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倚天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感觉,金庸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想法。
前两章写郭襄上少林,然后毫无预兆地就跳到了元末,导致前两章内容与全书完全割裂,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这怎么看都像个临时的改动,估计是觉得以郭襄为主线难以写得出彩,又或是觉得继续紧接着神雕的情节写缺乏新意,想跳出前两部的设定重新构建一个不同的江湖体系。
张翠山的部分也是一样,不排除金庸开始有以张翠山为主角的想法,但可能写到一半发觉这个人物的设定其实已经框死——武当门下高手,张三丰爱徒,钦定下任掌门——基本没什么展开新奇遇、拓展情节的空间了,干脆让他也下线,换张无忌当第一主角。毕竟无忌年纪小,可以随意随意发挥,充分展开情节,不过这样写结果还是回到了郭靖杨过的老路上。
其实倚天一直到张无忌出场整个主线故事才算真正展开,前面的内容都可以算是铺垫。但张无忌这个人物该怎么写,金庸恐怕也有过摇摆,有些分析说张无忌本应是个心机深沉的角色,不像现在这样傻白甜,我觉得不无道理,张无忌这种性格恐怕也是随着写作过程慢慢转变而来的。
所以看上去倚天屠龙记本来就是一部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摇摆、变换方向的作品,很可能没有完整的大纲,又或者大纲调整了多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就难免让人在阅读中觉得有割裂感,而结尾部分也基本是高潮后便戛然而止,仅仅是解开了倚天屠龙的秘密就结束了,但从读者的角度看,这本书其实还可以再多续几章,把明教这条线索收得圆满些,不过或许是金庸一时想不出比较圆满的收尾,又或者就是不想写了,所以几页篇幅了事,也就多少显得仓促。
在最后一次新修中金庸已经对结尾做了大幅的改写,增加了不少内容,相对来说比前两版完整了些,不过这样的改动好不好符不符合读者的期待就见仁见智了。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创作生涯中期一部有着强烈转型意味的作品,在其前后的作品不论风格和设定都有相当的差别,后期的作品越发成熟,也越加完整,深度也上了一个层次,而倚天作为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有些瑕疵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前面陶韵同学说,《倚天屠龙记》结局设计最好的是港漫版:
港漫版最后朱元璋设局骗走了张无忌,然后火烧光明顶,把明教高层一勺烩了,张无忌赶回来只看到满地尸体,然后张无忌打上门,朱元璋准备了重重护卫等他自投罗网,张无忌直接打穿,打到朱元璋面前,九阳神功在朱元璋身上过了一遍,之后扬长而去。朱元璋心里明白张无忌的意思:抗元需要你,我不杀你,但是你做事过分了,我随时可以取你狗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终究不敢行暴政,不敢对明教老兄弟下手。
但是说实在的,这个结局个人觉得有点狗血。并不是说这个结局不好,如果是作为一部热血漫的结局,那它很合适。但是作为《倚天》小说的结局,这样的安排,和整部书的风格(或者说和金庸作品的风格)不怎么搭调。
画漫画,或者拍电视剧,讲一个画面感,所以朱元璋可以烧得明教满地尸体,再让张无忌来一个“打穿重重护卫”,最后扬长而去,就好像张纪中版的《天龙八部》,乔峰之死能拍八个镜头来回倒着放。这是为了画面上的观感。但是作为一部小说,没有必要搞得这么轰轰烈烈。
金庸的小说,一方面是讲江湖人江湖事,另一方面,也是江湖人在历史下的无力感。任你武功再高,门派实力再大,也拗不过历史的滚滚车轮。从陈家洛开始,到袁承志,到郭靖,再到张无忌,没有一个人的个人奋斗能抗拒历史的行程。而后面混得最好的韦小宝,那是顺着历史来的。
所以你想在书最后爽一把,让张无忌逼格满满地打穿护卫再扬长而去?不存在的。金庸主角在书中间可以爽,可以跳崖不死吃鱼治病摔个跟头都有秘笈拿,但是到书的结尾,没人能逃过历史的大势,只能空有一身本领而无处发泄。前面有多风光,最后就有多憋屈。
哦,有一位倒是最后爽了一把,把全江湖骗得团团转,但这位同学叫狄云。
所以《倚天》的结局一定是张无忌无力扭转的,就像郭靖无论如何也救不了襄阳城。至于具体朱元璋是怎么篡位的,蒙古兵是怎么攻城的,没有必要写的太细,点到为止,大家便已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便如同画里的留白,与其用具体情节把它填满,不如留在那里,让大家自行体会。
整部《倚天》里,张无忌趋寒毒,学九阳,战六派,举义兵。待到第三十九章,倚天屠龙齐入张无忌之手,群雄归心,大家齐心协力大破蒙古部队,到处都是一片欢腾。无人能想到,失败会来得如此没有预兆。
这是江湖的挽歌,也是《倚天屠龙记》的真正结局。
这里以新修版为准,被朱元璋骗是三联版情节,新修是逼宫。
首先说明一下,张无忌当上教主的时候就想走,而且在当教主的过程中多次产生想走,干不了,明教这都是帮什么人的想法,朱元璋搞他那是就坡下驴,他早就想走了。
当教主的时候表示要暂代,以后让给狮王。大家不干,后来拿圣火令说事搞个折中,就算当上了。
遇上殷梨亭被害,表示不知道咋办,不知道咋处理少林武当关系。
大都救人,虽然表示杨逍范遥计划很好,心里腹诽这就是帮魔头。
见到义父,你老人家快回来当教主。见到总教,上级赶快派人来当教主。
少林寺重铸屠龙刀,号令天下的象征啊,铸好了第一反应给方丈。击退元兵了,见着徐达,武穆遗书给你。
所以他其实一直找机会走,最后朱元璋逼宫,他也没有多责怪朱元璋,就想着和老婆去哪住的问题,对于张无忌来说,这个结局是得其所哉。港漫情节那不是张无忌,那是萧峰。
老张拍死宋青书(新修版宋青书自己挂了)革宋远桥没啥问题。毕竟也是纵横江湖好几十年的主,不是电视剧里慈眉善目的老爷爷。
真实结局是张无忌带领明教灭了元朝自己当了皇帝,但是因为搞教派起家毕竟说出去不好听,于是史书上对此描写比较少,只写了一句“诛元张”。
传着传着变成朱元璋了。
后面的史书都是根据朱元璋这个名字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