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之前有个回答中分析过:
那个回答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一些,也比较长,因此在这里我仅仅把与题主问题有直接关联的部分简要归纳一下。
1、白垩是一类特殊的石灰岩,是普通石灰岩的前体。
白垩,又名白土粉、白土子、白埴土、白善、白墡[1]、白 ,是一种非晶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未固结前的样态,呈白色,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多为红藻类化石所化成。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与一般石灰岩不同的是,白垩特别软、疏松多孔,早期的粉笔就是用白垩做的。
那么白垩为什么这么松软呢?因为它是一种形成时间不够长、成岩程度不足、欠压实、欠重结晶的石灰岩。
白垩之于普通石灰岩,大致相当于黄土之于粉砂岩、泥炭之于烟煤。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白垩是普通石灰岩的前体,但并不意味着反过来也成立,并不是所有普通石灰岩的前体都是白垩,白垩只是石灰岩的多种前体的一种。
2、白垩为什么这么白?
a、这就涉及到题主提到的生物成因。
有人猜测白垩之所以白和生物成因有关,但国内关于白垩的研究文献较少,国外近期的文献也很少(也许人家早就研究透了,毕竟对于一出门就总能见到白垩的英法地质学家来说,白垩肯定在地质学创立早期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关于这方面的因素我没有找到有效的资料。
b、白垩的白,第二个比较明显的因素是其形成的环境远离陆地。西欧在白垩纪海平面较高,陆地较少,陆源沉积物不多,因此形成比较纯的碳酸钙沉积。其它地区的白垩,相信也有着类似的形成环境。
c、白垩之白,第三个显著的因素正是因为其疏松多孔、欠压实、欠重结晶。
举个例子,纯的碳酸钙晶体、石英晶体以及许多硅酸盐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类似玻璃。而玻璃的碎渣或者无色透明晶体的划痕因为存在大量的反射面,对光的散射强烈而呈现白色;不那么纯的方解石,也因为其中杂质的散射作用而呈白色。
白垩可以认为是由大量碳酸钙粉末堆积而成,尚未重结晶为更大的方解石晶体,因此散射强而呈白色。
3、现在可以解释为何白垩纪沉积了大量的白垩了。
其实不仅白垩纪沉积了白垩,新生代也沉积了不少白垩(相关资料题主可以自行查找一下),但白垩纪之前的白垩就比较罕见了。
原因很简单——太古老的碳酸钙沉积物,基本上都已经被压实、重结晶成为普通的石灰岩了,甚至还有些已经变质成为了大理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