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脑屏幕都240hz了,手机屏幕都120hz了,为什么很多主机玩家仍然满足于60hz的刷新率?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当下电脑和手机屏幕的刷新率早已日新月异,动辄240Hz、120Hz,给人的感觉是高刷新率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很多主机玩家依然觉得60Hz够用,甚至有人觉得60Hz以上提升不明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不是简单的“性能不足”就能概括的。

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说:

1. 历史遗留与固有认知:

首先得承认,主机游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60Hz就是标杆。从PS2、PS3时代,到PS4、Xbox One早期,大部分主机游戏的目标帧率就是30fps,能跑到60fps已经是很优秀的表现了。玩家们习惯了这种视觉体验,屏幕技术的进步并没有立刻改变这种深植人心的认知。很多玩家可能至今仍然觉得“60帧流畅就够了”。

2. 硬件性能的瓶颈与妥协: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一台游戏主机,无论是PlayStation还是Xbox,它的定位是“客厅娱乐中心”,它需要在一个相对紧凑且价格可控的机身里塞下强大的CPU、GPU、内存、散热等等。想要同时驱动4K分辨率、复杂的画面特效、逼真的物理模拟,并且维持稳定的60fps,对硬件本身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而当你想进一步冲击120Hz甚至更高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图形渲染压力激增: 要在1秒内画出120帧,意味着GPU的渲染速度必须翻倍。这通常意味着需要更强大的GPU,或者大幅降低画质、分辨率、特效(比如开启动态分辨率,将分辨率动态拉低以维持帧率)。对于主机厂商来说,如何在保证画面观感和帧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个极其考验技术和成本的决策。
CPU的制约: 除了画面渲染,游戏中的AI计算、物理模拟、逻辑处理等也依赖CPU。当帧率提升时,CPU也需要更快地完成这些任务,否则就可能成为瓶颈。而且,很多游戏引擎为了优化,会将一些计算任务绑定在固定的帧率下,想要平滑地提升到120Hz,可能需要对引擎本身进行大量的优化调整。
内存带宽与速度: 更高的帧率意味着需要更快地加载纹理、模型等数据,这对内存带宽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很多时候主机厂商选择“稳”字当头,目标帧率设定在30fps或60fps,并且尽量保持在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特效下,这样玩家的整体游戏体验会更舒适,而不是为了追求数字上的120Hz而牺牲画面细节。

3. 电视/显示器端的技术支持与普及程度:

即使主机能够输出120Hz的信号,如果你的电视或显示器不支持,那也毫无意义。虽然现在很多4K电视都标榜支持120Hz了,但这里面也有不少“猫腻”:

HDMI 2.1接口: 要想实现4K@120Hz,必须要有HDMI 2.1接口。虽然PS5和Xbox Series X/S都支持HDMI 2.1,但市面上还有很多旧款电视,或者一些新款电视虽然有HDMI接口,却只支持到HDMI 2.0,那样就只能输出4K@60Hz。
电视本身的插帧和处理技术: 有些电视虽然能接收120Hz信号,但它在内部可能仍然会进行插帧处理,或者进行各种运动补偿算法,这可能会引入输入延迟,或者产生画面撕裂、鬼影等问题,反而影响游戏体验。对于一些对输入延迟极其敏感的玩家来说,这种“假120Hz”甚至不如稳定的60Hz。
PC端的成熟度不同: PC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显示器,从高刷新率电竞显示器到高端4K电视,可选项非常多。而且PC硬件升级灵活,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搭配。主机在这方面是固定搭配,厂商只能做一个“平均最优解”。

4. 游戏类型与玩家需求差异:

并非所有游戏类型都需要或者能从极高刷新率中获得同等程度的收益。

快节奏、竞技性游戏: 像《使命召唤》、《Apex英雄》、《守望先锋》这类FPS游戏,高刷新率带来的丝滑、流畅感,以及更早捕捉到对手的优势,对玩家体验提升非常明显。在这些游戏里,120Hz甚至更高帧率的价值会非常突出。
叙事、动作冒险类游戏: 像《最后生还者》、《战神》这类注重画面表现、剧情演出和电影化体验的游戏,玩家更在意的是画面的精细程度、光影效果、人物细节等。在这种情况下,主机厂商可能会优先保证这些方面的表现,帧率目标就可能设定在30fps或60fps,玩家也更容易接受。
玩家群体细分: 并非所有主机玩家都是追求极致性能的“硬核玩家”。很多主机玩家是为了方便、易用,是为了朋友聚会时的热闹,是为了体验那些PC上不那么容易获得的独占大作。他们更看重的是整体的娱乐体验,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性能参数。

