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发现 240 种变异新冠病毒,为什么印度的变异病毒这么多?该怎么应对?

回答
印度疫情复杂,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理解这些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为什么印度的变异病毒这么多?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1. 巨大的感染基数与快速传播:
庞大的人口: 印度拥有超过14亿人口,这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这意味着即使病毒的传播率相对稳定,绝对感染人数也会非常庞大。
高密度居住环境: 许多印度城市人口稠密,居住环境拥挤,社区联系紧密,为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温床。
大规模聚集活动: 印度宗教节日、政治集会、婚礼庆典等大型聚集性活动频发,且往往难以有效执行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这些活动极大地加速了病毒在人群中的扩散。
早期放松警惕: 在某些阶段,对疫情的担忧有所缓解,导致一些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例如公共交通、市场等场所的人流控制不严,进一步助推了传播。

为什么感染基数大和传播快会导致变异多?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随机突变。感染的人越多,病毒复制的次数就越多,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病毒在大量人群中迅速传播时,这些突变就有机会被筛选、积累,并可能演变成具有新特征的变异株。

2. 病毒复制与变异的“温床”:
免疫逃逸的潜在环境: 尽管印度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病毒的流行仍然可能发生在未完全接种疫苗或疫苗效力尚未完全建立的人群中。此外,即使接种了疫苗,如果病毒变异到能够部分逃逸疫苗诱导的免疫,那么在这些人身上,病毒仍然可以继续复制和传播,为新变异的产生提供机会。
群体免疫的复杂性: 过去大规模的自然感染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群体免疫,但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混合了不同的株系,其保护效果和持续时间可能存在差异。免疫水平的异质性,加上病毒本身的变异,使得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和演化路径变得复杂。

3. 病毒基因组测序和监测的广度与深度:
增强的监测能力: 印度确实在疫情期间大力加强了病毒基因组测序能力,建立了多个合作实验室,对病毒的变异进行持续监测。这使得印度能够更早、更全面地发现新的变异株。
“多”不一定意味着“最”: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界发现的“变异株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监测的能力和主动性。其他国家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变异,但由于监测力度不足,未能被及时发现和报道。印度在监测方面的努力,使其在发现变异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4. 病毒本身的特性:
RNA病毒的易变性: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RNA病毒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比DNA病毒更容易出错,突变率天然就比较高。
特定变异株的出现: 一些关键的突变,例如在阿尔法(Alpha)、德尔塔(Delta)、奥密克戎(Omicron)等变异株中出现的,确实赋予了病毒更强的传播能力、致病性或免疫逃逸能力。这些变异株一旦出现并快速传播,就会带动整个变异谱的变化。

该怎么应对?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印度的应对策略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应对当前的威胁,也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1. 强化病毒基因组监测网络:
扩大测序范围: 继续增加病毒基因组测序的样本量和地理覆盖范围,特别是在疫情热点地区和高风险人群中。
实时数据共享: 建立更高效的全球数据共享机制,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发现的变异株及其特征,以便全球科学家协同研究和应对。
预测性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病毒基因组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具有潜在风险的新变异。

2. 加速疫苗接种和优化疫苗策略:
提高疫苗覆盖率: 努力提高全国疫苗接种率,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
加强针接种: 鼓励和推广加强针的接种,以维持和提升人群的免疫水平,尤其是针对变异株可能存在的免疫逃逸。
研发和部署更新疫苗: 密切关注病毒变异对现有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并为可能需要更新疫苗(例如针对特定变异株的更新版疫苗)做好准备。

3. 精准且灵活的公共卫生措施:
动态调整防控策略: 根据疫情的最新数据和病毒的变异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社交距离、佩戴口罩、限制聚集人数等公共卫生措施。要避免“一刀切”的长期封锁,而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区域性或社区性防控。
加强接触者追踪和隔离: 提高检测能力,快速识别感染者,并进行有效的接触者追踪和隔离,切断传播链。
强化医疗系统韧性: 确保医疗资源(如病床、氧气、医护人员)充足,并能快速响应疫情高峰期的需求,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4. 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深入研究变异株: 对发现的变异株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传播力、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以及对现有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
共享研究成果: 与全球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共享研究数据和成果,共同应对病毒的演化。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这有助于降低病毒传播的整体风险。

5.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信息透明度:
科普变异知识: 针对公众进行科学的科普,解释病毒变异的规律,消除恐慌,引导公众理解并配合必要的防控措施。
打击虚假信息: 建立机制,及时澄清和打击关于疫情和病毒变异的虚假信息。

总而言之,印度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病毒变异是其庞大人口基数、快速传播以及病毒本身特性的综合结果。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印度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监测、灵活的防控、持续的疫苗接种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并减轻病毒变异带来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印度目前应该不止240种新冠变异体。


