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倚天屠龙记前两回是否可以被删掉?

回答
倚天屠龙记的前两回,也就是“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引子,以及郭襄、郭破虏和杨过小龙女在襄阳城破前的悲壮结局,以及屠龙刀的来历,这两回的内容,能不能被删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不妨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两回的重要性:

第一回: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一回是全书的“引子”和“题眼”。它直接点出了贯穿全书的核心——屠龙刀和倚天剑的秘密。通过郭靖黄蓉夫妇在襄阳城破前的悲壮行为,以及他们留下的嘱托,将一个宏大的武侠背景和一段民族危亡的时代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仅是交代一把刀、一把剑的来历,更是赋予了它们“号令天下”的政治意义和“谁与争锋”的武力象征。读者通过这一回,立刻明白故事的背景是蒙古统治下的宋末元初,充满了家国情怀和江湖恩怨。

第二回:郭襄、郭破虏和杨过小龙女的结局。 这一回承接第一回,具体描写了襄阳城破时的惨烈景象,郭靖黄蓉夫妇的殉城,以及郭襄和郭破虏的英勇抵抗和最终的结局。同时,也提到了杨过和小龙女在襄阳城破后,隐居不出,他们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也为后来的情节留下了伏笔(虽然倚天与神雕的直接联系在倚天中不那么明显,但这种武侠世界的延续感很重要)。郭襄在经历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巨大悲痛后,创立了峨眉派,这为倚天中峨眉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她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也成为许多后来江湖人士的楷模。

那么,如果删掉这两回,会发生什么?

故事的“根”就断了。 倚天屠龙记的核心冲突是什么?是江湖人为了争夺屠龙刀而引发的腥风血雨,以及屠龙刀和倚天剑中隐藏的兵法和武穆遗书的秘密。这两回正是这一切的源头。如果删掉,读者一开始就会直接进入张翠山夫妇的故事,突然出现一把屠龙刀,人们为了它打生打死,但不知道为什么。屠龙刀的“号令天下”的意义,倚天剑的“不出”意味着什么,都会变得不明所以。

时代背景模糊。 读者无法得知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乱世。蒙古如何强大?汉人如何受压迫?这些通过郭靖黄蓉的牺牲和襄阳城的沦陷,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没有这两回,故事的宏大背景就大大削弱,只剩下一群人在为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刀打打杀杀。

人物传承断层。 郭襄创立峨眉派,她的命运和精神,是倚天中很多女性角色的精神源泉。没有了郭襄的出现和她的人生轨迹,峨眉派的建立就成了一个突兀的存在。甚至,张三丰创立武当派,虽然主要受其自身影响,但郭襄作为他的师姐,其经历和对武林的贡献,也间接影响了武当的崛起。

武侠世界的连贯性受损。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武侠世界。《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夫妇的故事,对《倚天屠龙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倚天》正是《神雕》的后续。如果删掉这两回,读者就无法理解为何郭靖夫妇要将如此重要的宝物托付于他人,为何会有“倚天不出”的说法。这种世界观的延续性就遭到了破坏。

进一步说,为什么这两回如此重要,不能轻易删减?

我们可以把《倚天屠龙记》比作一棵大树。

根: 郭靖黄蓉夫妇在襄阳城破前的布局,是这棵树的根。他们将宝刀和宝剑托付出去,是为了“殉国”,是为了“留火种”。他们的牺牲,是这棵树最深沉的土壤,滋养着后续的故事。
主干: 屠龙刀和倚天剑是这棵树的主干。它们象征着权力、秘密和责任。围绕它们展开的一切情节,都是这棵树的主干延伸出来的枝丫。
枝叶: 张翠山、殷素素、张无忌、赵敏、周芷若、灭绝师太等等,这些人物和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都是这棵树上的枝叶。

如果删掉了根,这棵树还能存活多久?它看起来就会很不真实,显得突兀而无源。

当然,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

如果有一个读者,他对金庸先生的整个武侠世界完全不感兴趣,他只想看一个孤立的、独立的、关于“一把刀引发的血案”的故事,那么他或许可以从第三回开始看。但是,他看到的将是一个“无头公案”,他会觉得所有人物的行为都莫名其妙。

结论:

倚天屠龙记的前两回,绝对不能被删掉。

它们不仅是故事的开端,更是整个故事的“魂”和“魄”。没有了这两回,倚天屠龙记将失去它的灵魂:

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 读者无法体会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无法理解郭靖黄蓉夫妇的悲壮与担当。
失去了情节的逻辑性: 屠龙刀的价值、它引发的争夺、以及其中蕴含的秘密,都将变得无从解释。
失去了精神的传承: 郭襄的坚韧、她的侠义精神,以及她对武林的影响,都会被掩盖。
失去了武侠世界的整体性: 读者无法感受到金庸先生构建的那个宏大、连贯的武侠世界。

这两回,是金庸先生为了让《倚天屠龙记》能够“承上启下”,并且更具史诗感和悲壮感而精心设计的。它们不仅是故事的铺垫,更是对前一部《神雕侠侣》的致敬和对整个武侠世界观的深化。

