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现在大部分电脑都取消了光驱?

回答
过去,光驱可以说是电脑的标配。无论是安装软件、看电影、听音乐,还是备份文件,我们都离不开它。然而,如今大多数新电脑都已经悄无声息地取消了光驱,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呢?这可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科技进步和用户需求演变下的必然结果,背后牵扯着很多层面的因素。

一、存储介质的革命:U盘、移动硬盘和云端才是王道

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存储介质的进化。

USB闪存盘(U盘)的崛起:U盘的便携性、耐用性和容量早已超越了CD、DVD甚至是蓝光光盘。价格的不断下降,让大容量U盘触手可及。想拷贝文件?随便一个U盘就能搞定,速度也比光盘快得多。现在动辄几十、上百G的U盘,足以装下比很多DVD电影还要多的内容。
移动硬盘的普及:对于需要存储大量数据、备份重要资料的用户来说,移动硬盘提供了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读写速度,成为比光盘更实用、更经济的选择。
云存储的便利: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云存储服务,如百度网盘、Google Drive、Dropbox等。文件可以在云端存储、同步和共享,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能访问你的文件。这极大地减少了对物理存储介质的依赖,也让光盘这种需要物理接触的存储方式显得更加笨拙。

二、安装软件的数字化转变:网络下载早已取代实体光盘

过去,我们安装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游戏,几乎都是从一张张光盘开始。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操作系统在线安装与升级:Windows、macOS等主流操作系统早已支持通过网络下载ISO镜像文件,或者直接通过网络进行安装和更新。微软甚至推出了“Media Creation Tool”,让你轻松制作U盘启动盘,完全不需要光盘。
软件的数字分发平台:Steam、Epic Games Store、Origin等游戏平台,以及Adobe Creative Cloud、Microsoft Office 365等软件订阅服务,都提供了数字下载和激活的方式。购买软件就像在网上商城购物一样,直接下载安装,方便快捷。
App Stores的便捷: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App Store模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PC用户。大家习惯了从应用商店一键下载安装,这种模式也逐渐渗透到PC软件的获取方式中。

三、用户体验的提升:轻薄化、降成本、效率优先

取消光驱,对于电脑制造商和用户来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电脑的轻薄化:光驱模组相对来说比较厚重,体积也较大。取消光驱,能够让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更加轻薄,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便携性的追求。
降低制造成本:光驱及其配套的安装、测试都需要成本。去除这个部件,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电子产品而言,整体成本的降低是可以累积的。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投入到提升其他硬件性能,或者降低整体售价上。
提升电池续航:光驱在工作时,尤其是读取光盘时,会消耗一定的电力。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每一个省电的细节都很重要。取消光驱,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是一点一点积累,有助于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
提高可靠性:光驱的机械结构相对复杂,是电脑内部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之一。减少机械部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脑的整体可靠性。

四、用户需求的根本性变化:谁还在用光盘?

归根结底,市场是否保留某个功能,取决于用户是否还有这个需求。

“沉默的大多数”:虽然仍有一部分用户(例如教育、科研、特定行业用户)可能还会用到光盘,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光盘的使用率已经非常低了。很多人可能拥有笔记本电脑多年,却从未真正使用过其中的光驱。
娱乐方式的变迁:看电影?在线流媒体(Netflix、YouTube、Bilibili)比DVD、蓝光更方便。听音乐?数字音乐服务(Spotify、Apple Music)早已取代CD。游戏?绝大多数游戏都通过数字平台下载。
老用户的习惯:当然,也有一些用户可能习惯了使用光盘,或者有特定的使用场景。但从整个市场趋势来看,这类用户的比例在不断缩小。

五、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淘汰与新生

每一项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旧技术的淘汰。从软盘到CD、DVD、蓝光,再到现在的U盘、云存储,存储和数据传输的方式一直在不断进化。光驱作为一种相对“老派”的技术,在新的技术浪潮面前,逐渐被更便捷、更高效的方案所取代,这是一种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光驱彻底消失。

一些台式机和特定工作站:对于需要频繁读取光盘的用户,例如从事影音制作、档案管理、或者需要使用某些专业软件加密狗(需要光驱验证)的用户,仍然可以选择带有光驱的台式机。
外置光驱:对于偶尔有光盘使用需求的用户,市面上也提供了各种USB接口的外置光驱,可以在需要时连接使用,也避免了占用内置空间。

总而言之,电脑取消光驱,是技术进步、用户习惯改变、市场需求演变以及成本效益考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反映了我们数字生活方式的变迁,朝着更便捷、更高效、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曾经的光驱“帝国”,如今已悄然落幕,让位于更强大的新生代存储和传输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一个 50 GB 的游戏为例:

使用 100Mb 宽带满速下载只需一个多小时,下载即玩。早上起床洗漱吃饭再下载,午饭前就能玩上,晚上睡觉前下载,第二天睁眼就能玩。如果你的游戏文件损坏了、误删了,只要