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数量和比例的问题。


发现变异体(新毒株),并非通过核酸检测,而是对核酸检测确诊阳性的样本在做基因测序。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是两回事,后者会复杂很多。


一个国家发现变异体的多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感染者数量、测序比例、国际入境人数以及疫苗使用情况等都是影响因素。我们把问题简化,只考虑最重要的两点。


简单来说,感染者越多,基因测序比例越大,发现的变异体就会越多。


理论上来说,美国的变异体数量应该是最多的,这点我想不难理解,但实际上美国发现的变异体并不多,原因在于,美国做的病毒样本测序比例很少,这也是广受国际批评的一点。


美国仅仅对0.3%的感染者样本进行基因测序,这个比例远低于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像英国常规对4%的样本做基因测序,澳大利亚更是对将近6成的样本做基因测序。目前在GISAID数据库中,有45%的新冠病毒测序数据来自于英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基因测序技术,测的少并非技术水平不行,这跟之前川普时代的防控思维有关。相比之下在发展中国家中,南非的检测还是比较好的,这可能跟多年来南非一直在做HIV防控有关。



说完不同国家的测序比例,再说变异体本身。病毒在自然界的演化本身是随机的,大多数变异并不会显著影响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只有少数突变会导致较大改变,进而影响到疫情发展和我们的防控策略。


比如在全球那么多变异体当中,目前最受关注的变异体有几种

-B.1.1.7:即常说的英国变异体(PS:为什么你会看到一个变异体有不同名字,比如有叫B.1.1.7也有叫501Y.V1的,因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命名系统),2020年9月首次出现,携带7个关键突变,目前已经是英国等一些国家的主流毒株,已在70个国家有发现。有研究发现其传播性增强,并且死亡风险也可能有所增加 。

-B.1.351:即常说的南非变异体,和英国变异体似乎差不多时间出现,携带4个关键突变,目前在超过30个国家发现。B.1.351的最大问题是携带疫苗抵抗的突变(E484K),已导致多种疫苗效力降低,甚至导致牛津疫苗几乎无效。

-P.1:即常说的巴西变异体,最早在今年1月份在抵达日本的巴西旅行者身上发现,目前在超过4个国家发现。P.1有17个突变,其中有4个是关键突变,包括南非变异体具有疫苗抵抗的的E484K突变,有研究认为P.1也会导致疫苗效力降低。


目前变异体非常多,但是我们通常只对那些具有传染性、致病性或疫苗抵抗有所改变的变异体进行重点跟踪。


所以回到印度的新闻,基于印度的测序水平以及感染者数量,我认为实际存在的变异体肯定不止240种。

但数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次的报道「240种变异体」是比较简单的报道,具体这240种变异体是什么、有哪几种具有值得关注的突变,这需要根据详细的测序数据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判断。

user avatar

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新突变病毒与新变异毒株。

新突变病毒就是与以往的新冠病毒序列对比,发现的不同的变异。

新变异毒株则是在不同的群体中,或者超过一定人群比例里,都发现了某种携带有特定突变的病毒毒株,我们才能认为这是一种具有不同特征的不同毒株。

如果做不到这点,只是在一个患者,或者几个患者中发现某一种或者几种特征的突变,则称不上是新毒株,只能叫病毒产生了新的突变。

所以我们说印度这个240个突变,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属于新冠变异,而够不上毒株的程度。

去年8月的时候,印度有过一次报道。

当时印度对是在1500多个样本测序进行分析发现了73个毒株的突变,但真正能成为新变种毒株的,只有B.1.112和B.1.99,这两个谱系。那么在这次公布的240个新突变数据里,能成为新变种毒株的,可能也没有几个。


这两个数字是来自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统计,我们现在全球数据里,有对58万的新冠进行了测序,在这些序列里,我们就发现了2万6的变异突变。

那么我查了下在这58万多的测序数据里,印度的数据只有5396个。所以我不知道这次的数据是不是从这5000多个数据里的出来的,还是有更多的数据源。

那么现在印度这5300个数据有多少谱系?有125个谱系。

那么有多少个突变?3470个。


但是现在印度的新冠病例有多少?