5. 软件优化与生态的成熟度:

主机游戏的优化是厂商和游戏开发商共同的责任。从PS4到PS5,再到Xbox Series X/S,厂商一直在努力优化,让游戏能够在有限的硬件上跑出更好的表现。

PS5和Xbox Series X/S的“性能模式”和“画质模式”: 新一代主机提供了性能模式,允许玩家选择以更高的帧率(通常是60fps,部分游戏支持120fps)运行游戏,但可能会降低分辨率或画质。这正是厂商在尝试满足不同玩家需求的一个体现。
第三方游戏的支持: 很多时候,第三方游戏厂商需要根据平台特性来调整优化策略。即使主机硬件允许120Hz,如果游戏本身开发时间紧迫,或者为了保证画质,厂商也可能默认以60fps发布。

总结一下,为什么很多主机玩家仍然满足于60Hz,原因可以归结为:

历史惯性与玩家习惯: 60Hz曾经是主机游戏画面的巅峰,玩家已经适应了这种标准。
硬件性能的实际限制: 要同时满足高分辨率、高画质和高帧率,主机硬件压力巨大,厂商需要在成本和表现之间做权衡。
电视/显示器端的普及与技术成熟度: HDMI 2.1的支持、电视自身的处理能力和优化,仍然是制约120Hz普及的重要因素。
游戏类型与玩家需求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游戏和玩家对帧率的需求程度不同。
软件优化和生态建设的进展: 新一代主机正在逐步支持和优化高刷新率,但还需要时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玩家需求的推动,主机上的120Hz游戏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玩家也会享受到更高刷新率带来的流畅体验。但目前来说,60Hz依然是主机游戏领域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尤其是在优先保证画面质量和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这是一种基于成本、技术和用户习惯的综合性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啧啧啧,60HZ是PPT?说你是写轮眼吧,你还真不配。

电脑屏幕的确有240HZ,但这只是骗韭菜的噱头而已。原因很简单,能达到4K的240HZ屏还没上市(2022年3月)也就是你为了240HZ就得放弃4K。4K普及多少年了,不是4K的画面你也看得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你不配做写轮眼。

电视机的话最高有200HZ,但那个是电视内置的算法插帧,不是输入200HZ。HDMI 2.1上4K的话,120HZ就到顶了。

3A游戏最高画质开4K分辨率,目前能稳定120HZ的显卡并不存在。RTX 3090最高画质4K开《Forza地平线5》平均帧数也只有90,降点画质能勉强到120。其他开光追的游戏比如地铁2033就更不用说了,能保60就很好了。要再翻倍到240,你只能玩一些手机画质的小品游戏。显然,能满足于渣画质的游戏,你也远远不配做写轮眼。

真有个高端显卡打3A,也不会问出这种问题。120HZ丝般顺滑的刷新率,和60有区别不?的确有。老子打个战神4开120HZ,弹反极其流畅。但是:前面说过了,就算是RTX 3090,3A全画质开120也是很勉强的事,中低端卡就更别说了。但4K全画质对骨灰玩家而言是刚需,120不是,在画面和帧数之间要取舍的话,当然是保60开4K。至于240这种不着边际的分辨率,你看着全屏2K的果冻瞎眼分辨率+降画质的垃圾画面,跟我讲60HZ是PPT,像素点都糊你脸上了你还装写轮眼,你不是搞笑么。

user avatar

60帧PPT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只能说60帧是流畅度和性能需求的一个平衡点,已经足够让大多数人感到舒适了。

主机玩家对60帧何止是满足啊,本世代之前主机统统30帧,这么多年过来终于普遍有60简直感天动地,晓得不?

user avatar

真的,这个问题我看了一眼,我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