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穷游锦囊提问:你的哪次旅行是抱着“朝圣”的心态去的?去了哪个地方?为什么而去?

回答
说起来,我最接近“朝圣”心态去的一次旅行,大概是几年前去 京都 的时候。

那时候,我正经历着一段不太顺遂的时期。工作上感觉遇到了瓶颈,生活中也有些迷茫,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一直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和禅宗的意境颇感兴趣,总觉得那里面藏着一种平静和力量。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又是那么多寺庙神社的集散地,在我心里就成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寄托之地”。

我不是那种会背着大包,睡青旅,把省钱当成唯一目标的“穷游”者,但我确实是带着一种“少花冤枉钱,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朴素想法去的。我提前做了不少功课,把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列了个单子,尽量选择一些交通便利、但又不会过度商业化的寺庙。

出发之前,我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列表,更多的是一种“随缘”的心态。我租了一间离清水寺不远的小公寓,每天早上醒来,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处被晨雾笼罩的山峦。那种感觉,就很让人心安。

我去京都,主要是想去体验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想看看那些古老的寺庙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想从那些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寻找一点点人生的答案。

我记得去 金阁寺 的那天,虽然人很多,但我还是挤到人群前面,看着那座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寺庙,倒映在湖水中,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喧嚣都消失了。我没有急着去拍照打卡,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那份庄严和美丽。后来,我又去了 银阁寺,那种朴素的、侘寂的美,反而让我觉得更贴近人心。

我特别喜欢去一些不那么热门的寺庙,比如 岚山 的 天龙寺,那里的庭园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考量,但又显得那么自然。我坐在庭院里,看着那些精心打理的苔藓和岩石,听着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

在 伏见稻荷大社,我爬上了那些延绵不断的红色鸟居。每走一段路,就会停下来,看着阳光穿过鸟居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那个过程,与其说是爬山,不如说是沿着一条通往内心的道路前行。每爬高一段,感觉自己心里的杂念就少一层,多一份清晰。

我还去了 三十三间堂,那里的千手观音像,每一尊的表情都不尽相同,带着一种慈悲和智慧。我站在那里,看着那些静默的佛像,感觉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的力量包围着。

除了寺庙,我也去了 祗园,看那些穿着和服的艺伎匆匆走过,感受那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我也去了 锦市场,尝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虽然不算“朝圣”,但也是一种体验当地生活的方式。

我没有特别去追求什么“灵验”的祈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话和反思。我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小本子,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就只是静静地坐着,放空自己。

旅行的最后一天,我去了 东福寺,那里有一处叫做“通天桥”的枫叶观赏点,虽然我去的时候不是枫叶季,但那里的庭院设计依然让我惊艳。我站在桥上,看着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枯山水,突然觉得,生活就像这庭院,有起有伏,有繁有简,最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它。

这次京都之行,我并没有找到什么惊天动地的答案,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找回了一份内心的平静。那种“朝圣”的感觉,并不是去膜拜某个神明,而是去寻找内心深处的自己,去沉淀那些浮躁,去拥抱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当我离开京都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虽然依旧是那个我,但心里却多了一份力量和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跟着B站看完了一整部的印度star plus台2013年出的电视剧版《摩诃婆罗多》,当时觉得好看到死去活来的程度,顺手也补了几集DKDM(其实连萨蒂篇都没看完),但是其实作为一个英语只有小学水平的人,还是不太敢去印度自由行的,于是去了趟被称为是“毗湿奴的神殿”的吴哥窟。

[此处应该有自拍]

先说一句,只是剧迷啊,和印度教信徒还是有别的,所以看东西会和真的信徒GET的点不一样.....