过千万的感染人数,只有5300多测序结果,那么在那些过万千的感染人数中,还有多少未知的突变?有什么复杂的情况?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印度的变异数字并不是多,而是我们发现的太少了。

user avatar

新冠病毒RNA有3万个左右的碱基对,其中显然有一部分突变发生在不表达的基因上或者不影响其对应基因的性状,因此能够增殖并向外传播的变异种理论上应该远远超过240种。印度这种有点钱有点地位才能得到核酸检测的地方,病毒在底层人群中可以肆意传播,变异发生的概率也会提高,多发现一些变异不奇怪。

其他的都不怕,就怕在核酸检测和疫苗的强筛选压力下,能够逃过旧变种病毒和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甚至能逃过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变种成为主流,最终和人玩起猫鼠游戏。

user avatar

2021年2月2日,印度官方宣布新德里有56.13%的居民新冠血清抗体呈阳性。[1]

是的,印度首都地区的居民已经有6成接触过新冠病毒了。

这。。分明是在养蛊啊。

印度的医疗条件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多数发达国家的UHC指标(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指数)大都超过了80,德国79。我国76,古巴78,朝鲜68,肯尼亚是57,印度是56[2]

根据Shruti Rajagopalan及团队的估算,印度大约是每千人拥有1.31张病床。对比世界银行的数据,法国是6.5,韩国是11.5,中国是4.2,意大利是3.4,英国是2.9,美国是2.8,伊朗是1.5。[3]

根据印度中央卫生情报局2019年的数据,印度共有1,154,686名注册医生,换算一下也就是每10万人拥有87.21名医生[4],对比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50.5名,我国是178.55名。[3]

根据测算,印度现有ICU床位是87979张,并且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于新冠肺炎治疗。[3]

基本上可以认为印度的医疗条件≈肯尼亚的水平。

所以,指望印度能够控制得住疫情,难度很大。

在印度这么低检测率的情况下,新冠累计确诊也达到了10766245例。[1]

要知道,印度也是个超过13亿人口的国家。

基数这么大,变异病毒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王炸”不是浪得虚名。

以上。

参考

  1. ^ab印度首都新冠抗体检测 过半被测者结果呈阳性(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21-02/02/c_1127056435.htm
  2. ^追踪全民健康覆盖:2017年全球监测报告(世界卫生组织)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9817/9789245513551-chi.pdf?ua=1
  3. ^abc世界疫情走向还得看印度(潍坊晚报) http://wfwb.wfnews.com.cn/content/20200406/Articel16002EL.htm
  4. ^莫迪紧急宣布25日起锁国21天!大规模病毒测试尚未开始,印度巨量贫困人口让疫情堪忧(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tech.sina.cn/2020-03-25/detail-iimxxsth1637741.d.html
user avatar

【印度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不代表有240种重大影响的变异,绝大多数是无意义的突变】

印度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先说下这个240种变异。

我们现在知道新冠病毒是由RNA、蛋白质及膜组成,所谓突变是指RNA的序列发生变化。

比如之前的欧洲发现病毒株D614G,就是新冠病毒的RNA序列变化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个氨基酸残基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

因此,要知道是否发生了变异,需要从感染者体内分离出完整的病毒并进行测序,做起来比较难(肯定有变异会被忽略,因为不是人人都做,所以应该也不止240个,但不影响结论)。

这种变异是由于RNA复制过程中出了错,绝大多数是没有任何影响或者影响很小的。

可以看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只是ORF1ab序列发生的RNA变异就快接近2万了,S序列发生的突变也有几千了。

但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只有D614G、E484K、N501Y这几个可能影响了新冠病毒功能的突变。