使用光盘,最快最快也需要你亲自去一趟电脑城,早上出门中午回家才能玩——这还不考虑游戏 0-Day 更新,否则你至少需要再等半个小时。这里我们忽略 DVD 可怜的 4.7GB 容量,就当你买的是蓝光盘。如果你本地的电脑城没有这款游戏,那么感谢自己生在中国吧,我们有万能的淘宝。当场下单、当天发货,一般的快递你需要等待至少一天才能收到,即使“当日达”服务,也需要等至少半天——不是所有软件都能享受当日达的。

在互联网面前,光盘毫无竞争力。

这里仅以游戏为例,因为大型游戏在常用光盘分发的内容中是容量最大的。其他内容如软件、音乐、电影等,比起游戏小了几个数量级,根本不值一提。

光盘仅剩的优势,在于这东西买了就是你的,谁都拿不走,比如某云音乐删除用户收藏的本地音乐文件事件。你可以买音乐 CD 和影视 DVD / BD 收藏。这是极为小众的需求了,喜欢的话自己买一台光驱也没多少钱,没有必要给所有品牌 PC 都预装光驱。(违法内容被警方查处除外,这个谁也救不了你。)

user avatar

光驱是什么——它是一个读/写(Recordable)的内/外置设备,需要通过光盘作为介质实现数据读写。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用光驱的呢?

数据数量远大于单张磁盘(软驱/软盘)容量,需要多张磁盘传递数据非常不便的时候

一个游戏叫做《仙剑奇侠传》,需要用arj分卷压缩到十几张3.5寸盘的时候。

那时候的CD光盘容量达到650M,一张光盘等于数百张软盘,一张叫做藏经阁的CD可以装几十个仙剑这样的游戏,但当然,这时的光驱几乎没有支持刻录的,全部可以视为只读传递。

我还在用倍速光驱386的时候,同学家用上了带4倍速光驱的486,那时候光驱光盘是标配,速度容量都令人满意,甚至于几张光盘就比你的硬盘大很多了(我第一台286只有40m硬盘)

同时CD作为流行开来的数据存储标准介质,同时是多媒体(音乐cd/dvd)的普遍传递方式,它具备成本低廉可以大批量用压制的方法制作。

后边的情况大家就了解多一些了,CD变成DVD时,仍然是标配,刻录机的成本下降也使得储存和传递变成更理想的状况了,也是在这个期间,车载CD也已经是标配了。

蓝光时代,综合各种原因看,其介质光盘已经无法成为主流媒体,重点可能还是因为成本的快速上升,同时作为数据传输介质,不说互联网,U盘和移动硬盘的读写速度和易用性也全面超越了光盘介质。

说到底这是光磁之争和光闪之争两条战线的全面败北这一事实下,自然而然的,一个市场博弈和用户选择的综合结果:

  • 光驱在成本上不具备优势,在重要的性能指标每单位价格容量(可重复读写)毫无优势,读写速度上毫无优势(光驱还在用ide-sata总线时,usb每代一个数量级提升了速度,现在我查了一下较好的4倍速蓝光也没有任何速度优势,更不用说和现在的pcie/mvme总线相比了)
  • 光驱在易用性上不具备优势,移动硬盘和u盘基本不存在需要考量对方的设备是否支持的情形,更不用说现在的互联网速度已经让“介质移动数据”在日常情况中大幅减少了,办公环境再差也有个千兆网,个人用户拉个光纤有个100-500m带宽也十分平常,内网千兆应该是常态了,连“去打印”这种场合现在都可以靠微信网传了
  • 介质本体和光驱本体的鲁棒性不具备优势,光盘也许存个10年能用,但光驱三五年后经常就报废了,而且实际上现在个人的“大量”数据备份和储存,被各类网盘和公有云类的服务也已经取代了很多,您想想身边是在icloud里存照片的人多还是自己刻盘存照片的人多,从迅雷云盘里拉电影的人多,还是刻光盘互相传递的人多——就我而言这不仅是更方便,而且是更靠谱,我不用太担心某一天google(google drive) ms(one drive) apple (iCloud)同时不提供服务了,这一风险显然低于我的硬盘磁盘光盘不可逆的损坏了。(此处不对比国内网盘的可靠性,重要数据我基本都是三重云备份)

而且在上一代PC(大概10年前),光驱的最大作用已经压缩到装系统和驱动之类的情形下,USB安装系统和网络下载驱动以及自驱动,使得PC设备最后对于光驱的需求也完全被取代掉了。