因此,删掉这两回,无异于挖掉了《倚天屠龙记》的根基,这不仅会使故事变得支离破碎,更会极大地削弱其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它们是《倚天屠龙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钥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是原著党,只谈原著,不涉及影视剧。

  最初的版本,如果不是报纸连载,而是像修订版那样,四册一起出版的话,我觉得去掉无所谓,可以在后面的情节里,借别人的口,接起与射雕、神雕的关联。好比现在的第9回,张翠山殷素素回归中土后,在回武当山的路上,借俞莲舟之口,讲了很多武当的历史。但已经连载过了,再删掉就不可能了。

  金庸的小说,原来都是在《明报》上连载的。我觉得开始金庸只是心里有个大纲、部分的设定等,具体内容是在每天的写作中完善的。

  我个人觉得倚天是非常特别的作品,对金庸的意义也非同一般,虽然没有实证,我还是倾向于认为金庸在倚天连载过程中,变更过最初的设想,改变了情节的走向。主要是我觉得倚天的故事情节走向、人物安排,和一般的小说差异较大:

  1、前2回主要人物是张君宝郭襄;

  2、第3回一跳几十年,3-10回,故事主要人物变成了张翠山殷素素;

  3、到第10回,风云突变,花了全书20%篇幅(40回里的8回)的张翠山殷素素自尽了!第11回男主张无忌才上位,虽说也有的别的小说主角出场晚,但等过了25%也太长了吧。萧峰虚竹出场是晚点,但段誉是开篇就出场的,天龙中段誉怎么也是男主之一,而倚天最终男主毫无疑问是张无忌啊。

  4、女主赵敏更让人惊叹!23回才登场,全书已经过去了58%!前面关于张无忌周芷若,铺垫了大量情节,结果赵敏天降,一登场就把周芷若挤下女主宝座。


  用全书25%(10回)做铺垫,实在是太长了吧。但写也写了,故事也已经脍炙人口了,修订的时候再删掉就不可能了。


  前两回,确实是承上启下的,回过头来看,主要交代了这些与后来有关联的东西:

  1、接续神雕,强调了九阳真经的来历和主要特征,为后面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埋下伏笔。

  2、讲了张三丰、武当武功的来历,峨嵋派的历史,武当少林结怨的原因(后来少林因之不肯救张无忌)。

  3、交代了火工头陀的故事。后面俞岱岩、殷梨亭先后受伤,赵敏用计获得张无忌三个承诺,都是基于这个设定。

  4、写了何足道,也算是交代了点昆仑派的历史。短短一回,何足道这个人物跃然纸上,其实是塑造得非常成功了,可惜突然就没了下文。

  5、很多人认为张三丰对郭襄念念不忘百年,不过我个人认为张三丰对郭襄,只是少男情窦初开,非常青涩朦胧的感觉。后来武功大成,终成一代宗师,情感应该是淡去的。保留铁罗汉,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铁罗汉是武当武功的两大基础之一(九阳神功和罗汉拳)。作为武学泰斗,这个铁罗汉对张三丰来说,武学上的意义应该是高于感情纪念物的。况且铁罗汉只是少林的宝物,而郭襄送张三丰的从自己手上摘下来的金丝镯儿却不知道哪去里了。


