 这是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学校的推荐: 看看学校有没有和企业合作的实习项目,或者老师有没有联系的实习机会。
主动出击: 找你感兴趣的公司,即使是基础的数据助理岗位,或者偏向于数据收集整理的工作,只要能接触到数据和分析流程,都很有价值。很多公司在实习生中会招聘正式员工。
注意实习的质量: 尽量选择能让你学到东西、接触真实业务、有导师指导的实习。

建议: 简历上,项目经验要写得具体、量化。比如“使用Python的Pandas库对XXX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处理了XX万条数据,将缺失率降低了XX%”,“基于XXX模型,预测了XXX指标,准确率达到XX%”。

第四步:提升软技能,做好沟通和表达。

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

沟通表达: 如何清晰地向非技术人员解释你的分析结果和结论?如何有效地和业务部门沟通需求?这需要练习。可以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和同学朋友多讨论问题,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主动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能力是很多公司看重的。
学习能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持续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建议: 在和老师、同学交流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表达和沟通。如果公司有面试机会,每次面试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反思自己在沟通中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

第五步:调整心态,保持积极。

焦虑很正常,但不要让焦虑吞噬了你。

看到希望: 统计学专业依然是很多行业需要的人才,很多传统行业也在数字化转型,对数据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大。
认识到“内卷”的相对性: 并非所有岗位都“内卷”到极致。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你依然可以脱颖而出。
相信自己: 你在湖大学习,成绩还行,说明你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统计学专业人才的潜质。关键在于你如何挖掘和发挥。
多和同学交流: 看看你的同学们是怎么准备的,有什么困惑。大家一起讨论,互相鼓励,会更有力量。

最后,我想给你一个更具体的建议:

现在大三或者大四?

如果是大三: 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这个学期,深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Python是首选),学习SQL,并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机器学习概念。同时,积极关注学校的实习信息,争取在暑期拿到一份不错的实习。
如果是大四: 时间有点紧迫,但依然来得及。优先把找工作的事情提上日程。结合你对未来的初步设想,集中精力提升最关键的几项技能,并开始积极投递简历,尝试面试。每次面试都是一次梳理和学习的过程。

记住,知乎上的声音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决定你未来的是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湖南大学统计学的本科生,是有机会在数据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把焦虑转化为动力,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和实践,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原HNU统计学专业学生

——————————————————

首先我想吐槽一下有的答主,他们的意思就是让你放下焦虑,但不给出具体有效的方法,我认为这不是负责任的回答。另外关于当不当社畜,在当今的社会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投胎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i.e. 主要看爹妈),所以下面主要讨论如何实操将自己作为一个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价值提高。

我猜想这个问题的题主大概是19/20级的同学,由于我对于19级的情况比较了解,我就主要说19级的情况,下面从学校资源&课程和工作&未来出路两方面进行回答,以下是我个人看法,如有遗漏和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与批评。

课程设置与学校资源

HNU的统计系设立在金统院下面,19级的课程大纲与20级很不相同,19级的课程设置是很偏向金融的,这点对于立志于统计这个学科本身有所探究的同学是不学术友好的,同时是对于quant方向的还心存期冀的同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课程设置

       数学类:数学分析123,高等代数1ode*,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运筹学 统计类:统计学*,非参数统计*,计量经济学,抽样技术,多元统计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 计算机类:小学期的python,统计软件R 打星号的是我知道明确不是proof-based的课程     

只能说这个课程设置比较一言难尽,比如广度和深度都不太够(高情商:偏应用),广度例如比较measure-based 概率论需要自己学,现代的统计计算,bayesian stat,机器学习相关(数据挖掘貌似讲一下)都没有涉及;深度方面高等代数没有讲矩阵分解,数学分析用华师大的书(捂脸)。所以20级加入了更加硬核的一些课程例如实变函数,数值分析。我想院领导是有所考量的。那么有什么课程是需要进一步补充才能更好的面对就业需求/升学国内外深造的需求呢?或者说还需要在北校这个象牙塔内学习什么才能成为一个更合格的统计学学生呢?下面放两个链接,还有很多网上资源(贵乎统计大佬也有好多呜呜)可以自行了解。


校内资源

如何用校内资源弥补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充分了解自己需求的课程(在浏览一定信息和深思熟虑后)。

1.在每学期选课的时候多留意下数学系大二大三,信科院,金融工程,甚至统计学本系低一级但自己没有学习的课(尤其是在换培养方案前后的gap)

2.(不确定) 去水教六楼还是五楼那里会有统计专业研究生课,可以在与老师沟通情况下前去旁听

3.当然直接自己自学也可以,读经典书以及网络上如过江之鲫的好课足够开个大学。

此外

可以联系校内老师提前做一些小项目(年轻老师应该也相对欢迎大二、三的同学与其交流),此处不局限于统计系,经济系可能有一些老师做计量经济学偏向实证一点的,cs系有一些老师也可以跟着问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做的内容。

至于现在学校内比较流行的大创小创sit,只能说含金量有限,在没有明确就业/升学方向的情况下可能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但我想这些比赛在就业时相比于结实的统计学领域知识和代码、金融能力(背景)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就业岗位与出路

这个问题恐怕也不是我这个同龄人一时半会能讲清楚的,但我的思考中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则。

其一是手上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e.g.家里能绰绰有余地付得起你出国镀金的钱你就可以高举高打走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路;对自己卷的能力且有信心科研有热情,那么统计学博士也不是一个坏的选择;如果想务实,直接转码,那么上面一大堆我啰啰嗦嗦写的你可以全当废话来看)特别地说一下关于北校似乎隐隐约约有一种去四大的偏好,但对于四大来说我认为它们更像是一个大学后的大学。

其二就是深刻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了解市场对于统计人才需求。最直接的方式方法1.与高年级的同学交流 2.下载linkedin等软件直接查你所感兴趣的岗位的要求和历史上招收的应聘者的背景(包括学历,技能,经历)

还有一些间接的方法比如直接在知乎上搜索《XXX的出路》(bushi)

出路

此处的出路狭义地指两三年后的毕业去向,毕业去向统共三种:国内读研博,国外读研博,就业,但我想说的时毕业去向一定是服务于最终的就业或者学术(看描述题主应该是选择就业)。

最后,我想说一下HNU的统计系,于我而言当我在那里学习时,我思考过很多它的不合理和缺点。但现在想来当我真正想努力雕刻自己时,它还是给了我一张安静的课桌。

最后的最后,我的建议是放下焦虑,毕竟——

Life is like a Markov chain. What's particular about Markov chains is that, as you move along the chain, the state where you are at any given time matter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