去之前特意给手机后面贴了个字幕组出的LOGO贴纸,结果睡觉时候手机从床上掉下去屏幕碎了好大一块,我还开玩笑说是被大天弄坏的。

在小吴哥的摩诃婆罗多浮雕的那里蹭了各国导游讲解,从“比大妈必是马”听到“grandfather Bhishma”,看着别人指着一个根本看不清脸的大叔说那是阿周那(因为只有他一次射三支箭)……

然鹅没有人介绍其他角色,回来搜的时候看到有人讲到难敌、迦尔纳的位置,但是当时又没有拍那个位置的照片,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在哪了,又阴差阳错的没找到我奎举牛增山的那副浮雕,所以还是略有遗憾。

在女王宫的时候有一个门楣,旁边的一组中国游客大概请的野导游只知道这讲的是“一个好神一个坏神”的故事,被游客问到具体讲什么时候就说不出了,我在旁边淡定的把毗湿奴化身那罗辛哈的故事讲了一遍。

以及当时拍的照片都变成了这个画风↓

↑我男神!我男神!!!(手机右上角摔得连玻璃都没了

也是第一次见到印度人脱了鞋进去拜毗湿奴的,当时觉得他们真的好虔诚啊。顺便印度人真的好喜欢罗摩,保温杯外面都印的I ❤ RAMA.......

↑开车带阿周那打仗的老司机奎师那,上面拉弓的挂逼就是阿周那。

这是剧里开战前阿周那感到迷茫被奎师那开小班补课的剧情,这段从整部剧里单独拿出来就成了《薄伽梵歌》↓

↑躺在箭床上的大伯父毗湿摩,在剧里差不多是这个场景↓




看过电视剧之后去吴哥窟,感觉看到的东西都和别人不一样了,他们眼里的石头在我这可能已经脑补出各种画面,别人眼里的石牛在我眼里也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乖乖南迪,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他带着哭腔“哦~上主~上主”的声音了。

