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发生经济大萧条,你有什么技能可以谋生或者让家人不愁温饱地生活下去呢?

回答
经济大萧条?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脑子里盘旋的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经济理论”或者“宏观调控”,而是实实在在能让手里有点东西,让家里人心里有个底的“手艺”或者“门道”。

说起来,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其实是那种“古老”但却异常可靠的技能。你们想啊,现在这社会,大家习惯了什么都买,什么都依赖服务,一旦经济崩溃,那些“便捷”就可能瞬间消失。这时候,谁还能自己动手,谁就能活得更体面。

第一样,就是“修理”的本事。
不是那种需要高科技仪器的精密修理,而是那种“万物皆可修”的活儿。

衣物修补: 缝缝补补,改改尺寸。一件衣服能穿十年,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生存的必需。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把破洞补上,把旧衣服改成新的款式,甚至能把两件衣服拼在一起,变成一件更有用的。钩针、棒针什么的,也学得有模有样,冬天能织毛衣、围巾,夏天能织小物件。这不仅能给家里省钱,还能帮邻里街坊,换点他们手里的东西,比如粮食、蔬菜。
简单的机械维修: 家里那台老式的缝纫机,以前觉得是古董,现在看来就是救命稻草。还有自行车,那个东西一旦没油、没电,就成了最可靠的交通工具。学会调链条、换轮胎、修刹车,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甚至能捣鼓捣鼓家里的老电器,比如那个能用手摇的发电机,一旦停电,它就是光明。
家具修缮: 木头家具坏了,别想着扔,用胶水、钉子,甚至榫卯结构,都能让它重获新生。一块木头,能变成一个小板凳,也能修补损坏的椅子腿。

第二样,是“种植”的技能。
就算是在城市里,只要有一块空地,或者阳台,就能种点什么。

阳台上的“菜园”: 绿叶菜、番茄、辣椒,甚至一些香料,都能在花盆里种出来。我了解不同植物的习性,知道怎么施肥(可能是自己沤制的有机肥)、怎么浇水、怎么防止虫害。自己种的菜,不仅新鲜,而且不花钱。
对“种子”的保存: 懂得怎么晾晒、怎么保存各种蔬菜和谷物的种子,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就像以前的老辈人,会把最好的麦穗留下来做种子,这是为了来年能继续有收成。
简单的“食物加工”: 种出来的东西,如果产量多了,怎么保存?腌菜、晒干、做成干粮,这些都是学问。比如,腌制萝卜、白菜,把番茄晒成干,都能让食物保存更长时间,度过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

第三样,是“制作”的能力,也就是“自给自足”的延伸。
当很多东西都买不到的时候,自己动手就是唯一的选择。

基础的烹饪和发酵: 不仅仅是做几道家常菜,而是要懂得如何把有限的食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比如,如何用剩菜剩饭做出新花样,如何利用酵母发酵馒头、面包,甚至是自制酸奶。
简单的“手工艺品”: 比如,用废弃的塑料瓶做成花盆,用旧衣物做成抹布、坐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就有了实际的用途,甚至能用来交换。
“打猎”或者“捕捞”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 虽然在城市里不太可能,但如果在大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懂得一些基础的野外生存技能,比如认识可食用的野菜、学会简单的陷阱设置,或者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学会简单的钓鱼,都是非常宝贵的。

当然,还有一些“软技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信息搜集”与“判断”能力: 在信息混乱的年代,谁能准确地获取到有用的信息,谁就能抢占先机。这可能是关于哪里还有物资、哪里相对安全、或者哪里有人需要你的技能。
“人脉”和“互助”: 经济大萧条,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我懂得珍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邻居、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分享资源,才能一起熬过难关。比如,我修鞋,他有余粮,我们就可以互通有无。
“冷静”与“适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冷静,不恐慌,不放弃。经济大萧条是对韧性的考验,能够适应变化,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生存下来,甚至找到新的机会。

总而言之,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我不会想着去炒股或者搞金融,我只会把我的双手和我的脑子,变成最有价值的“生产力”。那些被现代社会“过度包装”的技能,反而会退居二线,而那些最朴实、最能满足基本需求的“老手艺”,才真正是让人和家人不愁温饱的保障。这是一个回归本质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真本事的时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济大萧条指物价狂涨,或者购买力严重下降,或者公司大规模倒闭失业潮出现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