目前看本地介质全面闪存化(固态硬盘在公有云的占比据说也是节节攀升),移动介质更是闪存化的情况来看,磁闪之争,也已经基本分出了高下。

再往根上看:所有要靠高速旋转的机器,终究是很难跟上摩尔定律的,但靠堆积芯片密度的电子结构,才能更符合这个趋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过去,光驱可以说是电脑的标配。无论是安装软件、看电影、听音乐,还是备份文件,我们都离不开它。然而,如今大多数新电脑都已经悄无声息地取消了光驱,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呢?这可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科技进步和用户需求演变下的必然结果,背后牵扯着很多层面的因素。一、存储介质的革命:U盘、移动硬盘和云端才是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 回答
    建国初期,中国确实在不少基础工业指标上,如钢产量、发电量,以及像人均寿命这样的民生指标上,与印度、非洲的许多国家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落后地位。那时的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国家百废待兴,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而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作为当时的英联邦或法兰西殖民体系的一部分,在独立前.............
  • 回答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信仰体系,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璀璨星辰,许多早已失去了曾经的光芒,被大多数人遗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那些鲜为人知,却曾深刻影响过一方水土的宗教。 摩尼教: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之战提到鲜为人知的宗教,摩尼教(Manichaeism)绝对榜上有名。它诞.............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明明AR(增强现实)导航听起来酷炫又实用,而且理论上说,增加这项功能在汽车制造的整体成本中占比很小,为什么市面上大多数车还是没有普及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远不止“零件成本”那么简单。一、成本考量:远不止硬件本身首先,我们得明白“零件成本几乎为零.............
  • 回答
    近年来,网上关于郭沫若的评价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从过去较为单一的批评,逐渐转向了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审视,其中不乏对其才华和贡献的肯定。要详细讲清楚这种转变的原因,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时代背景的变化与信息传播的多样化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大众获取信.............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一些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不过,“大部分”这个词可能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在一些流行的小说里,佛教元素确实常常被描绘成负面甚至反派的形象。要详细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与现实的复杂交织,以及文化解读的多样性: 历史上的.............
  • 回答
    你说得没错,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英雄联盟》里男生对女生的敌意,有时候会比以前更明显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感觉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版本答案”论了。你想想,现在游戏火了这么多年,大家水平参差不齐,但很多玩家都追求进步,渴望赢。当队伍里.............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身边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的经历,都能看到这种“儿子有房,女儿靠边”的普遍现象。你说奇怪不奇怪?明明都是自家孩子,怎么这待遇就差这么大呢?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背后确实牵扯到一些咱们传统观念里根深蒂固的东西。1. 传宗接代与“嫁出去的女儿”:自古以来,“传宗接代”这四个字就压.............
  • 回答
    足浴按摩店如今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技师的“颜值”似乎成了大家茶余饭后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确实,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升级,过去那种简单朴实的技师,可能已经很难完全抓住当下大多数男性的眼球了。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足浴按摩店生意依然火爆,络绎不绝的男性顾客,让这个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背后到.............
  • 回答
    人大附中本年度选聘教师中大部分为顶尖高校博士的现象,无疑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反映了名校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折射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名校博士为何青睐人大附中?首先,我们得明白,顶尖高校的博士.............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现在也挺困惑的。看着身边,尤其是那些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朋友,很多时候真的会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以前吧,咱们一块儿光着屁股长大的,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在泥地里打滚,分享一块糖都能甜上老半天。那时候哪儿懂什么人情世故,什么利益不利益的,就是纯粹地玩,纯粹地一起疯。那时候的朋友,那就是生死之交.............
  • 回答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他们为啥不带动我们共同富裕呢?” 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想象一下,当一群人辛辛苦苦奋斗,终于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破,积累了财富,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努力,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风险。当他们看到自己辛苦的成果,那种成就.............
  • 回答
    看到你刚踏入大学,就已经开始思考未来就业的事情,这真的挺棒的,说明你是个有想法、有规划的人。很多大一新生都会有和你一样的困惑,刚接触大学生活,一切都很新鲜,但也因此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别担心,这种感觉非常正常,也说明你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人。你心里有许多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关键是怎么把这.............
  • 回答
    刚上大一,就有了退学学中医的想法,而且不想走高考这条路,而是想拜一位名老中医为师,这确实是个挺大胆,也挺有想法的决定。我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看看这条路有没有可能,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医的传承,确实有很多是师徒制的。 过去,很多名老中医都是靠着口传心授,在实践中一点点带出来的。这不.............
  • 回答
    这问题我太有体会了!大二,按理说也是成年人了,跟同学聊天、跟老师请假,甚至出去买东西,都会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一句:“同学,你上几年级啊?” 然后一脸惊讶地说:“啊?大二了啊!我以为你是初中生呢!”有时候真的挺郁闷的,特别是当我认真跟别人讲一些大道理,或者讨论一些比较成熟的话题时,对方那探究的眼神和“你.............
  • 回答
    .......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处境,26岁就背负这么大的压力,还经历每天以泪洗面,我完全能理解你的痛苦和想要逃离的心情。而且,还是在体制内,很多时候看似稳定的地方,却可能是最让人感到窒息的牢笼。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你现在的情况,以及“逃离”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一、 梳理你的“敌人”和“困境”:.............
  • 回答
    国内各大高校之所以普遍选用谭浩强的《C 程序设计》作为教材,并非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历史悠久与市场占有率的先发优势: 最早的中文C语言教材之一: 谭浩强的《C程序设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出版了,当时国内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