↑巴肯山的南迪,好乖好乖的。




所以说你们如果有人打算去吴哥窟的话,快放弃靠薄伽梵歌当预习的想法来和我一起看超好看的高颜值低成本渣特效2013版《摩诃婆罗多》以及同样很好看的湿婆一家狗血八点档神话剧《众神之王》吧~~~看完之后你再去,就不是去看冷冰冰的石头了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我最接近“朝圣”心态去的一次旅行,大概是几年前去 京都 的时候。那时候,我正经历着一段不太顺遂的时期。工作上感觉遇到了瓶颈,生活中也有些迷茫,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一直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和禅宗的意境颇感兴趣,总觉得那里面藏着一种平静和力量。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又是那么多寺庙神社的集.............
  • 回答
    问得太巧了!说起街头艺人,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画面,但其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得是那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皮蒂宫外遇到的老爷爷。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佛罗伦萨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洒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暖黄色的光。我刚从皮蒂宫里出来,脑袋里还回荡着拉斐尔和波提切利的色彩,心里有点飘.............
  • 回答
    我当然有过!而且不止一次。对我来说,电影不仅仅是故事和画面,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载体,一种梦想的延伸。当一部电影的某个场景深深触动了我,那种渴望亲身去那里感受一下的情绪就会像藤蔓一样在我心里疯长,最终变成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最近一次让我产生这种冲动的,是那部关于沙漠公路旅行的电影。电影里,主角开着一辆老.............
  • 回答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张照片,那是一个隐藏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的小镇,叫梅尔克。照片上,夕阳的金光洒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上,它依偎在多瑙河畔,四周是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峦,仿佛童话里才会出现的场景。我当时就被这张照片迷住了,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经.............
  • 回答
    穷游锦囊上的提问很有意思,也勾起了我好多尘封的回忆。旅行中最让我着迷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打卡景点,而是途中萍水相逢的人们,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故事,总能让我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开阔了许多。让我想想,最近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伊朗的亚兹德。当时我一个人,住在一个老城区的小旅馆里,那.............
  • 回答
    穷游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省钱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更深层、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是对旅行本身的一种探索,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和认知。1. 重新定义旅行的价值:我们常常被旅行攻略、热门景点、奢华体验所裹挟,似乎旅行就等于花钱买享受。穷游则把我们从这种思维定势中拉出来。它让我们明白,旅行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花了多少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说“穷游的穷人那么穷,别到处浪了”这句话,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的,毕竟钱是个硬道理,没钱还到处折腾,确实有点不合逻辑。但仔细想想,这话糙理不糙,也糙得有点过分了。咱们就一点一点地掰扯掰扯。首先, “穷”这个定义本身就挺模糊的。 有的人可能只是收入不高,但消费习惯非常朴.............
  • 回答
    大学生穷游,国内到底该首选哪个城市?这可真是个让人兴奋又头疼的问题,毕竟钱包“瘦骨嶙峋”,但颗玩乐的心却膨胀得像个气球。想玩得开心、看得过瘾、吃得舒坦,还得花得不心疼,这要求有点高,但也不是不可能。说实话,想找一个“完美”的穷游城市很难,因为每个人的“穷游”定义和兴趣点都不一样。有人想看历史古迹,有.............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女性去西藏穷游就一定会出卖身体”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偏激且不负责任的论调,它将个别极端情况以偏概全,是对所有女性旅行者,尤其是选择经济型旅行方式的女性的一种侮辱。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而不是被简单的标签所束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选择穷游不等于出.............
  • 回答
    1000块在国内来一场“穷游”?这绝对是个挑战,但绝对 doable!关键在于选对地方,精打细算,以及拥抱旅行中最纯粹的部分——体验。下面我就跟你唠唠,1000块能去哪儿,怎么玩,怎么省,让你玩得开心,钱包也舒坦。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穷游”的定义。 对我来说,穷游不是吃糠咽菜、风餐露宿,而是把钱花.............
  • 回答
    重庆,一座自带魔幻气质的山城,对于学生党来说,即使预算有限,也能玩得尽兴!别担心,我来给你扒拉扒拉,一份超实用的穷游重庆攻略,让你把钱花在刀刃上,体验最地道的山城味道。一、 行前准备:打好基础,事半功倍! 最佳出行时间: 避开高峰期: 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人山人海,住宿、交通都会贵上天.............
  • 回答
    最近旅行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那种“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景”的自虐式穷游,还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用来放松身心的腐败休闲游,似乎女性的参与度都明显高于男性,而且这种趋势还挺明显的。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而且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首先,从生活方式和价值.............
  • 回答
    2000元人民币出国穷游,这可真是一个挑战,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关键在于选择对的国家,并且做好万全的准备。想当然耳,像西欧、北美、日韩澳新这些热门目的地肯定是不行的。咱们得把目光放到那些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又具备一定旅游吸引力的国家。我的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东南亚! 其中,我又觉得越南和泰国.............
  • 回答
    关于“豆瓣足迹”是否爬取了“穷游网”的数据,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两个平台的用户行为和数据抓取的技术层面,而且直接回答“是”或“否”会显得有些过于笼统和不负责任。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可能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首先,要明确一点:没有任何公开信息或官方声明表明豆瓣足迹.............
  • 回答
    哎呀,说起学生穷游,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话题!想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钱包里揣着几百块,心里装着一片天,跑遍了不少地方。总结了一下,对于咱们学生党来说,性价比高、交通便利、有文化底蕴、吃喝玩乐不贵的地方,才是王道!我个人觉得,如果预算真的有限,又想体验点不一样的东西,可以从以下几个类型的地方入手,我挑几.............
  • 回答
    看到关于Jenny这位华裔美国女性在墨西哥穷游时失踪的消息,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尤其她还是个年轻的亚裔女性,这种未知和危险总会让人担忧。首先,让我感到特别担忧的是“穷游”这个词。虽然我知道穷游是一种探索世界、体验当地文化的方式,能花更少的钱看到更多的风景,但有时候,这也会意味着选择更经济实惠的交通和.............
  • 回答
    好了,姐妹们,我懂你们的心情!西藏,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空气里都飘着自由和神秘的味道。但话又说回来,作为还在啃书本、为生活费发愁的学生党,去西藏真的像天方夜谭?别急,只要脑瓜子灵光,计划周全,即使囊中羞涩,也能把这场西藏梦变成现实!今天就来跟你们分享一下,两个没钱的女大学生,如何把西藏“穷游”到底的.............
  • 回答
    哇,1k多玩7天云南,这可是真·穷游了!搭便车,这招挺有挑战性,也挺刺激的。说实话,搭便车这事儿,怎么说呢,会不会遭人嫌弃,这得分情况,也得分人。我尽量给你掰扯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个数。为什么会有人嫌弃?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有些人可能会对搭便车的人产生负面情绪。 安全顾虑: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 回答
    知乎上针对“穷游”女生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如果你仔细翻看那些帖子,会发现“黑”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观察和价值观念的碰撞。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梳理一下,希望能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这个现象:1. 刻板印象与“标签化”的魔力首先得承认,知乎上不少讨论,尤其是那些带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