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图片上的这种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

回答
这张照片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那种朦胧的、梦幻般的氛围,好像隔着一层薄纱在看世界一样。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通常有几种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具体感觉来选择。

1. 拍摄时直接实现(最自然,也最有控制力)

前景遮挡 / 柔焦滤镜: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法。
怎么做? 在拍摄对象前面,你可以故意放置一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比如:
纱布或薄纱布料: 这是最经典的柔焦道具。你可以把它稍微拉开一点,挂在镜头前,或者让它在画面中占据一部分区域,特别是围绕在焦点附近。不同的纹理和厚度的纱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细密的纱布会带来更柔和的散射,粗糙一些的则可能产生更明显的纹路。
其他薄透织物: 比如丝巾、蕾丝等,效果类似纱布,但会带有织物的独特纹理。
窗户上的雾气或水滴: 如果你是在有水汽的室内拍摄,比如厨房或浴室,窗户上的雾气本身就能形成天然的柔焦效果。稍微在窗户上哈一口气,也能创造出临时的朦胧感。
“滤镜”纸巾/餐巾纸: 在紧急情况下,一张湿润的厨房纸巾或餐巾纸(但要注意不要太厚重,否则会过于模糊)也可以临时充当柔焦滤镜,但要非常小心,避免弄湿镜头。
专门的柔焦滤镜: 如果你想更专业地控制,可以购买市面上专门的柔焦滤镜(也叫“散景滤镜”或“梦幻滤镜”)。它们有很多种类型,有的会制造出柔和的光晕效果,有的会模拟出玻璃的散射感。使用它们时,就是拧到镜头前面。

关键在于控制模糊程度: 你需要调整前景物体与镜头、与拍摄对象的距离,以及它的厚度,来控制画面的清晰与模糊程度。太模糊了会失去细节,太清晰了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尝试的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前景物体不要过于抢镜,它们是为了衬托主体的。

失焦拍摄(模拟效果): 有时,画面中某些区域的模糊感也可能来源于镜头本身的特性或对焦不准。
怎么做?
大光圈拍摄: 使用相机或手机的“大光圈”模式(通常是f/1.8、f/1.4等数值较小的光圈),可以制造出更浅的景深,让背景或前景(如果你对焦在前景上)变得非常模糊,形成柔和的散景效果。
焦点选择: 确保你的焦点准确地落在你想要突出的主体上。如果你的主体本身就不是完全锐利的,或者你故意选择了一个稍稍失焦的角度,也能产生一种梦幻感。

逆光/侧逆光配合: 光线在柔化氛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做? 在拍摄时利用逆光或侧逆光,特别是当光线穿过一些细小的颗粒(如空气中的灰尘、细小的雨滴、或你前面提到的薄纱布)时,会产生漂亮的光斑和散射光,进一步增强画面的朦胧感和梦幻感。这时的画面会显得非常“有空气感”。

2. 后期处理实现(更灵活,但需要技术)

如果拍摄时没能完全达到效果,或者想在已有的照片上再加工一下,后期处理是另一条路。

高斯模糊/镜头模糊滤镜: 这是最常用的后期柔化方法。
怎么做?
在Photoshop、Lightroom、Snapseed等软件中,选择“滤镜”或“效果”菜单,找到“高斯模糊”、“镜头模糊”或类似的选项。
关键在于“蒙版”的使用: 直接对整张照片应用模糊滤镜会毁掉所有细节。正确的方法是:
1. 复制图层: 首先复制你的原图层。
2. 对复制图层应用模糊: 在这个复制的图层上应用高斯模糊或镜头模糊,调整模糊的半径,直到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3. 添加蒙版: 给这个模糊图层添加一个图层蒙版(通常是黑色的)。
4. 用画笔擦除: 使用白色画笔(或其他灰色系画笔,可以调整不透明度和流量)在蒙版上涂抹你想要保持清晰的部分(通常是你的主体)。这样,模糊效果就只作用于你不想让它清晰的区域了。
5. 调整模糊程度: 你可以多次复制图层,分别应用不同程度的模糊,然后用蒙版来控制它们的叠加和显示范围,以获得更自然的过渡。

柔光模式/叠加模式:
怎么做? 复制原图层,将其混合模式设置为“柔光”、“叠加”、“滤色”或“屏幕”等,然后调整图层的透明度。这些模式可以微妙地增加画面的光感和柔和度,并有选择性地提亮或模糊某些区域。

降噪/平滑细节:
怎么做? 有时,过多的细节纹理会让画面显得不够梦幻。在后期,可以适当使用降噪工具,或者在调整画笔时选择“平滑”选项,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锐利感。

增加光晕/散景效果:
怎么做? 一些软件提供专门的光晕笔刷或散景叠加素材。你可以手动添加一些柔和的光斑在背景中,或者将一些本身就带有散景效果的图片素材叠加进来,调整透明度和混合模式,让它们看起来像是自然形成的。

色彩调整:
怎么做? 这种梦幻效果通常也伴随着柔和、温暖的色彩。你可以在后期适当调整色彩平衡,比如稍微偏暖调,降低一些饱和度,或者提亮暗部,让整体色调更加柔和、有空气感。

总结一下,想要获得照片中的这种效果,你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柔和的光线: 尽量利用自然光,避免直射强光。
景深控制: 利用大光圈或浅景深让背景虚化。
前景的运用: 薄纱、丝巾等道具能直接制造柔焦感。
后期辅助: 模糊、色彩、光晕等后期处理能锦上添花,甚至创造出全新的效果。

这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关键是要理解每一种操作背后对光线和焦点的改变,然后根据你想要呈现的画面感觉去调整和尝试。通常来说,拍摄时就尽量接近想要的效果,后期再做微调,效果会更自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是收藏是赞数的两三倍,给赞吧

发现滤镜库的木刻滤镜也能玩出来,明早试试。

5.28更新

新思路:

特殊模糊——木刻滤镜


1.特殊模糊

加参数,变成


2.木刻滤镜

确定之后就好了

3.调整

同样方法再加云

给云加调整图层,着色,把色调调一致,再用画笔做些细节修改


完工


再来一个



——————————原答案————————————



装逼时刻,duang!duang!duang!

说下思路先:

特殊模糊——色阶——渐变映射


1. 特殊模糊

找张风景照,转换为智能对象,用“特殊模糊”滤镜处理,参数都调大点



是不是有油画的感觉了?

2. 色阶调整


把两个点都拉到一起去

3.渐变映射

从暗到明,给每个色阶上色

4. 加字,排版,微调

用同样的方法加点云


完工


卧槽!笔记本显示器的颜色太不精准了,放手机上看完全是两个颜色

重新调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