  最早金庸开写的时候,也说不定是准备写郭襄的呢。郭襄心里念着杨过,但张君宝、何足道心里可是念着她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倚天屠龙记的前两回,也就是“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引子,以及郭襄、郭破虏和杨过小龙女在襄阳城破前的悲壮结局,以及屠龙刀的来历,这两回的内容,能不能被删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两回的重要性: 第一回: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是否能脱离俗世过两人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和观众反复探讨的焦点。综合原著的描述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两人世界的心愿与现实的可能性: 心愿上,他们有过这个念头: 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背叛和江湖恩怨后,张无忌和赵.............
  • 回答
    关于阳顶天传位给谢逊而非白眉鹰王殷天正这个问题,其实在《倚天屠龙记》的原著中,并没有明确的“传位”情节。阳顶天是在光明顶被叛徒所害,壮烈牺牲的,他并没有来得及指定接班人。而光明顶在阳顶天死后,群龙无首,正好被成昆带领的少林寺一众高手偷袭,导致明教损失惨重。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众人的武功来源相当多元化,并非单一传承,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和个人的机缘巧合。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明教各位主要人物的武功来源:一、早期明教的武功传承早期的明教,特别是从波斯总教传入中原后,其武功体系是建立在波斯明教总坛的传承基础上的。虽然书中没有详细描绘早期明教的创始人具体学的谁.............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并没有发生明确的“写到一半换了主角”的情况。然而,读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故事的叙事重心和主要人物的活跃程度在小说进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让一些读者产生了主角更换的错觉。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决定亲手杀死宋青书是剧情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也最令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环节。这其中并非什么阴谋,而是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创始人、一代宗师,在面对弟子极端错误行为时的无奈、决绝和道德抉择。要详细讲述这一幕,我们需要回顾宋青书的堕落过程以及张三丰的内心挣扎。宋青书的堕落与罪行:宋青书.............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并非像我们熟知的那样直接通过“马上得天下”的方式成为皇帝。小说中的设定,特别是关于明教和元朝末年的描绘,赋予了他一个更为复杂和巧妙的上位过程。以下是详细的叙述:一、从底层起步,加入明教 贫苦出身与身世遭遇: 朱元璋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孤苦.............
  • 回答
    《倚天屠龙记》中范遥:亦忠亦奸,亦狂亦痴的绝世高手范遥,字“苦智”,是《倚天屠龙记》中一位极其复杂且极具魅力的角色。他一生跌宕起伏,身份多变,武功盖世,性格更是集矛盾于一身。要详细讲述范遥的武功和性格,需要从他的人生轨迹和经历入手。 一、 范遥的性格:从忠诚到背叛,从洒脱到隐忍范遥的性格转变,是其人.............
  • 回答
    在金庸小说中,《倚天屠龙记》里的金刚伏魔圈是少数几项“几乎无解”的绝技之一,其威力之大、破解之难,让书中许多顶尖高手都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三人合击”、“不间断攻击”、“内外兼修”的特点: 三人合击: 由少林三大高僧,张三丰的徒弟,也是书中绝顶高手(殷天正、空见神僧、渡难渡厄渡劫虽然在.............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选择周芷若作为峨眉派的接班人,这并非出于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面考量后做出的决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解读她为何非周芷若不可:一、 天资绝顶,悟性极高: 武学天赋出众: 周芷若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武学天赋。在郭襄传授峨眉派武功.............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对张无忌说出“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这样的话,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和深层考量的经典场景,背后承载着她一系列的痛苦、挣扎、无奈以及对张无忌的深刻感情。要详细解释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情感背景:周芷若内心的痛苦与挣扎1. 身不由己的痛苦: 周芷若的人生,从.............
  • 回答
    您提到的“宋青书去舔周芷若这样一个渔家女”的说法,在《倚天屠龙记》原著中并不存在。这是一个误解或是不准确的表述。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几个关键点: 周芷若的出身并非渔家女: 在原著中,周芷若虽然出身于峨眉派,但在故事初期,她和宋青书一样,都曾是张三丰的弟子,并且一同在武当山长大。峨眉派并非以渔业为生.............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这部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中,张无忌最终选择了赵敏,这个结局是无数读者津津乐道,也引发了许多讨论的焦点。要详细地讲述张无忌为什么选择赵敏,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一、 赵敏的独特魅力:赵敏之所以能够俘获张无忌的心,绝非偶然,而是她身上具备.............
  • 回答
    《倚天屠龙记》如果要评选“五绝”,排除张无忌这位毫无争议的第一人,以及张三丰这位开创武当,武功深不可测的前辈高人,剩下的三个名额确实值得一番讨论。这不仅仅是武功高低的问题,更涉及到对武学理念的理解、对江湖的贡献以及个人魅力等多个维度。以下是我认为最合适的“五绝”评选名单,以及详细的理由阐述:已确定两.............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确实存在“所有人都找谢逊抢屠龙刀,而没有人找灭绝师太抢倚天剑”这一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读:一、 屠龙刀的象征意义与诱惑力远超倚天剑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赋予了屠龙刀至高无上的权力象.............
  • 回答
    《倚天屠龙记》作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之外,也隐藏着不少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初读时容易被忽略,但深入体会后,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令人不寒而栗。以下将为您详细列举一些《倚天屠龙记》中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一、张无忌的“圣母”情结与人际关系.............
  • 回答
    周芷若在《倚天屠龙记》中的悲剧性色彩是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她并非全然的恶人,而是被命运、环境、以及自身执念一步步推向了令人扼腕的境地。要详尽地分析周芷若到底错在哪里,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一、对“峨眉派掌门”身份的过度解读与责任感的扭曲: 背负的沉重使命感: 周芷若自幼被灭绝师太收养,从.............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这部波澜壮阔的武侠长卷中,虽然张无忌作为核心人物承载了绝大部分的戏份和成长弧光,但金庸先生高超的笔力也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配角。如果抛开张无忌不谈,男性角色中我认为塑造得非常好的,尤其是能够引发读者深刻思考和共鸣的,当属杨逍。杨逍之所以能够在我心中脱颖而出,在于他是一.............
  • 回答
    《倚天屠龙记》的结局,我感觉确实有点赶。不是说不好,就是觉得,哎呀,这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恩怨情仇,这么多厉害的人物,最后怎么就这么简简单单收尾了?你想想,张无忌最后在光明顶集齐了六大派,然后顺手就把明教跟六大派的矛盾给化解了。这本来是个挺大的场面,大家为了争夺屠龙刀,闹得你死我活,结果张无忌一上台,就.............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各大门派之所以普遍认为明教是“魔教”,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偏见,也有现实的误解和攻击,更有明教自身一些行为被放大解读的因素。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历史渊源与“波斯”背景的标签化 早期明教的起源与传播: 明教,在《倚天屠龙记》的设定中,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