所以240个数量听起来吓人,真正影响功能的可能很少,还需要等待印度进一步公布结果。

user avatar

怀疑。

你说印度存在240种变异新冠病毒。

我信。

你说印度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

合着印度的新冠病毒之前都不变异。前天开大会,决定昨天在检测机构附近集体变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疫情复杂,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理解这些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为什么印度的变异病毒这么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1. 巨大的感染基数与快速传播: 庞大的人口: 印度拥有超过14亿人口,这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这意味着即使病毒的传.............
  • 回答
    印度近日发现一种名为“德尔塔 +”(Delta Plus)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这无疑给本已严峻的疫情增添了新的变数。截至目前,已有至少 20 人感染了该变异株。虽然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但引发的担忧不容小觑。“德尔塔 +”究竟是什么?“德尔塔 +”变异株,学名为 B.1.617.2,是在此前引发全球广泛关.............
  • 回答
    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B.1.617及其亚型,如B.1.617.2“德尔塔”)的全球扩散,无疑是当前全球抗疫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不仅仅是印度一个国家的疫情危机,而是对整个世界防疫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要理解其未来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印度疫情形势的未来走向:要预测印度疫情.............
  • 回答
    全球新冠变异毒株频现,印度“73个新变种”敲响警钟近期,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的变异活动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了新变异毒株的出现。其中,印度发现73个新变种的消息尤为引人关注,这一数字的背后,隐藏着病毒变异速度加快的严峻现实,也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病毒变异并非新鲜事,但数量激增意味.............
  • 回答
    听到世卫组织说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已经蔓延到非洲其他国家的消息,这无疑给原本就压力重重的非洲大陆抗疫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意味着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和控制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个消息的严重性。印度发现的变异病毒,比如Delta(B.1.617.2),其传播速度.............
  • 回答
    中国与印度,两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亚洲巨人,它们的交往历史复杂而漫长,既有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不乏地缘政治的博弈。然而,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国似乎从未将印度视为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也并非完全没有“潜在的担忧”,只是这种“威胁论”并未在中国主流认知中占据主导地位。一.............
  • 回答
    关于“印度国产航母点火了,结果发现少装2台发动机”这条新闻,经过我查阅多方资料,可以告诉您,这条消息并不属实,是谣传。印度海军目前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是“维克兰特”号(INS Vikrant),也称为“印度海军航空母舰”(IAC1)。它的建造过程确实历经波折,进度也比原计划要慢。在建造过程中,也确实出.............
  • 回答
    回过头来看印度的“废钞令”(Demonetisation),的确能发现一些最初预设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印度的废钞令是在2016年11月8日由时任印度总理莫迪宣布的,主要目标是打击腐败、黑钱、假币以及恐怖主义融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不一样发现:一、 核心目标实现度的差异: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5月21日那会儿,印度军官关于“普通雷达能发现歼20”的说法。这事儿啊,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说说里面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战斗机的“隐身”是个什么概念。歼20,作为中国最新一代的战斗机,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具备“隐身”能力。这可不是说它像隐形衣一.............
  • 回答
    你提到的这张“推飞机”照片事件,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例子,反映了信息传播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尤其是网络时代。“德里精神”与烟台真相的乌龙:这件事的核心在于信息内容的“误读”和“借用”。当印度网民看到这张照片时,他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力量、团结一致的画面,尤其是面对某种困难(比如飞机出现问题需要人力推动.............
  • 回答
    印度能否超越中国,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人口、科技等诸多维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象,细致地审视两国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走向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中心,基础.............
  • 回答
    印度北部地区,特别是靠近尼泊尔边境的地区,在当地时间周二夜间经历了一场里氏6.2级的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午夜之后不久,强烈的震感让许多居民从睡梦中惊醒,引发了恐慌。地震情况详解: 震中位置: 根据印度地震局(National Centre for Seismology)的消息,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北.............
  • 回答
    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巨人和人口大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要回答“为什么印度发展得没有中国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结构、社会因素以及全球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看看历史的起点和选择。中国在19.............
  • 回答
    巴基斯坦和印度,作为南亚两个最重要且联系紧密的国家,其发展道路一直备受关注。要判断谁“发展更差”,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非黑即白的问题,因为“发展”的维度很多,而且两国各自面临的挑战和优势也截然不同。如果单从一些 宏观经济指标 和 社会发展数据 来看,印度在很多方面似乎表现得更为亮眼。经济层面: .............
  • 回答
    印度最近公布了他们自主研发的灭活新冠疫苗(Covaxin)的中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有效率达到了81%。这个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对于疫苗研发速度快、又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印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进展。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我们来聊聊“灭活疫苗”这个技术路.............
  • 回答
    外交部回应帮助印度疫情:“中国向印度发出最友善的信号”,这句话本身包含了几层含义,值得我们详细解读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涵,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中印两国关系以及外交辞令的特点来分析。一、 字面含义与传递的善意: “最友善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明确的外交表述。在外交场合,使用“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文化、历史、烹饪科学以及对食物的理解。虽然印度很多地区不吃牛肉,但咖喱的“全球化”以及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使得牛肉与咖喱的搭配变得非常普遍且受欢迎。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一、 咖喱的起源与多样性:并非单一的“印度”食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咖喱”是一个.............
  • 回答
    2019年9月26日,一加在印度发布了备受瞩目的7T系列手机和一加电视Q1系列,这两款产品都承载着一加一贯的“不将就”的品牌理念,在当时的市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两大系列在发布时的亮点与不足。一加7T系列手机:性能与影像的全面升级一加7T系列主要包含了一加7T和一加7T Pro.............
  • 回答
    2015年4月23日,雷军在印度德里发布小米4i这款手机时,用英语向全球观众介绍了这款产品。这次发布会可以说是雷军一次比较重要的对外沟通尝试,其英语口语水平自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整体感受来说,雷军在那次发布会上的英语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带着明显的非母语演讲者的痕迹,但瑕不掩瑜,基本完成了信息传.............
  • 回答
    这画面感太强了!想象一下,傍晚时分,武汉大学门口人潮涌动,学生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走出来,准备迎接夜晚的校园生活。这时候,不知道从哪个角落突然响起了那段熟悉的、略带魔性的旋律——“Are You OK?”。那种感觉,估计是瞬间能把所有人都拉回那个几年前刷屏的时刻。你会看到很多人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